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2024发布日期:2021-12-29 16:3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辅助器。


背景技术:

2.支气管镜适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配合tv系统可进行摄影,示教和动态记录,为了避免管镜在插设过程出现对气管组织造成刮伤,需要在管镜的表面涂抹医用润滑液,而在管镜插设过程中,需要一些检查辅助器,比如牙垫,其能够避免患者的牙齿作用在管镜的表面。
3.现有的一些检查辅助器不便医护人将其与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且无法在管镜插设过程中涂抹润滑液,医护人员需耗费额外的时间进行涂抹作业,致使检查作业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且能够在管镜插设过程中涂抹润滑液的检查辅助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辅助器,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且能够在管镜插设过程中涂抹润滑液,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检查辅助器在使用过程中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致使检查作业效率受到影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辅助器,包括牙垫本体,所述牙垫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所述管体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漏孔,且漏孔与环形腔相互连通,所述环形腔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顶部连通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远离第一接口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止回阀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远离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注射机构,所述牙垫本体正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远离牙垫本体的一端分别缝接魔术贴软扣面和魔术贴刺扣面。
6.优选的,所述漏孔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漏孔的半径为0.3mm

0.5mm。
7.优选的,所述注射机构包括筒体、推杆和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筒体的内部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杆与活塞相互固定,且推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贯穿至筒体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筒体靠近第二接口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接头,且第二接头与第二接口的内壁螺纹连接。
9.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顶部连通有加液斗,所述加液斗的顶部铰接有顶盖。
10.优选的,所述加液斗为不锈钢制成,所述顶盖为磁性材料制成。
11.优选的,所述筒体的正面设置窗口,所述窗口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牙垫本体、管体、环形腔、漏孔、注射机构、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魔术贴刺扣面和魔术贴软扣面的设置,将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环绕患者的头部,
并通过魔术贴刺扣面和魔术贴软扣面相互固定,由于第一弹性带和第二弹性带均有延展性,且魔术贴的固定面较广,极大提升该辅助器的固定范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且能够避免患者在受刺激后将该辅助器顶出,随后通过加液斗向筒体的内部注满润滑液,然后合上顶盖,与此同时将支气管镜穿过管体的内壁并使其逐渐深入患者气管的内部,而在管镜深入过程中,便可推动推杆,其使带动活塞一同运动并将润滑液推出筒体,随后润滑液经过第二接口、连接管、止回阀、第一接口和第一接头,最终到达环形腔的内部,然后润滑液穿过漏孔作用于管镜的表面,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一边对管镜进行润滑,一边将管镜深入,节约工作时间,提升检查作业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辅助检测器不便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且无法在管镜插设过程中对管镜涂抹润滑液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漏孔呈环形阵列分布,使润滑液的作用面更加广泛均匀,通过筒体、推杆和活塞的设置,使用推杆能够将筒体内部的润滑液推向至外侧,实现对润滑液进行投放的效果,通过第二接头的设置,使筒体能够与第二接口相互连接,并通过连接管将润滑液投放至环形腔的内部。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液斗和顶盖的设置,加液斗便于医护人员向筒体的内部添加润滑液,顶盖能够对加液斗进行密封,避免筒体的内部长期暴露在外侧,通过设计了加液斗为不锈钢制成以及顶盖为磁性材料制成,使顶盖在闭合状态下能够紧贴加液斗的表面,提升顶盖的密封效果,通过窗口和刻度线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对筒体内部润滑液的量进行观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结构左视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结构正视剖面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左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的结构正视剖面图。
21.图中:1、牙垫本体;2、管体;3、环形腔;4、漏孔;5、第一接头;6、第一接口;7、止回阀;8、连接管;9、第二接口;10、注射机构;101、筒体;102、推杆;103、活塞;11、第一弹性带;12、魔术贴软扣面;13、第二弹性带;14、魔术贴刺扣面;15、第二接头;16、加液斗;17、顶盖;18、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5,一种呼吸内科支气管镜检查辅助器,包括牙垫本体1,牙垫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管体2,管体2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3,管体2的内壁开设有若干个漏孔4,且漏孔4与环形腔3相互连通,环形腔3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接头5,第一接头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
接口6,第一接口6的顶部连通有止回阀7,止回阀7远离第一接口6的一侧连通有连接管8,连接管8远离止回阀7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接口9,第二接口9远离连接管8的一侧设置有注射机构10,牙垫本体1正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带11和第二弹性带13,第一弹性带11和第二弹性带13远离牙垫本体1的一端分别缝接魔术贴软扣面12和魔术贴刺扣面14,通过牙垫本体1、管体2、环形腔3、漏孔4、注射机构10、第一弹性带11、第二弹性带13、魔术贴刺扣面14和魔术贴软扣面12的设置,使该辅助器便于医护人员将其与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且能够在管镜插设过程中进行润滑液涂抹作业,提升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的一些辅助检测器不便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且无法在管镜插设过程中对管镜涂抹润滑液的问题。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漏孔4呈环形阵列分布,且漏孔4的半径为0.3mm

0.5mm,通过设计漏孔4呈环形阵列分布,使润滑液的作用面更加广泛均匀。
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注射机构10包括筒体101、推杆102和活塞103,活塞103设置在筒体101的内部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推杆102与活塞103相互固定,且推杆102远离活塞103的一端贯穿至筒体101的外侧,通过筒体101、推杆102和活塞103的设置,使用推杆102能够将筒体101内部的润滑液推向至外侧,实现对润滑液进行投放的效果。
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筒体101靠近第二接口9的一侧连通有第二接头15,且第二接头15与第二接口9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第二接头15的设置,使筒体101能够与第二接口9相互连接,并通过连接管8将润滑液投放至环形腔3的内部。
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筒体101的顶部连通有加液斗16,加液斗16的顶部铰接有顶盖17,通过加液斗16和顶盖17的设置,加液斗16便于医护人员向筒体101的内部添加润滑液,顶盖17能够对加液斗16进行密封,避免筒体101的内部长期暴露在外侧。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加液斗16为不锈钢制成,顶盖17为磁性材料制成,通过设计了加液斗16为不锈钢制成以及顶盖17为磁性材料制成,使顶盖17在闭合状态下能够紧贴加液斗16的表面,提升顶盖17的密封效果。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筒体101的正面设置窗口18,窗口18的正面设置有刻度线,通过窗口18和刻度线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对筒体101内部润滑液的量进行观测。
30.工作原理:在工作时,首先将牙垫本体1置于患者的口中,随后将第一弹性带11和第二弹性带13环绕患者的头部,并通过魔术贴刺扣面14和魔术贴软扣面12相互固定,由于第一弹性带11和第二弹性带13均有延展性,且魔术贴的固定面较广,极大提升该辅助器的固定范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头部,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固定,且能够避免患者在受刺激后将该辅助器顶出,随后通过加液斗16向筒体101的内部注满润滑液,然后合上顶盖17,与此同时将支气管镜穿过管体2的内壁并使其逐渐深入患者气管的内部,而在管镜深入过程中,便可推动推杆102,其使带动活塞103一同运动并将润滑液推出筒体101,随后润滑液经过第二接口9、连接管8、止回阀7、第一接口6和第一接头5,最终到达环形腔3的内部,然后润滑液穿过漏孔4作用于管镜的表面,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一边对管镜进行润滑,一边将管镜深入,节约工作时间,提升检查作业的工作效率。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