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28128624发布日期:2021-12-22 16:1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负压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心血管外科中经常需要使用引流法来处理胸腔积液问题。现有负压引流装置通常包括引流瓶、与引流瓶连通的引流管和负压管,引流管的另一端设于胸腔积液处,负压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设备连接,通过负压设备使引流瓶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将胸腔积液通过引流管引流至引流瓶内。但实际使用中,引流瓶的容量有限,当引流瓶满后需要更换引流瓶,若拔插引流瓶上的引流管和负压管,将影响负压管和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节点处的密封性,影响后续引流效果。若在引流瓶上设置排液口,排液会破坏引流瓶内的负压状态,负压设备需要再次启动以保持引流瓶处于负压状,操作也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负压引流设置中引流瓶扩容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可以排出引流瓶内液体,又不破坏其负压环境的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及与其密封连通的引流管和负压管;还包括引流袋、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流袋连通;所述连接头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流通口及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流通口的阀板。
5.进一步,所述连接头包括上连接环、调节环和下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密封连通,所述上连接环的下端与所述调节环螺纹连接;所述下连接环的上端与所述调节环螺纹连接,所述下连接环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密封连通;所述下连接环的上端为圆形开口;所述下连接环的上端设有水平的用于封闭所述圆形开口的部分区域的挡流板,所述流通口为所述圆形开口的另外部分区域;所述调节环内设有所述阀板;所述阀板的板面积大于所述流通口的径向截面积。
6.进一步,所述下连接环的上端还粘接有用于封闭所述流通口的保护膜,所述保护膜部分搭设在所述挡流板的上端,且保护膜的该部分设有朝上翘起的弯曲部。通过保护膜封闭流通口,保证引流袋内处于洁净状态,也能避免下连接环或第二连接管堵塞。
7.进一步,所述引流袋上设有负压接口。通过负压接口可使引流袋处于负压状态,便于引流瓶内的液体可快速流入引流袋内,并且不会破坏引流瓶的负压环境,保证引流管的引流效果。
8.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管为软管,其上设有管夹。
9.进一步,所述引流瓶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月牙形握持口。底座便于放置引流瓶,使引流瓶处于竖立状态。
10.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水准泡。水准泡便于判断引流瓶是否处于水平状
态,以便于通过引流瓶上的刻度线准确的得知引流瓶内液体含量。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引流瓶上活动连接一个引流袋,便于将引流瓶内的液体转移至引流袋内,为引流瓶腾出空间以便于继续承接胸腔积液,而引流袋可拆下后倒出其内部的液体,在连接头的作用下,引流袋的拆卸不会影响引流瓶的正常运作,不会影响引流管和负压管与引流瓶连接节点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连接头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图1中引流袋及第二连接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引流瓶1、引流管2、负压管3、引流袋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连接头7、上连接环7.1、调节环7.2、下连接环7.3、流通口7.4、阀板7.5、挡流板7.6、保护膜8、弯曲部8.1、管夹9、底座10、月牙形握持口11、水准泡12、负压接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18.如图1至图4所示的心血管外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及与其密封连通的引流管2和负压管3;还包括引流袋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和连接头7;第一连接管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6的一端通过连接头7活动连接,第一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引流瓶1连通,第二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引流袋4连通;连接头7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的流通口7.4及用于封闭或开启流通口7.4的阀板7.5。
19.连接头7包括上连接环7.1、调节环7.2和下连接环7.3;上连接环7.1的上端与第一连接管5密封连通,上连接环7.1的下端与调节环7.2螺纹连接;下连接环7.3的上端与调节环7.2螺纹连接,下连接环7.3的下端与第二连接管6密封连通;下连接环7.3的上端为圆形开口;下连接环7.3的上端设有水平的用于封闭圆形开口的部分区域的挡流板7.6,流通口7.4为圆形开口的另外部分区域;调节环7.2内设有阀板7.5;阀板7.5的板面积大于流通口7.4的径向截面积。调节环7.2的外壁还可设置防滑纹,以便于转动调节环7.2。
20.下连接环7.3的上端还粘接有用于封闭流通口7.4的保护膜8,保护膜8部分搭设在挡流板7.6的上端,且保护膜8的该部分设有朝上翘起的弯曲部8.1。
2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5优选为软管,其上设有管夹9。管夹9采用现有常规的医疗软管用的管夹9即可。
22.如图1所示,引流瓶1的下端设有底座10,底座10上设有月牙形握持口11。底座10为圆盘状,且外边缘尺寸大于引流瓶1的尺寸,以便于水平放置底座10时,延伸出的第一连接管5或第二连接管6可搭接在底座10的棱边上,分散引流袋4承载的压力。
23.另外,引流瓶1上设有刻度线用于了解引流瓶1内液体的含量,而为了避免引流瓶1因倾斜而影响读数准确性,底座10的上端面设有水准泡12。通过水准泡12判断底座10是否处于水平,本实施例中的引流瓶1为硬质透明玻璃瓶,并且垂直与底座10的上端面。
24.引流袋4上设有负压接口13。该负压接口13的口径可与负压管3匹配,负压接口13
上对应设有密封塞,使用时,可先通过负压管3与引流袋4上的负压接口13连通,以使引流袋4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再通过密封塞封闭负压接口13,将负压管3再与引流瓶1连通。此过程中,流通口7.4处于封闭状态,即引流瓶1和引流袋4还未连通。
25.当然,引流袋4通过连接头7与第一连接管5连通之前,需要先撕开下连接环7.3上的保护膜8,手持弯曲部8.1向上拉扯,即可将保护膜8撕开,撕开保护膜8后立即将下连接环7.3与调节环7.2的下端螺纹连接,调节环7.2再与上连接环7.1螺纹连接。继续转动调节环7.2,阀板7.5封闭或开启流通口7.4,即可实现引流袋4与引流瓶1的隔断或连通。
26.采用本实施例的引流装置,当引流瓶1内液体即将达到额定容量时,转动调节环7.2,使阀板7.5不再阻隔流通口7.4,处于负压状态的引流袋4与引流瓶1连通,引流瓶1内的液体流入引流袋4中,为引流瓶1腾出空间。当引流袋4内液体即将装满时,转动调节环7.2,使阀板7.5阻隔流通口7.4,并通过管夹9进一步夹住第一连接管5,断开引流瓶1与引流袋4的连通,可拧下引流袋4将其内部液体倒出后再安装在连接头7上。可采用其他的负压设备对引流袋4进行抽气处理使其内部再次形成负压,当然,此过程中调节环7.2转动至阀板7.5封闭流通口7.4。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