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6477发布日期:2021-12-29 16:5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管。


背景技术:

2.胃管又叫鼻胃管,一般使用于消化内科,其或者用于向胃里注入营养液或者液态食物以提供给患者必须的营养,或者用于抽取胃液,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目前常见的胃管包括由柔性材质制成的管体,在使用时管体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最后通过食道到达胃部。当插入胃管后,为确定管体是否已到达胃中,此时需要采用注射器往胃管内注气,当采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此时说明胃管已插入胃中。由此,现有的胃管在使用时,每次操作时都需要额外配备注射器,将注射器连接在管体上,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胃管。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胃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所述的管体的侧壁上嵌设有用于定位的金属丝,所述的金属丝沿所述的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还包括连接管和负压球,所述的连接管的前端与所述的管体的尾端连接,所述的负压球与所述的连接管的尾端连接,且所述的管体、所述的连接管和所述的负压球三者依次导通。
6.所述的负压球上连接有延伸管,所述的延伸管上连接有第一保护帽,所述的第一保护帽的尾端具有呈锥形状的第一气嘴,所述的延伸管上还连接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的第一连接绳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封堵所述的第一气嘴的第一堵头件。该结构中,第一气嘴呈锥形状,方便与第一堵头件配合,且长时间使用后,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也较好,一般情况下,第一堵头件始终封堵第一气嘴,当负压球无法发挥作用时,将第一堵头件与第一气嘴分离,负压设备接在第一气嘴上,进而补气操作,从而不影响胃管的正常使用,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7.所述的连接管与所述的管体通过转接件连接,所述的转接件包括第一管道、限位板和第二管道,所述的限位板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管道和所述的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的第一管道伸入连接在所述的管体内,所述的第二管道伸入连接在所述的连接管内,所述的第一管道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二管道的外径。该结构中,转接件的设置方便连接管与管体连接,第一管道插入密封连接在管体内,第二管道插入密封连接在连接管内,限位板的设置则方便进行定位,以防止整个胃管插入过深。
8.所述的连接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吸收机配合向外排液的引流管。该结构中,引流管设置在连接管上,其与外接的吸收机配合,采用单独管路排液的形式,能及时将胃液排出管外,以减轻病患痛苦。
9.所述的引流管上连接有第二保护帽,所述的第二保护帽的尾端具有呈锥形状的第
二气嘴,所述的引流管上还连接有第二连接绳,所述的第二连接绳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封堵所述的第二气嘴的第二堵头件。该结构中,第二保护帽的设置能够避免引流管被污染,第二气嘴呈锥形状,方便与第二堵头件配合,且长时间使用后,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也较好,当需要向外排污时,打开第二堵头件,将外接的吸收机接在第一气嘴上即可,使用较为方便。
10.所述的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标记所述的金属丝位置的刻度定位线。该结构中,由于金属丝对超声以及射线较为敏感,如果胃管插的位置不对可以用超声或x线定位,这样可以快速寻找胃管的位置,而刻度定位线的设置则方便在置管后定位及测量观察插入深度。
11.所述的管体的头部为倒圆角设计,且所述的管体的侧壁在靠近前端处开设有多个通孔。该结构中,管体的头部为倒圆角设计,有效保护胃肠粘膜,防止堵塞及食物残留,多个通孔设置在管体的侧壁上,保证食物畅通到胃。
12.所述的管体、所述的连接管和所述的引流管均采用软性医用材料制成。其好处在于使得整体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挠曲性,对患者鼻咽及消化道黏膜刺激小,适合长期管饲喂养。
13.所述的管体、所述的连接管和所述的引流管均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该结构中,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挠曲性,强度高、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血液相容性、抗血栓也性能好,且不损伤血液成分,对患者鼻咽及消化道黏膜刺激小,适合长期管饲喂养,同时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便于加工制造。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负压球通过连接管连接在管体上,这样无需额外采用外接的注射器即可实现在胃管内注气,一方面操作便捷,另一方面也不用担心负压球被污染,保证了胃管的卫生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8.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胃管,包括两端开口的管体1,管体1的侧壁上嵌设有用于定位的金属丝2,金属丝2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还包括连接管3和负压球4,连接管3的前端与管体1的尾端连接,负压球4与连接管3的尾端连接,且管体1、连接管3和负压球4三者依次导通。
19.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负压球4上连接有延伸管5,延伸管5上连接有第一保护帽61,第一保护帽61的尾端具有呈锥形状的第一气嘴62,延伸管5上还连接有第一连接绳63,第一连接绳63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封堵第一气嘴62的第一堵头件64。该结构中,第一气嘴62呈锥形状,方便与第一堵头件64配合,且长时间使用后,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也较好,一般情况下,第一堵头件64始终封堵第一气嘴62,当负
压球4无法发挥作用时,将第一堵头件64与第一气嘴62分离,负压设备接在第一气嘴62上,进而补气操作,从而不影响胃管的正常使用,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20.连接管3与管体1通过转接件7连接,转接件7包括第一管道71、限位板72和第二管道73,限位板72连接在第一管道71和第二管道73之间,第一管道71伸入连接在管体1内,第二管道73伸入连接在连接管3内,第一管道71的外径大于第二管道73的外径。该结构中,转接件7的设置方便连接管3与管体1连接,第一管道71插入密封连接在管体1内,第二管道73插入密封连接在连接管3内,限位板72的设置则方便进行定位,以防止整个胃管插入过深。
21.连接管3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吸收机配合向外排液的引流管8。该结构中,引流管8设置在连接管3上,其与外接的吸收机配合,采用单独管路排液的形式,能及时将胃液排出管外,以减轻病患痛苦。
22.实施例三: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引流管8上连接有第二保护帽91,第二保护帽91的尾端具有呈锥形状的第二气嘴92,引流管8上还连接有第二连接绳93,第二连接绳93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封堵第二气嘴92的第二堵头件94。该结构中,第二保护帽91的设置能够避免引流管8被污染,第二气嘴92呈锥形状,方便与第二堵头件94配合,且长时间使用后,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也较好,当需要向外排污时,打开第二堵头件94,将外接的吸收机接在第一气嘴62上即可,使用较为方便。
23.管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标记金属丝2位置的刻度定位线11。该结构中,由于金属丝2对超声以及射线较为敏感,如果胃管插的位置不对可以用超声或x线定位,这样可以快速寻找胃管的位置,而刻度定位线11的设置则方便在置管后定位及测量观察插入深度。
24.实施例四: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管体1的头部为倒圆角设计,且管体1的侧壁在靠近前端处开设有多个通孔12。该结构中,管体1的头部为倒圆角设计,有效保护胃肠粘膜,防止堵塞及食物残留,多个通孔12设置在管体1的侧壁上,保证食物畅通到胃。
25.管体1、连接管3和引流管8均采用软性医用材料制成。其好处在于使得整体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挠曲性,对患者鼻咽及消化道黏膜刺激小,适合长期管饲喂养。
26.管体1、连接管3和引流管8均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该结构中,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抗挠曲性,强度高、耐磨损,生物相容性好、无致畸变作用无过敏反应,血液相容性、抗血栓也性能好,且不损伤血液成分,对患者鼻咽及消化道黏膜刺激小,适合长期管饲喂养,同时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便于加工制造。
27.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