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麻醉面罩

文档序号:28873878发布日期:2022-02-12 11:3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麻醉面罩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麻醉面罩。


背景技术:

2.在临床手术中,当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时需要用到麻醉面罩。在全麻的初始阶段,麻醉面罩连接到麻醉回路中,为病人输送氧气与挥发性麻醉气体(如七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等)。当患者吸入足够量的麻醉气体后进入麻醉维持期的“沉睡”状态,面罩就会被移去,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者置入喉罩,建立人工通气道。在手术结束的最后阶段,麻醉面罩会被再次使用,为患者提供氧气,帮助患者从麻醉状态中恢复意识。
3.现有的麻醉面罩需要麻醉医师用手或者绑带将面罩固定在患者脸部,而在固定过程中如果过于紧密容易使患者脸部出现疼痛不适,如果过松患者脸部与面罩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空隙,容易导致氧气泄露,不但会影响对患者的供氧量,而且面罩容易脱落。
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麻醉面罩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麻醉面罩,解决了现有的麻醉面罩需要麻醉医师用手或者绑带将面罩固定在患者脸部,而在固定过程中如果过于紧密容易使患者脸部出现疼痛不适,如果过松患者脸部与面罩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空隙,容易导致氧气泄露,不但会影响对患者的供氧量,而且面罩容易脱落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麻醉面罩,包括:麻醉面罩本体,所述麻醉面罩本体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所述上罩体和所述下罩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罩体的上腔内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下罩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气囊连通,所述充气气囊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气囊阀门,所述充气气囊阀门延伸至所述上罩体外,所述固定气囊上可拆卸连接有水胶体减压贴,所述上罩体的下表面安装有麻醉接管,所述麻醉接管的顶部设置有活瓣。
7.进一步的,所述上罩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连接有卡环,所述气囊嵌入所述卡环内。
8.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气囊与所述固定气囊通过胶贴连接。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麻醉接管上设置的固定圈。
11.进一步的,所述水胶体减压贴的厚度为1-2cm。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的数量为五个。
13.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气囊选用橡胶材料。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气囊麻醉面罩,包括:麻醉面罩本体,麻醉面罩本体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和下罩体固定连接,上罩体的上腔内设置有充气气囊,下罩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气囊,充气气囊的一端与固定气囊连通,充气气囊的另一端设置
有充气气囊阀门,充气气囊阀门延伸至上罩体外,固定气囊上可拆卸连接有水胶体减压贴,上罩体的下表面安装有麻醉接管,麻醉接管的顶部设置有活瓣。
15.该面罩的上罩体上腔内设置的充气气囊,可以对固定气囊补充气源使固定气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充盈度,因此固定气囊使面罩固定在面部时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固定气囊上连接的水胶体减压贴可以直接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不但可以防止氧气泄露引起面罩脱落,而且可以防止患者面部过于紧密带来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面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面罩本体的侧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中:01-上罩体,02-下罩体,03-充气气囊,3-限位装置,31-连接块,32-弹簧,33-卡环,4-固定气囊,5-水胶体减压贴,12-充气气囊阀门,21-麻醉接管,211-活瓣,321-固定板,212-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22.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气囊麻醉面罩,可以解决麻醉面罩需要麻醉医师用手或者绑带将面罩固定在患者脸部,而在固定过程中如果过于紧密容易使患者脸部出现疼痛不适,如果过松患者脸部与面罩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空隙,容易导致氧气泄露,不但会影响对患者的供氧量,而且面罩容易脱落的问题。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面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麻醉面罩本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麻醉面罩本体,麻醉面罩本体包括上罩体01和下罩体02,上罩体01和下罩体02固定连接,上罩体01的上腔内设置有充气气囊03,下罩体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气囊4,充气气囊03的一端与固定气囊4连通,充气气囊3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气囊阀门12,充气气囊阀门12延伸至上罩体01外,固定气囊4上可拆卸连接有水胶体减压贴5,上罩体01的下表面安装有麻醉接管21,麻醉接管21的顶部设置有活瓣211。
24.在本实施例中,麻醉面罩本体包括连接的上罩体01和下罩体02,下罩体02位于麻醉面罩本体的底部,也就是靠近患者面部的一侧。如图2所示,在下罩体02的底部固定连接的固定气囊4一方便用于连接水胶体减压贴5,另一方面使麻醉面罩有足够的充盈度因此能够固定在患者的面部。由于水胶体减压贴5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气囊4上,因此更换非常方便。其中,水胶体减压贴5是粘黏固定气囊4上。水胶体减压贴5的设置有效的与患者面部紧贴,避免给氧过程中,氧气外漏而产生的浪费,以及不紧密贴合面部引起的面罩脱落。同时,能
够将面罩紧密固定于患者面部,供氧的效果更好。同时,考虑到增加粘贴效果,进一步的,水胶体减压贴5的厚度为1-2cm。
25.在本实施例中,上罩体01的上腔内设置有充气气囊03,充气气囊03呈半圆形的负压囊。如图2所示,充气气囊03的一端与固定气囊4连通(图中未画出),充气气囊3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气囊阀门12,充气气囊阀门12延伸至上罩体01外。充气气囊阀门12为负压阀门,因此当通过充气气囊阀门12向固定气囊4充气时固定气囊4能够同时进行充气。避免了单独利用空针对固定气囊4充气带来的不便。充气气囊03的设置增加了麻醉面罩的充盈度,防止固定气囊4使用时间过长后充盈度不够的问题。充气气囊03的位置位于患者口腔及鼻腔外围。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上罩体0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限位装置3,限位装置3包括连接块31,连接块31上安装有弹簧32,弹簧32上连接有卡环33,气囊03嵌入卡环33内。限位装置3防止充气气囊03过于充盈对患者的呼吸产生影响。同时,限位装置3的设置使充气气囊03的饱满度更加合理,更方便麻醉面罩本体固定在患者面部。弹簧32的设置使卡环33具有弹性,因此更方便使用。并且,卡环33为勾状,在充气气囊03的外壁进行限位固定。连接块31固定在上罩体01的内壁上。并且考虑到充气气囊03与弹簧32直接接触后对弹簧32产生的侧压力过大,进一步的,弹簧32的两侧安装有固定板321,固定板321的与连接块31固定连接。同时,为了方便安装,进一步的,限位装置3的数量为五个。进一步的,充气气囊03选用橡胶材料。橡胶材料的充气气囊03具有高弹性、柔软性,并且,具有良好伸缩性。同时,考虑到方便安装,进一步的,充气气囊03与固定气囊4通过胶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胶贴在图中未标示。
26.在本实施例中,在上罩体01的下表面安装有麻醉接管21,麻醉接管21位于患者口腔的位置处。当需要利用鼻导管吸氧时,将氧气管插入氧气接管11内。在麻醉接管21的顶部设置的活瓣211当不需要吸氧时进行关闭。其中,活瓣211为现有常见设备,不在赘述。
2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麻醉面罩本体在不使用时,可以进行悬挂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麻醉接管21上设置的固定圈212。固定圈212为多个可以悬挂的挂钩。
2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气囊麻醉面罩,包括:麻醉面罩本体,麻醉面罩本体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和下罩体固定连接,上罩体的上腔内设置有充气气囊,下罩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气囊,充气气囊的一端与固定气囊连通,充气气囊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气囊阀门,充气气囊阀门延伸至上罩体外,固定气囊上可拆卸连接有水胶体减压贴,上罩体的下表面安装有麻醉接管,麻醉接管的顶部设置有活瓣。
29.该面罩的上罩体上腔内设置的充气气囊,可以对固定气囊补充气源使固定气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充盈度,因此固定气囊使面罩固定在面部时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固定气囊上连接的水胶体减压贴可以直接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不但可以防止氧气泄露引起面罩脱落,而且可以防止患者面部过于紧密带来的不适感。
30.在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技术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33.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