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8684发布日期:2021-12-31 23:2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神经外科中,存在一种名为偏瘫的病症,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即为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患者需要坚持经常活动肢体,以保持身体机能的恢复,为了帮助偏瘫患者的康复,目前通常要使用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对偏瘫患者的腿部进行较好的康复锻炼,从而难以起到较好的康复效果,延长了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
4.2、现有的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不便于根据不同偏瘫患者肢体的长度进行调节使用,会存在部分偏瘫患者使用不顺畅的情况,降低了护理装置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偏瘫患者的康复。
5.因此,现有的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下侧板、液压杆、固定环条,解决了现有的不能很好的对偏瘫患者的腿部进行较好的康复锻炼,难以起到较好的康复效果,不便于根据不同偏瘫患者肢体的长度进行调节使用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下侧板,所述底板通过耳座和转轴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通过固定环条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通过连杆转动连接有下侧板,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其中,所述第一侧板通过螺纹孔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垫片与固定环条抵接,所述第二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板,所述内板滑动连接在收纳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左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耳座,所述耳座的内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与耳座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端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限位槽,通过耳座和转轴可以带动第一侧板的左端进行转动,通过固定块使得第二侧板与下侧板之间夹角的最大值小于180度,从而避免死点位置的产生,通过弹簧可以对固定块起到缓冲的作用,
通过限位槽可以让下侧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的左端贯穿转轴,所述第一侧板的左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端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第一侧板正面和背面远离弹性带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固定环条的中部,所述螺栓的外侧套接有垫片,所述第一侧板的右侧开设有收纳槽,通过弹性带可以将偏瘫患者的腿部辅助固定,通过螺栓和垫片可以将固定环条抵接在垫片和第一侧板之间,通过收纳槽可以收纳内板。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条,所述固定环条的内侧与第一侧板的正面和背面接触但不连接,所述第二侧板右侧的支架固定连接有连杆,通过固定环条可以将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固定安装。
12.进一步地,所述下侧板的左端贯穿连杆,所述下侧板的左端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下侧板底端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与限位槽一一对应,所述下侧板右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耳块,所述下侧板上端面的左侧连接有弹性软片,所述弹性软片底端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的上端面连接,通过弧形块可以让下侧板的底端在限位槽中滑动并且可以发生相对转动,通过耳块使得下侧板与u形块和圆柱发生相对转动,通过弹性软片可以将第二侧板和下侧板的连接处与偏瘫患者的腿部隔离,避免该第二侧板与下侧板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对偏瘫患者的腿部产生伤害。
13.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u形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贯穿耳块,所述u形块位于耳块的外部,通过此种设置可以让圆柱与耳块发生相对转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第二侧板和下侧板形成转动连接,便于对偏瘫患者的大腿和小腿进行支撑,在液压杆的往复作用下,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较好的锻炼,提高了康复锻炼的效率,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促进了偏瘫患者的恢复。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便于进行长度的调节,在固定环条的作用下能够进行固定,能够适应不同身高的偏瘫患者,提高了使用的舒适性,扩大了使用的范围,增大了适用性。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底板;11、耳座;12、转轴;13、弹簧;14、固定块;15、限位槽;2、第一侧板;21、弹性
带;22、螺纹孔;23、螺栓;24、垫片;25、收纳槽;3、第二侧板;31、内板;32、固定环条;33、连杆;4、下侧板;41、弧形块;42、耳块;43、弹性软片;5、液压杆;51、u形块;52、圆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请参阅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协助偏瘫患者肢体运动的神经外科护理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侧板2和下侧板4,底板1通过耳座11和转轴12连接有第一侧板2,第一侧板2通过固定环条32连接有第二侧板3,第二侧板3通过连杆33转动连接有下侧板4,底板1上端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5。
26.其中如图1

2所示,底板1上端面的左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耳座11,耳座11的内部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的两端与耳座11形成转动连接,底板1上端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底板1上端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5,第一侧板2的左端贯穿转轴12,第一侧板2的左端与转轴12转动连接,第一侧板2上端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性带21,第二侧板3右侧的支架固定连接有连杆33,下侧板4的左端贯穿连杆33,下侧板4的左端与连杆33转动连接,下侧板4底端的前部和后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41,弧形块41与限位槽15一一对应,下侧板4右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耳块42,下侧板4上端面的左侧连接有弹性软片43,弹性软片43底端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3的上端面连接,液压杆5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u形块51,u形块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圆柱52,圆柱52贯穿耳块42,u形块51位于耳块42的外部,在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前,偏瘫患者躺在床上或合适的场所,将底板1放置在偏瘫患者躺着的腿部位置,然后将偏瘫患者的腿部穿过弹性带21,通过弹性带21将腿部进行辅助固定,使得偏瘫患者的大腿位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小腿位于下侧板4上,偏瘫患者腿部的膝盖位于弹性软片43上,在启动液压杆5前,第二侧板3的底端抵在固定块14上,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第二侧板3与下侧板4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启动液压杆5,液压杆5的活动端伸长,带动u形块51向左移动,通过圆柱52将下侧板4的底端推动,并且下侧板4底端的耳块42与圆柱52发生相对转动,弧形块41在限位槽15内滑动,下侧板4的顶端升起并且与连杆33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下侧板4与第二侧板3之间的夹角减小,下侧板4与第二侧板3到底板1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侧板3带动第一侧板2同步转动,第一侧板2的底端与转轴12发生相对转动,耳座11与转轴12发生相对转动,相关人员可以控制液压杆5活动端伸出的行程,当液压杆5的活动端收缩时,同理,下侧板4与第二侧板3之间的夹角增大,当液压杆5的活动端达到最小行程时,第二侧板3的底端抵接在固定块14上,相关人员可以使得液压杆5往复运动,从而重复多次对偏瘫患者的腿部进行康复锻炼。
27.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侧板2正面和背面远离弹性带21的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22,第一侧板2通过螺纹孔22连接有螺栓23,螺纹孔22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栓23,螺栓23贯穿固定环条32的中部,螺栓23的外侧套接有垫片24,螺栓23通过垫片24与固定环条32抵接,第一侧板2的右侧开设有收纳槽25,第二侧板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内板31,内板31滑动连接在收纳槽25内,第二侧板3的正面和背面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条32,固定环条32的内侧与第一侧板2的正面和背面接触但不连接,当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总长小于偏瘫患
者大腿的长度时,偏瘫患者的膝盖处不能位于第二侧板3与下侧板4的连接处,在此种情况下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会产生较大的不适,此时可以拧松螺栓23、在螺纹孔22的作用下将螺栓23拧出一些,使得固定环条32可以滑动,然后将第二侧板3的左侧向远离第一侧板2右侧的方向滑出,使得内板31从收纳槽25中滑出,进行调节,使得内板31伸出的长度加上第一侧板2再加上第二侧板3长度之和与偏瘫患者的大腿长度向匹配,然后再拧紧螺栓23,螺栓23抵紧垫片24,垫片24对固定环条32抵紧,固定环条32与第一侧板2的面抵紧,从而在第一侧板2和垫片24的作用下将固定环条32固定,从而将第二侧板3固定,完成调节,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锻炼。
28.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使用前,将该装置通过底板1放置在偏瘫患者躺着的床上它处,然后根据偏瘫患者的高度进行调节,拧松螺栓23使得固定环条32可以活动,从而使得第二侧板3可以活动,第二侧板3活动可以将内板31伸出,通过内板31伸出的长度,弥补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总长与偏瘫患者大腿长度的差值,完成调节后,拧紧螺栓23,通过垫片24和第一侧板2的正面和背面将固定环条32固定,从而将第二侧板3固定,完成调节,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锻炼,使用时,相关人员帮助偏瘫患者将其腿部穿过弹性带21,并通过弹性带21将偏瘫患者腿部辅助固定,使得偏瘫患者的大腿位于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内板31之上,偏瘫患者的小腿位于下侧板4上,偏瘫患者的小的膝盖处位于弹性软片43上,然后启动液压杆5并使得液压杆5的活动端往复运动,通过一些列连锁反应使得偏瘫患者的大腿循环抬起和放下,并且偏瘫患者的大腿与小腿之间循环相互活动,从而进行偏瘫患者的康复锻炼。
2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