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5017发布日期:2022-02-09 11:4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1.一种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医疗领域,内镜用来检测人体内部组织的病变及问题,通过成像原理,将组织画面呈现在屏幕上,其成像准确,画面清晰。
3.内镜清洗一直是重要的环节,由于内镜需要与患者的皮肤、黏膜、分泌物、体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如果受到污染或者消毒处理不当时,极易将病原菌带入患者体内,造成医源性感染,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安全。
4.现有技术中,内镜的预处理一般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容器、配置酶液(清洗液),在这一过程中,内镜中的体液等污染物极有可能凝固在管腔中,增加了内镜清洗的难度,影响其清洗质量;另一方面,为了缩短准备过程的用时,避免污染物凝固,需要尽快配置酶液,在较短的操作时间就有可能导致酶液用量过高或过少等问题,分别进一步导致酶液浪费或清洗液浓度不够、清洁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抓杯并根据不同需要配比酶液的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箱、抓取装置、配液装置和控制装置;抓取装置与配液装置分别连接控制装置;抓取装置包括抓杯手、转动机构、储杯架以及伸缩装置,储杯架设置在配置箱内的一侧,储杯架的出杯端设有抓杯手,抓杯手底部设有伸缩装置,抓杯手通过伸缩装置连接转动机构的转动轴,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与转动机构的转动轴垂直,伸缩装置连接控制装置;
7.配液装置包括出液口,出液口设置在配置箱顶部外侧,且位于对应伸缩装置一侧、转动轴正上方的的位置;
8.配置箱顶部设有与抓取装置位置相对应的槽。
9.使用时操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先使伸缩装置伸出,使抓杯手抓持储杯架中的一次性杯底部,伸缩装置缩回后,转动机构启动,转动轴转动带动伸缩装置与抓杯手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90
°
,使一次性杯通过配置箱顶部的槽转出配置箱顶部,最终停于出液口的一侧,注酶泵与注液泵按照程序设定通过注酶头与注液头向一次性杯内注入净水与酶液,配置成所需的清洗液,操作人员直接在一次性杯中对内镜消毒,消毒预处理完毕操作控制装置使抓杯手放开一次性杯,将一次性杯丢弃。
10.整个消毒预处理操作过程操作人员仅需触碰控制装置,大大减少了触碰污染的可能;并且根据程序设定自动配置清洗液,比例准确,清洁效果更好,也能节约酶液用量;程序控制,配置速度快,预处理效率高。
11.尤其的,选择了使用转动机构配合抓取装置对一次性杯进行抓取操作,整个装置运行过程仅包括伸缩与转动,不需要平移或滑动,能够有效避免滑动装置的过小的缝隙藏匿污染物或病菌,提高整个预处理装置的整洁度,降低清洁难度,同时结构简单,损坏率低,维修保养简单,零件易于加工,成本低。
12.优选的,所述的配液装置包括净水桶、注液泵、酶液桶、注酶泵、注酶头与注液头,出液口为注酶头与注液头,注酶头与注液头分别通过导管依次连接注酶泵、酶液桶和注液泵、净水桶。
13.优选的,所述配置箱在储杯架出杯端相对的一侧设有丢弃口,丢弃口连通配置箱顶部的槽,丢弃口的直径大于伸缩装置的直径,丢弃口连通配置箱顶部的槽。
14.在上文所述消毒预处理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再一次操作控制装置,使抓杯手与一次性杯继续按上一次转动的方向再转动90
°
至从配置箱的另一端探出箱体,此时控制装置再自动释放一次性杯,一次性杯与其中酶液直接落入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下方的垃圾桶内,实现废弃过程也不需操作人员接触,并且控制系统可自动使抓取装置归位待命。
15.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为推杆气缸。
16.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凸轮、转动推杆与转动轴,转动推杆一端固定在配置箱内,另一端通过连杆与凸轮铰接,转动轴为导杆,导杆一端连接凸轮轴心,另一端固定连接伸缩装置。
17.利用凸轮与转动推杆实现导杆转动,从而带动抓取装置转动。鉴于上述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最大转动量不超过180
°
,结构相较于其他转动结构更简单,故障率低,延长使用寿命,便于维修保养。
18.优选的,所述导杆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伸缩装置,连接杆垂直于导杆。
19.优选的,所述抓杯手内壁设有真空吸盘,真空吸盘连接注气气缸。
20.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屏与电气箱,控制屏设置在配置箱的外侧,电气箱连接控制屏。
21.控制屏式的操作台在操作人员控制过程中接触面积更小,减小受到污染的可能,并且由于控制装置是操作人员唯一接触的外源部位,控制屏的平面结构更易于清洁,避免污染藏匿,清洁效果更好。
22.优选的,所述储杯架内还设有纸杯推杆,纸杯推杆为弹簧推杆,固定在储杯架内与出杯端相反的另一端。
23.利用纸杯推杆减小抓杯手抓杯难度,使一次性杯在抓杯手上固定更牢固。
24.优选的,所述注酶头与注液头突出于配置箱顶部外侧。
25.便于注酶头与注液头向一次性杯中注液。
26.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拿取、配置的自动化、一体化,整个消毒预处理操作过程操作人员仅需触碰控制装置,大大减少了触碰污染的可能;并且根据程序设定自动配置清洗液,比例准确,清洁效果更好,也能节约酶液用量;程序控制,配置速度快,预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27.图1为该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的俯视透视图。
28.图2为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抓杯手内部的示意图。
29.图3为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30.其中:1、配置箱;2、纸杯推杆;3、纸杯;4、注液头;5、注酶头;6、抓杯手;7、推杆气缸;8、导杆;9、连杆;10、凸轮;11、注酶泵;12、电气箱;13、注液泵;14、酶液桶;15、净水桶;16、控制屏;17、丢弃口;18、储杯架;19、真空吸盘;20、转动推杆;2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图1~3是该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3.参照图1~3,该一种内镜自动床侧辅助预处理机,包括配置箱1、抓取装置、配液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在配置箱1外侧的上部,抓取装置和配液装置均设置在配置箱1内;抓取装置和配液装置通过plc控制器连接到控制装置上。
34.抓取装置包括抓杯手6、转动机构、储杯架18以及抓杯推杆7。
35.储杯架18设置在配置箱1内的一侧,与地面水平,储杯架18内还设有纸杯推杆2,纸杯推杆2为弹簧推杆,固定在储杯架内与出杯端相反的另一端纸杯3放置在储杯架18内,通过纸杯推杆2对纸杯施加向出杯端的力,储杯架18的出杯端外设有抓杯手6,抓杯手6的底部设有推杆气缸7,推杆气缸7带动抓杯手6升降;抓杯手6通过推杆气缸7实现对纸杯3的抓取,抓杯手6上设有真空吸盘19,真空吸盘19上侧连接注气气缸,注气气缸带动吸盘夹紧或松开,真空吸盘19呈圆盘状,吸盘均布在圆盘的内壁上;转动机构设置在推杆气缸7的右侧,转动机构包括凸轮10和转动推杆20,转动推杆20一端固定在配置箱1内侧,凸轮10设置在转动推杆20的另一端,凸轮10与转动推杆20的另一端通过连杆9铰接,转动推杆20带动凸轮10转动,凸轮10轴心连接导杆8的一端,导杆8另一端通过连接杆21连接推杆气缸7,连接杆21与导杆8垂直。
36.配液装置包括注酶泵11、注液泵13、净水桶15和酶液桶14,注酶泵11与注液泵13设置在电气箱12的上侧,电气箱12设置在配置箱1的上侧;净水桶15、酶液桶14设置在配置箱1内的一侧,净水桶15设置在酶液桶14的上侧,净水桶15连接注液泵13,酶液桶14连接注酶泵11,注酶泵11与注液泵13分别与控制装置的对应控制相连接。
37.其中,图1所示虽然是配置箱1内部的透视俯视图,但实际配置箱1的上部设有机盖,用于封闭配置箱1,在机盖上与抓取装置对应的位置上开有用于使抓杯手6、纸杯3转动时能够伸出配置箱1的槽,注液头4与注酶头5实际是设置在机盖外侧,对应抓杯手6一侧且导杆8的正上方的位置,在抓杯手6抓取纸杯3后,旋转90
°
至配置箱1外侧后,注液头4与注酶头5能够恰好位于纸杯3的杯口一侧,承接来自注液头4与注酶头5的水与酶,配置清洗液。
38.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屏16和电气箱12,控制屏16设置在配置箱1的外侧,在屏幕上点击按钮,可实现自动抓杯,选择要配比的清洗酶液,收到指令后注酶泵11和注液泵13工作,配制指定浓度或要求的清洗酶液到纸杯3中,供操作人员取用,取用完毕后,操作控制屏16,
接上次旋转方向旋转90
°
,至整个抓杯手6与纸杯3均在丢弃口17外侧,注气气缸对真空吸盘19注气,释放纸杯3,完成丢弃,然后转动机构复位回到配置箱1内待命。
39.操作人员配置、使用、丢弃清洗液的全过程仅接触控制屏16,相当于整个装置零接触,并且能够在5秒内获得合格的酶清洗液,大大提高了内镜清洗效率,并且不会引入新污染,提高清洗效果。
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