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及人工耳蜗。
背景技术:2.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包括体外装置部分和植入装置部分。体外装置部分由麦克风、语音处理器以及用于向植入装置部分发送指令的信号发射器组成。植入装置部分由信号接收及解码模块、信号部阵列组成,医生将信号部植入耳蜗之中,所述信号部阵列例如是电极阵列,通过信号部对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觉神经施加信号刺激,使重度失聪的病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听觉神经元分布在耳蜗内腔体的一侧,信号部与耳蜗内神经元贴合越近、相对位置越稳定,则刺激效果越好。因此,保证信号部与耳蜗内神经元之间的贴合、相对位置的稳定尤为重要。
3.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耳蜗内沿轴向的横截面形状均存在差异,植入后的信号部阵列与耳蜗贴合不紧密,在耳蜗内易发生位移,导致信号部不在预定位置,进而影响信号刺激的效果;并且,由于信号部阵列与耳蜗贴合不紧密,信号部阵列无法与耳蜗内壁直接接触将影响刺激效果。在目前技术中,尽管通过各种方式在植入后使得线性排列的信号部,例如电极,弯曲贴合在耳蜗内壁,但局部范围内耳蜗内壁的凹凸不平将使得部分信号部悬空,远离耳蜗内壁,导致信号刺激效果减弱,精准性降低,影响最终使用效果。
4.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适应不同耳蜗的个体差异、植入后的信号部与耳蜗贴合紧密,使得信号部与耳蜗内部能够直接接触,保证优异的信号刺激效果,提高信号位置的精准性,提升使用效果,已成为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以及人工耳蜗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及人工耳蜗,以解决目前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不能够适应不同的耳蜗,植入后的信号部与耳蜗贴合不紧密,导致信号部与耳蜗内部不能够直接接触、信号刺激效果差、信号位置精准性差以及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由支架单丝盘旋而成的管状结构,以及信号部;所述管状结构具有植入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在所述植入状态下,所述管状结构用于设置于一植入引导装置上,并用于随所述植入引导装置植入一耳蜗;在所述管状结构由所述植入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所述管状结构沿径向变径扩张;所述信号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上,用于发出或者接收信号。
7.可选的,所述管状结构由至少两条所述支架单丝沿不同的轨迹盘旋形成。
8.可选的,至少一条所述支架单丝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信号部。
9.可选的,每条所述支架单丝上均设置一个所述信号部,每条所述支架单丝的长度相等,每个所述信号部沿所述支架单丝的轴向等距设置。
10.可选的,所述信号部设置于两条所述支架单丝的交点处,且所述信号部位于更靠近所述管状结构的外侧。
11.可选的,所述管状结构由至少两条所述支架单丝编织成型,每条所述支架单丝设置的信号部的数量不相同。
12.可选的,每条所述支架单丝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部。
13.可选的,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信号部连接;所述支架单丝包括支架单丝本体以及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支架单丝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导线槽中。
14.可选的,所述信号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导线槽的外部。
15.可选的,所述信号部包括电信号部件和/或光信号部件;所述电信号部件包括电极,所述光信号部件包括led和/或光强传感器。
16.可选的,所述支架单丝还包括药槽,所述药槽用于容置药物。
17.可选的,所述支架单丝包括光纤,所述信号部包括一光纤透光口,所述光纤透光口用于透光。
18.可选的,所述支架单丝还包括支架单丝本体以及光纤槽,所述光纤槽沿所述支架单丝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光纤槽内。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包括:如上所述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以及人工耳蜗体外装置,所述人工耳蜗体外装置与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信号连接。
2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及人工耳蜗中,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由支架单丝盘旋而成的管状结构,以及信号部;所述管状结构具有植入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在所述植入状态下,所述管状结构用于设置于一植入引导装置上,并用于随所述植入引导装置植入一耳蜗;在所述管状结构由所述植入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所述管状结构沿径向变径扩张;所述信号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上,用于发出或者接收信号。如此设置,使得人工耳蜗植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耳蜗的个体差异,保证植入后的信号部与耳蜗贴合紧密,保证优异的信号刺激效果,提高信号位置的精准性,提升患者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1.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22.图1为本实施例一与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植入耳蜗后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植入耳蜗的展开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支架单丝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施例一提供支架单丝横截面的示意图。
27.附图中:
28.a
‑
管状结构;
29.10
‑
耳蜗;
30.100
‑
支架单丝,110
‑
支架单丝本体,120
‑
导线槽;
31.200
‑
信号部;
32.300
‑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34.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另外,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及人工耳蜗中,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由支架单丝盘旋而成的管状结构,以及信号部;所述管状结构具有植入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在所述植入状态下,所述管状结构用于设置于一植入引导装置上,并用于随所述植入引导装置植入一耳蜗;在所述管状结构由所述植入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所述管状结构沿径向变径扩张;所述信号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上,用于发出或者接收信号。如此设置,使得人工耳蜗植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耳蜗的个体差异,保证植入后的信号部与耳蜗贴合紧密,保证优异的信号刺激效果,提高信号位置的精准性,提升患者的使用效果。
36.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37.【实施例一】
38.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施例一与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植入耳蜗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植入耳蜗的展开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支架单丝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一提供支架单丝横截面的示意图。
39.请参考图1所示,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支架单丝100以及信号部200。
40.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单丝100盘旋形成管状结构a。所述支架单丝100例如优选是一片状金属丝。当然,所述支架单丝100不限制为片状,也不限制为金属材质,例如,支架单丝100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结构,支架单丝100可以采用高分子材质,例如是纤维或者光纤材质等。在所述支架单丝100盘旋设置形成管状结构a时,支架单丝100可沿一芯棒(未示出)盘旋或者编织成型,例如,选取直径为8毫米的芯棒,通过编织机将支架单丝100缠绕编织于芯棒上,最终形成一个直径为8毫米的管状结构a的支架。其中所述芯棒可以是一金属芯棒。当然,实际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患者实际耳蜗10的尺寸需求,选取合适直径和形状的芯棒,通过控制芯棒不同位置的尺寸,进而控制支架单丝100不同位置的径向力学挤压特性等,进而满足患者耳蜗10内的实况。
41.需理解,所述支架单丝100所形成的所述管状结构a可被径向压缩或者径向展开,所述管状结构a沿径向变径扩张,使得所述管状结构a能够匹配所述耳蜗的径向尺寸。与此同时,所述管状结构a能够沿其轴向长度伸长或者缩短。如图2所示,所述管状结构a还能够沿其轴向发生弯曲,用以匹配耳蜗10的螺旋结构,进而使得所述管状结构a具有植入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在所述植入状态下,所述管状结构a用于设置于一植入引导装置(未示出)上,并用于随所述植入引导装置植入一耳蜗10。所述植入引导装置例如是一可弯曲的杆状结构,支架单丝100能够设置盘旋设置于植入引导装置上。在所述管状结构a由所述植入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所述管状结构a的轴线呈螺旋状扩张以匹配所述耳蜗10的螺旋结构。所述扩张表示所述管状结构a沿自身的径向进行扩张,所述管状结构a在进入释放状态之后,管状结构a能够紧贴所述耳蜗10,如此设置,使得管状结构a在根据患者的耳蜗的内部尺寸展开时实时的调整自身的径向尺寸,展开后的管状结构a与耳蜗内壁贴合紧密,使得支架单丝100每个部分都可以紧贴患者的耳蜗10的自然腔道内壁,进而解决了耳蜗电极与耳蜗内壁贴合不紧密的问题。
42.如图1与图3所示,所述信号部200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100上,用于发出或者接收信号。所述信号部200例如优选包括电信号部件和/或光信号部件。优选的,所述电信号部件能够用于发出电信号,或者接收耳蜗内的信号。所述光信号部件能够用于发出光信号。所述电信号以及所述光信号均可以刺激耳蜗内的神经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所述信号部200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100上的位置根据耳蜗10所需信号刺激的位置(例如是神经元的位置)进行匹配设置,例如,工作人员确定了患者的耳蜗实况之后,在体外模拟支架单丝100处于释放状态之后的结构,然后根据所需信号刺激的位置设置信号部200。如此设置,处于支架单丝100上的信号部200能够精确的定位至所需信号刺激的位置,使得是人工耳蜗植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耳蜗的个体差异,可适应不同患者耳蜗内壁独特的凹凸不平的形态,保证优异的信号刺激效果;并且,所述支架单丝100在释放状态下的张力作用,信号部200与耳蜗内壁相对位置固定稳定,使得信号部200能够与耳蜗10内部直接接触且紧密贴合,术后不易发生松动和位移,从而避免耳蜗术后易发生位移的问题,提高刺激信号位置的精准性,提升患者的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部200包括电极,从而使得支架单丝100上搭载的电极阵列与耳蜗内壁紧密贴合,使电极阵列能够更好地刺激听觉神经。
43.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可以包括一条支架单丝100,也可以包括两条支架单丝100。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至少两条所述支架单丝100,所述管状结构a由至少两条所述支架单丝100沿不同的轨迹盘旋形成,支架单丝100在整个管状结构a中起到支撑的作用,相比于单根的支架单丝100,所述管状结构a具有更好的径向支撑力,保证管状结构a在耳蜗10内部的稳定性。可理解的,所述不同的轨迹表示每条支架单丝100盘旋的轨迹至少有部分不重叠。即,每条支架单丝100盘旋的角度不同,使得支架单丝100上的信号部200能够设置于更多的位置,提高信号刺激的精度。优选地,所述管状结构a由至少两条所述支架单丝100编织成型。更为优选的,每条所述支架单丝100设置的信号部200的数量不相同,例如其中一个支架单丝100设置一个信号部200,另一个支架单丝100设置两个信号部200。当然,在支架单丝100伸直的状态下,其中一个支架单丝100的长度,还可以与另外一个支架单丝100的长度不相同。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耳蜗内的实际植入耳蜗内位点处耳蜗直
径变化,然后通过编织组合工艺、目标耳蜗的直径与信号尺寸等参数计算每个信号部200在支架单丝100上集成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所述管状结构a例如是由三条支架单丝100编织成型,其中两条支架单丝100上各设置一个信号部200,其中一条未设置信号部200。三条支架单丝100错位排布,使得信号部200能够紧贴耳蜗目标位置。更佳的,所述信号部200设置于两条所述支架单丝100的交点处,且所述信号部200位于更靠近所述管状结构a的外侧,进而使得信号部200能够更加紧贴耳蜗目标位置。实际上,信号部200需要紧贴耳蜗的内壁,若在两条支架单丝100的交点处设置信号部200,信号部200需要设置在最靠近耳蜗的支架单丝100上,以避免被其它支架单丝100遮挡。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单丝100以及信号部200的数量不予限制。所述支架单丝100可以是五条、六条或者八条等。每条支架单丝100上的信号部200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单个支架单丝100上的每个信号部200之间距离不予限制,可根据耳蜗10实况计算得出。作为优选,每条所述支架单丝10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部200,进而使得每条支架单丝100即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又具有承载信号部200的作用。
44.优选的,如图4所示,至少一条所述支架单丝100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信号部200,所述信号部200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进而使得所述信号部200能够提供刺激信号。优选的,如图4所示,每条所述支架单丝100上均设置一个所述信号部200,在支架单丝100伸直的状态下,每条所述支架单丝100的长度相等,每个所述信号部200沿所述支架单丝100的轴向等距设置,进而使得在编织组合每条支架单丝100时,方便确认每条支架单丝100上的信号部200的位置,提高编织效率以及编织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一中,每个所述信号部200沿所述支架单丝100的轴向间隔六毫米设置。
45.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信号部包括电信号部件和/或光信号部件;所述电信号部件包括电极,所述光信号部件包括led和/或光强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信号部200包括电信号部件,所述电信号部件包括电极。所述电极例如是1毫米长宽的铂铱合金薄电极,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一导线300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部200包括光信号部件,所述光信号部件包括led和/或光强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光信号部件与导线300连接,用于接收信号,进而通过光刺激的方式刺激耳蜗的神经,恢复或者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所述光信号部件可以是led,可以是光强传感器,还可以即包括led,又包括光强传感器。同样的,所述光信号部件的设置位置、数量等可以根据患者耳蜗的实况进行计算得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部既包括电信号部件,又包括光信号部件。
46.如图4与图5所示,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还包括导线300,所述导线300与所述信号部200连接,所述导线300例如是一直径为三十微米的带有绝缘层的金丝,当然,所述导线300的材质不限制为金丝,还可以是其他的能够导电的其他材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导线300例如用于传递电信号等。所述支架单丝100包括支架单丝本体110以及导线槽120所述导线槽120沿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导线300设置于所述导线槽120中。所述导线槽120沿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的轴向不限制为一直线,而是跟随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的形态进行设置,不限制为支架单丝本体110严格定义的轴向,而是表示条状的支架单丝本体110条形的长度方向。例如,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为一宽度和厚度均是一百微米的镍钛合金丝,导线槽120的深度为五十微米,所述电极与支架单丝本体110通过绝缘材质粘连集成。所述信号部200、导线300以及支
架单丝100如此集成设置,保证了导线300与信号部200连接时,不会增加支架单丝100的外部结构尺寸,并且,防止导线300错位或者移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植入位置,保证了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稳定性。所述导线槽120的深度、长度以及宽度等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可选的,所述导线槽120的长度依据实际导线的长度尺寸匹配设置,避免在支架单丝100上设置过多的结构,进而避免由于过多的结构影响支架单丝100的力学性能等。
47.优选的,所述信号部200例如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上且设置于所述导线槽110的外部,例如,所述导线槽110槽口朝向某一方向,所述信号部200设置于所述槽口朝向的位置,进而使得信号部200一方面能够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上,实现紧贴耳蜗,另一方面使得信号部200能够遮盖导线槽110的槽口,防止槽内的导线300滑出,进而优化了所述支架单丝100的结构,保证支架单丝100的质量。
48.优选的,所述支架单丝100还包括药槽(未示出),所述药槽用于容置药物。所述药槽优选沿所述支架单丝100的轴向延伸设置,更佳的,所述药槽与所述导线槽110贯通设置,可以理解的,所述导线槽110与所述药槽重叠设置,工作人员在加工导线槽110与药槽时,只需要加工一个槽部即可。更佳的,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信号部200一侧的槽部设置为导线槽120,所述信号部200的另一侧的槽部设置为药槽。当然,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支架单丝100上另外开设一药槽,所述药槽的结构、大小以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置入药物时,工作人员采用定点喷涂的方式置入一些消炎药或者抗生素等。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支架单丝100的表面覆盖缓释药物的涂层或亲水涂层。
49.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5,具体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加工过程:
50.首先,使用厚度为一百微米的镍钛合金板材激光雕刻五十微米宽深的凹槽(导线槽以及药槽)后切割成宽度为一百微米的支架单丝100,再通过绝缘材料使信号部200与支架单丝100粘连集成。
51.然后,将导线300置入导线槽120之中。
52.最后,如图4所示,将集成好的支架单丝100、信号部200以及导线300在编织机上编织集成为支架,使得支架单丝100上的信号部200位于管状结构a的同一个周向的位置,形成线型排布且间隔等距;导线300从单丝支架100的一端引出,汇聚连出。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人工耳蜗,所述人工耳蜗包括如上所述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以及人工耳蜗体外装置,所述人工耳蜗体外装置与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信号连接。所述人工耳蜗具备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人工耳蜗的其他部件的结构和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54.【实施例二】
55.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一与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示意图。
56.本实施例二的人工耳蜗植入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相同部分不再叙述,以下仅针对不同点进行描述。
57.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的所述支架单丝100包括光纤,所述信号部200包括一光纤透光口,所述光纤透光口用于透光。所述光纤可以直接设置为管状结构a,光纤的光信号通过光纤透光口进行光刺激。所述光纤即具有支撑的作用,又起到光刺激的作用。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先对光纤的强度进行增强,保证其可以达
到支撑耳蜗的标准。
5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单丝100还包括支架单丝本体110以及光纤槽,所述光纤槽沿所述支架单丝本体110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光纤槽内,进而使得强度较低的光纤能够容置于支架单丝100中,使得支架单丝100具有支撑作用,保证管状结构a具有支撑作用。
59.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实施例中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此外,上述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不同部分可互相组合使用,例如,实施例一中的所述信号部200、支架单丝100以及导线300集成的结构,与实施例二中的光纤进行组合,共同形成同一个管状结构,进而使得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即可以采用电信号刺激耳蜗神经,由可以通过光信号刺激耳蜗神经,进而为提高患者的使用效果奠定基石。
60.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及人工耳蜗中,所述人工耳蜗植入装置包括由支架单丝盘旋而成的管状结构,以及信号部;所述管状结构具有植入状态以及释放状态,在所述植入状态下,所述管状结构用于设置于一植入引导装置上,并用于随所述植入引导装置植入一耳蜗;在所述管状结构由所述植入状态向所述释放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所述管状结构沿径向变径扩张;所述信号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单丝上,用于发出或者接收信号。如此设置,使得人工耳蜗植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耳蜗的个体差异,保证植入后的信号部与耳蜗贴合紧密,保证优异的信号刺激效果,提高信号位置的精准性,提升患者的使用效果。
61.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