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
背景技术:2.神经内科治疗多种疾病,有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还包括头颈部疼痛,有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等,还包括各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还有颅内感染性疾病,比如脑炎、脊髓炎,还有神经肌肉接头的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还有神经变性病包括痴呆、帕金森病等。还有周围神经疾病包括脊神经的疾病如面瘫。还包括一些神经遗传的疾病,比如先天性的共济失调,还有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比如多发性硬化。还有一些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比如脑瘫、先天性脑积水。
3.对神经内科的的护理患者需要多种护理器械、护理品和护理药物。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由于用到较多的护理器械、护理品和护理药物,故需要在将不同护理品分类放置的同时,还要将各类物品置于一个便于拿取和存放的位置,提高护理效率,而目前的设备还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设备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存在的物品分类放置困难、物品取用困难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包括带有万向轮的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中心设置有一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升降盒,所述升降盒上侧设置有多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调节盒;所述底座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倒u形的立挂架,所述立挂架后侧下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后挂架,所述立挂架后侧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挂架,所述立挂架中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倾角的角度挂架;
7.所述底座前侧设置有左右两个立套,所述立套内设置有一个可竖直移动和水平转动的内杆,所述内杆顶部设置有一个可上下摆动的角度杆,所述角度杆外周设置有多个可沿着角度杆轴向移动的滑套,所述滑套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倒u形的夹座,所述夹座内侧设置有一个可调节位置的夹片,所述夹座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挂钩。
8.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升降转轮;所述双向螺杆的前后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的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前螺块和后螺块,所述前螺块和后螺块的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导杆,所述升降导杆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9.所述前螺块顶部铰接有前摆杆,所述后螺块顶部铰接有后摆杆,所述前摆杆和后摆杆完全相同;所述前摆杆末端铰接于所述升降盒底部后侧,所述后摆杆末端铰接于所述升降盒底部前侧。
10.优选的,所述升降盒顶部固定连接有前后两个调节导杆,所述调节导杆自上而下开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盒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导套,所述调节导套和对应的调节导杆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导套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旋入对应的调节孔内形成所述调节盒和升降盒位置固定的结构。
11.优选的,所述立挂架下侧开有左右两个前后滑孔,所述前后挂架的形状为匚形,所述前后挂架前侧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后滑孔内,所述立挂架下侧螺纹连接有左右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前后挂架和立挂架的前后螺钉。
12.优选的,所述角度挂架的形状为匚形,所述角度挂架和所述立挂架铰接;所述角度挂架固定连接有左右两个延伸杆,所述延伸杆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均和所述立挂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套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角度挂架和立挂架的支撑螺钉。
13.优选的,所述立套顶部向下开有圆柱状的插孔,所述内杆套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立套上部侧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立套和内杆的停止螺钉;
14.所述角度杆和所述内杆铰接,所述角度杆固定连接有一个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有一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末端铰接有一个定位套,所述定位套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杆外周;所述定位套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定位套和内杆的定位螺钉。
15.优选的,所述滑套滑动连接于所述角度杆外周,所述滑套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滑套和角度杆的止动螺钉;所述夹座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螺钉,所述夹持螺钉分别和对应的夹片转动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装置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根据护理器械、护理品和护理药物的大小来调节好各个调节盒和升降盒之间的间距,便于药物拿取的同时能增加药物的分类条理性。并可根据使用需要调节好所述升降盒及其上的部件的竖直位置,便于根据不同体型的医护人员进行调节,提高护理效率。
18.2、本装置具有较好的容纳性和条理性:通过将需要悬挂的物品置于前后挂架、立挂架、固定挂架和角度挂架上,也可根据需要将需要悬挂的器械和物品置于挂钩内,从而增加物品放置的有序性,提高拿取效率。
19.3、本装置通过设置升降盒和调节盒配合立挂架及其上的部件、立套及其上的部件,从而能保证本装置的容纳度以及物品放置的条理性,可以根据药物和器械的放置需要将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提高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的第一轴测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的第二轴测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的底座的轴测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的升降盒及其上部件的轴测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的立挂架的轴测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的立套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26.附图中:1
‑
底座、2
‑
万向轮、3
‑
升降盒、4
‑
调节盒、5
‑
立挂架、6
‑
前后挂架、7
‑
固定挂
架、8
‑
角度挂架、9
‑
立套、10
‑
内杆、11
‑
角度杆、12
‑
滑套、13
‑
夹座、14
‑
夹片、15
‑
挂钩、16
‑
双向螺杆、17
‑
升降转轮、18
‑
升降导杆、19
‑
前螺块、20
‑
后螺块、21
‑
前摆杆、22
‑
后摆杆、23
‑
调节导杆、24
‑
调节导套、25
‑
调节螺钉、26
‑
前后滑孔、27
‑
前后螺钉、28
‑
延伸杆、29
‑
支撑杆、30
‑
支撑套、31
‑
支撑螺钉、32
‑
铰接座、33
‑
定位杆、34
‑
定位套、35
‑
定位螺钉、36
‑
止动螺钉、37
‑
夹持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8.如图1
‑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移动支架,包括带有万向轮2的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设置有一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升降盒3,所述升降盒3上侧设置有多个可调节竖直位置的调节盒4;所述底座1顶部后侧设置有一个倒u形的立挂架5,所述立挂架5后侧下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后挂架6,所述立挂架5后侧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挂架7,所述立挂架5中部设置有一个可调节前后倾角的角度挂架8;
29.所述底座1前侧设置有左右两个立套9,所述立套9内设置有一个可竖直移动和水平转动的内杆10,所述内杆10顶部设置有一个可上下摆动的角度杆11,所述角度杆11外周设置有多个可沿着角度杆11轴向移动的滑套12,所述滑套12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倒u形的夹座13,所述夹座13内侧设置有一个可调节位置的夹片14,所述夹座13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挂钩15。
30.本装置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根据护理器械、护理品和护理药物的大小来调节好各个调节盒4和升降盒3之间的间距,便于药物拿取的同时能增加药物的分类条理性。并可根据使用需要调节好所述升降盒3及其上的部件的竖直位置,便于根据不同体型的医护人员进行调节,提高护理效率。
31.本装置具有较好的容纳性和条理性:通过将需要悬挂的物品置于前后挂架6、立挂架5、固定挂架7和角度挂架8上,也可根据需要将需要悬挂的器械和物品置于挂钩15内,从而增加物品放置的有序性,提高拿取效率。
32.本装置通过设置升降盒3和调节盒4配合立挂架5及其上的部件、立套9及其上的部件,从而能保证本装置的容纳度以及物品放置的条理性,可以根据药物和器械的放置需要将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提高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33.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1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一个双向螺杆16,所述双向螺杆16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升降转轮17;所述双向螺杆16的前后侧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双向螺杆16的前后侧分别螺纹连接有前螺块19和后螺块20,所述前螺块19和后螺块20的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升降导杆18,所述升降导杆18和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
34.所述前螺块19顶部铰接有前摆杆21,所述后螺块20顶部铰接有后摆杆22,所述前摆杆21和后摆杆22完全相同;所述前摆杆21末端铰接于所述升降盒3底部后侧,所述后摆杆22末端铰接于所述升降盒3底部前侧。
35.根据医护人员的操作需要将升降盒3调节至合适的竖直位置:转动所述升降轮17,使得双向螺杆16转动,从而使得双向螺杆16上螺纹连接的前螺块19和后螺块20能沿着升降导杆18的轴向相对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所述前摆杆21和后摆杆22能相对摆动,从而使得
前摆杆21和后摆杆22的相对夹角改变,从而保证顶部的升降盒3的竖直移动。
36.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盒3顶部固定连接有前后两个调节导杆23,所述调节导杆23自上而下开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调节盒4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导套24,所述调节导套24和对应的调节导杆23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导套24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螺钉25,所述调节螺钉25旋入对应的调节孔内形成所述调节盒4和升降盒3位置固定的结构。
37.根据放置药物和器械的大小,来调节不同的调节盒4的竖直位置:
38.旋松所述调节螺钉25,调节好调节盒4的竖直位置后,旋紧所述调节螺钉25至调节孔内,实现对调节盒4的位置固定。
39.如图5所示,所述立挂架5下侧开有左右两个前后滑孔26,所述前后挂架6的形状为匚形,所述前后挂架6前侧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后滑孔26内,所述立挂架5下侧螺纹连接有左右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前后挂架6和立挂架5的前后螺钉27。
40.根据需要调节好所述前后挂架6的前后位置:便于悬挂更多的物品。旋松前后螺钉27后将前后挂架6移至合适的位置后旋紧所述前后螺钉27实现对前后挂架6的前后位置的定位。
41.如图5所示,所述角度挂架8的形状为匚形,所述角度挂架8和所述立挂架5铰接;所述角度挂架8固定连接有左右两个延伸杆28,所述延伸杆28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杆29,所述支撑杆29末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套30,所述支撑套30均和所述立挂架5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套30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角度挂架8和立挂架5的支撑螺钉31。
42.当需要悬挂的物品较多或较杂时,旋松所述支撑螺钉31,将角度挂架8从竖直状态转至水平状态,并旋紧所述支撑螺钉31实现对角度挂架8的倾角固定,保证悬挂更多物品且更有条理。
43.如图6所示,所述立套9顶部向下开有圆柱状的插孔,所述内杆10套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立套9上部侧端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立套9和内杆10的停止螺钉;
44.旋松停止螺钉后,可以水平转动内杆10并且可以竖直移动内杆10,从而实现对顶部的角度杆11的水平摆角和竖直位置的改变。
45.所述角度杆11和所述内杆10铰接,所述角度杆11固定连接有一个铰接座32,所述铰接座32铰接有一个定位杆33,所述定位杆33末端铰接有一个定位套34,所述定位套34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杆10外周;所述定位套34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定位套34和内杆10的定位螺钉35。
46.根据需要将角度杆11从竖直状态调节至水平状态,便于悬挂不同的物品或器械,从而便于护理,有助于便捷地拿取。
47.旋松所述定位螺钉35,使得定位套34能沿着内杆10的外周滑动,进而能通过定位杆33拉着所述角度杆11摆动,实现对角度杆11的倾角的调节。
48.如图6所示,所述滑套12滑动连接于所述角度杆11外周,所述滑套12螺纹连接有一个用于固定所述滑套12和角度杆11的止动螺钉36;所述夹座13分别螺纹连接有一个夹持螺钉37,所述夹持螺钉37分别和对应的夹片14转动连接。
49.调节好各个滑套12在角度杆11上的位置,便于根据不同的悬挂品的大小来实现便捷的放置和拿取。
50.可以将需要夹持的物品置于夹座13内,通过转动夹持螺钉37实现对物品的夹持定
位,也可将物品支架悬挂于挂钩15内,便于取用。
51.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移至合适位置,调节好升降盒3的竖直位置,以及各个调节盒4之间的间距,调节好前后挂架6的前后位置并根据需要将角度挂架7旋至水平状态。将内杆10调节至合适的竖直位置和水平转角后,根据需要将角度杆11转至合适的上下摆角。从而可将不同的药物和器械根据需要悬挂或放置于不同的位置,既增加了放置的条理性和安全性,又能便于取用和放置,提高了护理的效率,降低了护理的难度。
5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53.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底座1、万向轮2、升降盒3、调节盒4、立挂架5、前后挂架6、固定挂架7、角度挂架8、立套9、内杆10、角度杆11、滑套12、夹座13、夹片14、挂钩15、双向螺杆16、升降转轮17、升降导杆18、前螺块19、后螺块20、前摆杆21、后摆杆22、调节导杆23、调节导套24、调节螺钉25、前后滑孔26、前后螺钉27、延伸杆28、支撑杆29、支撑套30、支撑螺钉31、铰接座32、定位杆33、定位套34、定位螺钉35、止动螺钉36、夹持螺钉3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