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用术后创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1142发布日期:2022-01-05 11:4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用术后创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创口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外科用术后创口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胸外科手术术后,为了防止外部撞击、沾水和其他磁极,需要对创口位置进行针对性的防护。由于胸外科手术的创口通常较大,因此较普通的小型创口护理难度更大,护理要求也更高。现有的防护措施多采用纱布包覆,外侧穿戴防护背心或者采用衣物遮挡。此类防护材料均为柔性,在创口受到外部撞击或者误触时,极易引发创口撕裂,且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另外由于覆盖了创口,导致创口处难以有效的通风干燥,在炎热天气下容易出汗而浸湿创口延长康复时间;同时,由于现有的防护遮挡了创口,在创口复查或检查时,需要先拆除防护结构才能够观察到创口位置,拆除操作耗时较长,且拆除过程中亦存在误触创口的风险。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防护效果好且方便创口复查的创口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胸外科用术后创口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可在创口外侧形成稳定的防护,减少误触,通风效果好,可减少创口的包覆,有助于保持创口干燥,同时方便观察创口状态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胸外科用术后创口保护装置,包括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背部设置有贴合人体皮肤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为圆盘状,且外部直径大于所述防护环的底部直径,所述防护环的正面铰接有透明的顶盖;
6.所述顶盖与所述防护环贴合时,可完全盖合该防护环的正面开口,且所述顶盖与所述防护环之间设置有锁止件;
7.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粘接垫,所述粘接垫套在所述防护环外侧,且外部边沿延伸出所述定位环外部边沿的外侧;
8.所述防护环上设置有透气结构。
9.作为优选,所述顶盖通过铰接部与所述防护环的边沿铰接,所述铰接部为转轴和转动座,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顶盖的边沿,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防护环的正面边沿,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座转动配合。
10.作为优选,所述顶盖由透明塑料材料的盖体和设置在该盖体上的开盖扳块组成,所述开盖扳块设置在所述盖体的一侧,且边沿延伸出所述盖体的外边沿。
11.作为优选,所述锁止件为镶嵌在所述防护环正面的磁铁,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匹配该磁铁的磁吸部,所述磁吸部为铁磁性金属材料嵌块。
12.作为优选,所述盖体为外凸的穹顶型结构,且所述盖体的厚度不大于5mm。
13.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环与所述定位环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定位环的底部为光滑平面;该防护环的厚度不大于10mm,所述定位环的厚度不大于2mm;
14.所述防护环表面对应所述开盖扳块设置有稳定扳块,所述稳定扳块外凸出所述防护环的外表面,且外凸长度不小于5mm。
15.作为优选,所述透气结构为均匀成型在所述防护环周向的透气孔。
16.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透明的顶盖,可在打开顶盖后快速拆除创口表面的附着药物和保护纱布,并且在康复后期拆除纱布后,可自外侧直接观察创口的恢复状态,减少了创口检查的误触风险;
17.2、通过顶盖与防护环的配合,可在患者手术创口的外侧形成稳定的防护,在发生误触、外部碰撞时可提供良好的防护效果;
18.3、在防护环外侧设置透气孔,可提高透气性,较现有的包覆防护,可减少纱布和遮盖物的用量,有助于创口的通风干燥。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配合粘接垫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1、顶盖;11、盖体;12、开盖扳块;13、磁吸部;2、防护环;3、粘接垫;4、铰接部;5、定位环;6、稳定扳块;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7.参见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外科用术后创口保护装置,包括防护环2,所述防护环2的背部设置有贴合人体皮肤的定位环5,所述定位环5为圆盘状,且外部直径大于所述防护环2的底部直径,所述防护环2的正面铰接有透明的顶盖1;所述顶盖1通过铰接部4与所述防护环2的边沿铰接,所述铰接部4为转轴和转动座,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顶盖1的边沿,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防护环2的正面边沿,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座转动配合;
28.所述顶盖1与所述防护环2贴合时,可完全盖合该防护环2的正面开口,从而防止衣服、头发等从防护环2的正面进入其内部,且所述顶盖1与所述防护环2之间设置有锁止件;
所述锁止件为镶嵌在所述防护环2正面的磁铁7,所述盖体11上设置有匹配该磁铁7的磁吸部13,所述磁吸部13为铁磁性金属材料嵌块;盖体11盖合在防护环2正面后,磁吸部13与磁铁7吸合,作为锁止件,可防止盖体11摆动,提高盖体11的稳定性;
29.所述定位环5上设置有粘接垫3,所述粘接垫3套在所述防护环2外侧,且外部边沿延伸出所述定位环5外部边沿的外侧;粘接垫3与防护环2和定位环5均为分离状态,其背面为粘胶层并配有离型纸,在使用时,先撕除离型纸,而后将粘接垫3套在防护环2外侧且与定位环5的正面粘接,而后将超出定位环5的部分粘贴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即可完成防护环2的固定;
30.所述防护环2上设置有透气结构,所述透气结构为均匀成型在所述防护环2周向的透气孔,透气孔直径不大于0.5mm,且贯穿防护环2,均匀分布在防护环2表面后,可提高防护环2内侧创口的透气性。
3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盖1由透明塑料材料的盖体11和设置在该盖体11上的开盖扳块12组成,所述开盖扳块12设置在所述盖体11的一侧,且边沿延伸出所述盖体11的外边沿;由于盖体11表面光滑,在通过锁止件与防护环2连接后不易打开,因此设置开盖扳块12,其外凸出盖体11边沿,也外凸出防护环2的边沿,以便于打开盖体11时发力;所述防护环2表面对应所述开盖扳块12设置有稳定扳块6,所述稳定扳块6外凸出所述防护环2的外表面,且外凸长度不小于5mm;稳定扳块6与开盖扳块12不接触,在打开盖体11时,可一只手指按压稳定扳块6,另一手上抬开盖扳块12,以便于在保持防护环2位置的前提下,打开盖体11;
32.所述盖体11为外凸的穹顶型结构,且所述盖体11的厚度不大于5mm,采用穹顶型结构,较平板状结构的抗压性能更好,可在该装置受压状态下或受撞击的状态下,提供更好的支撑防护;
33.所述防护环2与所述定位环5为一体成型的硅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定位环5的底部为光滑平面;该防护环2的厚度不大于10mm,壁厚为3

5mm,所述定位环5的厚度不大于2mm;为了更好的便捷性,可将防护环2的厚度设置为3mm,定位环5的厚度设置为1mm,盖体11的厚度设置为3mm,如此,该装置粘贴在患者的创口位置外侧,总厚度约为7mm,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且重量轻,可减轻患者的不适。
34.采用上述结构,采用透明的顶盖1,可在打开顶盖1后快速拆除创口表面的附着药物和保护纱布,并且在康复后期拆除纱布后,可自外侧直接观察创口的恢复状态,减少了创口检查的误触风险;通过顶盖1与防护环2的配合,可在患者手术创口的外侧形成稳定的防护,在发生误触、外部碰撞时可提供良好的防护效果;在防护环2外侧设置透气孔,可提高透气性,较现有的包覆防护,可减少纱布和遮盖物的用量,有助于创口的通风干燥。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