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8688发布日期:2022-01-05 10:15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发明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的针。在针柄上用电阻丝加温至60℃,皮肤下层组织只增加了5℃。大部分的温度被循环的液体所扩散和带走。而电热针是在针体前部产生温度,温度可以直接影响被刺的针感层,最高温度可以烧灼针体周围的组织,起到火针的作用,但针柄及针体根部温度却增加甚微。针灸时,是现将针体插入皮下,然后将导线与针体连接。一般导线大都铺设,不仅会因重力影响针体的方向,还会因多导线导致难以理清。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主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电热针的导线不方便理清。
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包括顶壳、收线结构、底座,所述顶壳呈板状的壳体结构,所述顶壳的中部空腔为电路腔,所述电路腔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顶壳的前后部各设置的若干空腔为置线腔,每个置线腔的外侧端各设置有一个夹槽,所述夹槽的底端与顶壳的底侧壁连通;所述收线结构包括导线、电流夹、压辊,所述导线设置在置线腔中,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流夹设置在夹槽中,所述电流夹与导线的另一端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压辊呈双辊轮结构,所述压辊设置在置线腔的外侧端部位,所述导线穿过双辊轮的间隙中,所述压辊转动,将置线腔中的导线向夹槽中卷动,或者将夹槽中的导线向置线腔中卷动;所述底座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设置在顶壳的正下方,所述底座的左部的通孔中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顶壳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起到和支柱起到支撑顶壳的作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的结构包括固定管和伸缩杆,所述固定管呈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管的底端与底座固定,所述伸缩杆呈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插入倒固定管的管孔中,且与固定管螺接,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顶壳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在固定管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向上或向下移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顶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旋钮,每个压辊的一个辊轴的顶端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便于控制压辊转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便于推动底座移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前后侧壁的通孔中各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钮,每个控制按钮各连接在一根导线与电源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按钮控制导线与电源模块的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上的每个控制按钮的上侧各设置有一个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一个指示灯亮起,表面下侧的一个控制按钮导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顶侧壁的凹槽中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便于控制装置运行。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底侧壁上设置的条形凹槽为底槽,所述底槽中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起到照明的作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壳的右端部位的顶侧壁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即为安放槽,所述安放槽用于盛放电热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放槽的顶端口处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呈半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密封盖的左端与顶壳铰接,所述密封盖起到密封安放槽的作用。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设置底座和支柱,使用时,打开照明灯后,推动底座,使得顶壳移动至人体的正上方,将伸缩杆在固定管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顶壳移动至适合的高度,然后将针体刺入皮下穴位。本实用新型方便调节和移动。
17.(2)本实用新型设置收线结构,转动旋钮,旋钮带动压辊转动,压辊将置线腔中的导线向夹槽中卷动,使得导线和电流夹向下移动,离开夹槽,直至电流夹下坠至针体处,然后将电流夹夹在针体上,按动控制按钮,使得导线与电源模块连通,使得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到针体上。本实用新型便于收放导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9.图2为顶壳的右视的剖视图。
20.其中:顶壳10、置线腔11、夹槽12、电路腔13、底槽14、导线15、电流夹16、压辊17、旋钮18、控制按钮19、指示灯20、照明灯21、安放槽23、密封盖24、控制面板26、底座27、固定管28、伸缩杆29、万向轮30。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电热针移动升降调节装置,结构如图1

2所示,包括顶壳10、收线结构、底座27,所述顶壳10呈板状的壳体结构,所述顶壳10的中部空腔为电路腔13,所述电路腔13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所述顶壳10的前后部各设置的若干空腔为置线腔11,每个置线腔11的外侧端各设置有一个夹槽12,所述夹槽12的底端与顶壳10的底侧壁连通;所述收线结构包括导线15、电流夹16、压辊17,所述导线15设置在置线腔11中,所述导线15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流夹16设置在夹槽12中,所述电流夹16与导线15的另一端固定且电性连接,所述压辊17呈双辊轮结构,所述压辊17设置在置线腔11的外侧端部位,所述导线15穿过双辊轮的间隙中,所述压辊17转动,将置线腔11中的导线15向夹槽12中卷动,或者将夹槽12中的导线15向置线腔11中卷动;所述底座27呈类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底座27设置在顶壳10的正下方,所述底座27的左部的通孔中固定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顶壳10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7起到和支柱起到支撑顶壳10的作用。
22.所述支柱的结构包括固定管28和伸缩杆29,所述固定管28呈圆柱体管状结构,所述固定管28的底端与底座27固定,所述伸缩杆29呈圆柱体结构,所述伸缩杆29的底部插入倒固定管28的管孔中,且与固定管28螺接,所述伸缩杆29的顶端与顶壳10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9在固定管28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10向上或向下移动。
23.所述顶壳10的顶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旋钮18,每个压辊17的一个辊轴的顶端与旋钮18固定连接,所述旋钮18便于控制压辊17转动。
24.所述底座27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30,所述万向轮30便于推动底座27移动。
25.所述顶壳10的前后侧壁的通孔中各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钮19,每个控制按钮19各连接在一根导线15与电源模块之间,所述控制按钮19控制导线15与电源模块的连接。
26.所述顶壳10上的每个控制按钮19的上侧各设置有一个指示灯20,所述指示灯20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一个指示灯20亮起,表面下侧的一个控制按钮19导通。
27.所述顶壳10的顶侧壁的凹槽中设置有控制面板26,所述控制面板26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26便于控制装置运行。
28.所述顶壳10的底侧壁上设置的条形凹槽为底槽14,所述底槽14中设置有照明灯21,所述照明灯21起到照明的作用。
29.所述顶壳10的右端部位的顶侧壁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凹槽,即为安放槽23,所述安放槽23用于盛放电热针。
30.所述安放槽23的顶端口处设置有密封盖24,所述密封盖24呈半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密封盖24的左端与顶壳10铰接,所述密封盖24起到密封安放槽23的作用。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打开照明灯21后,推动底座27,使得顶壳10移动至人体的正上方,将伸缩杆29在固定管28中向上或向下螺进,使得顶壳10向上或向下移动,使得顶壳10移动至适合的高度,然后将针体刺入皮下穴位;然后转动旋钮18,旋钮18带动压辊17转动,压辊17将置线腔11中的导线15向夹槽12中卷动,使得导线15和电流夹16向下移动,离开夹槽12,直至电流夹16下坠至针体处,然后将电流夹16夹在针体上,按动控制按钮19,使得导线15与电源模块连通,使得电流沿着导线流入到针体上。本实用新型便于收放导线,且方便调节和移动。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