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3805发布日期:2022-01-19 19:3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镜治疗车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已“无孔不入”,内镜微创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内镜下治疗已成为消化道息肉、早癌、粘膜下隆起、贲门失迟缓等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
3.其中术中需使用各类切开刀、注射针、勒除器、止血钳、止血夹、结扎装置、网篮等相关内镜治疗附件,有时所需附件多达30余件。同时由于消化道结构的特殊性,这些附件均为独立包装,操作部长达1.6m-2.3m的软管,术中护士需根据具体手术进程随时更换器械,每次更换需要将器械操作部盘曲后放置治疗车上,操作比较费时费力,且容易掉落污染,影响内镜治疗效率和手术安全。
4.目前,公开号为cn209864052,公开日为2019年12月31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镜诊疗附件挂架,包括可移动的底座、伸缩杆和悬挂组件,底座上设有竖置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部设有悬挂组件,伸缩杆下部设有摆放悬挂组件,伸缩杆中部设有水平设置的篮筐,悬挂组件、摆放悬挂组件及篮筐呈环形布设在伸缩杆径向外圈。其中篮筐一端固定在伸缩杆上,篮筐周圈设有多个硅胶夹,硅胶夹上有固定活检钳的槽和孔,篮筐下部设有保护袋。
5.其中保护袋内即可供附件头端伸入保护袋内,从而通过保护袋对附件头端进行保护,防止附件头端发生掉落污染;而该种内镜诊疗附件挂架通过底座和自锁脚轮实现了独立移动,从而脱离了内镜治疗车,但是内镜治疗车本身由于收纳空间大可以供多类物品收纳,故而在日常内镜治疗时内镜治疗车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如果该种内镜诊疗附件挂架和内镜治疗车同时使用时,势必会占用较多的空间,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小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能够在内镜治疗车上对附件进行较好的收纳。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包括内镜治疗车的车体、供附件头端伸入的一次性无菌袋,还包括位于车体侧边位置处的挂篮,所述车体上端的周侧设置有呈“冂”字形的护栏,所述挂篮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挂在护栏上的连接钩,所述挂篮的一端处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包括下端与挂篮连接的固定柱、下端套设在固定柱上端的调节管,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供一次性无菌袋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调节管上端设置有悬挂环,所述悬挂环上连接有多个供附件软管悬挂的挂钩,所述调节管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焊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上螺纹连接有用于抵紧在固定柱上的调节螺栓。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上表面的周侧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连
接环上侧设置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将保护袋袋口周侧压紧在限位环槽内壁上的橡胶环,所述橡胶环与限位环槽之间过盈配合。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环的上侧设置有拉环。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上端设置有外径大于安装柱外径的移动柱,所述悬挂环下表面的周侧开设有截面呈倒“凸”字形且供移动柱嵌入的移动环槽。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柱上端设置有用于抵紧在移动环槽内壁上的定位弹簧。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上还设置有倒钩。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利用位于车体侧边位置处的挂篮,挂篮即可供一些附件收纳,而挂篮利用连接钩悬挂在车体的护栏上,从而实现挂篮可拆卸连接在车体上,方便挂篮的快速拆装;其中带有软管的附件,则可以将附件头端伸入至连接环上的一次性无菌袋内,而软管则是悬挂在悬挂环上的挂钩上,此时即可对软管进行高效的收纳,无需盘曲软管,故而可以避免软管及附件掉落地面后发生污染;同时利用升降柱包括下端与挂篮连接的固定柱、下端套设在固定柱上端的调节管,此时连接环和悬挂环之间的距离即可根据软管的长度进行调节,通过拧松调节螺栓即可快速对调节管在固定柱上的高度进行调节;最终即可在车体上对附件进行较好的收纳;
15.2.利用调节螺栓为蝶形螺栓,由于蝶形螺栓的螺栓头部具有类似蝴蝶翅膀的结构,故而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直接手动转动调节螺栓,无需再借助工具;
16.3.由于一次性无菌袋本身是一次性的,故而每次使用完毕后就需要更换;此时利用连接环上的压紧环,将压紧环从连接环上拔下后,橡胶环即可从限位环槽内脱出,随后一次性无菌袋的袋口即可与连接环分离,从而完成一次性无菌袋的拆卸;而再次将压紧环压在连接环上,使得橡胶环将一次性无菌袋袋口周侧压紧在限位环槽内壁上,从而完成一次性无菌袋的安装,其中由于橡胶环与限位环槽之间过盈配合,故而一次性无菌袋可以牢牢的与连接环相连接;最终即可实现一次性无菌袋的快速拆装;
17.4.利用压紧环的上侧设置的拉环,拉环即可方便操作人员快速的从连接环上拔下压紧环;
18.5.当需要改变挂钩的位置时,利用挂钩上端的安装柱和安装柱上端的移动柱,移动柱即可嵌入至悬挂环上的移动环槽内,此时移动柱即可沿着移动环槽进行移动,最终即可比较方便的改变挂钩的位置;
19.6.利用移动柱上端的定位弹簧,且定位弹簧抵紧在移动环槽的内壁上,此时即可通过定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将移动柱抵紧在移动环槽内壁上,此时移动柱即可与移动环槽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最终即可有利于移动柱在移动后进行稳定的限位;
20.7.利用挂钩上还设置的倒钩,倒钩即可对软管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次性无菌袋、连接环、压紧环和橡胶环之间的连接关系剖视
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悬挂环、挂钩、安装柱、移动柱和定位弹簧之间的连接关系剖视图;
24.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25.附图标记:1、车体;11、护栏;2、一次性无菌袋;3、挂篮;31、连接钩;4、升降柱;41、固定柱;411、连接环;4111、限位环槽;42、调节管;421、悬挂环;4211、移动环槽;422、通孔;423、固定螺母;424、调节螺栓;5、挂钩;51、安装柱;52、移动柱;521、定位弹簧;53、倒钩;6、压紧环;61、橡胶环;62、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一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参照图1,该种带有可拆卸型附件挂篮的内镜治疗车包括内镜治疗车的车体1、供附件头端伸入的一次性无菌袋2和挂篮3,其中挂篮3位于车体1的侧边位置处,而车体1上端的周侧安装有呈“冂”字形的护栏11,同时挂篮3的两侧均焊接有连接钩31,连接钩31即可用于挂在护栏11上,从而实现挂篮3与车体1的可拆卸连接。
28.参照图1、图2,挂篮3的一端处还有升降柱4,而升降柱4包括下端与挂篮3焊接的固定柱41、下端套设在固定柱41上端的调节管42,其中固定柱41上焊接有供一次性无菌袋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环411,连接环411上表面的周侧开设有限位环槽4111,而连接环411上侧还设置有压紧环6,同时压紧环6的下侧粘结有橡胶环61,橡胶环61即可用于将一次性无菌袋2袋口周侧压紧在限位环槽4111的内壁上,而橡胶环61与限位环槽4111之间过盈配合,其中压紧环6的上侧还焊接有拉环62。
29.参照图1、图3,调节管42上端则焊接有悬挂环421,而悬挂环421上连接有多个供附件软管悬挂的挂钩5,且挂钩5上还一体设置有倒钩53,其中挂钩5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柱51,而安装柱51的上端焊接有移动柱52,移动柱52的外径大于安装柱51的外径,同时悬挂环421下表面的周侧开设有截面呈倒“凸”字形的移动环槽4211,移动环槽4211即可供移动柱52嵌入;其中移动柱52上端还焊接有定位弹簧521,定位弹簧521的上端即可用于抵紧在移动环槽4211的内壁上。
30.参照图1、图4,调节管42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422,而通孔422内焊接有固定螺母423,其中固定螺母423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424,调节螺栓424即可用于抵紧在固定柱41上,同时该种调节螺栓424为蝶形螺栓。
31.原理:利用位于车体1侧边位置处的挂篮3,挂篮3即可供一些附件收纳,而挂篮3利用连接钩31悬挂在车体1的护栏11上,从而实现挂篮3可拆卸连接在车体1上,方便挂篮3的快速拆装。
32.其中带有软管的附件,则可以将附件头端伸入至连接环411上的一次性无菌袋2内,而软管则是悬挂在悬挂环421上的挂钩5上,此时即可对软管进行高效的收纳,无需盘曲软管,故而可以避免软管及附件掉落地面后发生污染。
33.同时利用升降柱4包括下端与挂篮3连接的固定柱41、下端套设在固定柱41上端的调节管42,此时连接环411和悬挂环421之间的距离即可根据软管的长度进行调节,通过拧
松调节螺栓424即可快速对调节管42在固定柱41上的高度进行调节;最终即可在车体1上对附件进行较好的收纳。
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