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6432发布日期:2022-02-19 23:0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手术刀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


背景技术:

2.椎间盘包括中央部的髓核、周围部的纤维环以及位于两端的上软骨终板及下软骨终板,上软骨终板与其上的软骨下骨共同组成了上椎体终板,上椎体终板位于上椎体中心的松质骨和椎间盘之间,下软骨终板与其下的软骨下骨共同组成了下椎体终板,下椎体终板位于下椎体中心的松质骨和椎间盘之间。腰椎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手需要切除椎间盘组织,纤维环质地坚韧,目前纤维环切开装置较少,内镜下常用“印度铲”,射频,枪钳等装置来切开纤维环。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技术中,常用于切割纤维环的印度铲,由于印度铲切割部位呈扁平状设置,在切割纤维环的过程中,对纤维环的破坏范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在纤维环切除的过程中,减小对纤维环的破坏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包括手柄部、设置在手柄部一端的杆部、设置在杆部远离手柄部一端的刀头部,所述刀头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呈圆弧状设置,所述刀头部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逐渐减小。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椎间盘内纤维环的切除过程中,将刀头部伸入待切割纤维环的椎间盘内,根据需要切除的形状进行切割,圆弧状的刀头部能够减少纤维环被破坏;刀头部尖端宽度较小,从而更加有效的减小对纤维环的破坏范围。
8.可选的,所述刀头部包括刀背和刀刃,所述刀背远离刀刃的一侧设置有刀脊,所述刀脊呈圆弧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刀脊设置成圆形状,有利于保护神经根,也可以避免损伤硬膜囊,刀头部伸进脊柱大通道内镜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呈圆形设置的刀脊与脊柱大通道内壁光滑接触,难以对组织产生破坏。
10.可选的,所述刀刃呈双刃面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切割的过程中,纤维环刀需要转动位置进行切割,呈双刃面设置的刀缘能够使刀刃顺利切割纤维环,并且方便工作人员切出所需要的形状。
12.可选的,所述刀背侧壁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条刻度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头部伸进待切割部位内腔时,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判断伸入深度,在刀头部侧壁上设置刻度线有助于工作人员准确读取伸入脊柱内腔的深度,从
而进行准确切割。
14.可选的,所述刀头部与所述杆部可拆卸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部上连接刀头部的一端可以根据待切割纤维环的大小换取不同大小的刀头部,在进行纤维环切除手术的过程中,杆部和刀头部均匹配脊柱大通道内镜的内径,将杆部和刀头部拆卸连接,方便置换刀头部。
16.可选的,所述刀头部朝向所述杆部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杆部远离所述手柄部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换取刀头部的过程中,直接将杆部从刀头部上的螺纹孔内旋出,刀头部的换取比较方便。
18.可选的,所述杆部伸入所述螺纹孔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进行纤维环的切除过程中,部分液体会进入螺纹孔内,在杆部外壁上设置密封圈能够有效避免液体进入螺纹孔内,防止损坏刀具,提升刀具的使用寿命。
20.可选的,所述杆部靠近所述刀头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刀头部靠近所述杆部的一端嵌设在两个隔板之间,所述刀头部与所述杆部通过螺栓固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杆部与刀头部用螺杆连接,方便工作人员更换刀头部,方便安装,将杆部远离手柄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刀头部的侧壁上,安装简单,当手术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完全将刀头部与杆部分开进行消毒,将刀头部夹在两夹板之间运用螺杆固定,使刀头部与杆部的连接更加稳定。
22.可选的,所述手柄部靠近所述杆部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腔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杆部远离所述刀头部的一端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沉孔侧壁上,另一端固定有圆球,所述圆球卡接在所述连接孔内。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球在弹簧的作用下,在沉孔内腔内移动,当杆部伸入手柄部内腔内的过程中,圆球首先被完全阻挡在沉孔内,随后圆球与连接孔相匹配,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将圆球远离弹簧的一侧抵接在连接孔内,需要将杆部与手柄部分开时,直接向相反的方向拉扯手柄部与杆部即可。
24.可选的,所述手柄部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套设有橡胶套。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有利于增加工作人员手掌与手柄部之间的摩擦,防止在手术过程中手掌与手柄部之间发生相对滑动造成切割失误。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纤维刀的刀背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在进行切割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刻度的读数准确判断切割的深度。
28.2.手柄部与杆部可拆卸连接,杆部与刀头部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任意更换纤维环刀上的零件。
附图说明
29.图1是实施例一中纤维环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实施例二中纤维环刀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31.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5是实施例三中刀头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手柄部;11、环形槽;12、橡胶套;13、连接槽;14、连接孔;2、杆部;21、沉孔;22、弹簧;23、圆球;24、密封圈;3、刀头部;31、刀背;32、刀刃;33、刀脊;34、刻度线;35、螺纹孔;36、隔板;4、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
37.实施例一:
38.参照图1,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包括手柄部1、杆部2和刀头部3,杆部2远离手柄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刀头部3,刀头部3包括刀背31和一体设置在刀背31上的刀刃32。
39.参照图1,刀头部3远离杆部2的一端呈圆弧状,刀头部3的宽度沿自身长度方向呈递减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从而减小了对纤维环切割过程中的破坏。工作人员在进行纤维环切除手术中,手握手柄部1,将刀头部3伸进待切割的纤维环的内圈,利用刀刃32完成切除手术。
40.实施例二:
41.参照图1,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手柄部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杆部2,杆部2远离手柄部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刀头部3,刀头部3包括刀背31和一体设置在刀背31上的刀刃32,工作人员在进行纤维环切除手术中,手握手柄部1,将刀头部3伸进待切割的纤维环的内圈,利用刀刃32完成切除手术。
42.参照图2和图3,手柄部1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3,杆部2靠近手柄部1的一端滑移在连接槽13内,手柄部1内腔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14,杆部2靠近手柄部1的一端外壁上开设有沉孔21,沉孔21向四周扩散呈球状,沉孔21内腔侧壁上固定有弹簧22,弹簧22一端固定在沉孔21内腔侧壁上,另一端固定有圆球23,圆球23被限制在沉孔21内,在弹簧22的作用下,圆球23远离弹簧22的一侧露出杆部2的侧壁,当杆部2伸入手柄部1内腔的过程中,首先圆球23被压到与杆部2外壁齐平,杆部2上圆球23被运送到连接孔14所在的位置后,圆球23在弹簧22的作用下,将圆球23远离弹簧22的一侧抵接在连接孔14内。
43.参照图1,刀头部3是呈宽度逐渐减小的锥形状,刀头部3靠近杆部2的一端宽度较大,刀头部3去远离杆部2的一端宽度较窄,这样设置刀头部3工作人员便于切割纤维环,防止破坏不需要切割的部位。
44.参照图2和图4,刀头部3朝向杆部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5,杆部2与刀头部3正对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与螺纹孔35配合的外螺纹,杆部2外壁开设有环形槽11,环形槽11内装设有橡胶套12,杆部2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24,密封圈24位于螺纹孔35内,当杆部2远离手柄部1的一端旋进刀头部3螺纹孔35内后,密封圈24将螺纹孔35与外界分隔开,外界液体无法进入螺纹孔35。
45.参照图1,刀背31远离刀刃32的一侧为刀脊33,刀脊33设置成圆形状,刀头部3远离杆部2的一端设置成圆弧状,在进行手术切割的过程中,刀背31容易跟纤维环接触,将刀头
部3上非切割部位设置成圆弧状,避免损伤神经根及硬膜囊。
46.参照图5,刀背31侧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34,刀头总长为8-12mm,刻度线34间隔为1-2mm,在使用纤维环刀装置时,可根据刀背31上的刻度线34的读数来确定刀头部3进入椎管的深度,刻度线34间隔设置成1-2mm有利于减少测量误差。
47.参照图1,刀刃32设置成双刃面,刀头部3通过锋利的刀刃32可将纤维环整齐切开,并可以根据意愿切成任意形状的切口,呈双刃面设置的刀刃32两侧都可以对纤维环进行切割。
48.参照图2,手柄部1外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套设有橡胶套12的环形槽11,橡胶套12与环形槽11紧贴,当工作人员握持手柄部1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手掌与手柄部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49.本技术实施例二,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纤维环切割手术前期,首先将杆部2设置有圆球23的一端装设在手柄部1的开口端内腔内,然后将刀头部3旋转连接在杆部2远离手柄部1的一端,在进行切割操作时,工作人员握住纤维环刀的手柄部1,将刀头部3缓缓靠近待切部位,在靠近待切割部位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刀背31上的刻度线34的读数,可以根据读数明确刀头部3进入纤维环的深度,当刀头到达所要切割的部位后,根据需求切割出不同的形状的纤维环开口。
50.实施例三:
51.参照图1和图5,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杆部2远离手柄部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平行隔板36,两平行隔板36之间的距离与刀背31的厚度相等,两个隔板36上均贯穿开设有圆形孔,刀背31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通孔,当刀头部3插紧在两夹板之间时,两圆形孔与通孔呈共线状态,此时将螺杆4旋进圆形孔内固定刀头部3,两个圆形孔与通孔的大小均相等,以便于更好的固定刀头部3与杆部2。
52.本技术实施例三,一种基于脊柱大通道内镜系统的镜下纤维环刀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杆部2安装在手柄部1内腔后,将刀头部3开设有通孔的一端夹接在两夹板之间,待两圆形孔与通孔共线时,用螺杆4将刀头部3与杆部2固定,纤维环刀安装结束后,工作人员手握手柄部1,将刀头部3伸进待切割的纤维环内,确定刀头部3侧壁上刻度线34的读数,当刀头部3到达待切割部位后,工作人员对待切割纤维环进行切割。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