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1219发布日期:2021-12-12 20:5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中,例如手环,该手环包括裸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和裸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pd)方案,在led和pd的上方设置有透明材料,这样导致人眼容易看到下方器件,影响了手环或者手表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可穿戴设备,有利于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用于生成光束;匀光层,所述匀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的上方,以使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所述匀光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所述光电二极管用于接收在所述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光束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
5.本技术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匀光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且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使得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匀光层的垂直距离0.1

1mm。
7.通过设置发光器件与所述匀光层的垂直距离0.1

1mm,提高了生物特征检测的性能。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光电二极管之间的中心距离在3

10mm之间。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匀光层包括匀光膜和透明盖板,所述匀光膜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下表面。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匀光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具体为:所述匀光膜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匀光层包括非透明盖板,所述非透明盖板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12.通过对非透明盖板的设计,不但提高了运动状态下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节约了匀光膜的成本。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包括:螺纹准直透镜,所述螺
纹准直透镜设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的上方,所述螺纹准直透镜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14.通过设置螺纹准直透镜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提高了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螺纹准直透镜和所述光电二极管之间的垂直距离在0.1

1mm之间。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包括:微准直透镜阵列,所述微准直透镜的焦距位于所述光电二极管的上表面;微孔光阑阵列,所述光电二极管的焦距处设置有所述微孔光阑阵列,所述微孔光阑阵列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17.通过设置微准直透镜阵列和微孔光阑阵列,使得达到光电二极管上的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提高了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电二极管的上方设置匀光膜,所述匀光膜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提高了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设置在所述光电二极管的上方。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包括:白色油墨层,所述白色油墨层和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pcb板上,所述白色油墨层用于对穿过所述匀光层的光束进行漫反射。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光电二极管之间设置有黑色挡光层,用于阻挡杂散光。
22.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实现方式中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检测的生物特征信息。
23.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在生物特征检测装置中设置匀光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且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使得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匀光膜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29.图6的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中匀光层的示意图。
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螺纹准直透镜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匀光膜和螺纹准直透镜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3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非透明盖板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3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微准直透镜阵列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3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包括光电二极管上方设置匀光膜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示意图。
35.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特征检测装置部件示意图。
36.图1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生物特征检测装置部件示意图。
37.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半功率收光角和光强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9.为了避免人眼看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中的器件,在检测血氧和心率的手环或者手表中,使用了螺纹透镜进行调光,但是led的发光角太小,pd上方的螺纹透镜收光角过大,使得在运动状态下心率检测不太准确。由于led和pd个别存在差异,每个led和pd都需要适配合适的螺纹透镜,此时需要对每个螺纹透镜进行相关的光学设计,导致增加了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40.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能够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不影响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人眼看到下方器件,改善了产品外观。
4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包括:
42.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101,所述发光器件用于生成光束;
43.匀光层102,所述匀光层102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101的上方,以使所述发光器件101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102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所述匀光层10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
44.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103,所述光电二极管103用于接收在所述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光束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
45.本技术实施例中匀光层10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且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外观。
46.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1生成光束后,该光束经过匀光层102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当人体心脏在泵血时,血管中就会充满着血液,这些血液都会倾向于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所以人体心脏在跳动时,发光器件101生成光束就会被人体皮肤下的血液吸收,再由光电二极管103接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的光束,光电二极管103将接收到的光束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该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是光电脉搏波ppg信号,利用该信号可以提取心率、血氧、血压等生物特征。该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经过调理电路与模数转换器(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的处理后传输至mcu,计算当前生物特征情况,最后通过蓝牙或者无线保真(wi

fi,wireless fidelity)等无线系统传输至终端显示器,由显示器显示出生物特征信息。该发光器件101可以由led构成。当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处于血氧检测时,发光器件可以包括红色led和红外led;当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处于心率检测时,发光器件可以包括绿色led;当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处于心率和血氧检测时,发光器件可以包括红色led、红外led和绿色led。
4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心率为例进行说明,当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人体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例如手环或手表,相对于人体皮肤的固定位置存在微小的位移变
化,如果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束垂直射入人体皮肤,那么运动状态下射入人体皮肤的角度产生微小的变化,光束在人体皮肤内传播的路径发生变化,使得测到的心率和实际的心率脉搏不一致,此时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不仅包括心率信号,还包括运动时带来的运动干扰信号,当运动状态下带来的信号变化比静止状态下脉搏的光电信号还要强时,运动状态下的心率检测准确度就差。
48.本技术实施例中匀光层10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使得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光束经过匀光层102发散射入人体皮肤,这时匀光层的半功率发散角较大,可以有效抑制运动干扰信号带来的影响,那么微小位移引起的光信号变化弱于静止状态下脉搏的光电信号,这时动态心率性能相对较好。光电二极管103的半功率收光角尽量小,动态心率性能好。较佳的,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匀光层102的半功率发散角大于或等于30
°
,和/或,小于或等于

30
°
,光电二极管103接收到光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时,提高了心率检测的准确度。
4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信息以血氧为例进行说明,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匀光层102的半功率发散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光电二极管103接收到光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时,提高了血氧检测的准确度。
5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心率和血氧为例进行说明,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匀光层102的半功率发散角不作要求,满足光电二极管103接收到光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能够提高心率和血氧检测的准确度。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1和光电二极管103分别设置在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106上,光电二极管103的上方设置有透明盖板105,发光器件103发出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在所述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穿过透明盖板105达到光电二极管103。发光器件101和光电二极管103之间设置有黑色挡光层104,用于消除杂散光。较佳的,该发光器件101和光电二极管103之间的中心距离在3

10mm之间,使得生物特征检测的性能较优。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白色油墨107,如图2所示。在pcb板上表面铺设一层白色油墨107,该白色油墨107位于发光器件101的外侧。发光器件101发出的光射入人体皮肤后,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一部分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经过透明盖板105被光电二极管103接收,另一部分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再次经过匀光膜108达到pcb板106上,白色油墨107用于将到达pcb板106上的光束进行二次反射,二次反射的光再次射入人体皮肤,从而提升了光的利用率。
53.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匀光层例如包括透明盖板109和匀光膜108。该匀光膜108设置在发光器件101的上方,该垂直距离例如可以在0.1

1mm之间,使得生物特征检测的效果较佳。匀光膜108可以设置在透明盖板105下表面,例如可以通过胶水粘贴。该匀光膜108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即,匀光膜对于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光、红外光和/或绿光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40%,如此设置,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101,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透明盖板109和光电二极管103上方的透明盖板105的材质相同。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透明盖板105设置成完整的一块,覆盖于匀光膜108、黑色挡光层104和光电二极管103的上方,如图4所示,其中,该匀光膜108和黑色挡光层
104位于透明盖板105下表面。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101、黑色挡光层104和光电二极管106可以位于同一pcb板106上,如图5所示。
55.如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的匀光层例如包括非透明盖板110,该非透明盖板110的表面经过磨砂处理,使得该非透明盖板110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磨砂后的非透明盖板110,使得非透明盖板110具有匀光膜的作用,从而节省了匀光膜的成本,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56.为了提升在运动状态下心率检测的准确度,本技术提供了另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701、匀光层702、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703和螺纹准直透镜711。发光器件701设置与pcb板706上,所述发光器件701用于生成光束;匀光层702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701的上方,以使所述发光器件701生成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702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所述匀光层70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703设置在pcb板706上,所述光电二极管703用于接收在所述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光束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该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是光电脉搏波ppg信号,利用该信号可以提取心率、血氧、血压等生物特征。在光电二极管703上方设置螺纹准直透镜711,该螺纹准直透镜711用于接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使其达到光电二极管703。螺纹准直透镜711接收的光并非完全垂直,其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在运动状态下,光接收器703接收到的信号会产生微小的倾斜,如此设置螺纹准直透镜711的半功率收光角,使得运动状态下带来的干扰比光电二极管703在非准直接收方案的要弱,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心率检测的准确度。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非准直接收方案是指螺纹准直透镜711的半功率收光角大于30
°
,和/或,小于

30
°

57.可选地,螺纹准直透镜711和光电二极管703之间的垂直距离例如可以在0.1

1mm之间,使得生物特征检测的效果较佳。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白色油墨707,如图7所示。在pcb板上表面铺设一层白色油墨707,该白色油墨707位于发光器件701的外侧。发光器件701发出的光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一部分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光束经过透明盖板705被光电二极管703接收,另一部分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光束再次经过匀光膜708达到pcb板706上,白色油墨707用于将到达pcb板706上的光束进行二次反射,二次反射的光束再次达到人体皮肤,从而提升了光的利用率。
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器件701和光电二极管703之间设置有黑色挡光层704,用于消除杂散光。较佳的,该发光器件701和光电二极管703之间的中心距离在3

10mm之间,使得生物特征检测的性能更好。
60.可选地,匀光层702例如可以为透明盖板709和匀光膜708,如图8所示。该匀光膜708设置在发光器件701的上方,该距离例如可以在0.1

1mm之间,使得心率检测的效果较佳。匀光膜708可以设置在透明盖板709下表面,例如可以通过胶水粘贴。该匀光膜708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如此设置,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外观。同时保证了光束达到人体皮肤的光线量,提升了运动状态下心率检测的准确度。
61.可选地,匀光层702例如包括非透明盖板710,如图9所示,该非透明盖板710的表面经过磨砂处理,使得该盖非透明板710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本技术实施例节省了匀光膜的成本,使得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人眼直接看到发光器件,改善了产品的外观。
62.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以提升在运动状态下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度。如图10所示,该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801、匀光层802、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803、微准直透镜阵列812和微孔光阑阵列813。发光器件801设置于pcb板806上,所述发光器件801用于生成光束;匀光层802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801的上方,以使所述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所述匀光层80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803设置在pcb板806上,所述光电二极管803用于接收在所述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光束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该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可以是心率和/或血氧检测的电信号。在光电二极管803上方设置有微准直透镜阵列812,微准直透镜阵列812的焦距正好位于光电二极管803的上表面。在该焦距处设置有微孔光阑阵列813,该微孔光阑阵列813用于限制到达光电二极管803的光束的角度,使得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的光束被光电二极管803接收。在运动状态下,光电二极管803接收到的信号会产生微小的倾斜,设置微准直透镜阵列812和微孔光阑阵列813,使得进入到光电二极管803的光束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提升了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度。非准直接收方案是指微准直透镜阵列812和微孔光阑阵列813的半功率收光角大于或等于30
°
,和/或,小于或等于

30
°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生物特征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白色油墨807,如图10所示。在pcb板上表面铺设一层白色油墨807,该白色油墨807位于发光器件801的外侧。发光器件801发出的光束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一部分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光束经过透明盖板805被光电二极管803接收,另一部分在人体皮肤内传播后光束达到pcb板806上,白色油墨807用于将到达pcb板806上的光束进行二次反射,二次反射的光再次射入人体皮肤,从而提升了光的利用率。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器件801和光电二极管803之间设置有黑色挡光层804,用于消除杂散光。较佳的,该发光器件801和光电二极管803之间的中心距离在3

10mm之间,使得生物特征检测的性能更好。
65.本技术提供了另一实施例,能够提升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度。如图11所示,该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901、匀光层902、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903和螺纹准直透镜911。发光器件901设置与pcb板906上,所述发光器件901用于生成光束;匀光层902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901的上方,以使所述发光器件901生成的光束经过所述匀光层902后发散射入人体皮肤,并在人体皮肤内传播,所述匀光层902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对应发光器件发出光的透射率大于或等于40%;一个或多个光电二极管903设置在pcb板906上,所述光电二极管903用于接收在所述人体皮肤内传播后的光束,并将接收的所述光束的光信号转换为用于进行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该生物特征检测的电信号是光电脉搏波ppg信号,利用该信号可以提取心率、血氧、血压等生物特征。在光电二极管903上方设置匀光膜908,以使光电二极管903接收到光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时,提高了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
6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信息以血氧为例进行说明,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匀光层702的半功率发散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光电二极管703接收到光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时,提高了血氧检测的准确度。
6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信息以心率和血氧为例进行说明,发光器件的光束经过匀光层102的半功率发散角不作要求,满足光电二极管103接收到光的半功率收光角小于或等于30
°
,和/或,大于或等于

30
°
,能够提高心率和血氧检测的准确度。
68.本技术实施例中匀光层的雾度大于或等于70%,使得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束发散射入人体皮肤,那么微小位移引起的光信号变化弱于静止状态下脉搏的光电信号,这时动态心率性能相对好。光电二极管的接收角度尽量小,动态心率性能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半功率发散角是指发光器件远场接收最强光功率方向的角分布,以最强光功率方向的角度为中心,以最强方向光功率的一半为界限,左右各一半来计算半功率发散角。反之,半功率收光角对于光电敏感单元的收光器件,例如光电二极管,其远场收光角度,以最强收光功率方向角度为中心,以最强收光功率方向光功率的一半为界限,左右各一半来计算半功率收光角。
69.可选地,如图12所示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的布局。该生物特征检测装置中,在发光器件701的两边各设置光电二极管703,有利于提高光的利用率。
70.可选地,如图13所示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生物特征检测装置的多种布局。例如可以为十字型布局、t字型布局、一字型布局或者圆形布局。在十字型布局中,中间设置发光器件,在发光器件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别设置光电二极管;或者中间设置光电二极管,在光电二极管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别设置发光器件,例如,该发光器件可以同时包括红色led、红外led以及绿色led三种发光器件。在中间设置在t字型布局中,左边设置发光器件,中间设置光电二极管,右边设置发光器件,下方设置发光器件,例如,左边和右边设置的发光器件只包括绿色led,下方设置的发光器件同时包括红色led和红外led两种发光器件,或者在t字型布局中,左边设置光电二极管,中间设置发光器件,右边设置光电二极管,下方设置光电二极管。在一字型布局中,左边设置发光器件,中间设置光电二极管,右边设置发光器件,例如,左边和右边设置的发光器件同时包括红色led、红外led以及绿色led三种发光器件,或者在一字型布局中,左边设置光电二极管,中间设置发光器件,右边设置光电二极管。在圆形布局中,中间设置发光器件,在该发光器件的周边围绕设置发光器件和光电二极管,周边围绕的发光器件和光电二极管可以是间隔设置,例如,中间设置发光器件只包括绿色led,周边围绕设置的发光器件同时包括红色led、红外led以及绿色led三种发光器件。
7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反射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器件,例如该发光器件可以只包括红色led、红外led或者绿色led中任意一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也可以同时包括红色led和红外led两种发光器件,该发光器件还可以同时包括红色led、红外led以及绿色led三种发光器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72.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半功率收光角和光强的关系示意图,半功率收光角在小于或等于30
°
,以及大于或等于

30
°
的范围内,光强较大,当光电二极管的半功率收光角在小于或等于30
°
,以及大于或等于

30
°
的范围内时,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大,得到是有用信息较多,有利于在运动状态时提高生物特征检测的准确性。
7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上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生物特征检测装置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生物特征检测装置检测的生物特征信息。例如该生物特征信息可以是心率和/或血氧信息。
74.该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为手环、手表、耳机等,该可穿戴设备可以用于实现心率检测、运动记步等功能。
75.本技术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76.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7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电路,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78.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路、支路和单元,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支路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一个支路,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79.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8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