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7642发布日期:2022-01-29 14:4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群。股骨头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极易发生缺血坏死,坏死一旦发生,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患者的病情就会沿着坏死-塌陷-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一方向发展,开始表现为髋关节不适或疼痛,逐渐患者的活动和行走功能部分或彻底丧失,生活能力和劳动力丧失,危害十分严重。
3.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例机制为多种因素导致的骨细胞血液供应中断,无论是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通过诱发的脂肪栓子造成动脉微栓塞或脂肪压迫等造成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进一步导致局部骨细胞缺血,还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由于关节囊内骨折导致的关节内血肿或积液形成,关节内压升高,影响股骨头血供——最终都会影响到股骨头病变区域的骨微循环,进而导致坏死、塌陷、骨关节炎的发生,上述病理机制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内一个持续存在的内环境。
4.目前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有一种股骨头髓心减压术,对股骨头髓心进行压力缓解,缓解并降低患者痛楚,股骨头髓心减压术为骨外科开放式手术,即切开皮肤、软组织暴露骨骼,沿骨颈中轴打孔至股骨头关节内,将股骨头内的碎骨掏出,而后缝合软组织,术后护理要求较高,且手术部位容易产生积液,而影响减压效果,目前所采取的方式为通过在钻孔处压入一根端头设置有孔的引流管进行引流,而这种套管渗液孔容易堵塞,在使用过程中更换套管不便,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病变内环境未得到有效改善,该内环境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股骨头内骨微循环障碍的加剧,术后无论是静脉输注还是口服药物又因为局部骨微循环障碍无法有效输送致股骨头内病变区域,即术后的药物辅助治疗效果有限;已经存在的股骨头内骨微循环障碍问题没有得到纠正,股骨头坏死局部供血不足,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无法输送致病变区域,导致股骨头内局部持续缺血,坏死持续发生加重;同样由于股骨头坏死区域血循不佳的问题没有得到纠正,病变区域组织由于缺血导致的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过程持续发生产生的坏死组织又因为血液循环不佳而无法被有效排出,这就导致股骨头内部压力持续增高,进而又导致股骨头内部血液循环不佳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股骨头坏死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治疗周期长,给病患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股骨头坏死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技术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包括用于贯穿股骨头并伸入至股骨头坏死区域进而将负压作用于股骨头坏死区域以将坏死组织抽出的负压管,负压管的内腔为负压通道,负压管的伸入端的端部开设有沿轴向连通至负压通道的
用于正对坏死区域进行负压抽吸的负压口以及沿径向连通至负压通道的用于负压抽吸并与负压口配合形成压差循环气流的负压孔,负压管上附着有与负压孔相连通的用于冲洗负压通道的冲洗管。
7.进一步地,冲洗管套设于负压管上且冲洗管和负压管之间设有沿轴向连通至负压孔内用于冲洗的冲洗通道。
8.进一步地,冲洗管还设有沿径向连通至冲洗通道的用于连接流体驱动装置的连接头,以及盖合于连接头上的用于密封封闭连接头的连接盖。
9.进一步地,冲洗管还设有设置于冲洗管的伸出端和连接头之间并与负压管的外壁面相连接的连接部。
10.进一步地,冲洗管的外壁面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股骨头的螺纹结构。
11.进一步地,冲洗管附着于负压管的内壁面上,冲洗管的伸出端的端部用于连接流体驱动装置,冲洗管的伸入端的端部沿轴向连通至负压孔。
12.进一步地,负压管的伸出端的端部设有沿轴向连通至负压通道的用于安装负压抽吸装置的安装口。
13.进一步地,多个负压孔沿负压管的周向间隔布设;和/或多个负压孔沿负压管的轴向间隔布设。
14.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负压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2mm;负压孔与负压口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5-5mm。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固定于股骨头上,负压管的伸入端的端部在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形成负压环境,以吸引股骨头内的流体仅朝向股骨头的坏死区域方向流动,并通过负压通道将股骨头内的坏死组织不断排出,持续减轻股骨头内的压力,从而增强股骨头的坏死区域的血供,加速股骨头恢复;负压口和负压孔相互配合形成压差循环气流以防止坏死组织堵塞负压管的伸入端的端部;冲洗管通过负压孔将流体冲压至负压通道内,以与负压通道组合构成流体流动系统,进而冲洗负压通道,避免负压通道堵塞,保证负压吸引效果,整个使用过程均直接作用于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实现加速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目的,且对股骨头内的周围区域的影响相对于现有的负压吸引装置影响小。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纵向的剖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截断后的纵向的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横向的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横向的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横向的剖视图。
24.图例说明:
25.1、负压管;11、负压通道;12、负压口;13、负压孔;14、安装口;2、冲洗管;21、冲洗通道;23、连接头;24、连接盖;25、连接部;26、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纵向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截断后的纵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横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横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的横向的剖视图。
28.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包括用于贯穿股骨头并伸入至股骨头坏死区域进而将负压作用于股骨头坏死区域以将坏死组织抽出的负压管1,负压管1的内腔为负压通道11,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开设有沿轴向连通至负压通道11的用于正对坏死区域进行负压抽吸的负压口12以及沿径向连通至负压通道11的用于负压抽吸并与负压口12配合形成压差循环气流的负压孔13,负压管1上附着有与负压孔13相连通的用于冲洗负压通道11的冲洗管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固定于股骨头上,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在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形成负压环境,以吸引股骨头内的流体仅朝向股骨头的坏死区域方向流动,并通过负压通道11将股骨头内的坏死组织不断排出,持续减轻股骨头内的压力,从而增强股骨头的坏死区域的血供,加速股骨头恢复;负压口12和负压孔13相互配合形成压差循环气流以防止坏死组织堵塞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负压口12和负压孔13相互配合形成压差循环气流以防止坏死组织堵塞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冲洗管2通过负压孔13将流体冲压至负压通道内,以与负压通道11组合构成流体流动系统,进而冲洗负压通道11,避免负压通道11堵塞,保证负压吸引效果,整个使用过程均直接作用于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实现加速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目的,且对股骨头内的周围区域的影响相对于现有的负压吸引装置影响小。
2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冲洗管2套设于负压管1上且冲洗管2和负压管1之间设有沿轴向连通至负压孔13内用于冲洗的冲洗通道21。具体地,冲洗管2的轴向方向沿平行于负压管1的轴向方向布设,流体流经冲洗通道21和负压孔13后进入负压通道11内,以冲洗负压通道11,避免负压通道11堵塞,保证负压吸引效果。优选地,冲洗管2的内径范围为4.5-5.0mm,负压管1的外径范围为4.0-4.5mm,且冲洗管2的内径大于负压管1的外径,以形成用于冲洗的冲洗通道21。
3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冲洗管2还设有沿径向连通至冲洗通道21的用于连接流体驱动装置的连接头23,以及盖合于连接头23上的用于密封封闭连接头23的连接盖24。具体的,连接头23包括与冲洗通道21相连通的连接腔,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时,打开盖合于连接头23上的连接盖24并安装流体驱动装置,流体驱动装置将流体冲压至负压通道11内以疏导负压通道11,保证负压吸引效果;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停止使用时,连接盖24盖
合于连接头23上。
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冲洗管2还设有设置于冲洗管2的伸出端和连接头23之间并与负压管1的外壁面相连接的连接部25。具体地,负压管1和冲洗管2的两端之间的部位通过连接部25连接,增强股骨头内负压吸引装置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连接部25堵塞冲洗管2的伸出端和连接头23之间的冲洗通道21,避免从连接头23导入的流体朝冲洗管2的伸出端移动,进而提高冲洗效率,增强防堵塞效果。
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冲洗管2的外壁面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股骨头的螺纹结构26。应当理解的是,冲洗管2通过螺纹结构26固定于股骨头上,螺纹连接结构稳固且螺旋拆装方便。
3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冲洗管2附着于负压管1的内壁面上,冲洗管2的伸出端的端部用于连接流体驱动装置,冲洗管2的伸入端的端部沿轴向连通至负压孔13。具体地,冲洗管2的内腔沿负压管1的轴向方向布设,且冲洗管2的输入端沿轴向连通至负压孔13内,使流体流经冲洗通道21,并在负压孔13的负压吸引的作用下进入负压通道11内,进而冲洗负压通道11,避免负压通道11堵塞,保证持续的负压吸引效果。可选地,冲洗管2沿负压管1的轴向布设,或者冲洗管2呈螺旋状布设,并附着于负压管1的内壁面上、外壁面上或者基体内。
34.如图5所示,另一实施例中,多个冲洗管2沿负压管1的内壁面的周向间隔布设。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影响负压通道11的负压吸引效果的情况下,冲洗管2的数量越多,冲洗效果越好,进而尽可能疏通负压通道11,从而保证负压吸引效果。
3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负压管1的伸出端的端部设有沿轴向连通至负压通道11的用于安装负压抽吸装置的安装口14。具体地,股骨头内的坏死组件通过负压抽吸装置经过负压通道11不断抽出。可选地,负压抽吸装置为液压泵。可选地,负压抽吸装置为电机。
3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多个负压孔13沿负压管1的周向间隔布设;和/或多个负压孔13沿负压管1的轴向间隔布设。应当理解的是,负压管1通过多个负压孔13提升负压抽吸效果,提高股骨头的血供,加快股骨头的恢复。
37.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负压孔1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2-2mm;负压孔13与负压口12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5-5mm。具体地,相邻两个负压孔13之间的间距过小时,相邻两个负压孔13处的负压抽吸相互影响,导致负压管1的负压抽吸效果降低;相邻两个负压孔13之间的间距过大时,负压抽吸效果不集中,导致负压管1的负压抽吸效果降低。负压孔13与负压口12之间的距离过小时,无法形成压差循环气流,导致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堵塞,从而无法负压抽吸;负压孔13与负压口12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压差循环气流的循环周期过长,无法及时疏通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从而降低负压管1的负压抽吸效果。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负压孔13与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15mm,负压管11的长度范围为150-300mm。应当理解的是,负压管1的长度远大于负压孔13与负压管1的伸入端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以使负压管1形成的负压环境集中布设于股骨头的坏死区域内,避免影响股骨头内的完好区域,达到对股骨头的坏死区域的针对性的治疗后,且不会产生后遗症。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