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
背景技术:2.腰椎后入路手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术式之一。随着脊柱微创手术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将微创作为首选的治疗策略。在内窥镜系统的辅助下,腰椎后入路的微创手术已经相对成熟。然而无论是椎间盘镜或是椎间孔镜后入路微创手术,都存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视野不够清楚、器械操作空间有限等问题导致出现硬膜囊损伤、脑脊液漏、神经牵拉损伤等并发症。因此,仍需一种更安全的内镜系统辅助腰椎后入路微创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能够弥补了普通椎间内镜工作通道有限的问题,首次实现腰椎后入路微创手术在空气介质和或水介质中操作,且全程可视化的设计配合神经挡板的使用,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对硬脊膜的牵拉损伤,提高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第一把手、神经挡板、隔层、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把手安装在所述进口端,所述隔层、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设于所述管体内部并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作通道设置于所述内镜通道的上方,所述神经挡板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内部,所述隔层位于所述工作通道和所述内镜通道之间并连接所述工作通道和所述内镜通道。
5.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外径由所述进口端到所述出口端逐渐缩小。
6.进一步地,由所述管体的进口端至所述管体的出口端,所述工作通道和所述内镜通道不断靠近直至相切,在未相切部分,所述工作通道和所述内镜通道之间由所述隔层相连。
7.进一步地,所述工作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内镜通道的直径,所述工作通道的上部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切,所述内镜通道的下部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切。
8.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出口端设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最外端与所述出口端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出口端的端面之间形成设定的夹角。
9.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部还包括进出水通道,所述进出水通道分布在所述隔层的两侧,包括所述管体内除所述工作通道、所述内镜通道及所述隔层以外的部分。
10.进一步地,所述进出水通道靠近所述进口端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管体的内壁与安装在所述管体外壁两侧的进出水连接头连接,所述进出水连接头与冲洗循环系统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把手上开设有一个大孔和一个小孔,所述大孔和所述小孔的内径分别与所述工作通道和所述内镜通道的直径相同,且所述大孔和所述小孔分别与所述
工作通道和所述内镜通道相通。
12.进一步地,所述神经挡板为中空管状结构,其靠近所述出口端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凸出部相同的第二凸出部,靠近所述进口端的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上设有与所述工作通道的直径相同且与所述工作通道相通的孔,所述隔层为板状结构,所述管体、神经挡板、隔层材质均为显影材料。
13.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外壁刻画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弥补了由于普通椎间内镜工作通道有限、导致的手术效率较低的问题,配合神经挡板的使用,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硬脊膜的牵拉损伤,提高安全性;除此之外,管体内还设置了进出水通道,能够弥补了椎间盘镜只能在空气介质中操作的不足,同时进出水通道的设计较大程度增加了手术中的冲洗量,改善手术视野,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腰椎后入路微创手术的全程可视化操作,更加简便、灵活,降低手术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的右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靠近出口端一端的截面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靠近进口端一端的截面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把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神经挡板的右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神经挡板靠近第一把手一端的截面图。
24.其中:10-管体;11-进口端;12-出口端;121-第一凸出部;13-刻度线;20-第一把手;21-大孔;22-小孔;30-神经挡板;31-第二凸出部;32-第二把手;40-隔层;50-工作通道;60-内镜通道;70-进出水通道;71-进出水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请参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包括管体10、第一把手20、神经挡板30(参见图7)。管体10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11和出口端12,第一把手20安装在进口端11。管体10内部设置有隔层40、工作通道50、内镜通道60、以及进出水通道70。隔层40、工作通道50、内镜通道60、进出水通道70均沿管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工作通道50设置于内镜通道60的上方,神经挡板30设置在工作通道50内部。隔层40为板状结构,其沿竖
直方向设于管体10内,连接于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隔板40的上端连接工作通道50,下端连接内镜通道60,进出水通道70位于隔层40的左右两侧。
28.具体的,请参图1,管体1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左右两边呈轴对称分布。管体10的外径由进口端11向出口端12逐渐缩小,因此,进口端11的内径大于出口端12的内径,出口端12的下部设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出部121,第一凸出部121的最外端与所述出口端12的顶部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出口端12的端面之间形成设定的夹角,包括常规的5
°
夹角以及其他夹角,其他夹角可根据人体的结构而定,便于插入人体内部,管体10和隔层40均采用显影材料制备而成,方便在辅助用的照影装置的帮助下进行精准定位。管体10的常规长度为10cm,具体长度可根据人体的结构而做调整,管体10的外壁刻画有刻度线13,刻度线13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观察所述管体10的出口端12进入人体的深度。
29.请参图1、图4、图5,工作通道50与内镜通道60均为中空管状结构,该工作通道50用于放置融合器等手术器械,内镜通道60用于放置椎间孔镜;工作通道50的直径大于内镜通道60的直径;工作通道50的上半部分的边缘与管体10的内表面相切,内镜通道60的下部分与管体10的内表面相切;由管体10的进口端11至管体10的出口端12,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不断地靠近直至相切,在未相切部分,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之间由隔层40相连,因此,工作通道50的中轴线与内镜通道60的中轴线相对倾斜。
30.需要说明的是,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的横截面为圆形或圆角矩形,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针对腰椎融合术中所需的较大型号融合器,工作通道50和内径通道6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角矩形,以圆角矩形的对角线为融合器置入路线,实现全程可视化打入椎间融合器的同时,减少可撑开式椎体融合器的使用。
31.请参图3,进出水通道70布置在隔层40的两侧,且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包括所述管体10内除工作通道50、内镜通道60及隔层40以外部分,以管体10内最大的空间容纳清洗液,以便椎间孔镜可获得清晰的视野,进出水通道70的一端靠近出口端12,另一端靠近进口端11,进出水通道70靠近进口端11的一端分别贯穿管体10的内壁与安装在管体10外壁两侧的进出水连接头71连接,进出水连接头71采用可拆卸地安装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管体10进行固定。进出水连接头71与外部的冲洗循环系统连接,从而可以根据手术者的实际需要由管体10一侧的进出水连接头71注入清洗液,清洗液流向隔层40一侧的进出水通道70后并喷出至患者的手术位置进行清洗,清洗液完成清洗后又汇入至隔层40另一侧的进出水通道70内,并从管体10另一侧的进出水连接头71流出。
32.请参图6,第一把手20为近似菱形的板体结构,第一把手20的四角处均呈圆角,且第一把手20的上部的长度大于第一把手20的下部的长度,第一把手20的下部与管体10的进口端11相贴合,且第一把手20下部上开设有一个大孔21和一个小孔22,大孔21和小孔22的内径分别与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的直径相同,且大孔21和小孔22分别与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相通,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把手20对整个管体10进行插入或拧动等操作。
33.请参图7-8,神经挡板30为中空管状结构,其穿设于工作通道50内,水平长度略长于工作通道50,形状与管体10的形状基本一致,其靠近出口端12的一侧也设有与管体10同样夹角的第二凸出部31,其靠近进口端11的一侧也设有第二把手32,与第一把手2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把手32沿神经挡板30的一端向下延伸,且第二把手32上只设有一个与工作
通道50直径相同且相通的孔,神经挡板30的材质也为显影材料,同样是为了方便在辅助用的照影装置的帮助下进行精准定位。神经挡板30在使用的过程中,手握第二把手32,将其旋转180
°
,使神经挡板30上的第二凸出部31位于硬脊膜一侧,以保护神经,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硬脊膜的牵拉损伤,提高安全性。
34.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根据患者手术节段进行常规定位,逐级扩张将工作通道50和内镜通道60插入人体,内镜通道50内放置带有摄像装置的内窥镜系统,将神经挡板30套入工作通道50内,并旋转使其第二凸出部31位于硬脊膜一侧以保护神经。手术器械在工作通道50内进行操作,而后进行腰椎后入路脊柱微创的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在此期间,可以根据需要由管体10一侧的进出水连接头71注入清洗液,然后进入隔层40一侧的进出水通道70并喷出至患者的手术位置进行清洗,以便获得清晰的视野,清洗液完成清洗后又汇集进入隔层40另一侧的进出水通道70内,并从管体10另一侧的进出水连接头71流出。
35.经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入路式双通道工作套管,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工作通道和内镜通道,弥补了由于普通椎间内镜工作通道有限、导致的手术效率较低的问题,配合神经挡板的使用,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硬脊膜的牵拉损伤,提高安全性;除此之外,管体内还设置了进出水通道,能够弥补了椎间盘镜只能在空气介质中操作的不足,同时进出水通道的设计较大程度增加了手术中的冲洗量,改善手术视野,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腰椎后入路微创手术的全程可视化操作,更加简便、灵活,降低手术难度。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