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7719发布日期:2022-02-19 23:2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


背景技术:

2.因为外伤、退变或先天性造成脊柱椎体向前移动,医学上称为椎体滑脱,目前的病情情况统计发现腰椎的滑脱最为常见,主要影响到人们的腰腿疼痛严重得不能行走。目前治疗椎体滑脱的一种复位装置一般是通过支撑螺钉打在滑脱椎体下方的椎体上,提拉螺钉打在滑脱的椎体上,提拉螺钉与支撑螺钉之间通过连接棒连接;
3.现涉及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通过现有的方法进行治疗时,仅有一个支撑螺钉作为施力支点,其稳定性差,会对滑脱的椎体产生损伤,而且在后期进行拆卸时需要将螺钉折断或取出,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容易引起新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包括两个固定螺钉、提拉螺钉和连接棒,两个所述固定螺钉对称设置在提拉螺钉的两侧,所述固定螺钉的上方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固定螺钉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与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内部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内部贯穿有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连接棒的两端外表面对称开设有与第一螺杆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提拉螺钉的上方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提拉螺钉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与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内部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内部贯穿有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且所述连接棒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与第二螺杆相对应的限位孔。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深度大于第一螺纹柱的长度。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与第二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钮的直径大于限位槽的宽度。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槽板,且所述连接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槽板。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深度大于第二螺纹柱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四螺纹孔,且所述第二螺杆的底
端与第四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旋钮的直径大于限位孔的直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该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不仅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而且结构稳定,有助于腰椎滑脱复位矫正,通过第一连接杆将第一螺杆与固定螺杆相连接,以及通过第二连接杆将第二螺杆与提拉螺钉相连接,进而在后期康复时拆卸连接棒时,可以直接分别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拆卸下来即可,而不需要将固定螺钉和提拉螺钉拆卸下来,不仅方便操作,而且还能弥补在椎体上开设的螺孔。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固定螺钉;2、提拉螺钉;3、连接棒;4、第一连接杆;5、第一螺纹柱;6、第一螺杆;7、限位槽;8、第二连接杆;9、第二螺纹柱;10、第二螺杆;11、限位孔;12、第一螺纹孔;13、第二螺纹孔;14、第一旋钮;15、槽板;16、第三螺纹孔;17、第四螺纹孔;18、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3.图1至图4所示,涉及一种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包括两个固定螺钉1、提拉螺钉2和连接棒3,两个固定螺钉1对称设置在提拉螺钉2的两侧,固定螺钉1的上方设有第一连接杆4,固定螺钉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5,第一螺纹柱5与第一连接杆4的底端内部通过螺纹相连接,第一连接杆4的顶端内部贯穿有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杆6,连接棒3的两端外表面对称开设有与第一螺杆6相对应的限位槽7,提拉螺钉2的上方设有第二连接杆8,提拉螺钉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9,第二螺纹柱9与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内部通过螺纹相连接,第二连接杆8的顶端内部贯穿有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10,且连接棒3的外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与第二螺杆10相对应的限位孔11。
24.在使用腰椎滑脱复位用矫正牵引复位器时,首先将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8分别安装在固定螺钉1和提拉螺钉2的订单,然后在需要复位腰椎的位置先后开设三个螺孔,然后依次将两个固定螺钉1和提拉螺钉2安装在相应的螺孔中,进而将连接棒3放置在两个槽板15之间,进而将第一螺杆6和第二螺杆10分别贯穿限位槽7和限位孔11并与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杆相连接,然后根据所需矫正的程度转动第二旋钮18,第二旋钮18转动带动第二螺杆10转动,从而通过螺纹带动连接棒3弯曲,从而形成牵引力,进而便能够进行牵引矫正,从而有助于腰椎滑脱复位矫正,在后期康复时拆卸连接棒3时,可以直接分别将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8拆卸下来即可,而不需要将固定螺钉1和提拉螺钉2拆卸下来,不仅方便操作,而且还能弥补在椎体上开设的螺孔。
25.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且所述第一
螺纹孔12的深度大于第一螺纹柱5的长度,是为了让第一螺纹柱5能够完全进入到第一连接杆4的内部,进而实现完全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3,且所述第一螺杆6的底端与第二螺纹孔13之间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孔13便于第一螺杆6的转动和移动。
27.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螺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14,第一旋钮14是为了便于转动第一螺杆6。
28.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旋钮14的直径大于限位槽7的宽度,是为了能够通过第一旋钮14对连接棒3的两端进行固定。
29.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槽板15,且所述连接棒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槽板15的内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杆6贯穿槽板15,槽板15是为了便于对连接棒3的两端进行限位,进而便于安装和固定。
3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内部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6,且所述第三螺纹孔16的深度大于第二螺纹柱9的长度,是为了让第二螺纹柱9能够完全进入到第二连接杆8的内部,进而实现完全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3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7,且所述第二螺杆10的底端与第四螺纹孔17之间螺纹连接,第四螺纹孔17便于第二螺杆10的转动和移动,从而便于调节连接棒3的弯曲程度。
3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螺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18,第二旋钮18是为了便于转动第二螺杆10。
3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旋钮18的直径大于限位孔11的直径,是为了便于能够带动连接棒3弯曲。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