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9862发布日期:2021-12-22 17:3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


背景技术:

2.拇外翻是足踝部最常见的畸形之一,拇外翻畸形常会伴有疼痛、影响患者穿鞋及美观,严重的可形成溃疡或感染。拇外翻畸形手术治疗疗效确切,目前报道的拇外翻矫正手术方式从软组织矫形到骨性矫形超过100多种,但最常用的矫形术式主要是scarf截骨术和chevron截骨术。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时,临床常采用scarf截骨术式,效果显著,拇囊炎自行消退,行走痛基本消失,scarf截骨术目前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一种理想术式之一。在术中,大多数术者凭借个人经验使用摆锯行scarf截骨术式,首先容易出现截骨角度、截骨距离不理想,导致畸形矫正的效果甚微,甚至出现拇外翻畸形再次复发的可能;其次是手术时间延长,对术者手术技艺要求过高,术中要充分评估手术方案,对术者的体力、脑力、判断力皆是一种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包括:
5.第一导板;
6.第二导板;
7.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延伸有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以界定出z字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导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板以能改变所述第一导槽的长度;
8.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分别包括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导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朝内的一面为弧面以贴合跖骨的解剖形态,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分别布置有克氏针孔。
9.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克氏针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布置。
10.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分别延伸在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上。
11.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一导板以能带所述第一导板相对第二导板滑动。
12.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靠近第一导槽的一端还连接有转动滚轮,该转动滚轮能抵接跖骨并滚动。
13.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板上的转动滚轮,该转动滚轮随第一导板滑动以能抵接跖骨并滚动。
14.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与第一导板的滑动方向呈钝角布置。
15.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分别与第一导槽之间的夹角是60
°

16.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一导板以能带所述第一导板相对第二导板滑动,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第一卡柱布置与所述第一导槽的同一侧,所述操作手柄与所述第一卡柱平行。
17.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计量第一导槽长度的计量刻度和计量标记,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滑动时,所述计量标记相应滑动以对应计量刻度。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scarf截骨器包括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延伸有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以界定出z字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导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板以能改变所述第一导槽的长度;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分别包括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导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柱和第二卡柱朝内的一面为弧面以贴合跖骨的解剖形态,所述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分别布置有克氏针孔。该scarf截骨器解剖弧度设计,可适用于不同骨骼大小的患者;可拉伸式设计,方便术中调整截骨距离,针对不同程度的拇外翻畸形,制定不同的截骨距离,两端均有克氏针孔设计,方便术中固定使用,配合截骨刀片,截骨可一次成型,节约手术时间,对术者技艺要求低,同时可保证合理的截骨角度及距离,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scarf截骨器的平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scarf截骨器与跖骨连接的平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scarf截骨器的侧面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scarf截骨器与跖骨连接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5.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26.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27.参阅图1

图4,一种用于拇外翻矫形的scarf截骨器100,所述scarf截骨器100包括第一导板1和第二导板2。所述第一导板1和第二导板2延伸有第一导槽3、第二导槽4和第三导槽5,所述第二导槽4和第三导槽5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槽3的两端以界定出z字形导向槽,所述第一导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板2以能改变所述第一导槽3的长度。
28.所述第一导板1和第二导板2分别包括第一卡柱11和第二卡柱21,所述第一卡柱11
和第二卡柱21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导槽3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柱11和第二卡柱21朝内的一面为弧面以贴合跖骨200的解剖形态,所述第一导板1和第二导板2分别布置有克氏针孔6,所述克氏针孔6用于接收克氏针以能使所述scarf截骨器100临时固定在跖骨20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克氏针孔6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导槽3的两端布置,具体的,所述克氏针孔6布置在所述第一导槽3的延长线上。
29.所述第一导板1包括第一主板12,所述第二导板2包括第二主板22,所述第一主板12和第二主板22沿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槽3延伸在所述第一主板12和第二主板22上,所述第一主板12套设在所述第二主板22外并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3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主板12上的第一开槽31,所述第一导槽3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二主板22上的第二开槽32,所述第一主板12和第二主板22在所述第一开槽31和第二开槽32的开口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板22上还布置有用于计量所述第一导槽3的长度的计量刻度,所述第一开槽31的开口处界定出计量刻度,所述第一主板12和第二主板22滑动时,所述计量标记相应滑动对应所述计量刻度以能显示出所述第一导槽3的长度。
30.所述第一卡柱11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板12的末端,所述第二卡柱21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22的末端,所述第一主板12和第二主板22朝内的一面为平面,参阅3,所述第一主板12、第二主板22、第一卡柱11和第二卡柱21朝内的一面连接呈半圆弧状以贴合跖骨200的解剖形态。所述第一卡柱11和第二卡柱21整体呈弧弯状,所述第二导槽4和第三导槽5分别延伸在所述第一卡柱11和第二卡柱21上。
31.所述scarf截骨器100还包括操作手柄7,所述操作手柄7可操作地连接所述第一导板1以能带所述第一导板1相对第二导板2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板1还包括连接柱13,所述连接柱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主板12,另一端连接所述操作手柄7。术者可以抓握柱操作手柄7来带动所述第一导板1滑动。
32.所述操作手柄7靠近第一导槽3的一端还连接有转动滚轮71,该转动滚轮71能抵接跖骨200并滚动,该转动滚轮71随第一导板1滑动以能抵接跖骨200并滚动,所述转动滚轮71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板1的滑动更加顺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手柄7与第一导板1的滑动方向呈钝角布置,更加方便术者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3和第二导槽4分别与第一导槽3之间的夹角是60
°
,该截骨角度符合临床最常用的截骨标准,所述操作手柄7与所述第一卡柱11布置与所述第一导槽3的同一侧,所述操作手柄7与所述第一卡柱11平行。
33.在使用时,第一:根据scarf术式要求,将一枚克氏钉固定于跖骨200头内侧面的顶点处,将布置在第二导板2上的克氏针孔6对应连接至该克氏钉;第二:调整第一导板1与第二导板2的相对位置使得scarf截骨器100至合适长度,将另一枚克氏钉固定于另一克氏钉孔上;第三:将scarf截骨器100尽量贴合跖骨200,术者将截骨刀片卡入第一导槽3、第二导槽4和第三导槽5内,分别进行截骨;第四:截骨完成后,拔出克氏钉并移除scarf截骨器100。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