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9885发布日期:2021-12-01 12:4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


背景技术:

2.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高30至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至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

10月,果期6

11月,它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地,凝胶是一种固体的、类似果冻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它没有流动性,内部常含有大量液体,凝胶可分为弹性凝胶和脆性凝胶,弹性凝胶失去分散介质后,体积显著缩小,而当重新吸收分散介质时,体积又重新膨胀。
3.一些现有的含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适用于发烧人群,通过将其贴敷在额头上,达到降温的效果,其功效成分直接填充在冷凝胶敷料的内部,且敷料多数具有透气的功能,功效成分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进行氧化,影响功效成分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可以实现当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存放时,通过气泡层使得功效粉末与空气进行隔离,降低功效粉末与空气接触所氧化的可能性,提高功效粉末的治疗效果。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具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包括粘性敷料框,所述粘性敷料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泡层,所述气泡层的内腔填充有功效粉末,所述密封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衔接层,所述衔接层位于气泡层的上方,所述衔接层的内部开凿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毛细纤维,所述衔接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冷凝胶层,所述冷凝胶层的内部开凿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一一对应,所述毛细纤维的外端延伸至第二通孔的内腔,所述粘性敷料框的上端粘合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覆盖在冷凝胶层的上端,首先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挤压,压破气泡层,释放出气泡层内部的功效粉末,从而使功效粉末散落在密封框的内部,再将密封层朝下,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摇晃,使功效粉末通过第一通孔吸附在毛细纤维的表面,最后撕下密封层,进行贴合,在贴合完毕后,人体的热量通过冷凝胶层上的第二通孔直接传导至毛细纤维,再配合热量,更加便于功效成分对皮肤的渗透,可以实现当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存放时,通过气泡层使得功效粉末与空气进行隔离,降低功效粉末与空气接触所氧化的可能性,提高功效粉末的治疗效果。
9.进一步的,所述功效粉末包括丹参、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通
过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与丹参相配合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冷凝胶敷料的治疗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边角处固定连接有提拉膜,所述提拉膜呈一种圆弧状,当撕下密封层,进行贴合的过程中,通过提拉膜,便于对密封层进行撕拉,且通过圆弧状的提拉膜,降低提拉膜对拇指刺伤的可能性。
11.进一步的,所述粘性敷料框呈一种网状,所述粘性敷料框采用无纺布材质制成,通过网状的粘性敷料框,使得粘性敷料框与皮肤的粘合处可以通风散热,提高粘性敷料框的散热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粘性敷料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封边框,封边框的内部开凿有散热通槽,当粘性敷料框的四边出现线头等现象,贴合时,容易引起患者皮肤的瘙痒,通过封边框对粘性敷料框进行封边,降低粘性敷料框的周边出现线头的可能性,且封边框通过散热通槽与网状的粘性敷料框相配合,进一步提高粘性敷料框的散热效果。
13.3.有益效果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本方案首先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挤压,压破气泡层,释放出气泡层内部的功效粉末,从而使功效粉末散落在密封框的内部,再将密封层朝下,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摇晃,使功效粉末通过第一通孔吸附在毛细纤维的表面,最后撕下密封层,进行贴合,在贴合完毕后,人体的热量通过冷凝胶层上的第二通孔直接传导至毛细纤维,再配合热量,更加便于功效成分对皮肤的渗透,可以实现当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存放时,通过气泡层使得功效粉末与空气进行隔离,降低功效粉末与空气接触所氧化的可能性,提高功效粉末的治疗效果。
16.(2)功效粉末包括丹参、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通过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与丹参相配合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冷凝胶敷料的治疗效果。
17.(3)密封层边角处固定连接有提拉膜,提拉膜呈一种圆弧状,当撕下密封层,进行贴合的过程中,通过提拉膜,便于对密封层进行撕拉,且通过圆弧状的提拉膜,降低提拉膜对拇指刺伤的可能性。
18.(4)粘性敷料框呈一种网状,粘性敷料框采用无纺布材质制成,通过网状的粘性敷料框,使得粘性敷料框与皮肤的粘合处可以通风散热,提高粘性敷料框的散热效果。
19.(5)粘性敷料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封边框,封边框的内部开凿有散热通槽,当粘性敷料框的四边出现线头等现象,贴合时,容易引起患者皮肤的瘙痒,通过封边框对粘性敷料框进行封边,降低粘性敷料框的周边出现线头的可能性,且封边框通过散热通槽与网状的粘性敷料框相配合,进一步提高粘性敷料框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粘性敷料框、101封边框、2密封框、3气泡层、4功效粉末、5衔接层、6第一通孔、7毛细纤维、8冷凝胶层、9第二通孔、10密封层、1001提拉膜。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实施例:
29.请参阅图1

3,一种具有丹参成分的冷凝胶敷料,包括粘性敷料框1,粘性敷料框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框2,密封框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泡层3,气泡层3的内腔填充有功效粉末4,密封框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衔接层5,衔接层5位于气泡层3的上方,衔接层5的内部开凿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毛细纤维7,衔接层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冷凝胶层8,冷凝胶层8的内部开凿有第二通孔9,第二通孔9与第一通孔6之间一一对应,毛细纤维7的外端延伸至第二通孔9的内腔,粘性敷料框1的上端粘合有密封层10,密封层10覆盖在冷凝胶层8的上端,首先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挤压,压破气泡层3,释放出气泡层3内部的功效粉末4,从而使功效粉末4散落在密封框2的内部,再将密封层10朝下,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摇晃,使功效粉末4通过第一通孔6吸附在毛细纤维7的表面,最后撕下密封层10,进行贴合,在贴合完毕后,人体的热量通过冷凝胶层8上的第二通孔9直接传导至毛细纤维7,再配合热量,更加便于功效成分对皮肤的渗透,可以实现当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存放时,通过气泡层3使得功效粉末4与空气进行隔离,降低功效粉末4与空气接触所氧化的可能性,提高功效粉末4的治疗效果。
30.请参阅图1,密封层10边角处固定连接有提拉膜1001,提拉膜1001呈一种圆弧状,当撕下密封层10,进行贴合的过程中,通过提拉膜1001,便于对密封层10进行撕拉,且通过圆弧状的提拉膜1001,降低提拉膜1001对拇指刺伤的可能性,粘性敷料框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封边框101,封边框101的内部开凿有散热通槽102,当粘性敷料框1的四边出现线头等现象,贴合时,容易引起患者皮肤的瘙痒,通过封边框101对粘性敷料框1进行封边,降低粘性敷料框1的周边出现线头的可能性,且封边框101通过散热通槽102与网状的粘性敷料框1相配合,进一步提高粘性敷料框1的散热效果。
31.请参阅图2,功效粉末4包括丹参、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通过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与丹参相配合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冷凝胶敷料的治疗效果,丹参、川芎、番红花、当归、姜黄、小黄姜和透骨草比例为4:1:1:1:1:1:1,粘性敷料框1呈一种网状,粘性敷料框1采用无纺布材质制成,通过网状的粘性敷料框1,使得粘性敷料框1与皮肤的粘合处可以通风散热,提高粘性敷料框1的散热效果。
32.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关内的技术人员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挤压,压破气泡层3,释放出气泡层3内部的功效粉末4,从而使功效粉末4散落在密封框2的内部,再将密封层10朝下,对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摇晃,使功效粉末4通过第一通孔6吸附在毛细纤维7的表面,最后撕下密封层10,进行贴合,在贴合完毕后,人体的热量通过冷凝胶层8上的第二通孔9直接传导至毛细纤维7,再配合热量,更加便于功效成分对皮肤的渗透,可以实现当冷凝胶敷料整体进行存放时,通过气泡层3使得功效粉末4与空气进行隔离,降低功效粉末4与空气接触所氧化的可能性,提高功效粉末4的治疗效果。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