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

文档序号:27990314发布日期:2021-12-15 06:2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查体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


背景技术:

2.查体笔常用于神经科患者的身体检查,现有技术中已有诸多查体笔。例如,公开号为cn208492066u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查体工具,包括握杆,安装头,锤头,触觉检测头结构,按摩头结构,蓄电池,电源开关,照明灯,检测带结构,挂钩和挂环,所述安装头胶接在的握杆的上端;所述的锤头胶接在安装头的左端;所述的触觉检测头结构嵌入在的握杆的内侧上部;所述的按摩头结构胶接在安装头的右端;所述的蓄电池嵌入在的握杆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视力检测符号分别依次增大,并分别刻画在检测带本体的前表面,有利于方便对人的视力进行检查;触觉检测毛与触觉刺针分别胶接在检测杆的下端,有利于方便对人的触觉进行检查;按摩块的右侧还嵌入有按摩球,有利于能够起到按摩功能。
3.综上,神经系统查体项目繁多、内容复杂,所需的查体工具包括叩诊锤、瞳孔笔、音叉等。这些工具较重,且占用白大褂较大的空间,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携带它们多有不便,也常因漏拿某种查体工具而遗漏查体项目,反复到患者床旁补充查体进而耽误宝贵的时间。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至少包括锤柄、锤头、灯体和音叉,所述锤头设置于锤柄的第一端,所述音叉设置于锤柄的第二端,所述灯体设置于所述锤柄上,所述音叉铰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锤柄中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延方向与锤柄的轴向大致平行,所述通孔中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灯体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音叉经设置于锤柄中的连接机构耦合至所述滑块,其中,在音叉绕其铰接点旋转的情况下,音叉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带动所述滑块同步移动。
6.优选的,所述锤柄中设置有电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电源经第一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电源经第二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触点。
7.优选的,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灯体经第三导线连接至所述第三触点,灯体经第四导线连接至所述第四触点。
8.优选的,在所述滑块沿通孔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情况下,第一触点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第四触点。
9.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至少包括旋转轴、齿轮和齿条,所述旋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锤柄上,所述齿轮和所述音叉均连接至所述旋转轴,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彼此啮合。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1.(1)锤头、灯体和音叉一体设置,能够避免医护人员漏带检查所需的工具。
12.(2)能够在灯体不需要使用时,将其完全放入通孔中,避免因磕碰而损坏灯体。
13.(3)现有技术中,灯体需要单独设置开关以控制其开启和关闭,增加了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的操作繁琐程度。同时,灯体与锤头的间隔距离较近,在进行叩诊时,灯体受到的冲击较大,容易损坏灯体。本技术中,灯体设置在远锤头的一侧。在叩诊时,能够减小灯体到的冲击。通过转动音叉即可实现灯体的开启和关闭,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的剖视图;
16.图3为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

锤柄、2

锤头、3

灯体、4

音叉、1a

第一端、1b

第二端、5

通孔、6

滑块、7

连接机构、8

电源、9

第一触点、10

第二触点、11

第一导线、12

第二导线、13

第三触点、14

第四触点、15

第三导线、16

第四导线、7a

旋转轴、7b

齿轮、7c

齿条、17

触觉针、18

病理反射划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至少包括锤柄1、锤头2、灯体3和音叉4。锤头2设置于锤柄1的第一端1a。音叉4设置于锤柄1的第二端1b。灯体设置于锤柄1上。锤头2用于对患者的膝盖进行敲击以实现叩诊膝跳反射检测。灯体3用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照射,从而完成观光反射检查。音叉4用于发出声音,以对患者的听觉进行检查。通过上述方式,锤头2、灯体3和音叉4一体设置,能够避免医护人员漏带检查所需的工具。
20.优选的,音叉4接至第二端1b。锤柄1中设置有通孔5。通孔5的延伸方向与锤柄1的轴向大致平行。通孔5中滑动设置有滑块6。灯体3设置于滑块6上。音叉4经设置于锤柄1中的连接机构7耦合至滑块6。在音叉4绕其铰接点旋转的情况下,音叉4能够通过连接机构7带动滑块6同步移动。音叉4至少具有两种形态,在第一形态下,音叉4的延伸方向与锤柄的轴向大致平行,此时,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的总长度等于锤柄1和音叉4各自的长度之和。当音叉4绕其铰接点旋转180
°
后,其处于第二形态。在第二形态下,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的长度等于锤柄1的长度。在音叉4处于第一形态时,灯体3完全位于通孔5中,当音叉4处于第二形态时,灯体3能够沿通孔5移动以位于通孔5之外,进而便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照射。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在灯体3不需要使用时,将其完全放入通孔5中,避免因磕碰而损坏灯体3。具体的,连接机构7至少包括旋转轴7a、齿轮7b和齿条7c。旋转轴7a转动设置于锤柄1上。锤柄1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孔。旋转轴7a的两个端部分别嵌套于不同的固定孔中即可实现旋转轴7a的转动。齿轮7和音叉4均连接至旋转轴7a。齿条7b设置于滑块6上,齿轮7b与齿条7c彼此啮合。当音叉4旋转时,其能够带动旋转轴7a同步转动,此时,齿条7c将在齿轮7b的带动下移动,进而使得灯体3的位置改变。
21.优选的,锤柄1中设置有电源8、第一触点9和第二触点10。电源8经第一导线11连接至第一触点9。电源8经第二导线12连接至第二触点10。滑块6上设置有第三触点13和第四触
点14。灯体3经第三导线15连接至第三触点13,灯体3经第四导线16连接至第四触点14。在滑块6沿通孔5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情况下,第一触点9能够抵靠接触至第三触点13。第二触点10能够抵靠接触至第四触点14。当第一触点9抵靠接触至第三触点13,并且第二触点10抵靠接触至第四触点14时,电源8和灯体3接通,使得灯体3发光。现有技术中,灯体3需要单独设置开关以控制其开启和关闭,增加了神经系统多功能查体笔的操作繁琐程度。同时,灯体3与锤头的间隔距离较近,在进行叩诊时,灯体3受到的冲击较大,容易损坏灯体。本技术中,灯体3设置在远锤头2的一侧。在叩诊时,能够减小灯体3到的冲击。通过转动音叉4即可实现灯体3的开启和关闭,操作简单。
22.优选的,锤头2上设置有触觉针17。通过触觉针17能够对患者进行触觉检查。锤柄1的端部上设置有病理反射划片18。例如,用病理反射划片18刺划病人的足外侧缘,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引起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屈及扇形展开,称“开扇征”, 则是典型的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
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手握锤柄1,通过锤头2即可完成对患者膝盖的诊。在初始状态时,音叉4处于第一形态,进而敲击音叉4即可使其产生一定频率的声音。旋转音叉4以将其由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此时,灯体3将通电发光,进而可对患者的瞳孔进行照射。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