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按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8861发布日期:2021-12-12 22:4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按摩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制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背景技术:

2.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3.随着中医按摩的保健功效被人们广泛认同,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保健按摩,而传统的按摩床,在用户平躺后,其头部需要向一侧偏转,使侧脸压在床板上,这样躺着不仅容易让用户头部不舒适,而且用户平躺后无法使用手机和电脑进行办公、聊天,对于平时工作繁忙需要按摩放松的用户,在需要紧急使用手机和电脑办公时,传统的按摩床无法满足需求,只能结束本次按摩,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按摩床。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多功能按摩床,包括:床体及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床体一端的调节架,该调节架上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供用户双手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用户面部,以便用户眼睛透过该第三通孔进行观测。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架包括有第一支撑板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床体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架的安装空位,且该调节架能够调整放置到所述床体另一端用作靠背。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床体定位的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床体定位的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定位孔。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位一侧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匹配的第三定位孔和第四定位孔,该安装空位中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匹配的第三定位柱和第四定位柱。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的第一横梁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梁上并另一端相交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其中,所述第一横梁一端抵压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该端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相交处与所述安装空位底部抵压,且所述第一定位
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相接处;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结构一样,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横梁连接,该第三横梁中部成型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安装空位另一侧的第四横梁中部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匹配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交叉成型三角形支撑;所述安装空位底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所述第三定位柱和所述第四定位柱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上。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空位一侧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分别成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该安装空位另一侧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上分别成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及所述第三安装槽和所述第四安装槽沿竖直方向水平间隔排列并安装有用于支撑脚盆的承载板。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床体包括有底架、安装于所述底架一端的调节架及安装于所述底架另一端的床垫架;所述调节架与所述床垫架对接处设置有过渡凹面。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架包括有四根矩阵排列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五支撑柱、第六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五支撑柱的第一底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六支撑柱的第二底梁;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下两端通过第三底梁和第五横梁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柱与所述第六支撑柱上下两端通过第四底梁和第六横梁连接。
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床垫架包括有床板、安装于所述床板底部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柱和所述第六支撑柱上端连接固定的第七横梁和第八横梁、安装于所述第七横梁另一端并抵压在所述第一底梁上的第三支撑柱、安装于所述第八横梁另一端并抵压在所述第二底梁上的第四支撑柱及安装于所述床板底部并与所述第七横梁和所述第八横梁端部固定的第四横梁,所述第五支撑柱和所述第六支撑柱上端面与所述床板上端面平行,所述第四横梁和所述第六横梁及所述第七横梁和所述第八横梁水平等高并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床板的框架。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调节架上设置用于面部平躺观测的第三通孔,并在第三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供用户双手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便于用户在按摩过程中能够向下平躺着使用手机和电脑等办公产品,且在用户在向下平躺后脸部和双手放置的更舒适,提升用户按摩体验感;其次,采用可拆装的调节架,通过将调节架改放到床体的另一端作为靠背,使用户不仅可以平躺着,还能能够靠坐着,便于用户按摩前后坐着休息。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架的立体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4.见图1至图6所示,为一种多功能按摩床,其包括:床体1及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床体1一端的调节架2,该调节架2上设置有呈三角形排列的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及第三通孔33,其中,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 32供用户双手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3对应用户面部,以便用户眼睛透过该第三通孔33进行观测。通过在调节架2上设置用于面部平躺观测的第三通孔33,并在第三通孔33的两侧分别设置供用户双手穿过的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以便于用户在按摩过程中能够向下平躺着使用手机和电脑等办公产品,且在用户在向下平躺后脸部和双手放置的更舒适,提升用户按摩体验感;其次,采用可拆装的调节架2,通过将调节架2改放到床体1的另一端作为靠背,使用户不仅可以平躺着,还能能够靠坐着,便于用户按摩前后坐着休息。
25.所述调节架2包括有第一支撑板21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两侧的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及所述第三通孔33 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所述床体1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调节架2的安装空位4,且该调节架2能够调整放置到所述床体1另一端用作靠背。在将调节架2从安装空位4内取出后,该安装空位4中可放入泡脚盆,使用户能够直接坐在床体1上进行洗脚泡脚,而将取出的调节架2倾斜放置到床体1的另一端,能够便于用户靠坐着洗脚,且调节架2具有2种倾斜角度可调,同时前后距离可调,使用户可靠坐着,可斜躺着,还可躺着睡。
26.所述第一支架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床体1定位的第一定位柱24 和第一定位孔25,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床体1定位的第二定位柱26和第二定位孔27。所述安装空位4一侧的第一支撑柱111和第二支撑柱112上设置有分别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4和所述第二定位柱26匹配的第三定位孔13和第四定位孔14,该安装空位4中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孔 25和所述第二定位孔27匹配的第三定位柱15和第四定位柱16。通过将调节架 2与床体1采用第一定位柱24与第三定位孔13匹配定位、第二定位柱26与第四定位孔14匹配定位、第三定位柱15与第一定位孔25匹配定位及第四定位柱 16与第二定位孔27匹配定位,不仅能够便于拆装,而且在匹配定位放平后,增加调节架2与床体1连接的牢固性,确保用户平躺按摩的安全。
27.所述第一支架22包括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底部的第一横梁221及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梁221上并另一端相交的第一支撑梁222和第二支撑梁223,其中,所述第一横梁221一端抵压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1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柱 24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221该端端部,所述第一支撑梁222与所述第二支撑梁 223相交处与所述安装空位4底部抵压,且所述第一定位孔2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22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23相接处;所述第二支架23与所述第一支架22 的结构一样,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两侧。其中,第一定位孔25与第二定位孔27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支撑板21平行。
28.所述第一支架22与所述第二支架23之间设置有第三横梁28连接,该第三横梁28中部成型有第一定位槽281,所述安装空位4另一侧的第四横梁126中部成型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81匹配的第一定位块127;所述第一支撑梁222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23交叉成型三角形
支撑;所述安装空位4底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底梁115和第二底梁116,所述第三定位柱15和所述第四定位柱16分别成型于所述第一底梁115和所述第二底梁116上。所述第一支撑梁222和第二支撑梁 223交叉后与第一横梁221形成斜三角形,而将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均采斜三角形并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1的两侧,使得在将第一支撑梁222和第二支撑梁223作为底面朝下放置后,调节架2的第一支撑板21处于倾斜状态,从而使用户背靠更加舒适。
29.所述安装空位4一侧的第一支撑柱111和第二支撑柱112上分别成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42,该安装空位4另一侧的第三支撑柱124和第四支撑柱125上分别成型有复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三安装槽43和第四安装槽44,所述第一安装槽4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42及所述第三安装槽43和所述第四安装槽44沿竖直方向水平间隔排列并安装有用于支撑脚盆的承载板。在安装位4中设置间隔分布的第一安装槽41和第二安装槽42及第三安装槽43和第四安装槽44,通过将承载板安装到不同高度的安装槽内,以调节脚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在用户泡脚时,放盆的高度可根据每个人的小腿长度,通过承载板安装到不同高度安装槽内,以上下调整达到最舒服高度。
30.所述床体1包括有底架11、安装于所述底架11一端的调节架2及安装于所述底架11另一端的床垫架12;所述调节架2与所述床垫架12对接处设置有过渡凹面。通过在第一支撑板21余床垫架12对接处设置过度凹面,由该略凹陷一点的过度凹面,减少女性按摩时对胸部的压力。
31.所述底架11包括有四根矩阵排列的第一支撑柱111、第二支撑柱112、第五支撑柱113、第六支撑柱11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111与所述第五支撑柱113 的第一底梁115,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112与所述第六支撑柱114的第二底梁 116;所述第一支撑柱11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12上下两端通过第三底梁117和第五横梁118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柱113与所述第六支撑柱114上下两端通过第四底梁119和第六横梁110连接。
32.所述床垫架12包括有床板121、安装于所述床板121底部两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柱113和所述第六支撑柱114上端连接固定的第七横梁122和第八横梁123、安装于所述第七横梁122另一端并抵压在所述第一底梁115上的第三支撑柱124、安装于所述第八横梁123另一端并抵压在所述第二底梁116上的第四支撑柱125及安装于所述床板121底部并与所述第七横梁122和所述第八横梁 123端部固定的第四横梁126,所述第五支撑柱113和所述第六支撑柱114上端面与所述床板121上端面平行,所述第四横梁126和所述第六横梁110及所述第七横梁122和所述第八横梁123水平等高并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床板121的框架。
33.见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将调节架2安装到床体1的安装空位4 内,用户可向下平躺着,一边按摩,一边使用手机和电脑,使用户工作按摩两不误。
34.见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将调节架2从床体1的安装空位4内取出,并放置到床垫架12上,通过将调节架2的第一支撑梁222作为底面朝下放置后,第一支撑板21的倾斜角度较大,而将调节架2的第二支撑梁 223作为底面朝下放置后,由第二支撑梁223的一端与第一横梁221的一端接触床板121,此时,第一支撑板21的倾斜角度较小,通过调节架2这两种不同的倾斜角度,使用户能够选择坐靠着还是斜躺着泡脚。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可拆卸的调节架2,并在调节架2上设置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及第三通孔33,以及在安装空位4内设置不同高度的安装槽,使得按摩床具备
边按摩边办公、坐着躺着泡脚等功能,丰富用户使用体验。
36.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