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7135发布日期:2021-12-08 15:3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救护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


背景技术:

2.救护车是指救助病人的车辆,救护车在行驶时,通常伴随着警示灯的闪烁和警报器的呼啸声,以提醒来往的车辆为其让行。
3.目前,医护人员对人们进行核酸检测时,通常需要医护人员近距离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医护人员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人群,且需要经常乘坐救护车更换地区进行流动支援,其被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进行流动支援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流动支援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包括救护车本体、固设在救护车本体后方的挡板、固设在挡板上用于辅助工作人员观看车外情况的可视窗、两个可拆卸连接在可视窗上的支撑套筒、套设在支撑套筒远离挡板一侧的手套、设置在支撑套筒和可视窗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的连接组件、设置在手套和支撑套筒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处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需要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时,首先坐在救护车内,接着双手伸入支撑套筒内,随后手顺着支撑套筒进入手套内,接着医护人员即可手持手套通过可视窗的观测,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处理;若手套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时,首先解除密封组件的连接状态,接着将手套取下,更换新的手套,并通过密封组件将手套与支撑套筒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即可;医护人员对人们进行核酸采样时,通过挡板和可视窗、手套有效阻挡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待检测人员,从而大大降低了流动支援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9.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支撑套筒外侧壁上的固定环、套设在支撑套筒外侧壁上的密封环;
10.所述支撑套筒与固定环和密封环均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位于固定环远离手套的一侧,所述手套与固定环以及密封环均抵接,所述密封环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将手套与支撑套筒进行连接的连接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需要更换新的手套时,首先解除连接件的连接状态,接着将破损后的手套从支撑套筒上摘除,随后将新的手套套设在固定环和密封环的外侧壁上,接着将两个连接件分别设置在密封环的两侧,从而将支撑套筒与手套之间的缝
隙进行密封。
12.可选的,所述密封环远离支撑套筒的一侧呈弧形设置,所述密封环弧形的凸面方向朝向远离支撑套筒的一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弧形增大了密封环与手套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组件的密封性。
14.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弹性绳,所述弹性绳套设在手套的外侧壁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绳的结构简单、收缩性强,便于拆卸和安装、且制造成本低、弹性强度大。
16.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在支撑套筒上的挡环、可拆卸连接在支撑套筒远离手套一侧的连接套筒,所述可视窗位于挡环和连接套筒之间,所述可视窗的两侧分别与挡环和连接套筒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连接组件将支撑套筒与可视窗连接时,首先将支撑套筒插入可视窗的开口处,接着将挡环与可视窗抵接,随后将连接套筒与支撑套筒连接,使可视窗的两侧分别与挡环和连接套筒抵接即可。
18.可选的,所述支撑套筒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安装,且耐疲劳、制造成本低、连接强度高。
20.可选的,所述可视窗与挡环和连接套筒之间均设置密封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较为柔软,受力后易变形,从而将两个密封圈压紧在可视窗的两侧,将挡环和可视窗之间的缝隙以及连接套筒与可视窗之间的缝隙密封,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22.可选的,所述支撑套筒靠近手套的一端设置有过渡圆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圆弧减小了支撑套筒与手套之间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对手套的磨损,提高了手套的使用寿命。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医护人员对人们进行核酸采样时,通过挡板和可视窗、手套有效阻挡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待检测人员,从而大大降低了流动支援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26.2.密封组件将手套与支撑套筒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27.3.过渡圆弧减小了支撑套筒与手套之间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对手套的磨损,提高了手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救护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表示密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表示密封组件与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救护车本体;2、挡板;3、可视窗;4、支撑套筒;41、过渡圆弧;5、连接组件;51、挡环;52、连接套筒;53、密封圈;6、手套;7、密封组件;71、固定环;72、密封环;73、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参照图1和图2,救护车包括救护车本体1,救护车本体1后方固设有挡板2,挡板2上固设有可视窗3,可视窗3用于辅助工作人员观看车外情况。可视窗3上开设有两个通孔,可视窗3通孔处设置有两个支撑套筒4,支撑套筒4与可视窗3可拆卸连接,支撑套筒4和可视窗3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用于将支撑套筒4和可视窗3连接。支撑套筒4远离挡板2一侧套设有手套6,支撑套筒4靠近手套6的一端设置有过渡圆弧41,过渡圆弧41用于减小支撑套筒4与手套6之间的应力集中,降低支撑套筒4对手套6的磨损。手套6和支撑套筒4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7,密封组件7用于将手套6和支撑套筒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34.医护人员需要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时,首先医护人员可坐在救护车内,接着双手伸入支撑套筒4内,随后手顺着支撑套筒4进入手套6内,接着医护人员通过可视窗3的观测,并通过手套6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处理;若手套6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时,首先解除密封组件7的连接状态,接着将手套6取下,更换新的手套6,并通过密封组件7将手套6与支撑套筒4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即可。
35.参照图2和图3,密封组件7包括套设在支撑套筒4外侧壁上的固定环71,固定环71与支撑套筒4固定连接。支撑套筒4外侧壁上套设有密封环72,支撑套筒4与密封环72固定连接,密封环72位于固定环71远离手套6的一侧,手套6与固定环71以及密封环72均抵接;密封环72远离支撑套筒4的一侧呈弧形设置,密封环72弧形的凸面方向朝向远离支撑套筒4的一侧,密封环72的弧形用于增大密封环72与手套6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组件7的密封性。密封环72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将手套6与支撑套筒4进行连接,连接件为弹性绳73,弹性绳73套设在手套6的外侧壁上。
36.医护人员需要更换新的手套6时,首先将两个弹性绳73取下,接着将破损后的手套6从支撑套筒4上摘下,随后将新的手套6套在固定环71和密封环72的外侧壁上,接着将两个弹性绳73分别套在密封环72的两侧,从而将支撑套筒4与手套6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37.参照图2和图3,连接组件5包括套设在支撑套筒4上的挡环51,挡环51与支撑套筒4固定连接;支撑套筒4远离手套6一侧设置有连接套筒52,连接套筒52与支撑套筒4螺纹连接,且可视窗3位于挡环51和连接套筒52之间,可视窗3的两侧分别与挡环51和连接套筒52抵接。可视窗3与挡环51和连接套筒5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53,密封圈53较为柔软,受力后易变形,用于将挡环51和可视窗3之间的缝隙以及连接套筒52与可视窗3之间的缝隙密封。
38.施工人员通过连接组件5将支撑套筒4与可视窗3连接时,首先将支撑套筒4插入可视窗3的通孔处,接着将挡环51与可视窗3抵接,随后将连接套筒52与支撑套筒4连接,使可视窗3的两侧分别与挡环51和连接套筒52抵接即可。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核酸采样功能的救护车的实施原理为:医护人员需要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时,首先医护人员可坐在救护车内,接着双手伸入支撑套筒4内,随后手顺着支撑套筒4进入手套6内,接着医护人员即可手持手套6通过可视窗3的观测,对待检测人员进行采样处理;若手套6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时,首先将弹性绳73取下,接着将手套6取下,并更换新的手套6,随后再将弹性绳73套在手套6与支撑套筒4之间,将两者连接即可;医护人员对人们进行核酸采样时,通过挡板2和可视窗3、手套6有效阻挡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
待检测人员,从而大大降低了流动支援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