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的制作方法](https://img.xjishu.com/img/zl/2022/12/16/nhm8n3c0m.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滴丸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
背景技术:2.丸剂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剂型。传统中制备树脂类药丸一般采用的是:将药材置于锅中熬制、溶化,再将药液倒入模子中进行冷却成形,并通过热风循环烘箱烘干,再采用选丸机进行筛选。
3.传统制丸的缺陷:溶化不彻底、影响药丸的吸收及疗效或药丸成型后的大小不均匀、影响药丸的外观同时剂量无法很好撑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包括溶胶装置和溶液滴制装置;
6.所述溶胶装置包括热熔器、加热机构和搅拌器;所述加热机构沿热溶器水平面的四周环绕设置,用于对热熔器进行加热;所述搅拌器设置于热熔器上且其搅拌端延伸至热熔器内,用于对置于热熔器内的药材进行搅拌;所述热熔器用于对药材进行加热、溶化形成药液;
7.所述溶液滴制装置包括输药管道、滴头和装药桶,所述输药管道连接滴头和热熔器,所述装药桶设置于滴头的正下方,且所述装药桶内设有冷却液,药液经由输药管道和滴头滴落于装药桶内,经冷却液冷却后形成滴丸。
8.优选的,所述热熔器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包括内层容腔、套设于内层容腔外的外层容腔和保温层,所述内层容腔用于放置药材,所述外层容腔用于放置导热油,所述保温层设置于外层容腔的外侧。
9.优选的,所述溶胶装置还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入口与内层容腔相连,用于对内层容腔内输送负压。
10.优选的,所述溶胶装置还包括压力表、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所述压力表用于对内层容腔内的负压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用于对内层容腔内的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用于对外层容腔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11.优选的,所述冷却液设置为硅油。
12.优选的,所述输药管道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门。
13.优选的,所述滴头与输药管道采用可拆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输药管道上还设有加热棒和第三温度感应器;所述加热棒设置于流量调节阀门与滴头之间,用于对流入滴头的药液进行加热;所述第三温度感应器用于对流入滴头的药液温度进行检测。
15.优选的,所述装药桶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其包括内置容腔和套设于内置容腔外
的外置容腔,所述内置容腔内设冷却液,且内置容腔上还设有用于输出冷却液的冷却液出口;所述外置容腔内设冷却水,所述冷却水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水冷处理,且外置容腔上还设有用于输入冷却水的冷却水入口13和用于输出冷却水的冷却水出口。
16.优选的,所述内置容腔的下半部上还连接有过滤网。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药桶的下端还设有用于对装药桶与滴头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升降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溶胶装置将药材(树脂类可溶药材)进行加热、溶化,再通过溶液滴制装置进行成型,形成滴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用于溶化药材的热熔器设置为包含内层容腔、外层容腔和保温层的结构,使其通过设置于外层容腔内的导热油进行有效导热,并通过保温层进行保温处理。
2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空气压缩机对内层容腔进行负压处理,以便于药液在经输药管道进行输送时能够顺畅流动。
22.(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溶胶装置中设置压力表、第一温度感应器和第二温度感应器,以使实现对热熔器中的压力和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23.(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用于冷却药液并使药液成型为滴丸的冷却液设置为硅油,以有效保证滴丸的成型。
24.(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输药管道上设置流量调节阀门,以有效控制每滴药液的重量。
25.(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滴头与输药管道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根据滴丸大小的需求更换不同的滴头。
26.(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输药管道上设置加热棒和第三温度感应器,以对流入滴头的药液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从而确保药液的顺利滴出。
27.(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装药桶设置为内置容腔与外置容腔相互套设的结构,并在内置容腔内设冷却液、在外置容腔内设冷却水,以通过冷却水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使滴丸能够快速成型。
28.(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装药桶的内置容腔内设置过滤网,以有效保证滴丸与冷却液的分离。
29.(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装药桶的下端设置升降器,以根据实际需求(每滴药液的重量)调节装药桶与滴头之间的相对间距,从而保证每滴药液顺利滴入装药桶的同时不会洒出。
3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的轴测示意图。
33.其中:
34.1、压力表,2、第一温度感应器,3、导热油,4、热熔器,5、保温层,6、流量调节阀门,7、加热棒,8、滴头,9、第二温度感应器,10、冷却水出口,11、装药桶,12、过滤网,13、冷却水入口,4、冷却液出口,15、升降器,16、第三温度感应器,17、压缩空气入口,18、空气压缩机,20、参数显示表盘,21、参数控制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能够更加明确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若干,并非限于附图实例中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
‘
前
’‘
中
’‘
后
’‘
左
’‘
右
’‘
上
’‘
下
’‘
顶部
’‘
底部
’‘
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亦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本实施例:
37.参见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包括机架、溶胶装置和溶液滴制装置;
38.所述机架上设有参数显示表盘20、参数控制调节按钮21和安装底板,所述参数显示表盘20用于显示该设备的各参数,所述参数控制调节按钮21用于调节该设备的各项参数,所述安装底板用于安装溶胶装置;
39.所述溶胶装置包括热熔器4、加热机构、搅拌器和空气压缩机18;所述热熔器4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包括内层容腔和套设于内层容腔外的外层容腔,所述内层容腔用于放置树脂类药材,所述外层容腔用于放置导热油3;所述加热机构(优选采用电磁加热机构)沿热溶器水平面的四周环绕设置,用于对热熔器4进行加热,从而对导热油3(导热油3优选加热至小于等于300℃)和树脂类药材(树脂类药材加热至小于等于200℃,以形成药液)进行分别加热处理;所述搅拌器(优选设置为磁力搅拌器)设置于热熔器4上且其搅拌部延伸至内层容腔内,用于对内层容腔内的树脂类药材进行搅拌;所述空气压缩机18用于对热熔器4的内层容腔进行泵入负压;
40.所述溶液滴制装置包括输药管道、滴头8和装药桶11,所述输药管道连接滴头8和热熔器4,用于将热熔器4内溶化后的药液通过滴头8滴出;所述装药桶11设置于滴头8的正下方,且装药桶11内设用于对药液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药液经滴头8滴落至冷却液中进行冷却形型,形成滴丸。
41.优选的,所述溶胶装置上还包括压力表1、第一温度感应器2、第二温度感应器16和压缩空气入口17,所述压力表1用于对内层容腔内的负压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温度感应器2用于对树脂类药材的加热温度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温度感应器16用于对导热油3的加热温度进行检测,所述压缩空气入口17用于连接空气压缩机18和内层容腔。
42.优选的,所述热熔器4的外层容腔外还设有保温层5,所述保温层5用于对导热油3进行保温。
43.优选的,所述热熔器4优选采用sus304材料制作而成。
44.优选的,所述冷却液优选设置为硅油。
45.优选的,所述输药管道上还连接有流量调节阀门6,药液通过流量调节阀门6进行流速的控制与每滴药液的重量的控制(每液药液的重量优选设置为20mg-2g)。
46.优选的,所述输药管道上还设有加热棒7,用于对流入滴头8的药液进行加热。
47.优选的,所述输药管道上还设有第三温度感应器9,用于对流入滴头8的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优选用于对经加热棒7进行加热处理的药液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48.优选的,所述装药桶11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其包括内置容腔和套设于内置容腔外的外置容腔,所述内置容腔内设冷却液,且内置容腔上还设有用于输出冷却液的冷却液出口14;所述外置容腔内设冷却水,所述冷却水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水冷处理,且外置容腔上还设有用于输入冷却水的冷却水入口13和用于输出冷却水的冷却水出口10。
49.优选的,所述内置容腔的下半部上还连接有过滤网12,通过过滤肉12将滴丸与冷却液进行分离。
50.优选的,所述滴头8设置为圆锥形结构,且其沿中心轴线上设有用于药液滴落的通孔,以有效保证药液的滴落。
51.优选的,所述滴头8优选采用sus304材料制作而成,以防止生锈并使其具有耐高温的效果。
52.优选的,所述滴头8与输药管道采用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根据滴丸大小的需要进行更换。
53.优选的,所述装药桶11的下端还设有用于对装药桶11与滴头8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的升降器15。
54.优选的,为便于药液能够顺利滴入装药桶11内,所述装药桶11与滴头8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cm-5cm(优选3cm)。
55.应用上述所述的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进行滴丸的制作过程具体如下:
56.准备工作:组装该便携式药品滴丸设备,并根据滴丸的形状要求调节升降器,从而调节装药桶与滴头之间的间距;
57.加热导热油:将导热油加入热熔器的外层容腔内,并启动电磁加热机构对其进行加热至100℃-200℃(优选150℃);
58.药材溶胶:将药材加入热熔器的内层容腔内,并启动磁力搅拌器对药材进行实时搅拌,直到药材溶化成药液;
59.溶液滴制:在装药桶的内置容腔内加入冷却液、外置容腔内加入冷却水;开启加热棒并实时观测第二温度感应器,使其加热温度达到100℃;观测第一温度感应器使其加热温度达到100℃后,启动空气压缩机使其泵送负压至内层容腔内,并调节流量调节阀门至每滴重量为0.05g、滴落速度为30滴/分钟进行药液的滴出至装药桶的内置容腔内,冷却后形成滴丸;
60.滴丸收集:滴制结束后通过冷却液出口将装药桶的内置容腔内的排除冷却液,倒置装药桶,收集滴丸。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