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肥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6790发布日期:2021-12-29 16:1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肥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肥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2.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肥胖者为3.01%,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肥胖的产生一般是因为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而人体的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内吸收的,小肠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小肠的吸收率越高,人体越是容易肥胖。肥胖症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从而能降低小肠的吸收率,但是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往往需要肥胖者从根本性改变生活行为、饮食规律等,持续性及可执行性阻力较大,肥胖者一般很难坚持至成功。
3.肥胖的治疗也可辅以药械或手术治疗。现阶段手术治疗的方法有roux

en

y胃旁路术,虽然减重手术是有效的但具有更多的危害,例如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病,并且需要严密地检测,减肥者要承担较大的痛苦;器械治疗有fda已经批准的减肥球囊。该球囊是一种硅胶制成的通过导管置入胃部,并充气或生理盐水灌注最后导管脱离,球囊留置。球囊通过占位效应可有效降低肥胖症患者进食量。一般医生通过持续不断观察球囊植入后的病人临床特征,通常情况植入4

6个与经导管取出或体内排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是这种器械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反应出由于球囊长期占位胃部,导致减肥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胃胀、呕吐等频发问题,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肥覆膜支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小肠粘膜上层达到隔离效果,并阻碍部分小肠粘膜层表面肠绒毛,阻碍对葡萄糖、氨基酸等食物分解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控制热量摄取,降低肥胖症患者体重。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肥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若干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和至少一个第三支撑环,且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及第三支撑环可随温度扩张或收缩;所述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交替设置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环设于近胃端并与交替设置的第一支撑环或第二支撑环连接,所述覆膜从内外两侧覆盖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及第三支撑环之间的开窗段,所述第三支撑环位于覆膜外侧部位向外延伸设有回收钩。
6.优选的,所述回收钩设于第三支撑环上下两端。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及第三支撑环均呈波浪状。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环小于第二支撑环波峰高度。
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小于第三支撑环波峰高度。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环设有5

17组。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环随温度扩张的直径为10

45mm。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设有5

16组。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环随温度扩张的直径为15

50mm。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5.(1)从控制热量摄入的角度出发,降低小肠吸收率,在植入到小肠后可有效覆盖小肠粘膜层表面肠绒毛,在植入期,阻碍对葡萄糖、氨基酸等食物分解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实现减少热量摄取,从而实现减肥目的;
16.(2)该减肥覆膜支架中的第三支撑环,在2

40℃内不随温度变化改变直径,可有效固定覆膜支架,避免在小肠内部移位;(3)第三支撑环上设置的回收钩会随温度变化开启或闭合,进而达到开启或关闭回收钩效果,有效实现减肥覆膜支架的回收,且不会在植入期影响小肠内物质通过;(4)该减肥覆膜支架交替设置的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达到交替扩张直径的效果,可以提供更优异的柔顺性,可更好的适应小肠多级迂回折叠的结构,降低在植入期内的异物感;(5)该减肥覆膜支架中第二支撑环与第一支撑环可在较低温度下缩小支架扩张直径,更利于在覆膜支架回收阶段支架主体结构与小肠壁的脱离。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肥覆膜支架压缩及回收钩闭合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肥覆膜支架扩张及回收钩闭合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肥覆膜支架扩张及回收钩开启结构图。
23.附图标号:1

覆膜;2

第一支撑环;3

第二支撑环;4

第三支撑环;5

开窗段;6

回收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27.实施例1
28.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肥覆膜1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1,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若干第一支撑环2、第二支撑环3和至少一个第三支撑环4,且第一支撑环2、第二支撑环3及第三支撑环4采用记忆合金管材激光雕刻成型,后分别经过不同热定型赋予材料弹性,可随温度扩张或收缩,从而改变支撑环直径;所述第一支撑环2与第二支撑环3交替设置连接,植入时所述第三支撑环4设于近胃端并与交替设置的第一支撑环2或第二支撑环3连接,所述覆膜1从内外两侧覆盖第一支撑环2、第二支撑环3及第三支撑环4之间的开窗段5,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2、第二支撑环3及第三支撑环4均呈波浪状,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环2小于第二支撑环3波峰高度,所述第二支撑环3小于第三支撑环4波峰高度,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环2设有5

17组,所述第一支撑环2随温度扩张的直径为10

45mm,具体的,在8

40℃内第一支撑环2扩张直径为20

45mm,在2

8℃内小波浪支撑环扩张直径为10

35mm;所述第二支撑环3设有5

16组,所述第二支撑环3随温度扩张的直径为15

50mm,在8

40℃内大波浪支撑环扩张直径为25

50mm,在2

8℃内大波浪支撑环扩张直径为15

40mm,所述第三支撑环4位于覆膜1外侧部位向外延伸设有回收钩6,所述回收钩6设于第三支撑环4上下两端,具体的,第三支撑环4扩张直径为25

50mm,其在2

40℃内,不会因为温度变化改变扩张直径;在8

40℃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关闭状态,在2

8℃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开启状态。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一组第三支撑环4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胃端,同时具有五组第二支撑环3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大肠端,具有五组第一支撑环2结构单元,其与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共六组结构单元交替组合。所述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及第一支撑环2均可收缩压握至直径3mm。
30.如图1所示,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在输送系统内压缩状态,所述第三支撑环4,在8

40℃内支撑环扩张直径为25mm,其中回收钩6在8

40℃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23mm;所述第一支撑环2,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20mm.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8

40℃内在小肠内结构状态如图2所示,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工作状态。在2

8℃内,所述第三支撑环4扩张直径为25mm,回收钩6处于功能开启状态;所述
第二支撑环3扩张直径为15mm;所述第一支撑环2扩张直径为10mm。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2

8℃内在小肠内结构状态如图3所示,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取出阶段状态。
31.本实施方式从控制热量摄入的角度出发,降低小肠吸收率,在植入到小肠后可有效覆盖小肠粘膜层表面肠绒毛,(1)在植入期阻碍对葡萄糖、氨基酸等食物分解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实现减少热量摄取,从而实现减肥目的;(2)该减肥覆膜1支架中的第三支撑环4,在2

40℃内不随温度变化改变直径,可有效固定覆膜1支架,避免在小肠内部移位;(3)第三支撑环4上设置的回收钩6会随温度变化开启或闭合,进而达到开启或关闭回收钩6效果,有效实现减肥覆膜1支架的回收,且不会在植入期影响小肠内物质通过;(4)该减肥覆膜1支架交替设置的第一支撑环2、第二支撑环3,达到交替扩张直径的效果,可以提供更优异的柔顺性,可更好的适应小肠多级迂回折叠的结构,降低在植入期内的异物感;(5)该减肥覆膜1支架中第二支撑环3与第一支撑环2可在较低温度下缩小支架扩张直径,更利于在覆膜1支架回收阶段支架主体结构与小肠壁的脱离。
32.实施例2
33.根据肠道大小不同,如图1

3所示,实施例2中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二组第三支撑环4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胃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八组第二支撑环3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大肠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九组第一支撑环2结构单元,其与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共十组结构单元交替组合。
34.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及第一支撑环2均可收缩压握至直径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在输送系统内压缩状态。所述第三支撑环4,在8

40℃内支撑环扩张直径为30mm,其中回收钩6在8

40℃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25mm;所述第一支撑环2,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18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工作状态。在2

8℃内,所述第三支撑环4扩张直径为30mm,回收钩6处于功能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扩张直径为20mm;所述第一支撑环2扩张直径为1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取出阶段状态。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二组第三支撑环4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胃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十六组第二支撑环3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大肠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十七组第一支撑环2结构单元,其与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共十八组结构单元交替组合。
37.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及第一支撑环2均可收缩压握至直径7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在输送系统内压缩状态。所述第三支撑环4,在8

40℃内支撑环扩张直径为40mm,其中回收钩6在8

40℃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38mm;所述第一支撑环2,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3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工作状态。在2

8℃内,所述第三支撑环4扩张直径为40mm,回收钩6处于功能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扩张直径为30mm;所述第一支撑环2扩张直径为2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取出阶段状态。
38.实施例4
39.本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一组第三支撑环4结构单元,且植
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胃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七组第二支撑环3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大肠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七组第一支撑环2结构单元,其与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共八组结构单元交替组合。
40.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及第一支撑环2均可收缩压握至直径10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在输送系统内压缩状态。所述第三支撑环4,在8

40℃内支撑环扩张直径为50mm,其中回收钩6在8

40℃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45mm;所述第一支撑环2,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40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工作状态。在2

8℃内,所述第三支撑环4扩张直径为50mm,回收钩6处于功能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扩张直径为30mm;所述第一支撑环2扩张直径为2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取出阶段状态。
41.实施例5
42.本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二组第三支撑环4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胃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六组第二支撑环3结构单元,且植入时该结构单元在减肥覆膜1支架近大肠端。所述减肥覆膜1支架具有七组第一支撑环2结构单元,其与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共八组结构单元交替组合。
43.其中,所述第三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3及第一支撑环2均可收缩压握至直径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在输送系统内压缩状态。所述第三支撑环4,在8

40℃内支撑环扩张直径为35mm,其中回收钩6在8

40℃内回收钩6处于功能关闭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30mm;所述第一支撑环2,在8

40℃内扩张直径为25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工作状态。在2

8℃内,所述第三支撑环4扩张直径为35mm,回收钩6处于功能开启状态;所述第二支撑环3扩张直径为23mm;所述第一支撑环2扩张直径为20mm,此状态为减肥覆膜1支架取出阶段状态。
44.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