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背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71675发布日期:2022-05-11 11:34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背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急救背囊。


背景技术:

2.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核、生物、化学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未来的战场环境更加恶化,因此产生的伤情、伤类也将更加复杂。野战卫生装备必须与未来军事斗争需求相适应,以便及时就地开展救治工作,对伤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急救。
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急救背囊的内部空间有限,能够存储的急救仪器和药品数量非常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授权公告号为cn201701391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医用急救背囊”,具体公开了一种能够向左右两侧展开的急救背囊,通过翻折的形式,实现背囊内部的多层分类。但是,背囊在展开时占用空间大,在野外复杂环境中,不利于将展开的背囊平躺放置,影响仪器的使用;收卷麻烦,展开后的背囊的三部分均为柔软材料,不便于快速收卷背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急救背囊,该背囊的存储空间大,能分类存放多种急救仪器和药品,且便于使用,为战场伤员自救互救提供物质保障和救治手段。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急救背囊,包括囊体以及背负系统,所述囊体上设有拉链结构,所述拉链结构将所述囊体分为前囊和后囊,所述背负系统设置在所述后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内设有隔板,该隔板的下端与囊体的内腔底部连接;所述前囊和后囊的下端封闭连接;所述前囊、后囊以及隔板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医疗仪器或/和医疗药品。
7.上述急救背囊的工作原理是:
8.当需要使用急救背囊时,拉开所述拉链结构,使得前囊和后囊只剩下下端连接;此时,通过翻下前囊或隔板,根据需要取出相关仪器或药品,即可快速进行救治工作。在使用过程中,整个背囊处于立放的姿态(也可平放),占用空间小,通过对前囊和隔板的翻动,即可能够快速寻找处对应所需的仪器或药品,操作方便。当需要收卷背囊时,将前囊和隔板上翻,前囊和后囊将隔板包裹住,随后关闭所述拉链结构,即可完成背囊的收拢,快速便捷,实用方便。
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前囊、后囊以及隔板上均设有多个内置模块包,医疗仪器和医疗药品按类别分装在不同的内置模块包中,所述内置模块包可拆卸连接在前囊、后囊和隔板上。
10.优选地,所述内置模块包的底部与所述前囊、后囊和隔板之间均设有粘扣结构,所述内置模块包通过所述粘扣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内置模块包包括盒体以及盒盖,所述盒体顶部设有取物开口,所述盒
盖设置在盒体的顶部,所述盒体与盒盖之间通过粘扣结构实现取物开口的打开和封闭。
12.优选地,所述内置模块包包括盒体以及盒盖,所述盒体顶部设有取物开口,所述盒盖设置在盒体的顶部,所述盒体顶部与盒盖两侧之间设有拉链结构,所述盒盖的自由端与所述盒体顶部之间设有粘扣结构。所述盒盖的自由端还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拉手。
1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旋压式止血带的固定组件,该多个固定组件沿横向方向排列设置;每个固定组件包括环形部和延伸部,所述环形部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环形部连接,延伸部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下端与囊体内腔底部之间设有插扣结构,该插扣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带与隔板和囊体连接。
15.优选地,所述隔板上端与囊体内腔顶部之间设有插扣结构,所述插扣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板的上端中央,所述插扣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囊上端上。
16.优选地,所述隔板上设有急救药包,该急救药包通过粘扣结构连接在隔板上。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囊体上设有标识码,通过移动终端识别所述标识码后,可获取囊体内的医疗仪器和医疗药品信息。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的急救背囊,存储空间大,能分类存放多种急救仪器和药品,且便于使用,为战场伤员自救互救提供物质保障和救治手段。
20.2、通过隔板的设置,使得整个囊体内具有三个固定部位(前囊、后囊及隔板),便于医疗仪器和医疗药品的分类存放,便于收纳,使得在救治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取出相应的物品,加快战场救治速度,为后续专业救治提供前期保障。
附图说明
21.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急救背囊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后视图,图3为收卷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22.图5-图6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主视图,图6为后视图。
23.图7为粘扣式模块包的立体图。
24.图8为组合式模块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26.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急救背囊,包括囊体以及背负系统,所述囊体上设有拉链结构6,所述拉链结构6将所述囊体分为前囊2和后囊1,所述背负系统设置在所述后囊1上;所述囊体内设有隔板17,该隔板17的下端与囊体的内腔底部连接;所述前囊2和后囊1的下端封闭连接;所述前囊2、后囊1以及隔板17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医疗仪器或/和医疗药品。
27.参见图1-图4,所述背负系统包括肩带3、腰带4以及设置在肩带3之间的胸部锁扣结构14,所述腰带4设置在后囊1背面的底部,腰带之间也设有锁扣结构16。所述后囊1的背面,设有通风设计,两个肩带3的对应处设有较厚的支撑部,两个肩带3之间设有通风空间15,这样的设计能够让人体背负背囊时更加舒服省力,提高肩部舒适度,同时便于人体背部
与囊体之间的通风。另外,后囊1的顶部设有提手部7,以便单手提取。
28.参见图4,所述前囊2、后囊1以及隔板17上均设有多个内置模块包,医疗仪器和医疗药品按类别分装在不同的内置模块包中,所述内置模块包可拆卸连接在前囊2、后囊1和隔板17上。通过内置模块包的设置,便于医疗仪器和医疗药品分类存放和固定,便于收纳,将药品器材模块化,方便使用;同时,在救治过程中,直接从前囊2、后囊1或隔板17上直接取下相应的内置模块包进行救治,操作便捷,针对性强。
29.参见图7-图8,所述内置模块包的底部与所述前囊2、后囊1和隔板17之间均设有粘扣结构33,所述内置模块包通过所述粘扣结构33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粘扣结构33,具体包括刺面带和毛面带,也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粘扣结构。通过粘扣结构33的设置,实现内置模块包与前囊2、后囊1和隔板17的可拆卸连接,操作便捷,使用时直接取下即可,安装时直接粘附即可,且固定性好。
30.参见图4-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置模块包的结构包括两种,第一种为粘扣式模块包,包括盒体28以及盒盖29,所述盒体28顶部设有取物开口31,所述盒盖29设置在盒体28的顶部,所述盒体28与盒盖29之间通过粘扣结构32实现取物开口31的打开和封闭;所述盒盖29比所述取物开口31大,且盒盖29与取物开口31的对应处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观看盒体28内的物品,盒盖29的端部设有向前延伸设置的拉手30,以便将盒盖29拉起,从而打开取物开口31进行物品的取放。第二种为组合式模块包,包括盒体34以及盒盖35,所述盒体34顶部设有取物开口39,所述盒盖35设置在盒体34的顶部,所述盒体34顶部与盒盖35两侧之间设有拉链结构36,所述盒盖35的自由端与所述盒体34顶部之间设有粘扣结构8;所述盒盖35的自由端还设有向外延伸设置的拉手37,盒盖35与取物开口39的对应处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31.参见图5,所述隔板17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旋压式止血带的固定组件21,该多个固定组件21沿横向方向排列设置;每个固定组件21包括环形部和延伸部,所述环形部与隔板17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的一端与环形部连接,延伸部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21设有两排。通过固定组件21的设置,实现对旋压式止血带的固定,便于在使用时的取放,且方便收纳。
32.参见图5-图6,所述隔板17的下端与囊体内腔底部之间设有插扣结构24,该插扣结构24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带与隔板17和囊体连接。具体是,所述隔板17下端与囊体内腔底部之间的插扣结构24设有两个。通过插扣结构24的设置,实现隔板17与囊体的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将隔板17拆卸下来,方便使用,在连接状态下,隔板17能够随意翻转,灵活性好,便于取放物品,实现快速救治工作。进一步地,所述隔板17上端与囊体内腔顶部之间设有插扣结构25,所述插扣结构25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板17的上端中央,所述插扣结构25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囊1上端上。这样,使得隔板17的顶部也能够通过插扣结构25实现固定,在收卷状态下,使得整个囊体的内部物品更加稳定,避免凌乱散落。
33.参见图1-图4,所述囊体的两侧均设有插扣结构5,该插扣结构5的一端连接在后囊1侧边上,另一端连接在前囊2侧边上。本实施例中,囊体两侧的插扣结构5分别设有两个。这样,通过插扣结构5的扣紧,使得整个囊体的厚度方向被扣紧,有利于将整个囊体固定压紧,提高囊体收卷后内部物品的稳定性。
34.参见图1,所述前囊2的前面设有标识贴牌9,以便识别该急救背囊的类型。在标识
贴牌9的下方设有分类标牌10,该分类标牌10的下方设有三个前袋11,用于放置小件物品。在右侧的前袋表面设有一个编号放置兜12,可放置编号;其中,所述标识码为二维码,印刷在编号上,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扫码可得到内装药品、器材的信息,信息包括品牌、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用途等;当然,所述标识码也可为条形码等。另外,囊体内还设有用于定位的gps定位器38,本实施例的gps定位器设置在隔板17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其他位置;gps定位器38将获得的定位数据通过移动通信模块(gsm/gprs网络)传至internet上的一台服务器上,从而可以实现在手机上查询终端位置,从而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查询到急救背囊的位置,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中,囊体的一侧还设有侧袋13。
35.参见图4-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置模块包的类型包括多种,具体包括防化模块包18、防生模块包26、防核模块包27以及包扎止血模块包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化模块包18采用上述粘扣式模块包,粘贴设置在所述后囊1上,后囊1上还设有用于存放其他器材的粘扣式模块包19。所述包扎止血模块包20采用上述粘扣式模块包,粘贴设置在所述前囊2上。所述防生模块包26和防核模块包27均采用上述组合式模块包,均粘贴在隔板17的同一侧面(前面)上;隔板17的另一侧(后面)上设有用于固定旋压式止血带的固定组件21,在固定组件21的下方为急救药包23和止血粉包22,同样通过粘扣结构实现与隔板17的连接。通过设置这样的内置模块包,实现三防急救功能,可用于放射病紧急防治,神经性毒剂、氰类毒剂的现场急救,蚊虫叮咬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感染生物战剂及其暴露后的紧急治疗,为核生化条件下官兵火线自救互救提供物质保障和救治手段,以挽救伤员生命,保障后续救治效果,降低官兵伤残率。
36.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模块包,并根据不同需求和情况连接在不同的位置处。
3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各个内置模块包上均标示有模块包的名称以及该模块包内的物品清单列表,以便在急救过程中快速找出相应的模块包和对应的仪器和药品,加快救治速度;同时,在前囊2、后囊1以及隔板17上的各个粘贴位置处,均对应标示有模块包的名称,以便在取下内置模块包后,准确放回。
38.参见图1-图8,本实施例的急救背囊的工作原理是:
39.当需要使用急救背囊时,拉开所述拉链结构6,使得前囊2和后囊1只剩下下端连接;此时,通过翻下前囊2或隔板17,根据需要取出对应的内置模块包,即可快速进行救治工作。在使用过程中,整个背囊处于立放的姿态(也可平放),占用空间小,通过对前囊2和隔板17的翻动,即可能够快速寻找处对应所需的仪器或药品,操作方便。当需要收卷背囊时,将前囊2和隔板17上翻,前囊2和后囊1将隔板17包裹住,随后关闭所述拉链结构6,即可完成背囊的收拢,快速便捷,实用方便。
40.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