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6104发布日期:2021-12-29 16:5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当医师在对胸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手术后,患者身体上会留下伤口,当患者进行弯腰、扩胸等动作时,容易出现伤口撕裂等问题,进而导致二次受创,因此通常需要使用到术后固定器来对患者体位进行固定。
3.而现有技术中的胸外科术后固定器不具备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头部支撑角度调节的功能,导致了患者在戴上固定器后,其头部位置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定位恢复,也给患者在穿戴固定器后的饮食等活动造成不便;同时,现有的术后固定器也缺乏对于患者穿戴后进行快速收紧固定的结构设置,使固定器使用时的便捷性仍旧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定位组件、插接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
6.其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背部支撑板,所述背部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远离背部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胸腔固定板;所述定位组件的作用是对进行胸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体位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患者出现伤口撕裂等问题。
7.其中,所述插接组件包括第一弹力带,所述第一弹力带的一侧与胸腔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接组件用于对定位组件进行快速收紧固定,使定位组件的使用更加方便。
8.其中,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块体,所述块体的一侧与背部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对支撑患者头部的头部靠板进行支撑角度的调节,使患者在穿戴上固定器后,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饮食等活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度调节组件安装在定位组件的顶部,使转轴那能够带动头部靠板进行转动调节;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能够使头部靠板被调节后的位置能够得到固定;插接组件的插接杆能够插入到楔形通槽中,凸块能够从凹槽中滑出,从而使插接组件能够便于拆装。
10.优选的,所述背部支撑板的内部嵌装有镂空靠垫,所述胸腔固定板的内部嵌装有海绵垫。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镂空靠垫和海绵垫能够减轻整个定位组件的重量,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背部和胸腔提供有力支撑。
12.优选的,所述胸腔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胸腔固定板相斥的一侧均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弹力带,两个所述第一弹力带远离胸腔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座,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弹力带远离胸腔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胸腔固定板分别对患者的左右胸腔进行支撑定位,第一弹力带具有伸缩力量,能够使插接座和插接头的位置得到调节,从而使插接组件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
14.优选的,所述插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远离插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插接座的内部开设有楔形通槽,所述插接座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一侧与插接座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为具有韧性的塑料材质,在插入楔形通槽后会产生轻微变形;当插接杆带动凸块滑动至凹槽所在的位置时,凸块能够在插接杆的反弹力作用下从凹槽中滑出,从而使插接杆固定在插接座中;同时按下两个凸块,使凸块完全进入到通槽中,能够使插接头与插接座分离。
16.优选的,所述块体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安装有头部靠板,所述头部靠板的内侧安装有软皮垫,所述头部靠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二弹力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颚托板,所述下颚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母贴,所述头部靠板远离第二弹力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子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皮垫能够增加患者头部倚靠头部靠板时的舒适感,第二弹力具有伸缩性能,能够使下颚托板适应不同患者的脸型;将魔术母贴与魔术子贴粘连在一起,能够使下颚托板被固定住。
18.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中空圆杆,所述中空圆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中空圆杆的一侧通过螺丝与背部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中空圆杆焊接,所述弹簧远离中空圆杆的一端与第二齿轮焊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能够对中空圆杆进行支撑固定,当滑杆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弹簧的张力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齿轮无法转动;当需要对头部靠板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向着远离第一齿轮的方形拉动滑杆,能够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分离,进而使转轴转动,从而使转轴能够带动头部靠板进行角度调节。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通过在定位组件上设置插接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使转轴能够带动头部靠板进行转动调节;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能够使头部靠板被调节后的位置得到固定;插接组件的插接杆能够插入到楔形通槽中,凸块能够从凹槽中滑出,从而使插接组件便于拆装;通过以上设置,使患者在使用术后固定器时,其头部位置能够得到较好的定位恢复,也使患者在穿戴固定器后的饮食等活动更加方便,同时也提升了固定器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靠板和下颚托板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a区放大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头和插接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固定板和第一弹力带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座和和第一弹力带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座和凹槽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定位组件;101、背部支撑板;102、镂空靠垫;103、连接带;104、胸腔固定板;105、海绵垫;2、插接组件;201、第一弹力带;202、插接头;203、插接杆;204、凸块;205、插接座;206、凹槽;207、楔形通槽;3、角度调节组件;301、块体;302、转轴;303、头部靠板;304、软皮垫;305、魔术子贴;306、第二弹力带;307、下颚托板;308、魔术母贴;309、支撑块;310、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弹簧;314、中空圆杆;315、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

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3.如图1

图9所示,一种胸外科术后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定位组件1、插接组件2和角度调节组件3;
34.其中,定位组件1包括背部支撑板101,背部支撑板1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103,连接带103远离背部支撑板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胸腔固定板104;定位组件1的作用是对进行胸外科手术后的患者体位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患者出现伤口撕裂等问题。
35.为了能够减轻整个定位组件1的重量,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背部和胸腔提供有力支撑,背部支撑板101的内部嵌装有镂空靠垫102,胸腔固定板104的内部嵌装有海绵垫105。
36.为了能够分别对患者的左右胸腔进行支撑定位,胸腔固定板104的数量为两个。
37.如图1和图4

图9所示,插接组件2的组成:插接组件2包括第一弹力带201、插接头202、插接杆203、凸块204、插接座205、凹槽206和楔形通槽207,第一弹力带201的一侧与胸腔固定板104固定连接。
38.如图1和图4

图9所示,插接组件2的插接原理:插接组件2用于对定位组件1进行快速收紧固定,使定位组件1的使用更加方便。
39.为了能够使插接座205和插接头202的位置得到调节,并且使插接组件2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两个胸腔固定板104相斥的一侧均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弹力带201,两个第一弹力带201远离胸腔固定板10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座205,另外两个第一弹力带201远离胸腔固定板10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接头202。
40.为了当插接杆203带动凸块204滑动至凹槽206所在的位置时,凸块204能够在插接杆203的反弹力作用下从凹槽206中滑出,从而使插接杆203能够固定在插接座205中,插接
头2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接杆203,插接杆203远离插接头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204,插接座205的内部开设有楔形通槽207,插接座205的外侧开设有凹槽206,凹槽206的一侧与插接座205连通。
41.如图1

图3所示,角度调节组件3的组成: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块体301、转轴302、头部靠板303、软皮垫304、魔术子贴305、第二弹力带306、下颚托板307、魔术母贴308、支撑块309、第一齿轮310、第二齿轮312、弹簧313、中空圆杆314和滑杆315,块体301的一侧与背部支撑板101固定连接。
42.如图1

图3所示,角度调节组件3的角度调节原理:角度调节组件3用于对支撑患者头部的头部靠板303进行支撑角度的调节,使患者在穿戴上固定器后,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饮食等活动。
43.为了能够增加患者头部倚靠头部靠板303时的舒适感,同时能够使下颚托板307适应不同患者的脸型;块体301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302,转轴302的外侧壁安装有头部靠板303,头部靠板303的内侧安装有软皮垫304,头部靠板30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力带306,第二弹力带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下颚托板307,下颚托板3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母贴308,头部靠板303远离第二弹力带3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子贴305。
44.为了能够对中空圆杆314进行支撑固定,并且当滑杆315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在弹簧313的张力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312与第一齿轮310啮合在一起,从而使第一齿轮310无法转动;当需要对头部靠板303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向着远离第一齿轮310的方形拉动滑杆315,能够使第二齿轮312与第一齿轮310分离,进而使转轴302能够转动,从而使转轴302能够带动头部靠板303进行角度调节,转轴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10,第一齿轮310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312,第二齿轮312远离第一齿轮3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315,滑杆315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中空圆杆314,中空圆杆31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09,支撑块309远离中空圆杆314的一侧通过螺丝与背部支撑板101固定连接,滑杆315的外侧套装有弹簧313,弹簧313的一端与中空圆杆314焊接,弹簧313远离中空圆杆314的一端与第二齿轮312焊接。
4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方案工作步骤进行总结梳理:将患者手臂贯穿于两个连接带103之间,使背部支撑板101紧贴在患者背部,镂空靠垫102使患者背部能够得到透气;将胸腔固定板104紧贴在患者胸腔前,拉紧第一弹力带201,将插接头202上采用韧性塑料材质制成的插接杆203插入到凹槽206中,并使凸块204从凹槽206处滑出,进而使插接头202能够固定在插接座205中,使固定装置能够被患者穿戴在身上;使患者头部依靠在头部靠板303的软皮垫304上,拉动第二弹力带306,能够对下颚托板307的位置进行调节,将魔术子贴305与魔术母粘接在一起,能够使下颚托板307对患者下颚进行稳定地支撑;当患者在进食或进行其它活动时,需要对头部靠板303的角度进行调节;向着远离第一齿轮310的方向拉动滑杆315,使滑杆315带动第二齿轮312和第一齿轮310分离,进而使失去限位力量的转轴302能够转动;通过转动转轴302,能够将头部靠板303调节成指定角度;调节完成后,松开对滑杆315的拉动,滑杆315能够在弹簧313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312与第一齿轮310进行啮合;在第一齿轮310和第二齿轮312的限位作用下,转轴302被固定住,从而使头部靠板303在调节完成后能够得到固定;在凹槽206处同时将两个凸块204按入至楔形通槽207中,能够使插接杆203从插接座205内部拔出,进而使固定装置能够从患者身上卸下。
46.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