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3428发布日期:2021-12-22 21:4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平行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行补偿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骨科手术中均有置针的过程,首次置针时很有可能出现偏离预定位置的情况,需要再次补偿置针。然而,再次置针时只能凭医生的经验判断位置,也容易出现打偏的情况,再次置针的准确率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行补偿器,用于确定再次置针相对前一次置针的矫正距离,提高再次置针的准确率。
4.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行补偿器,包括:基座,设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基座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位于所述空腔的一侧,所述基座上表面的一端设有标记符;移动块,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基座的空腔内,所述移动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孔组对应的第二孔组,所述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中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径相等,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设有标尺,所述标尺与所述标记符配合确定所述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中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之间最小距离;多个导向销,分别设置于所述移动块的两端,所述导向销一端可滑动的穿入对应的所述导向槽;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移动块。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远离所述第一孔组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手持部。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由所述基座的一端至另一端,所述第一孔组中的多个通孔的孔径依次增大。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手持部。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对应第二孔组的位置延伸出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平齐。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销为圆柱状,至少一个所述移动块的端面上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导向销。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块的一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锁紧件包括螺纹柱和旋拧部,所述螺纹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旋拧部,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导向槽与所述螺纹孔连接,所述旋拧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拧部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
12.本技术的平行补偿器,将前一次置入的导针穿入第一孔组中,需再次置入的导针穿入第二孔组中,推动移动块进行移动,标尺与标记符配合确定第一孔组和第二孔组中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之间最小距离,从而确定再次置针相对前一次置针的矫正距离,辅助医生准确的再次置针。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平行补偿器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基座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块的示意图一;
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块的示意图二;
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移动块的示意图三;
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锁紧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行补偿器100。平行补偿器100包括基座1、移动块2、多个导向销3和锁紧件4。发现置针打偏时,医生可通过辅助工具确定偏置的导针与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即需矫正的距离。通过本实施例的平行补偿器100辅助进行再次置针时能够将导针精准置入。
22.如图2所示,基座1设有由上表面贯通至下表面的空腔11。基座前后两端的端面上设有贯通的导向槽12,导向槽12与空腔11连通。导向槽12由基座1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在基座1上空腔11的一侧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孔组13。第一孔组13包括多个孔径不同的通孔,每个第一孔组13的通孔直径对应一种规格的导针,导针能够穿入第一孔组13的通孔,并与对应的通孔间隙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组13中的各个通孔的孔壁至空腔11靠近第一孔组13的侧壁的最小距离相等。基座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一端设有标记符14。标记符14可设置于基座1的上表面的前端,也可设置于基座1的上表面的后端。标记符14可以为一条直线,也可以为一个圆点,本技术不对标记符14的形式进行限制。
23.如图3所示,移动块2可滑动的设置于基座1的空腔11内,移动块2的上表面基本与基座1的表面平齐。移动块2设有与第一孔组13对应的第二孔组21。第一孔组13和第二孔组21中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径相等。本实施例的第二孔组21在移动块2的靠近第一孔组13一侧设置,第二孔组21的各个通孔的孔壁与较近的移动块2的侧面的最小距离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孔组13和第二孔组21包含的通孔数均在五个,第一孔组13和第二孔组21中两个对应通孔的轴线的连接线与基座1的端面平行。移动块2位于空腔11时,移动块2靠近第二孔组21的侧面与空腔11靠近第一孔组13的侧面能够贴紧。移动块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有与标记符14对应的标尺22。标尺22与标记符14配合显示第一孔组13和第二孔组21中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之间最小距离l。移动块2靠近第二孔组21的侧面与空腔11靠近第一孔组13的侧面贴紧时,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之间最小距离l为最小值。移动块2滑动,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
之间最小距离l发生变化,通过标记符14对应的标尺22的刻度,确定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之间最小距离l。
24.可选地,在移动块2的上表面,第二孔组21的一侧刻有第二孔组21的通孔对应的孔径,便于医生对导针和第一孔组13及第二孔组21进行匹配。
25.导向销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销3分别设置于移动块2的两端。移动块2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销孔23,导向销3的一端与销孔23连接,导向销3一端可滑动的穿入对应的导向槽12,对移动块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26.锁紧件4在移动块2移动到位后锁紧移动块2,避免移动块2出现不必要的滑动,影响导针的置入精确度。
27.手术时,如果发现置入的导针打偏,确定需要矫正的距离后,将前一次置入的导针穿入第一孔组13对应的通孔中,将再次置入的导针穿入第二孔组21对应的通孔中,挪动移动块,当第一孔组13和第二孔组21中两个对应通孔的孔壁之间最小距离l加上导针的直径等于需矫正的距离时,停止挪动移动块2,并通过锁紧件将移动块2锁紧,以帮助医生准确的再次置针。
28.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远离第一孔组13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手持部15。第一手持部15的形状可根据需求设置。医生使用平行补偿器100时,通过握持第一手持部15拿稳基座1。
29.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由基座1的一端至另一端,第一孔组13中的多个孔的孔径依次增大,便于医生快速找到与导针匹配的第一孔组13中的通孔,提高手术效率。
30.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块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手持部24。本实施例中,第二手持部24位于移动块2的上表面远离第二孔组21的一侧。医生通过捏住第二手持部24对移动块2施力,以使移动块2滑动。本实施例不对第二手持部24的形状进行限制,便于医生操作即可。
31.如图4所示,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块2的下表面对应第二孔组21的位置向下延伸出凸台25,凸台25的下表面与基座1的下表面平齐。使用平行补偿器100时,医生将平行补偿器100放置在手术部位,将凸台25的下表面与基座1的下表面设置为平齐,使得基座1和移动块2受到支撑的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提高矫正的准确性。
32.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向销3为圆柱状,便于导向销3的加工及安装。至少一个移动块2的端面上设置至少两个导向销3。本实施例中,导向销3的数量为三个,在移动块2的一端面上设有两个销孔23,在移动块2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一个销孔23,每个销孔23对应一个导向销,避免移动块2在滑动时出现不必要的旋转。
33.如图5所示,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块2的一端面设有螺纹孔26。本实施例的螺纹孔26设置于只有一个销孔23的移动块2的端面上。
34.如图2和图6所示,锁紧件4包括螺纹柱41和旋拧部42。螺纹柱41的一端连接旋拧部42,螺纹柱41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导向槽12与螺纹孔26连接。旋拧部42的直径大于导向槽12的宽度d,通过旋转旋拧部42拧紧锁紧件4,实现移动块2的固定。
35.可选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旋拧部42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纹,便于医生旋转锁紧件4。
3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
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基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