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危重病人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1910发布日期:2021-12-25 02:5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放射科危重病人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转运病人去放射科检查的转运车。


背景技术:

2.对于危重病人去做ct与普放时,通常需要多人架着或抬着病人到检查床上,这种操作通常需要多人完成,不仅操作麻烦,而且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也有一些转运床,其原理是通过侧向平移机构把床板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位置。这些转运床的特点是在横向上需要较宽的作业平面,用来安装平移机构。这些转运床不适用于ct与普放的使用,主要原因是,ct与普放等设备的检查床通常与检查设备是一体化架构,且其材质、结构都较为特殊,不适于进行改造或改动。为了在成像中没有金属伪影,检查床在设计制作时候对金属零部件的选用和安装位置尤为考究。这都限制了转运床应用于ct等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不需要人为搬运,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避免危重病人再次受到二次伤害就能放到检查床上的转运小车。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放射科危重病人转运车,包括车体和床板,床板连接在车体顶面。所述床板的顶面和底面的径向截面都是弧线;床板的材质要求与ct床板的材质要求相同。
5.在床板底面连接有至少两组滑轮;同组的各个滑轮的转动轴线都平行于床板的轴线,同组的各个滑轮的转动轴心在同一弧线上;至少床板底面的前、后部的底面各连接有一组滑轮;各个滑轮及滑轮轴都是塑料材质;
6.在床板的左、右两边沿分别连接有塑料材质的转动支杆;转动支杆上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限位挡块,限位挡块随转动支杆转动到床板底面,限位挡块的一侧面抵住同组滑轮中的首/尾滑轮,限位挡块的底面高度不高于位置最低的滑轮的底面;
7.车体顶面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弧形滑槽,一组滑轮在一个弧形滑槽内;各个弧形滑槽首尾两端的底面分别连接有连杆;两个连杆分别转动连接于一组支撑柱的顶端,转动轴线平行于床板的轴线;在车体上连接有两组升降机构,它们分别连接一组支撑柱的底端,并分别带动相应支撑柱升降。
8.进一步的,所述床板的左、右两边沿连接有多个塑料材质的连接块,连接块上开有通孔,所述转动支杆穿在通孔内;在转动支杆上连接有与其平行的塑料材质的握杆,所述限位挡块连接在握杆上。
9.进一步的,两组升降机构都是滚珠丝杠机构;
10.对于一组升降机构: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杆通过两组轴承机构连接于车体上,且在支撑柱的下方;螺杆的端部连接有手轮;螺杆的轴线垂直于床板的轴线;螺杆上连接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螺母由限位滑槽限位,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向平行;螺母转动连
接于支撑柱的底端。
11.进一步的,床板是有三层,分别是顶层碳纤维树脂板、泡沫夹层和底层碳纤维树脂板。
12.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便利地把患者移送到ct机等检测仪器。而且,本实用新型不会对检测带来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床板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15.图3是床板、滑轮、滑轮槽以及限位挡块等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的左视角);
16.图4是一组滚珠丝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俯视角);
17.图5是床板的升降原理示意图;
18.图中:车体1、床板2、滑轮3、滑轮槽4、滑轮轴5、转动支杆6、握杆7、连接块8、小连接块9、限位挡块10、弧形滑槽11、连杆12、支撑柱13、滚轮14、螺杆15、手轮16、螺母17、限位滑槽18、推杆19、支撑平台20。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进一步说明。
20.本例的床板有三层,分别是顶层碳纤维树脂板、泡沫夹层和底层碳纤维树脂板,该结构床板是近年出现的较优结构的ct床板。碳纤维树脂板由碳纤维和树脂组成,前者为增强材料,主要起承载作用,后者为基体材料,用来支撑碳纤维并将外载荷传递给它。该材料较为容易地在模具中成型为弧形曲面。考虑到金属伪影问题,床板的附件结构部分都是塑料等非金属材质。
21.参考图1~4,一种放射科危重病人转运车,包括车体1和床板2,床板2连接在车体1顶面。床板的顶面和底面的径向截面都是弧线(参考图3)。
22.在床板1底面连接有至少两组滑轮3(本例是3组,它们分别位于床板的前、中和后部)。进一步参考图3,同组的各个滑轮3的转动轴线都平行于床板的轴线,同组的各个滑轮的转动轴心在同一弧线上;至少床板底面的前、后部的底面各连接有一组滑轮;各个滑轮3及滑轮轴5都是塑料材质。
23.本例实施时候,在床板的底面连接有树脂材质的滑轮槽4,滑轮槽4的两侧壁开有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滑轮轴5。滑轮轴与滑轮的轴孔直接配合,二者之间由润滑油进行润滑。由于有多组滑轮,每组滑轮有多个,人的重量较为分散地施加在各个滑轮上,滑轮的轴孔与滑轮轴之间的受力不大,使用频率不高,常用的塑料(尼龙)材质的滑轮以及滑轮轴可满足使用要求。滑轮槽整体可以通过树脂胶或其它机械连接方式固定在床板的底面。由于树脂材质加工产品可采用液态树脂在模具中固化的方式,滑轮槽的形状较容易加工。
24.结合图2、3,本例中,在床板1的左、右两边沿分别连接有塑料材质的转动支杆6;转动支杆6上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限位挡块10,限位挡块随转动支杆转动到床板底面,限位挡块的一侧面抵住同组滑轮中的首/尾滑轮,限位挡块的底面高度不高于位置最低的滑轮的底面。
25.可以采用的结构是,所述床板的左、右两边沿连接有多个塑料材质的连接块8,连接块8上开有通孔,所述转动支杆穿在通孔内。本例中,在转动支杆6上连接有与其平行的塑料材质的握杆7,所述限位挡块10连接在握杆7上。这里,握杆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手持以及对床板施力。
26.连接块8具体可采用树脂材质。多个连接块连接在床板的底面,转动支杆穿在各个连接块的通孔中,转动支杆作为转轴使用。握杆通过小连接块9连接在转动支杆的相邻连接块之间部分。小连接块9的两端都开有通孔,转动支杆和握杆分别穿在两个通孔内。
27.参考图1,本例中,车体顶面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弧形滑槽11,一组滑轮在一个弧形滑槽内;各个弧形滑槽11首尾两端的底面分别连接有连杆12;两个连杆12分别转动连接于一组支撑柱13的顶端,转动轴线平行于床板的轴线;在车体上连接有两组升降机构,它们分别连接一组支撑柱的底端,并分别带动相应支撑柱升降。车体1底部还连接有车轮。
28.本例中,一组支撑柱有平行的两根,支撑柱13与连杆12的连接位置分别在连杆的首尾两端。本例的同组两根支撑柱结构的稳定性较好。
29.参考图5,实现时候,在车体安装有支撑平台20,下述滚珠丝杠机构等可安装在该支撑平台20上。同时,支撑柱的底端还可以安装滚轮14,支撑柱通过滚轮在支撑平台上滑动。该结构可以加强支撑床板。
30.进一步参考图4,两组升降机构都是滚珠丝杠机构;对于一组升降机构: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杆15通过两组轴承机构连接于车体上,且在支撑柱的下方;螺杆15的端部连接有手轮16(或摇把);螺杆的轴线垂直于床板的轴线;螺杆15上连接滚珠丝杠机构的螺母17,螺母由限位滑槽18限位,限位滑槽的长度方向与螺杆的轴向平行;螺母转动连接于支撑柱的底端。两组升降机构的手轮分别在车体的左右两侧。
31.进一步参考图5,本例中,螺母17连接一根推杆19,推杆1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一根支撑柱的底端。螺母前进/后退通过推杆带动支撑柱的底端前进/后退(图5中的左右平移),进而支撑床板两侧边的抬高或降低。
32.床板的滑轮组与弧形滑槽对应连接。床板的升降通过滚珠丝杠机构带动支撑柱实现,可以两组升降机构同步升/降,也可以二者异步升/降。
33.以用于ct床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34.本转运车在使用时候,患者卧姿在床板上,床板的弧形顶面对患者有限位作用。
35.到达ct床旁后,先调整小车,使本床板平行且第一侧边靠近ct床。调整本床板高度,使床板的第一侧边略高于ct床。调整本床板第二侧的高度,使第二侧略高于第一侧,由医护人员在ct床的另一侧通过握杆轻拉本床板。由于滑轮组的促进作用,使本床板较为容易地拉到ct床上。
36.最后,把床板两侧握杆翻转,使限位挡块的限位挡块的一侧面(该侧面的形状与滑轮表面的形状对应,使摩擦面接最大)抵住同组滑轮中的首/尾滑轮,限位挡块的底面与ct床表面贴合(图3中,左侧是限位挡块抵住滑轮状态,右侧是限位挡块远离滑轮状态)。最终让本床板牢靠地安放在ct床表面。
37.在床板宽度设计时候,床板及其附属结构的总宽度不得超出ct床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