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口服片剂和胶囊的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8216发布日期:2022-01-19 15:1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口服片剂和胶囊的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前动物试验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口服片剂和胶囊的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口服片剂和胶囊是临床前动物试验中最为常用的普通制剂,对非人灵长类强饲法给予片剂、胶囊后收集血浆样本或采集组织,检测基质中的血药浓度,以此数据基础,进而分析药物或代谢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如分布、消除、代谢等)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是强饲法给药,其过程简要叙述如下:动物试验人员强行打开非人灵长类动物口腔,深入动物咽喉部位,将准备好的固体制剂如片、胶囊放至食蟹猴咽喉后部,采用注射器将溶剂或饮用水灌入助吞。强饲法缺点在于,试验过程中,非人灵长类动物抗拒意识强烈,体型较大的实验动物往往性情也更暴躁,直接强饲片或胶囊存在人工放置找位不准、动物容易吐出药片或胶囊或拒绝药物制剂等问题,且易引发食蟹猴呕吐,往往给药失败率高,且易造成试验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口服片剂和胶囊的给药装置,包括医用硅胶软管,连接于所述医用硅胶软管一端的医用硅胶管盖,对应所述医用硅胶软管另一端的医用硅胶塞,以及对应所述医用硅胶塞的注射器;
5.所述医用硅胶软管包括圆筒状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侧部连接有所述医用硅胶管盖,所述管体的端部设置有对应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卡台,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开口内侧壁设置有对应所述卡台的卡槽,通过所述卡槽与卡台的分离与卡合实现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启闭;
6.给药前,所述医用硅胶塞塞入所述管体内部的容置腔内远离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一端;
7.给药时,所述医用硅胶塞从所述管体内部的容置腔内远离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一端拔出,且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口塞入所述管体内部的容置腔内远离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一端。
8.其中,所述医用硅胶管盖为光滑防刺激结构的半球形结构,通过半球形光滑表面以预防对动物造成刺激。
9.其中,所述医用硅胶软管和医用硅胶管盖为一体成型并通过一体成型的连接体实现弹性连接。
10.其中,所述医用硅胶软管的外径为16-18mm,所述医用硅胶软管的内径为14mm,所述容置腔的内部容积为10-15ml,所述医用硅胶管盖的直径为14-16mm,且外接的所述注射器外径为14-16mm。
11.其中,所述医用硅胶软管的内壁设置有防滑褶皱,以防止所述医用硅胶管盖或注
射器在使用状态下从所述医用硅胶软管内滑出而导致给药失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给药装置是将药剂预先存放在医用硅胶软管内且两端分别通过医用硅胶塞及医用硅胶管盖封住以保证暂存药剂期间药片或胶囊不会失控滑出医用硅胶软管,通过医用硅胶软管的细长结构精准定位给药部位,无需人工手动深入,并通过外接注射器提供的空气压力及重力将医用硅胶软管内的药剂打入食蟹猴等非人灵长类试验对象的咽喉部,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方便动物房大规模给药操作,提高一次性给药成功率,更好地保护试验给药人员;
14.2、在将药剂给药完成后,可快速无缝操作接入注射器给予特定体积的空白溶媒;
15.3、医用硅胶软管、医用硅胶塞及医用硅胶管盖均采用医用硅胶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动物组织反应很小,且具有耐寒耐高温、耐弱酸碱、无害无毒无味、高弹力、强耐紫外线、弹性好、耐扭结不变形、柔软、耐电弧、耐电晕、化学稳定性、生理惰性、对动物无毒无刺激性、疏水、透气、有极佳的回弹性、不易变形等特点,经过清洗与消毒后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给药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0.医用硅胶软管;11.管体;12.容置腔;13.卡台;20.医用硅胶管盖;21.卡槽;30.医用硅胶塞;40.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非人灵长类口服片剂和胶囊的给药装置,包括医用硅胶软管10,连接于医用硅胶软管10一端的医用硅胶管盖20,对应医用硅胶软管10另一端的医用硅胶塞30,以及对应医用硅胶塞30的注射器;医用硅胶软管10包括圆筒状的管体11,管体11的一端侧部连接有医用硅胶管盖20,管体11的端部设置有对应医用硅胶管盖20的卡台13,医用硅胶管盖20的开口内侧壁设置有对应卡台13的卡槽21,通过卡槽21与卡台13的分离与卡合实现医用硅胶管盖20的启闭;给药前,医用硅胶塞30塞入管体11内部的容置腔12内远离医用硅胶管盖20的一端;给药时,医用硅胶塞30从管体11内部的容置腔12内远离医用硅胶管盖20的一端拔出,且注射器的注射口塞入管体11内部的容置腔12内远离医用硅胶管盖20的一端。
21.其中,医用硅胶管盖20为光滑防刺激结构的半球形结构,通过半球形光滑表面以预防对动物造成刺激;医用硅胶软管10和医用硅胶管盖20为一体成型并通过一体成型的连接体实现弹性连接;医用硅胶软管10的外径为16-18mm,医用硅胶软管10的内径为14mm,容置腔12的内部容积为10-15ml,医用硅胶管盖20的直径为14-16mm,且外接的注射器外径为14-16mm;医用硅胶软管10的内壁设置有防滑褶皱,以防止医用硅胶管盖20或注射器在使用
状态下从医用硅胶软管10内滑出而导致给药失败。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3.使用前,先通过医用硅胶塞30将医用硅胶软管10的一端封堵,然后将药剂40存放在医用硅胶软管10内,然后通过医用硅胶管盖20将药剂40出入口封住以保证暂存药剂40期间药片或胶囊不会失控滑出医用硅胶软管10;
24.使用状态下,通过医用硅胶软管10的细长结构精准定位给药部位,无需人工手动深入,确认药片或胶囊抵达动物口腔特定部位后(如喉咙后部),拔出医用硅胶塞30并接入外接配套的注射器并确保使用过程中与医用硅胶软管10不发生相对位移,仅作为推入空气或定量助溶溶媒用;
25.利用类似于重力或空气推进的原理来实现快速安全给药,在完成片、胶囊的快速给药后,可继续连接外注射器给予溶媒;给溶媒时,通过推进注射器以压缩医用硅胶软管10内的空气向医用硅胶管盖20施压,射出灌胃溶剂,药片或胶囊也被随波逐流进入动物消化道(食管和胃)。
26.从更细节的方面来看,接入的外接配套注射器的外面标识有精确的体积刻度指示以对应不同容积,该刻度指示分为5ml、10ml、15ml、20ml等几个明确规格的内部容积,可依据实际需要量给予溶媒。
27.此外,一般给药剂量为2-5片或胶囊/动物,因此,医用硅胶软管10固定的约为15ml的可用容积可完全满足给药需求,药片或胶囊过大可能会导致药剂40在医用硅胶软管10中滞留,可采取分次给药的方式完成。
28.综上所述,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给药装置:结构及原理相对简单、方便动物房大规模给药操作,提高一次性给药成功率,更好地保护试验给药人员;在将药物制剂给药完成后,可快速无缝操作接入注射器给予特定体积的空白溶媒;尤其适合非人灵长类口服片剂和胶囊的给药操作,在日常的试验实践中,采用该装置的一次性给药成功率较普通常规给药方法优越。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