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静脉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2.传统的上打光透射式静脉识别设备,光源集成在静脉识别设备的外壳体上,导致设备整体体积较大,限制了在更多行业的推广应用。如智能门锁需要体积较小的识别设备嵌入其内,但智能箱柜可以接受相对体积较大的识别设备。目前针对不同的智能终端,需要设计不同大小的静脉识别设备,静脉识别设备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用性好,适应不同智能终端的静脉识别设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脉识别设备,包括静脉识别模组、灯板支架、灯板,所述灯板安装在灯板支架上,所述灯板支架与所述静脉识别模组可拆卸连接。
5.优选地,所述灯板支架包括连接面、连接部和固定板;所述连接部为中空壳体,包括识别区和连接区;所述识别区与静脉识别模组的静脉采集窗口组成静脉识别区;所述连接区与静脉识别模组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静脉识别模组、灯板支架和灯板。
6.优选地,所述静脉识别模组外侧壁设有滑槽/滑轨,所述连接区内侧壁设有与之配合的滑轨/滑槽。
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表面设置有灯板方形孔,所述灯板安装于所述灯板方形孔内。
8.优选地,所述连接面朝向所述灯板方形孔的一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灯板方形孔的上方;所述灯板靠近连接面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置于所述限位柱下方。
9.优选地,所述灯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之配合的让位孔。
10.优选地,所述识别区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凸出其表面的第一螺纹盲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纹盲孔贯穿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11.优选地,所述连接区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与其表面齐平的第二螺纹盲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二通孔。
12.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灯板设置在灯板支架上,灯板支架与静脉识别模组可拆卸连接,在例如智能门锁等需要体积较小的静脉识别设备时,可将灯板支架拆除,在门锁上外接灯板,满足了智能门锁需要体积较小的静脉设备需求;在例如智能柜等可以接受体积较大的静脉识别设备时,可以将灯板
支架安装在静脉模组上,将静脉识别设备整体嵌入到智能柜上。此种方式可针对不同的智能终端决定是否需要安装灯板支架,自由调控设备体积,适用性广、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识别设备正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识别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识别设备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灯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静脉识别模组;2-灯板支架;3-灯板;4-静脉识别区;
18.11-静脉采集窗口;12-滑轨;13-触摸感应板;14-摄像装置;
19.21-连接面;22-连接部;23-固定板;211-限位柱;212-螺纹孔;221-识别区;222-连接区;223-灯板方形孔;2211-第一螺纹盲孔;2221-第二螺纹盲孔;2222-滑槽;231-让位孔;232-第一通孔;233-第二通孔;
20.31-第一凸起;32-第二凸起;33-红外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如图1-4所示,一种静脉识别设备,包括静脉识别模组1、灯板支架2、灯板3,灯板3安装在灯板支架2上,灯板支架2与静脉识别模组1可拆卸连接。
24.静脉识别模组1和灯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可针对不同的智能终端决定是否需要安装灯板支架2,自由调控设备体积,适用性广、通用性强。
25.灯板支架2包括连接面21、连接部22和固定板23;连接部22为中空壳体,包括识别区221和连接区222;识别区221与静脉识别模组1的静脉采集窗口11组成静脉识别区4;连接区222与静脉识别模组1可拆卸连接;固定板23用于固定静脉识别模组1、灯板支架2和灯板3。其中,连接面21设有4个螺纹孔212,用于与外部智能终端(如智能门锁、智能箱柜、闸机等需要智能识别的终端设备)相连接,
26.灯板上设有红外光源33,将待识别部位放入静脉识别区4,静脉识别模组1上的触摸感应板13感应到待识别部位,启动红外光源33和摄像装置14,拍摄待识别部位静脉图像。触摸感应板13可以为1个也可以是2个,分别设置在识别区221的前后两侧,在此不做限制。连接区222为中空设计,不用设计成实心结构,使得设备重量较轻,降低了制作成本。上述待识别部位为包含静脉特征的人的身体部门,比如,手指、手掌、手背等,在此不做限制。静脉识别是利用静脉内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红外光照射,利用摄像头获取静脉特征的图像,并将其与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特征比对,从而完成人体识别。关于静脉识别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叙述。
27.静脉识别模组1外侧壁设有滑槽/滑轨12,连接区222内侧壁设有与之配合的滑轨/滑槽2222。图中体现的为静脉识别模组1的外侧壁为滑槽12,连接区222的内侧壁为滑轨2222结构,通过滑槽滑轨结构的设计,使得灯板支架2和静脉识别模组1在连接时更加稳固;且滑槽的12开口与静脉识别模组表面齐平,不会额外增加设备体积。
28.连接部22上表面设置有灯板方形孔223,灯板3安装于灯板方形孔223内。连接面21朝向灯板方形孔223的一侧设有限位柱211,限位柱211位于灯板方形孔223的上方;灯板3靠近连接面2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31,第一凸起31置于限位柱211下方。限位柱211对第一凸起31起到限位作用,通过此方式,灯板3安装的较为稳固,不会轻易脱落;相较于传统的直接采用螺丝连接,拆卸组装更方便。
29.灯板3靠近固定板23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32,固定板23上设有与之配合的让位孔231。识别区221靠近固定板23的一侧设有凸出其表面的第一螺纹盲孔2211,固定板23上设有第一通孔232,第一螺纹盲孔2211贯穿于第一通孔232内。通过灯板3、识别区221同时与固定板23连接,使得设备得到初步固定的作用,后续在进行螺丝连接时,不会晃动,便于操作。
30.连接区222靠近固定板23的一侧设有与其表面齐平的第二螺纹盲孔2221,固定板23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33。第二螺纹盲孔2221与连接区222外表面齐平,不会占用更大的体积;通过第二螺纹盲孔2221和第二通孔233的设计,可以使得设备连接时更加稳固,延长使用寿命。该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配合巧妙,设计独特,各个部件之间紧密配合,实现了对。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