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6325发布日期:2021-12-15 08:1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肛门伤口坐式艾灸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


背景技术:

2.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紊乱的人体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石器时代,因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故通常针、灸并用,被称为针灸,艾灸椅则是在椅子内部设置某些装置使患者可以坐在上面进行艾灸治疗,对于行动不便且类似于肛门部位受伤的患者来说效果比较显著。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肛门伤口坐式艾灸椅一般是将椅子坐垫中间部位进行开孔,同时在坐垫下面放置箱子,在内部放置艾灸材料,使患者坐在椅子上进行艾灸治疗,但在艾灸过程中由于患者伤口的特殊性以及治疗需要,在艾灸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艾灸部位进行不断调整,此时由于坐垫上的开孔是固定的,一般是将坐垫底部的箱子一起使用人力进行位置调整,比较费时费力,同时此种方法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地不便。
4.因此,发明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使患者在进行艾灸治疗时,遇到需要对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时,直接通过本装置即可对艾灸材料进行上下左右的方向调整,整个过程省时省力,以解决传统方法由人力进行调整需要患者旁边有人工进行陪护,按时进行调整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
7.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摇把,所述摇把贯穿壳体一侧壁并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摇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还设有两个框体,所述第一转动杆分别与两个框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两个所述框体内部分别设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设于两个第一锥齿轮顶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顶部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往复丝杆,两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分别设有第一套筒,两个所述第一套筒分别与两个第一往复丝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套筒分别固定设于两个第二锥齿轮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顶部分别与箱体底部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还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座,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分别与两个第一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一侧分别固定连
接有l形推动板,所述箱体内部设有第一圆桶,所述第一圆通贯穿箱体底部并延伸入壳体内部,两个所述l形推动板顶部分别与第一圆桶底部两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竖板,所述第一转动杆分别贯穿两个竖板并分别与两个竖板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竖板内部分别设有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分别延伸出两个竖板外部并分别与两个竖板通过轴承连接。
9.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竖板,所述第一转动杆分别贯穿两个竖板并分别与两个竖板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竖板内部分别设有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分别延伸出两个竖板外部并分别与两个竖板通过轴承连接。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之间设有第二往复丝杆,所述第二往复丝杆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杆一侧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顶部固定设有竹节式伸缩杆,所述第一圆桶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横槽,所述第一圆桶顶部还设有第二圆桶,所述竹节式伸缩杆分别贯穿两个横槽并与第二圆桶底部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套筒之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外部固定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其中一个第二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箱体外部设有座椅,所述座椅前侧固定设有坐垫,所述坐垫内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座椅上固定设有两个u形板,所述箱体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设于两个u形板内部。
14.优选的,所述箱体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开关槽,所述每个开关槽包括有三个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固定设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延伸出滑槽外部。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使患者在进行艾灸治疗时,遇到需要对位置进行调整的情况时,直接通过本装置即可对艾灸材料进行上下左右的方向调整,整个过程省时省力,可以在患者不经意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了传统方法由人力进行调整需要患者旁边有人工进行陪护,按时进行调整而耗费人力的情况发生,同时也为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此来实现患者所需要的速度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机构设计,在实现患者进行艾灸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对艾灸材料进行上下左右调节,在实现此类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去添加过多的零部件,使本装置制造时比较简单,同时控制了制造时的经济成本,比较适合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b处放大图;
22.图中:1箱体、2壳体、3摇把、4第一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6框体、7第二锥齿轮、8第一往复丝杆、9第一套筒、10第一轴承座、11l形推动板、12第一圆桶、13竖板、14第二转动杆、15第二往复丝杆、16第二轴承座、17竹节式伸缩杆、18第二圆桶、19第二套筒、20第一皮带轮、21第二皮带轮、22坐垫、23u形板、24操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肛门伤口专用坐式艾灸椅,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设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延伸出壳体2外部;
25.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摇把3,所述摇把3贯穿壳体2一侧壁并延伸出壳体2外部,所述摇把3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与壳体2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4外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转动杆4外部还设有两个框体6,所述第一转动杆4分别与两个框体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两个所述框体6内部分别设有第二锥齿轮7,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7分别设于两个第一锥齿轮5顶部,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7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5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4顶部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往复丝杆8,两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8外部分别设有第一套筒9,两个所述第一套筒9分别与两个第一往复丝杆8通过单向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套筒9分别固定设于两个第二锥齿轮7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8顶部分别与箱体1底部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往复丝杆8外部还分别套设有第一轴承座10,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10分别与两个第一往复丝杆8通过滚珠螺母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座10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推动板11,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圆桶12,所述第一圆通贯穿箱体1底部并延伸入壳体2内部,两个所述l形推动板11顶部分别与第一圆桶12底部两侧固定连接;
2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2内腔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竖板13,所述第一转动杆4分别贯穿两个竖板13并分别与两个竖板13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竖板13内部分别设有第二转动杆14,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14分别延伸出两个竖板13外部并分别与两个竖板13通过轴承连接,竖板13可以为两个第二转动杆14提供支撑;
2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14之间设有第二往复丝杆15,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转动杆14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14与往复丝杆连接可以控制往复丝杆进行转动;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往复丝杆15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承座16,所述第二轴承座16与第二往复丝杆15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16顶部固定设有竹节式伸缩杆17,所述第一圆桶12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横槽,所述第一圆桶12顶部还设有第二圆桶18,所述竹节式伸缩杆17分别贯穿两个横槽并与第二圆桶18底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轴承座16可以带动竹节式伸缩杆17进行移动,最终实现第二圆桶18进行左右移动;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杆4外部设有第二套筒19,所述第一转动杆4与第二套筒19之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9外部固定设有第一皮带轮20,所述其中一个第二转动杆14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21,所述第二皮带轮21与第一皮带轮20之间设有皮
带,所述第一皮带轮20与第二皮带轮21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单向轴承可以实现对第一皮带轮20是否转动进行控制;
30.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外部设有座椅,所述座椅前侧固定设有坐垫22,所述坐垫22内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座椅上固定设有两个u形板23,所述箱体1两侧分别固定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设于两个u形板23内部,圆孔可以使患者的伤口部位得以露出而得到和治疗;
3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两侧壁分别开设有开关槽,所述每个开关槽包括有三个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固定设有操作板24,所述操作板24延伸出滑槽外部,通过开关槽以及三个滑槽可以对摇把3的转速进行控制。
3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于两个第一往复丝杆8分别与两个第一套筒9通过单向轴承连接,两个第一套筒9固定设于两个第二锥齿轮7内部,所以当摇把3正转时,第二锥齿轮7带动两个第一往复丝杆8转动,当摇把3反转时,第二锥齿轮7空转而两个第一往复丝杆8不转动,第二套筒19与第一转动杆4通过单向轴承连接,第二套筒19与第一皮带轮20固定连接,所以当摇把3正转时,第一转动杆4转动而第一皮带轮20不转动,当摇把3反转时,第一转动杆4带动第一皮带轮20转动,另外通过操纵操作板24在三个滑槽内进行滑动,来控制摇把3的转速,以此来实现三个不同的档位,在使用时,首先将箱体1放置在座椅底部,将两个支撑板放置在两个u形板23内部进行放置,随后将摇把3接通外部电源,摇把3正转,摇把3工作带动第一转动杆4转动,第一转动杆4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二锥齿轮7转动,第二锥齿轮7带动第一套筒9转动,第一套筒9带动第一往复丝杆8转动,第一往复丝杆8带动第一轴承座10上下移动,第一轴承座10带动l形推动板11上下移动,l形推动板11带动第一圆桶12上下移动,第一圆桶12带动第二圆桶18上下移动,当摇把3反转时,摇把3工作带动第一转动杆4转动,第一转动杆4带动第二套筒19转动,第二套筒19带动第一皮带轮20转动,第一皮带轮20带动皮带转动,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21转动,第二皮带轮21带动第二转动杆14转动,第二转动杆14带动第二往复丝杆15转动,第二往复丝杆15带动第二轴承座16左右移动,第二轴承座16带动竹节式伸缩杆17左右移动,竹节式伸缩杆17带动第二圆桶18左右移动,通过以上装置来实现患者在进行艾灸时进行上下左右移动调控。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