一种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3872发布日期:2021-12-11 11:3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罐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


背景技术:

2.拔火罐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具体是以罐为工艺,以燃火的方式在罐内产生负压,然后将罐吸附于人体表面的疗法。中医认为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拔火罐不仅在国内相当火热,部分国外地区以及著名运动员之间都流行起了拔火罐。
3.在进行拔火罐疗法的过程中,由于现代人大部分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现代人的疼痛阈值较低。在进行拔罐的过程中,诸多医生表示以前拔火罐的强度大部分现代人都已承受不了,在走罐的过程中大部分人更表示难以忍受其疼痛。且在天气较凉的时候,拔罐时由于罐口冰凉,接触皮肤表面会导致不适,此时一般需要对罐口进行加热,但逐个加热罐口较为浪费时间。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火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调节罐体内部负压强度,且可自动加热的拔火罐。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包括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一个罐体,罐体内设置有:
7.气压检测组件,设置于罐体一侧的侧壁上,用以检测罐体内的气压;和
8.加热组件,设置于罐体另一侧的侧壁上并延伸至罐体内中部,用以进行加热;
9.加热组件包括:
10.加热部件,设置于罐体中部;
11.第一处理部件,连接并控制加热部件的启动或关闭;和
12.第一功能按钮,设置于罐体外,连接第一处理部件;
13.罐体的尾部设置有一快接接口,快接接口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一导气管,导气管外部连接负压设备。
14.进一步地,气压检测组件包括:
15.气压传感器,设置于罐体的侧壁内表面上,用以检测罐体内的气压信息;
16.第二处理部件,与气压传感器连接,接收气压信息;
17.第二功能按钮,设置于罐体侧壁外表面,与第二处理部件连接;和
18.显示部件,设置于罐体的侧壁外表面上,连接第二处理部件,并显示气压信息。
19.进一步地,罐体的侧壁内设置有一夹层,第二处理部件设置于夹层内。
20.进一步地,加热部件为红外线灯。
21.进一步地,负压设备为负压泵、注射器或气囊。
22.进一步地,火罐还包括弹性垫,设置于罐体与皮肤接触一端的边缘上。
23.进一步地,弹性垫为环形,其上设置有一环形凹槽,罐体插入环形凹槽并形成过盈配合。
24.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罐体通过连接部件连接。
25.进一步地,连接部件包括:
26.插扣,设置于罐体的一侧;和
27.扣位,与插扣匹配,设置于罐体的另一侧。
2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在罐体上设置导气管并连接负压装置,可调节罐体内部的负压强度,避免罐体负压强度过大造成患者的痛苦;罐体内设置有气压检测组件,可检测罐体内部的气压强度以供参考负压强度的大小,并进行调节;罐体内部还设置有加热组件,可加热罐体,避免冰凉的罐体接触造成患者不适,在进行拔罐的过程中,也可对拔罐处皮肤进行加热,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拔火罐疗法的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等功效。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中罐体的剖面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的俯视图;
32.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

罐体,11

弹性垫,20

气压检测组件,21

气压传感器,22

第二处理部件,23

显示部件,24

第二功能按钮,30

加热组件,31

加热部件,32

第一处理部件,33

第一功能按钮,40

导气管,50

负压设备,60

连接部件,61

插扣,62

扣位。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包括通过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一个罐体10,相邻的两个罐体10通过连接部件60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60包括设置于罐体10一侧的插扣61和另一侧的扣位62,插扣61和扣位62均通过连接杆与罐体10表面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为粘接连接或现有技术中其它连接方式以及它们的结合。且连接杆具有弹性,使相邻的两个罐体10可相对产生小幅位移。连接部件60与罐体10也可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便于使用。通过连接部件60使多个罐体10连接,再一同进行使用,例如沿督脉同时使用多个罐体10进行治疗。当然地,罐体10也可单独进行使用,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35.罐体10的尾部设置有一快接接口,快接接口内可拆卸地设置有一导气管40,导气管40外部连接负压设备50。导气管40上设置有相应的阀门,负压设备50为负压泵、注射器或气囊。快接接口可设置为罐体10与导气管40通过螺纹连接或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通过导气管40连接负压设备50即可在罐体10内制造负压环境,替代现行拔火罐中加热罐内气体的方式,更为安全。且通过负压设备50可调节罐体10内的负压强度,从而避免罐体10内负压
强度过大给病人带来痛苦。
36.罐体10内设置有气压检测组件20和加热组件30。加热组件30设置于罐体10另一侧的侧壁上并延伸至罐体10内中部,用以进行加热罐体10以及拔罐处的皮肤。
37.加热组件30包括加热部件31、第一处理部件32和第一功能按钮33,以及为加热部件31提供能源的电源。加热部件31设置于罐体10中部,正对于罐体10下端开口,用以对罐体10开口以及拔罐处的皮肤进行加热,模拟灸法治疗,促进血管循环。第一处理部件32连接并控制加热部件31的启动或关闭,并可控制加热部件31进行不同档位的加热,例如低温和中温等。第一处理部件32可设置为单片机,或现有技术中其他的电子芯片。第一功能按钮33设置于罐体10外,连接第一处理部件32,其可设置为包括启动、关闭以及加热档位调节的按钮等。
38.加热部件31可选自为红外线灯,发光发热进行加热。其也可选自现有技术中其它的加热部件,例如电阻丝等。
39.在需要进行拔罐之前,可通过第一功能按钮33启动加热部件31,对罐体10的开口进行加热,使其升至30~40℃左右,避免冰凉的罐体10开口接触皮肤带来不适。在拔罐过程中,可启动加热部件31对拔罐处皮肤以及其内产生的淤血进行加热,促进血管循环,增强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的功效。
40.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加热部件31会使罐体10内的气体膨胀,进而使罐体10内气压增大,可能会导致罐体10从皮肤表面脱落,但是通过负压设备50的调节,在罐体10内由于加热导致负压强度减小时,可通过负压设备50进一步吸出罐体10内气体,增大负压强度,维持负压强度平衡,避免罐体10脱落。
41.气压检测组件20设置于罐体10一侧的侧壁上,用以检测罐体10内的气压。气压检测组件20包括气压传感器21、第二处理部件22、第二功能按钮24和显示部件23。气压传感器21设置于罐体10的侧壁内表面上,用以检测罐体10内的气压信息,具体选择为现有技术中的微型气压感应芯片;罐体10的侧壁内设置有一夹层,第二处理部件22设置于夹层内,第二处理部件22与气压传感器21连接,接收气压传感器21获得的气压信息;显示部件23设置于罐体10的侧壁外表面上,连接第二处理部件22,并显示气压信息。
42.在使用负压设备50和导气管40在罐体10内制造负压时,通过气压传感器21即可测得罐体10内的气压,了解其负压强度,再通过第二处理部件22传送至显示部件23,即可供医护人员观察罐体10内的负压强度,并进行调节,避免负压强度过大给患者带来痛苦。在使用加热组件30进行加热时,可通过显示部件23观察到罐体10内气压上升,此时可通过负压设备50进一步制造负压,使罐体10内气压下降,避免气压上升导致罐体10从皮肤表面脱落。
43.通过前期试验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总结,可针对不同患者的疼痛耐受度不同,获得对应的罐体10内不同的气压区间,再通过负压设备50制备不同的负压强度,使其适用于不同患者,个体适用性更强。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可调节负压加热拔火罐还包括一弹性垫11,其设置于罐体10与皮肤接触一端的边缘上。弹性垫11为环形,其上设置有一环形凹槽,罐体10插入环形凹槽并形成过盈配合。弹性垫11的材质为耐热材质,罐体10的材质为玻璃,在进行拔罐的过程中,弹性垫11可防止硬质材质的罐体10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且弹性垫11可拆卸,医护人员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是否使用弹性垫11。
4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