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
背景技术:2.按摩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医疗方式,这是人们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发展的一种医疗方法,在中医和西医结合的大环境下,医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中西结合的内科治疗环境下,人们往往使用按摩带来对人体的一些部分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按摩带随之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医疗器具。
3.现在的按摩带一般只是将按摩带固定在人体上后,对人体进行按摩,并不具备同时对人体指定部位进行药敷的效果,或是具备药敷但不具备同时按摩的效果。
4.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包括腰部按摩带,所述腰部按摩带的上方设置有肩部按摩带,所述腰部按摩带和肩部按摩带的一侧均连接有热敷部,所述腰部按摩带的两侧均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腰部按摩带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肩部按摩带的顶端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腰部按摩带和肩部按摩带的一侧设置有连杆,所述腰部按摩带和肩部按摩带之间安装有按摩机构,所述腰部按摩带的内部开设有隔热腔,所述隔热腔的内部设置有储液盒,所述腰部按摩带的一侧设置有带有阀门的连接管;
8.所述按摩机构包括两个关于连杆对称分布的匚形盒,所述匚形盒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匚形盒的一侧连接有挡板,所述匚形盒的内部安装有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的两端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连接有若干块挤压凸块,所述挡板的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输送皮带和挡板之间安装有若干个按摩组件;
9.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挡板一侧连接有按摩块,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有圆形隔板,所述圆形隔板的另一侧壁连接有挤压弧块,所述支撑杆的外部绕设有复位弹簧。
10.优选地,所述连杆的顶端与肩部按摩带远离热敷部的一侧壁相连接,所述连杆的底端与腰部按摩带远离热敷部的一侧壁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匚形盒的顶端与肩部按摩带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匚形盒的底端与腰部按摩带的底壁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部穿过腰部按摩带的外侧壁并延伸至腰部按摩带内部与储液盒的一侧相通连接,所述隔热腔与储液盒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输液管的一端部穿过腰部按摩带的外侧壁并延伸至腰部按摩带内部与储液盒想通连接,所述输液管的另
一端部与热敷部的内部想通连接。
13.优选地,靠近驱动电机一侧转动轴的一端部穿过匚形盒的内侧壁并延伸至匚形盒外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靠近驱动电机一侧转动轴的另一端部与匚形盒的内侧壁转动连接,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转动轴两端部均与匚形盒的两侧壁转动连接。
14.优选地,若干块挤压凸块均匀且等距分布在输送皮带的外表面,若干个支撑杆均匀且等距分布在挡板一侧,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与通孔的数量相等设置。
15.优选地,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部与圆形隔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与挡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1、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整体结构,可以对使用者的腰部和肩部部位进行热敷,并且同时按摩背部肌肉,使得按摩与医疗同步进行,利用按摩组件对肩部与腰部之间的背部肌肉进行多点轻微锤击,从而按摩并舒张背部肌肉,同时可以对肩部和腰部肌肉进行热敷,让身体缓缓吸收药物作用,并且通过带有阀门的连接管可以更换内部的药液,同时热敷时只有热敷部与人体肌肉接触,其他机构温度保持正常,不会伤害人体。
18.2、通过设计多组按摩组件,挤压凸块和挤压弧块的一部分相接触,从而使部分按摩组件先作用,对人体背部肌肉进行多点同时按摩,之后另一部分按摩组件再作用,实现多组按摩组件分批次按摩人体背部肌肉,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腰部按摩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腰部按摩带;2、肩部按摩带;3、热敷部;4、输液管; 5、第一魔术贴;6、第二魔术贴;7、连杆;8、匚形盒;9、驱动电机;10、隔热腔;11、储液盒;12、连接管;13、挡板;14、输送皮带;15、转动轴;16、挤压凸块;17、通孔;18、支撑杆;19、按摩块;20、圆形隔板;21、挤压弧块;2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参照图1-2,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按摩带,包括腰部按摩带1,腰部按摩带1的上方设置有肩部按摩带2,腰部按摩带1和肩部按摩带2内部的结构设置相同,腰部按摩带1符合人体腰部力学设计,肩部按摩带2符合人体肩部力学设计,腰部按摩带1和肩部按摩带2的一侧均连接有热敷部3,热敷部3与人体背后部分接触,腰部按摩带 1的两侧均设置有输液管4,腰部按摩带1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5,利用可以相互粘附的第一魔术贴5将腰部按摩带1固定在人体腰部附近,肩部按摩带2的顶端连接有第二魔术贴6,利用第二魔术贴6将肩部按摩带2固定在人体肩部附近,腰部按摩带1和肩部按摩带2的一侧设置有连杆7,连杆7
的顶端与肩部按摩带2远离热敷部 3的一侧壁相连接,连杆7的底端与腰部按摩带1远离热敷部3的一侧壁相连接,利用连杆7将腰部按摩带1和肩部按摩带2连接在一起,腰部按摩带1和肩部按摩带2之间安装有按摩机构,腰部按摩带1的内部开设有隔热腔10,隔热腔10的内部设置有储液盒11,储液盒 11用来储存热敷的中草药,腰部按摩带1的一侧设置有带有阀门的连接管12,利用连接管12为腰部按摩带1内部的储液盒11输送热敷用的中草药,连接管12的一端部穿过腰部按摩带1的外侧壁并延伸至腰部按摩带1内部与储液盒11的一侧相通连接,隔热腔10与储液盒11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从而将温度较高的储液盒11与腰部按摩带1分割开,并且对储液盒11内部的药液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温,输液管4的一端部穿过腰部按摩带1的外侧壁并延伸至腰部按摩带1 内部与储液盒11想通连接,输液管4的另一端部与热敷部3的内部想通连接,使储液盒11内部的药液可以流通到热敷部3的空腔内部,当腰部按摩带1使用时,热敷部3可以实现对腰部的热敷;
26.参照图1-3,按摩机构包括两个关于连杆7对称分布的匚形盒8,匚形盒8的顶端与肩部按摩带2的底壁固定连接,匚形盒8的底端与腰部按摩带1的底壁固定连接,利用匚形盒8对人体肩部和腰部之间的背部肌肉进行按摩,匚形盒8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9,匚形盒8 的一侧连接有挡板13,匚形盒8的内部安装有输送皮带14,输送皮带14的两端部设置有转动轴15,靠近驱动电机9一侧的转动轴15 的一端部穿过匚形盒8的内侧壁并延伸至匚形盒8外部与驱动电机9 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靠近驱动电机9一侧的转动轴15的另一端部与匚形盒8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利用驱动电机9带动转动轴15转动,从而使得输送皮带14转动,远离驱动电机9一侧的转动轴15两端部均与匚形盒8的两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轴15的外表面连接有若干块挤压凸块16,若干块挤压凸块16均匀且等距分布在输送皮带14的外表面,挤压凸块16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弧状,当挤压凸块16移动时可以可以挤压按摩组件,挡板13的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7,输送皮带14和挡板13之间安装有若干个按摩组件;
27.参照图3-4,按摩组件包括支撑杆18,若干个支撑杆18均匀且等距分布在挡板13一侧,支撑杆18的数量与通孔17的数量相等设置,支撑杆的一端部穿过通孔17并延伸至挡板13一侧连接有按摩块19,支撑杆18的另一端部连接有圆形隔板20,圆形隔板20的另一侧壁连接有挤压弧块21,支撑杆18的外部绕设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 22的一端部与圆形隔板20的一侧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部与挡板13的一侧壁固定连接。
28.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在肩部绑好第二魔术贴6,将整体结构上半部分固定,之后在腰部绑好第一魔术贴5,将整体结构下半部分固定,之后储液盒11内部的中草药药液会流通在热敷部3的空腔内部,此时药液对热敷部3进行加热,利用热敷部3对使用者腰部进行热敷,同理,肩部按摩带2上连接的热敷部3可以对使用者肩部进行热敷,同时驱动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通过转动轴15带动输送皮带14转动,输送皮带14连接的挤压凸块16随之一道移动,当挤压凸块16 移动到挤压弧块21位置处后,挤压凸块16会积压挤压弧块21使挤压弧块21移动,当挤压弧块21移动会挤压复位弹簧22,同时支撑杆18向前伸出,支撑杆18端部的按摩块19轻微锤击人体背部肌肉,当挤压凸块16离开挤压弧块21时,收缩的复位弹簧22释放,挤压弧块21复位,同时支撑杆18向内复位,等待下一个挤压凸块16挤压,并且多个挤压凸块16可以同时挤压多个挤压弧块21,从而实现对背部肌肉的按摩。
29.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0.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1.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