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2916发布日期:2021-12-29 16: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支持,以维持患者生命。ecmo主要包括血管内插管、连接管、动力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供氧管、监测系统等部分。因为ecmo病人都是重症icu 的病人,所以在使用ecmo过程中还会配置并同时使用氧气罐、呼吸机、心电监护等设备。每次病人转运或是外出检查时,ecmo、氧气罐、呼吸机和心电监护等设备都需要和病人一起移动,由于涉及的设备多且部分设备较重,导致需要多名的医护人员陪同,才能完成各种设备的搬运和监控,使得病人的转运过程费时费力,而且过程中容易出现监控不到位、设备遗漏或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ecmo以及配套设备的转运工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其包括框体支架、若干个固定盒以及若干个固定支架;
6.所述框体支架设有底板、输液架、显示屏和显示屏支架;所述底板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所述底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应设有第三围栏和第四围栏,所述第一围栏、第二围栏和第四围栏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四围栏分别与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围栏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三围栏的上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围栏和第二围栏的两端上部分别设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外侧设有固定绑带和固定螺栓,所述输液架或显示屏支架插入所述空心管内并且通过固定螺栓与空心管固定;所述第一围栏与所述第四围栏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围栏与所述第四围栏的连接处均设有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所述底板的下部设有抽屉、监控系统和电源;所述监控系统与电源连接,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用于接收和展示所述监控系统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监控系统与需要放置的设备连接,用于采集需要放置的设备的数据信息;所述底板下部的四个角位置设有带有万向轮的支撑腿;
7.所述固定盒设有倒u型卡件ⅰ,所述倒u型卡件的一侧设有平板,所述平板上设有固定槽和若干个并排设置的立柱;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上下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倒u型卡件ⅱ。
8.上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使用方法如下:
9.使用时,打开框体支架的第三围栏,将ecmo设备放置在框体支架内,并且将氧气瓶
抵靠在弧形限位块上,然后使用空心管的固定绑带和弧形限位块的固定带将氧气瓶固定,根据实际需要将输液架或显示屏支架插入空心管内并且旋紧固定螺栓,从而将它们与空心管固定,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屏支架上,接着将各设备分别与电源和监控系统连接,所述监控系统接收来自各个设备的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或是蓝牙方式发送到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控管理;接着关闭第三围栏,然后通过倒u型卡件ⅰ,可以将若干个固定盒并排固定在框体支架的围栏上部,然后将离心泵或氧合器等设备放置在固定槽内固定,将离心泵或氧合器等设备的导管缠绕在立柱上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倒u型卡件ⅱ,将固定支架固定在框体支架的围栏上部,再将输液架或显示屏支架等设备插接入固定支架的筒体内固定,底板下部的抽屉可以用于收纳各种医疗器具和设备配件;最后将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推至病床相应位置后,可以使用绑带与病床固定连接,接着为病人进行ecmo的相关操作,病人移动时,可以由1到2名医护人员推着转运车与病床一起移动即可。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左侧或右侧的支撑腿之间设有交叉的支撑杆。这样可以对底板进行支撑,使得框体支架更加稳固。
11.进一步的,所述框体支架的底板的底部四个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直线轴承与支撑腿连接,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的支撑腿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有一个剪式千斤顶,所述剪式千斤顶的顶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剪式千斤顶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剪式千斤顶的丝杠末端连接,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监控系统和电源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柱通过直线轴承与支撑腿连接,可以使得与支撑柱连接的底板相对于支撑腿上下移动,通过监控系统控制两个剪式千斤顶的电机同时开启或关闭,使得两个剪式千斤顶同时带动底板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起到调节底板高度的作用,使得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可以适合不同高度的病床使用。
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下部均设有一个支撑轮ⅰ,与支撑板同侧的支撑腿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轮ⅱ,所述支撑轮ⅱ与所述支撑轮ⅰ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每个所述支撑腿的下部竖直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部与万向轮连接;所述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或手动伸缩杆。操作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进救护车时,先将支撑腿的外侧的支撑轮ⅱ置于救护车内并且支撑在救护车内的底座上,然后将靠近该支撑轮ⅱ一侧的支撑腿下部的伸缩杆以及万向轮收起,继续将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推进救护车,使得支撑板下部的支撑轮ⅰ置于救护车内并且支撑在救护车内的底座上,再将剩下的支撑腿下部的伸缩杆以及万向轮收起,继续将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完全推进救护车,使得支撑板下部和支撑腿外侧的支撑轮ⅰ和支撑轮ⅱ均支撑在救护车的底座上,从而起到支撑该转运车的作用;当转运车从救护车内推出时,一边推出转运车,一边将支撑腿的伸缩杆拉出进行支撑即可。
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底部与需要放置的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将限位凸起与需要放置的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后,再将设备放置在所述垫板上,限位凸起的前端插接入限位孔中将设备限位和固定,有效防止设备在转运过程中晃动,从而避免设备之间碰撞损坏。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装置方便对ecmo设备以及氧气罐、呼吸机和心电监护等进行收纳和固定,便于在病人转运时一起将ecmo设备进行转运,只需要1到2名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转运过程,节省了转运时间和转运人工。同时本装置还可以调节转运车的高度,适合不同高度的病床使用,而且可以轻松进出救护车,方便转运过程中和病人一起乘坐救护车。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2中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固定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1中所述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实施例4中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实施例4中所述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

底板,2

输液架,3

显示屏,4

第一围栏,5

第二围栏,6

第三围栏,7

第四围栏,8

卡扣,9

空心管,10

显示屏支架,11

固定绑带,12

固定螺栓,13

弧形限位块,14

抽屉,15

支撑腿,16

万向轮,17

倒u型卡件ⅰ,18

平板,19

固定槽,20

立柱,21

筒体,22

倒u型卡件ⅱ,23

支撑杆,24

支撑柱,25

直线轴承,26

支撑板,27

剪式千斤顶,28

电机,29

支撑轮ⅰ,30

支撑轮ⅱ,31

伸缩杆,32

限位孔,33

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实验条件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23.实施例1:
24.一种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其包括框体支架、若干个固定盒以及若干个固定支架;
25.所述框体支架设有底板1、输液架2、显示屏3和显示屏支架10;所述底板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围栏4和第二围栏5,所述底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应设有第三围栏6和第四围栏7,所述第一围栏4、第二围栏5和第四围栏7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四围栏7分别与第一围栏4和第二围栏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围栏6与所述底板1铰接,所述第三围栏6的上部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围栏4和第二围栏5通过卡扣8连接,所述第一围栏4和第二围栏5的两端上部分别设有空心管9;所述空心管9的外侧设有固定绑带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输液架2或显示屏支架10插入所述空心管9内并且通过固定螺栓12与空心管9固定;所述第一围栏4与所述第四围栏7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围栏5与所述第四围栏7的连接处均设有弧形限位块13,所述弧形限位块13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所述底板1的下部设有抽屉14、监控系统和电源;所述监控系统与电源连接,所述显示屏3与所述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用于接收和展示所述监控系统发送的数据信息,所述监控系统与需要放置的设备连接,用于采集需要放置的设备的数据信息;所述底板1下部的四个角位置设有带有万向轮16的支撑腿15;所述底板1的左侧或右侧的支撑腿15之间设有交叉的支撑杆23。这样可以对底板1进行支撑,使得框体支架更加稳固;
26.所述固定盒设有倒u型卡件ⅰ17,所述倒u型卡件的一侧设有平板18,所述平板18上
设有固定槽19和若干个并排设置的立柱20;所述固定支架设有上下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21,所述筒体21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倒u型卡件ⅱ22。
27.上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使用方法如下:
28.使用时,打开框体支架的第三围栏6,将ecmo设备放置在框体支架内,并且将氧气瓶抵靠在弧形限位块13上,然后使用空心管9的固定绑带11和弧形限位块13的固定带将氧气瓶固定,根据实际需要将输液架2或显示屏支架10插入空心管9内并且旋紧固定螺栓12,从而将它们与空心管9固定,显示屏3固定在显示屏支架10上,接着将各设备分别与电源和监控系统连接,所述监控系统接收来自各个设备的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或是蓝牙方式发送到显示屏3上进行显示,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控管理;接着关闭第三围栏6,然后通过倒u型卡件ⅰ17,可以将若干个固定盒并排固定在框体支架的围栏上部,然后将离心泵或氧合器等设备放置在固定槽19内固定,将离心泵或氧合器等设备的导管缠绕在立柱20上固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倒u型卡件ⅱ22,将固定支架固定在框体支架的围栏上部,再将输液架2或显示屏支架10等设备插接入固定支架的筒体21内固定,底板1下部的抽屉14可以用于收纳各种医疗器具和设备配件;最后将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推至病床相应位置后,可以使用绑带与病床固定连接,接着为病人进行ecmo的相关操作,病人移动时,可以由1到2名医护人员推着转运车与病床一起移动即可。
29.实施例2:
3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垫板33,所述垫板33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孔32,所述限位孔32设有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底部与需要放置的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将限位凸起与需要放置的设备的底部固定连接后,再将设备放置在所述垫板33上,限位凸起的前端插接入限位孔32中将设备限位和固定,有效防止设备在转运过程中晃动,从而避免设备之间碰撞损坏。
31.本实施例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所述使用方法相同。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框体支架的底板1的底部四个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柱24,所述支撑柱24通过直线轴承25与支撑腿15连接,所述底板1的左侧和右侧的支撑腿15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26,两个所述支撑板26上分别设有一个剪式千斤顶27,所述剪式千斤顶27的顶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剪式千斤顶27的一侧设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的转轴与所述剪式千斤顶27的丝杠末端连接,所述电机28分别与所述监控系统和电源连接。设置所述支撑柱24通过直线轴承25与支撑腿15连接,可以使得与支撑柱24连接的底板1相对于支撑腿15上下移动,通过监控系统控制两个剪式千斤顶27的电机28同时开启或关闭,使得两个剪式千斤顶27同时带动底板1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起到调节底板1高度的作用,使得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可以适合不同高度的病床使用。
34.本实施例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所述使用方法相同。
35.实施例4:
36.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板26的下部均设有一个支撑轮ⅰ29,与支撑板26同侧的支撑腿15的外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轮ⅱ30,所述支撑轮ⅱ30与所述支撑轮ⅰ29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每个所述支撑腿15的下部竖直连接有伸缩杆31,所述伸缩杆31的下部与万向轮16连接;所述伸缩杆31为电动伸缩杆31或手动伸缩杆31。
操作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进救护车时,先将支撑腿15的外侧的支撑轮ⅱ30置于救护车内并且支撑在救护车内的底座上,然后将靠近该支撑轮ⅱ30一侧的支撑腿15下部的伸缩杆31以及万向轮16收起,继续将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推进救护车,使得支撑板26下部的支撑轮ⅰ29置于救护车内并且支撑在救护车内的底座上,再将剩下的支撑腿15下部的伸缩杆31以及万向轮16收起,继续将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完全推进救护车,使得支撑板26下部和支撑腿15外侧的支撑轮ⅰ29和支撑轮ⅱ30均支撑在救护车的底座上,从而起到支撑该转运车的作用;当转运车从救护车内推出时,一边推出转运车,一边将支撑腿15的伸缩杆31拉出进行支撑即可。
37.本实施例所述ecmo专用可移动转运车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3所述使用方法相同。
3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