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3492发布日期:2022-11-18 16:1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


背景技术:

2.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已经很成熟,手术中需探查找到胆总管,再切开胆总管前壁,而因为后续要进行缝合重建,所以要求尽可能减少对胆管壁组织的物理损伤和热损伤,传统处理方法:以往开腹手术时,找到胆总管后,缝线牵引后,先用细针筒穿刺证实,再用尖头刀切开,基本就不会造成胆管壁过度损伤,目前腹腔镜手术时,解剖显露后胆总管后,缺少有效的穿刺证实方法,特别对于反复炎症粘连的患者,判断是否是胆管,存在一定难度;而腹腔镜下通常使用电钩或电针,应用电切模式进行胆总管切开,但接触面积都比较大,并且从表面向深部切开,存在方向的偏差导致切进胆管壁间可能,或过深,导致电灼伤胆管后壁可能,有一种腹腔镜下胆管切开刀,进入腹腔后伸出尖头刀片进行物理切割胆管壁,但因为缺少开腹时的缝线牵引悬吊,尖头刀片划开胆管壁是有困难的,用力过大容易损伤胆总管后壁。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2110035045.2公开了一种腹腔镜胆管用穿刺诊断电凝切开器,其缺少有效的穿刺证实方法,且在使用过程中易使胆总管后壁损伤,为此,我们提出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包括握把,握把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上端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手柄,所述凹槽一内部底端靠近手柄一侧位置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手柄上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侧壁之间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手柄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
7.进一步,所述握把右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握把内部且位于滑槽下方位置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远离接线柱一端连接有接线头,所述握把左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远离握把一侧设置有刀头,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内套管,所述凹槽一左内侧壁和手柄左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20mm,所述手柄内部贯穿开设有空腔,所述手柄和滑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8.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架一,所述支架一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端设置有磁片一,所述凹槽一内部底端靠近滑槽一侧位置设置有支架二,所述支架二内部底端设置有与磁片一相契合的磁片二。
9.进一步,所述限位板两侧壁和支架一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限位板一端通转轴配合支架一活动设置在支架二内侧壁之间,所述限位板和凹槽一内侧壁相互平行设
置。
10.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针体,所述针体远离手柄一端设置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表面缠绕设置有弹簧管,所述橡胶管远离针体一端设置有针头,所述针头远离橡胶管一端设置开设有切槽。
11.进一步,所述弹簧管一端与针体固接,另一端与针头固接,所述针体和针头均为空心金属管,所述针头长度为5mm,所述针体的直径范围为0.5~0.8mm,所述橡胶管长度为10mm,所述针体与内套管接触连接,所述内套管由金属管制成,所述内套管一侧通过接线头配合导线与接线柱活动设置。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沿着滑槽向左移动手柄,使针头向左从刀头内移出5mm,然后刺穿胆总管,通过针筒抽取胆汁以证实胆管,然后取下针筒通过接线柱对该切开刀通电,接线柱通过设置在凹槽二内部的导线配合接线头使内套管通电,其中针体与内套管接触连接,从而使针头通电且其一端开设有切槽,用户通过向左移动手柄使针体沿着内套管向左移动,使弹簧管逐渐从外壳内部移出,通过弹簧管可以使橡胶管弯曲,从而改变针头和针体之间夹角大小,便于对胆总管进行切割。
14.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握把的整体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整体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握把的剖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的刀头的剖视图。
22.图中:1、握把;2、凹槽一;3、滑槽;4、支架一;5、限位板;6、磁片一;7、支架二;8、磁片二;9、手柄;10、连接环;11、橡胶塞;12、接线柱;13、凹槽二;14、导线;15、接线头;16、外壳;17、刀头;18、内套管;19、针体;20、橡胶管;21、弹簧管;22、针头;23、切槽;24、调节机构;25、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包括握把1,握把1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一2,凹槽一2上端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3,滑槽3内部活动设置有手柄9,凹槽一2内部底端靠近手柄9一侧位置设置有限位机构25,手柄9
上端设置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内侧壁之间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橡胶塞11,手柄9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24。
26.握把1右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接线柱12,握把1内部且位于滑槽3下方位置开设有凹槽二13,凹槽二13内部设置有导线14,导线14远离接线柱12一端连接有接线头15,握把1左侧设置有外壳16,外壳16远离握把1一侧设置有刀头17,外壳16内部设置有内套管18,凹槽一2左内侧壁和手柄9左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20mm,手柄9内部贯穿开设有空腔,手柄9和滑槽3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27.限位机构25包括支架一4,支架一4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5底端设置有磁片一6,凹槽一2内部底端靠近滑槽3一侧位置设置有支架二7,支架二7内部底端设置有与磁片一6相契合的磁片二8,限位板5两侧壁和支架一4内侧壁之间设置有转轴,限位板5一端通转轴配合支架一4活动设置在支架二7内侧壁之间,限位板5和凹槽一2内侧壁相互平行设置。
28.在进行胆总管穿刺抽取胆汁证实胆管前,手持握把1,沿着滑槽3向左移动手柄9,使其向左移动5mm此时弹簧压缩,然后通过设置在凹槽一2内部的支架一4配合转轴旋转限位板5将其一端移动至支架二7内部,通过磁片一6配合磁片二8可以使限位板5很好地设置在支架二7内侧壁之间,此时手柄9右侧紧贴限位板5左侧,再配合弹簧向右的弹力,可以很好地对手柄9进行限位,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滑动,之后将针筒一端穿过连接环10内侧壁之间设置的橡胶塞11移动至手柄9内部的空腔中。
29.实施例2
30.请参阅图4-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腹腔镜下针状胆管切开刀,包括握把1,握把1上端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一2,凹槽一2上端表面靠近中间位置开设有滑槽3,滑槽3内部活动设置有手柄9,凹槽一2内部底端靠近手柄9一侧位置设置有限位机构25,手柄9上端设置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内侧壁之间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橡胶塞11,手柄9一端设置有调节机构24。
31.调节机构24包括针体19,针体19远离手柄9一端设置有橡胶管20,橡胶管20表面缠绕设置有弹簧管21,橡胶管20远离针体19一端设置有针头22,针头22远离橡胶管20一端设置开设有切槽23。
32.弹簧管21一端与针体19固接,另一端与针头22固接,针体19和针头22均为空心金属管,针头22长度为5mm,针体19的直径范围为0.5~0.8mm,橡胶管20长度为10mm,针体19与内套管18接触连接,内套管18由金属管制成,内套管18一侧通过接线头15配合导线14与接线柱12活动设置。
3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手术时,随着手柄9的向左移动,针头22向左从刀头17内移出5mm,然后刺穿胆总管,通过针筒抽取胆汁以证实胆管,然后取下针筒通过接线柱12对该切开刀通电,接线柱12通过设置在凹槽二13内部的导线14配合接线头15使内套管18通电,其中针体19与内套管18接触连接,从而使针头22通电且其一端开设有切槽23,便于切割,用户通过向左移动手柄9使针体19沿着内套管18向左移动,使弹簧管21逐渐从外壳16内部移出,通过弹簧管21可以使橡胶管20弯曲,从而改变针头22和针体19之间夹角大小,便于使用,最后对胆总管进行切割。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