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阴用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8097发布日期:2022-01-26 21:5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阴用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年龄的正常,妇女阴道盆底肌肉会产生松弛,这是造成分娩困难、尿失禁、性生活缺乏快感,甚至产生某些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测量阴道盆底肌的紧张程度,对盆底肌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提出治疗方案,或对盆底肌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进行治疗。这就需要使用医用电极插入阴道,通过阴道电极对阴道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
3.如现有技术中cn201610405507.4号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电极治疗导管,即为一种通过电极产生电刺激的治疗装置。如该现有技术在内的常用电极治疗装置存在的问题包括:1、由于卫生需求,针对个人内阴的电极装置应当避免混用,而现有的电极装置所连接的主机较大,往往是在医疗机构中共用,难以满足避免混用的需求;2、由于需要将电极插入阴道,故整体结构的横截面积不能过大,即在狭小结构中需要解决如何将电极和电路板进行稳固安装形成电连接的问题。
4.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阴用电极装置,目的是解决电极和电路板进行稳固安装形成电连接的问题,同时提供的一个优选的方案也要解决如何使电极装置避免混用的问题。
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内阴用电极装置,包括手柄部及与手柄部连接的电极头;所述手柄部包括与电极头对接的前对接端;所述电极头包括后对接端、自后对接端向前延伸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纵长的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导电弹片安装件及pcb板、套设在壳体外围的若干环形电极片、同样套设在壳体外围的若干绝缘套环;相邻两个环形电极片之间夹有一个绝缘套环;每个环形电极设有向壳体内插入的触头;所述壳体上设有供触头向壳体内插入的开槽;所述导电弹片安装件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的若干限位筋、安装在限位筋上的弹片、螺钉及螺母;所述弹片包括安装片、自安装片一端弯折延伸的弯折片、自弯折片再弯折并位于安装片上方的接触片;所述限位筋与底板之间设有缝隙,安装片位于该缝隙内,且接触片位于限位筋上方;限位筋内设有收容螺母的横向收容槽及位于横向收容槽上方供螺钉前端插入的纵向收容槽;所述pcb板上设有第一穿孔;底板上设有位于限位筋下方的第二穿孔;安装片上设有第三穿孔;螺钉穿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后与螺母形成螺纹配合;接触片与触头相抵靠。
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弹片、螺钉作为中间电连接结构而实现pcb板与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其中,螺钉不但作为导体形成电连接用,同时也将pcb板、弹片、导电弹片安装件相互固定,一举两得,从而在该主体狭小的内部空间内
能够有效利用空间而形成各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及固定;采用限位筋的方式对弹片进行定位,同时也对螺母与螺钉进行定位,同样有利于主体内部各元器件之间的快速组装;以及,螺母被限位在横向收容槽中,这样在安装时,转动螺钉而螺母不会跟转而造成螺钉难以上紧,从而能够快速加盖螺钉与螺母形成螺纹配合使螺钉转动到预定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手柄部的前对接端中设有若干探针,所述电极头的后对接端设有收容前对接端的开口;后对接端内设有圆形电路板,该圆形电路板与pcb板电连接;当前对接端插入后对接端内的开口后,圆形电路板与探针形成电连接。
10.所述前对接端的外表面为圆柱形面,且前对接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向外突出的若干旋扣;所述后对接端的开口内设有供旋扣插入的凹形插槽,且凹形插槽的底部设有沿着开口内周向延伸的卡槽,前对接端插入开口后转动一个角度,旋扣旋入卡槽内形成固定。
11.上述优选的方案中,将手柄部与电极头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从而使每个使用者可以只更换自己使用的电极头,而可以共用手柄部,以避免混用。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阴用电极装置的立体图。
13.图2是手柄部的立体分解图。
14.图3是电极头的立体分解图。
15.图4是电极头内导电弹片安装位置的各元件分解图。
16.图5是电极头内导电弹片位置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17.图6是电极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手柄部与电极头配合位置的局部立体图。
19.图8是手柄部与电极头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1.请结合图1所示,一种内阴用电极装置,包括手柄部1及与手柄部1连接的电极头2。
22.如图2所示,所述手柄部1包括下盖板11、与下盖板11卡合的上盖板12、探针安装座13。所述探针安装座13卡在下盖板11前端与上盖板12的前端之间。探针安装座13向前延伸形成前对接端14。前对接端14中设有若干探针15。所述下盖板11与上盖板13之间的空间中设置若干线材(未图示),线材与探针15的后端焊接。
23.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电极头2包括后对接端21、自后对接端21向前延伸的主体22。所述主体22包括纵长的壳体23、位于壳体23内的导电弹片安装件24及pcb板25、套设在壳体23外围的若干环形电极片26、同样套设在壳体23外围的若干绝缘套环27。相邻两个环形电极片26之间夹有一个绝缘套环27以实现环形电极片26之间的绝缘。每个环形电极片26的外电极面上设有一个缺口262。与环形电极片26相邻的绝缘套环27的外表面设有卡入该缺口262内的卡扣部271,以使绝缘套环27与环形电极片26在周向上形成相对定位。所述每个环形电极片2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密封圈28实现密封。环形电极片26的材质是采用abs材质的基本结构上进行电镀的工艺,这样既保证了电极通过电镀层实现导电功能,又实现了耗材的轻量化、降低了耗材的成本。每个环形电极片26设有向壳体内插入的触头261。所
述壳体23上设有供触头251向壳体内插入的开槽231。
24.所述导电弹片安装件24包括底板241、位于底板241上的若干限位筋242、安装在限位筋242上的弹片243、螺钉244及螺母245。所述弹片243包括安装片246、自安装片246一端弯折延伸的弯折片247、自弯折片247再弯折并位于安装片上方的接触片248。所述限位筋242与底板241之间设有缝隙,安装片246位于该缝隙内。接触片248位于限位筋242上方。所述相邻两个限位筋242之间设有隔板29。所述限位筋242位于底板241的上方;pcb板25贴合于底板241的下方。
25.限位筋242内设有收容螺母245的横向收容槽249及位于横向收容槽249上方供螺钉244前端插入的纵向收容槽(未标号)。螺母245在收容于横向收容槽249中后被限位而无法再转动,这样在通过螺钉打紧螺母时螺母就不会跟转以能够快速装配。所述pcb板25上设有第一穿孔252。底板241上设有位于限位筋242下方的第二穿孔253。安装片246上设有第三穿孔254。螺钉244穿过第一穿孔252、第二穿孔253、第三穿孔254后与螺母245形成螺纹配合。而组装后弹片243的接触片248与环形电极片26的触头261相抵靠形成电连接;螺钉244在作为连接固定件的同时也由于本身属于导体而将pcb板25与弹片243形成电连接,从而使环形电极片26与pcb板25形成电连接。而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形电极片26是通过自前向后套在主体22上的方式进行安装的,故接触片248的结构为后端与弯折片247连接,而接触片248的前端向下弯曲形成导引形状,从而在环形电极片26套在主体22上时通过接触片248的前端导引形状使触头261能够通过导引作用移动至抵靠于接触片248上。接触片248通过弹性力与触头261始终接触。
26.所述电极头的后对接端21设有收容前对接端14的开口。后对接端21内设有圆形电路板211。该圆形电路板211与pcb板25电连接。当前对接端14插入后对接端21内的开口后,圆形电路板211与探针15形成电连接。
27.如图7及图8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所述手柄部1与电极头2之间采用可快速拆卸的转动卡扣连接方式。所述前对接端14的外表面为圆柱形面,且前对接端14的外表面上设有向外突出的若干旋扣141。所述后对接端21的开口内设有供旋扣141插入的凹形插槽212,且凹形插槽212的底部设有沿着开口内周向延伸的卡槽213。前对接端14插入开口后转动一个角度,旋扣141旋入卡槽213内形成固定。而为了避免当前对接端14插入开口转动时,圆形电路板211与探针15之间的接触造成过干涉,故将探针15设计为可伸缩探针结构。即如图8所示,探针15内部设有弹簧151及抵靠在弹簧151前端的探针头152,探针头152在弹簧151的弹性力下抵靠于圆形电路板211上,而前对接端14插入开口转动时,探针头152由于与圆形电路板211弹性的接触,故转动过程中不会与圆形电路板211产生硬干涉。而当前对接端14转动至旋扣141旋入卡槽213内形成固定,探针头152也对应到达圆形电路板211上的对接点形成电连接。
28.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