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给药装置

文档序号:28766830发布日期:2022-02-08 03:4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肠给药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肠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
3.临床上,通常采用将盛药瓶的瓶颈前端的封口打后,细长的瓶颈作为送药的管道,插入肛门挤出药液使用。
4.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5.目前直肠给药装置药液不能全部挤出,注药不畅、使用不便的同时造成药物浪费,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给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直肠给药装置药液不能全部挤出,注药不畅、使用不便的同时造成药物浪费,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肠给药装置,包括储药器和注射组件,其中:
9.所述储药器的内部预设药物,所述储药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
10.所述注射组件包括中空的套筒、连接于所述套筒的端部并且与所述套筒连通的注射导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筒内部的活塞,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11.所述注射导管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3cm,所述注射导管伸入所述储药器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包括内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套筒的端部,位于所述注射导管的周侧。
13.优选地,所述储药器设置为包括储药腔和连接于所述储药腔一端的连接端,其中:
14.所述连接端的内径设置为与所述注射导管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端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
15.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沿所述套筒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包括内螺纹结构。
16.优选地,所述储药器设置为包括储药腔,所述储药腔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为包括与所述内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
17.优选地,所述活塞柄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活塞柄的中心处。
18.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外周对称地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其中:
19.所述第一凸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20.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上均设置有向所述注射导管一侧弯曲的圆弧形结构。
21.优选地,所述活塞柄上固定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的端部设置有拉柄,所述拉柄上设置有凸向所述活塞柄的弧形凹槽。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肠给药装置,包括储药器和注射组件。通过设置注射导管伸入储药器的内部,使用时,拉动活塞柄,在活塞的作用下,将储药器的内部预设药物由储药器经过注射导管进入至中空的套筒内,由于设置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当药物全部或者满足使用需求的足够药物进入至套筒内后,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将储药器拆除。拆除储药器后,通过推动活塞柄,在活塞的作用下经过注射导管直肠给药,设置注射导管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3cm,在实际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注射导管的长度可根据不同使用人群设置,临床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制作成多种规格,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选用对应规格的注射组件。
23.通过采用此直肠给药装置,由于采用注射组件,储药器的内部预设药物可全部进入套筒,再通过套筒经过注射导管将药物送入肠管,药液可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避免目前的直肠给药装置不能全部挤出,注药不畅、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肠给药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肠给药装置实施例一中储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肠给药装置中套筒外侧设置凸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直肠给药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5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直肠给药装置实施例二中储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直肠给药装置实施例二中储药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储药器;2、注射组件;3、药物;10、第一连接结构;11、储药腔;12、连接端;20、第二连接结构;21、套筒;22、注射导管;23、活塞;24、活塞柄;25、第一凸块;26、第二凸块;27、拉环;28、拉柄;241、凹槽;251、第一通孔;252、圆弧形结构;26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肠给药装置,包括储药器1和注射组件2。其中,储药器1
的内部预设药物3,储药器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注射组件2包括中空的套筒21、连接于套筒21的端部并且与套筒21连通的注射导管22、以及设置于套筒21内部的活塞23,套筒2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20。
36.注射导管22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3cm,在实际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注射导管22的长度可根据不同使用人群设置,例如,用于儿童患者使用,注射导管22的长度可设置为3cm,用于成人患者使用,注射导管22的长度可设置为4cm,甚至大于4cm。临床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制作成多种规格,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选用对应规格的注射组件。
37.值得注意的是,套筒21的直径不宜设置过细,至少要粗于相同容量规格的注射器的管径,避免使用时需要用力才能推动使用,优选地,设置套筒21的直径不小于套筒21的长度。
38.注射导管22伸入储药器1的内部,使用时,拉动活塞柄24,在活塞23的作用下,将储药器1的内部预设药物3由储药器1经过注射导管22进入至中空的套筒21内,由于设置第一连接结构10与第二连接结构20可拆卸连接,当药物3全部或者满足使用需求的足够药物3进入至套筒21内后,通过第一连接结构10与第二连接结构20的配合,将储药器1拆除。拆除储药器1后,通过推动活塞柄24,在活塞23的作用下经过注射导管22直肠给药。
39.通过采用此直肠给药装置,由于采用注射组件2,储药器1的内部预设药物3可全部进入套筒21,再通过套筒21经过注射导管22将药物送入肠管,药液可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避免目前的直肠给药装置不能全部挤出,注药不畅、使用不便的问题。
40.实施例一:
41.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结构20设置为包括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结构20设置于套筒21的端部,位于注射导管22的周侧,使用时,储药器1与套筒21的端部配合。
42.图2为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将储药器1内的药液吸取进入至套筒21内后将储药器1拆除。
43.具体地,图3是本实施例储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储药器1设置为包括储药腔11和连接于储药腔11一端的连接端12,其中,连接端12的内径设置为与注射导管22的外径相同,第一连接结构10设置于连接端12上,第一连接结构10设置为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
44.其中,储药器1中的储药腔11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漏斗形等各种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成自由设计的异形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使用。
45.使用时,通过在储药器1的连接端12处设置外螺纹,在套筒21的端部设置内螺纹,配合设置的连接端12的内径设置为与注射导管22的外径相同,将储药器1的端口包裹在第二连接结构20内,连接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避免漏液。
4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活塞柄24的端部设置有凹槽241,凹槽241位于活塞柄24的中心处,推送药物使用时,便于着力,即使老人和儿童也能独自操作使用。优选地,凹槽241内可设置防滑纹或者防滑凸点,提高手部与活塞柄24的摩擦,更加便于使用时操作。
4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套筒21的外周对称地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块25和第二凸块26。
48.其中,图4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凸块2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51,第二凸块2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61;第一凸块25与第二凸块26上均设置有向注射导管22一侧弯曲的圆弧形结构252,通过设置此凸块已经凸块上的圆弧形结构,药物3从储药器1进入至套筒21的过程中,手部在圆弧形结构或者通孔上施力,更加便于操作。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活塞柄24上固定设置有拉环27,拉环27的端部设置有拉柄28,拉柄28上设置有凸向活塞柄24的弧形凹槽,便于着力使用。
50.实施例二:
51.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20沿套筒21的外周设置,图5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结构20设置为包括内螺纹结构。
52.图6为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将储药器1内的药液吸取进入至套筒21内后将储药器1拆除。
53.具体地,图7是本实施例中储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储药器1设置为包括储药腔11,储药腔1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0,第一连接结构10设置为包括与内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连接拆卸使用均方便的同时,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20将储药腔11的端口包裹在第二连接结构20内,连接的同时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避免漏液。
54.其中,如图8所示,储药器1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漏斗形等各种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成自由设计的异形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使用。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