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6125发布日期:2022-01-12 07:4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2.肌肉正常的收缩和动作,是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生物电信号传递指令来控制肌肉完成的。当大脑产生的电刺激通过脊髓达到肌肉后,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产生运动。肌肉电刺激(electrical muscular stimulation,ems),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程序来刺激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已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的目的。ems要做的就是代替大脑信号,通过外部电流直接刺激运动神经,让肌肉引发收缩运动,即使身体没有运动,所刺激肌肉也同样能够处于运动的状态。
3.刺激的肌肉训练装置具有增进健康的作用,可以用于输氧、肌力强化、放松、抗炎症、疼痛治疗,肌肉拉紧等用途。通过施加几赫兹到几千赫兹的低频电流流过人体,来解除肌肉的紧张,或者舒缓肌肉麻痹或疼痛。
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脚后跟痛,如果持续疼痛,会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引起脚后跟疼痛的原因主要有脚后跟骨刺,筋膜炎以及跟垫疼等症状。
5.而现有的足底治疗仪装置,足形治疗部固定设置在对应的足形治疗区上,不能移动调节,从而导致尺码较大的足部不能完全覆盖治疗,也不能对脚后跟进行脉冲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6.现有的足底治疗仪装置,足形治疗部固定设置在对应的足形治疗区上,不能移动调节,从而导致尺码较大的足部不能完全覆盖治疗,也不能对脚后跟进行脉冲治疗。
7.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治疗装置,通过将治疗装置活动可调节地设置在足底治疗仪上,通过滑动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脚部角尺大小来调整码数,通过设置锁止结构,可以在调整码数后,使得治疗装置保持锁止状态,避免其随意窜动,影响治疗效果。
8.一种治疗装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足底治疗仪上,用于对足底进行治疗,包括:
9.治疗组件;
10.滑动组件;
11.所述治疗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足底治疗仪的壳体上,并与所述滑动组件固定连接;
12.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治疗组件固定连接,在用户力作用下,使得所述治疗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滑动,以调整码数。
13.结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治疗装置,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足底治疗仪包括:
14.至少一足形治疗区;
15.所述足形治疗区设置在壳体上。
16.结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
足形治疗区上设置有:
17.多个行程孔;
18.所述治疗组件与滑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行程孔的两侧,所述治疗组件底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行程孔与所述滑动组件固定连接。
19.结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治疗装置还包括:
20.锁止结构;
21.所述锁止结构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上,用于在调节码数后使得所述治疗装置保持锁止状态。
22.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23.滑动板;
24.第一支撑板;
25.所述滑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
26.结合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治疗组件包括:
27.治疗板;
28.传导组件;
29.第二支撑板;
30.所述传导组件贴合设置在所述治疗板的下侧,并与所述治疗板一起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足形治疗区上,用于支撑所述传导组件及治疗件,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底部对应所述行程孔的位置。
31.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结构包括:
32.第一齿排;
33.第二齿排;
34.弹性结构;
35.所述第一齿排、第二齿排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齿排用于与所述第二齿排相互咬合锁止;
36.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滑动板或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用于在仅有自然重力作用时保持所述第一齿排与第二齿排脱离。
37.结合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排、第二齿排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第一支撑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排两侧的弧形桥结构,在自然重力时,所述弧形桥结构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贴合。
38.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桥结构上设有行程齿,对应所述行程齿,所述滑动板上设有与所述行程齿咬合的行程齿排,所述行程齿接触表面为光滑圆弧结构。
39.结合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治疗板
包括:
40.第一治疗部及第二治疗部;
41.所述第二治疗部自所述第一治疗部延伸翘起,围合在人体足部的脚后跟区域,用于对人体足部脚后跟进行电脉冲治疗,所述第一治疗部设置在人体足部的脚跟底部区域,用于对人体脚跟底部进行电脉冲治疗。
42.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治疗装置,通过将治疗装置活动可调节地设置在足底治疗仪上,通过滑动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脚部角尺大小来调整码数,通过设置锁止结构,可以在调整码数后,使得治疗装置保持锁止状态,避免其随意窜动,影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足底治疗仪整体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治疗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4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治疗组件分解示意图;
4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足底治疗仪的足形治疗区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的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的第一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的治疗板结构示意图;
52.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为:100——足底治疗仪、110——足形治疗区、111——行程孔、200——治疗装置、210——治疗组件、211——治疗板、2111——第一治疗部、2112——第二治疗部、220——滑动组件、221——滑动板、2211——行程齿排、222——第一支撑板、2221——弧形桥结构、22211——行程齿、231——第一齿排、232——第二齿排。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4.现有的足底治疗仪100装置,足形治疗部固定设置在对应的足形治疗区110上,不能移动调节,从而导致尺码较大的足部不能完全覆盖治疗,也不能对脚后跟进行脉冲治疗。
55.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治疗装置200。
56.一种治疗装置200,可调节地设置在足底治疗仪100上,如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足底治疗仪100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对足底进行治疗,如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治疗装置200结构组成示意图,包括:治疗组件210及滑动组件220;治疗组件210设置在足底治疗仪
100的足形治疗区110上,如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足底治疗仪100的足形治疗区110结构示意图,并与滑动组件220固定连接;滑动组件220与治疗组件210固定连接,用以使得治疗组件210在水平方向自由滑动,以调整码数。
5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足底治疗仪100可以包括多个治疗装置200,这些治疗装置200设在足形治疗区110的不同位置,进而对人体足底不同的区域进行治疗。
58.在有的实施方式中,足底治疗仪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在一起;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足形治疗区110,在有的实施方式中,足形治疗区110为两个,两个足形治疗区110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上。
59.滑动组件220设置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构成的容纳空间内,并与治疗组件210固定连接,在需要调节码数时,用户移走脚,去除垂直方向的作用力,滑动组件220解除锁止,然后对治疗组件210施加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就可以使得治疗组件210水平方向移动。
60.进一步地,足形治疗区110上设置有多个行程孔111;治疗组件210与滑动组件220分别设置在行程孔111的两侧,治疗组件210底部对应设有多个连接部,连接部穿过行程孔111与滑动组件220固定连接。
61.连接部穿过行程孔111,将治疗组件210与滑动组件220固定连接在一起,在移动时,治疗组件210受到力的作用滑动,连接部在行程孔111内移动。
62.进一步地,治疗装置200还包括锁止结构;锁止结构设置在滑动组件220上,用于在调节码数后使得治疗装置200保持锁止状态。如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220组成结构示意图,滑动组件220包括滑动板221及第一支撑板222;如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220的第一支撑板222结构示意图,滑动板221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滑动板22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22上,且与第一支撑板222滑动连接。
63.具体地,如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治疗组件210分解示意图,治疗组件210包括治疗板211、传导组件及第二支撑板;传导组件贴合设置在治疗板211的下侧,并与治疗板211一起设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设置在足形治疗区110上,用于支撑传导组件及治疗件,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对应行程孔111位置。
64.治疗板211本身可传导热量和电脉冲到足部治疗部位,传导组件与电路连接,传导热量、脉冲,连接部设在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治疗板211材质可以为导电硅胶。
65.具体地,如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220的滑动板221结构示意图,锁止结构包括第一齿排231、第二齿排232及弹性结构;第一齿排231、第二齿排232分别对应设置在滑动板221、第一支撑板222上,第一齿排231用于与第二齿排232相互咬合锁止;弹性结构设置在滑动板221或第一支撑板222上,用于在仅有自然重力作用时保持第一齿排231与第二齿排232脱离。
66.第一齿排231、第二齿排232分别对应设置在滑动板221、第一支撑板222的中间位置,弹性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齿排232两侧的弧形桥结构2221,在自然重力时,弧形桥结构2221与滑动板221滑动贴合。弧形桥结构2221上设有行程齿22211,对应行程齿22211,滑动板221上设有与行程齿22211咬合的行程齿排2211,行程齿22211接触表面为光滑圆弧结构。
67.使用时,用户脚放置在治疗装置200上,此时,由于受到额外的作用力,弹性结构弧形桥结构2221,收缩下沉,从而第一齿排231与第二齿排232相互咬合,此时治疗装置200保持锁止状态,防止随意移动。在需要调整码数时,用户脚从治疗装置200上移开,此时,治疗
装置200仅收到自身重力作用,在弹性结构弧形桥结构2221的弹力作用下,第一齿排231与第二齿排232脱离,解除锁止状态,用户可以施加水平作用力到治疗装置200上,在力的作用下,治疗装置200水平移动,同时,由于受到行程孔111的限制,治疗装置200水平直线运动,进而实现码数调节。设置的行程齿22211及行程齿排2211,行程齿22211具有圆弧形光滑结构,有助于帮助用户调节到相应的码数后停止。
68.在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组件220的治疗板211结构示意图;治疗板211包括第一治疗部2111及第二治疗部2112;
69.第二治疗部2112自第一治疗部2111延伸翘起,围合在人体足部的脚后跟区域,用于对人体足部脚后跟进行电脉冲治疗,第一治疗部2111设置在人体足部的脚跟底部区域,用于对人体脚跟底部进行电脉冲治疗。
70.第二治疗部2112,可以对脚后跟进行治疗,缓解脚后跟骨刺,筋膜炎以及跟垫疼带来的疼痛。
71.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装置200,通过将治疗装置200活动可调节地设置在足底治疗仪100上,通过滑动组件220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脚部角尺大小来调整码数,通过设置锁止结构,可以在调整码数后,使得治疗装置200保持锁止状态,避免其随意窜动,影响治疗效果。
7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