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

文档序号:30288827发布日期:2022-06-04 14:0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面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


背景技术:

2.公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3.呼吸机面罩在使用时,佩戴在面部,部分呼吸科病人,呼出的气体可能会含有病菌直接排除,可能会伤害医务人员;同时佩戴后,面罩直接压在面部,接触处长期受压,可能会造成压疮,同时接触处可能具有缝隙,从而可能会出现漏气。同时,对于极度消瘦,老年患者,无牙齿,腮部凹陷的患者,普通的通气面罩会导致通气时漏气,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部分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进气口、面罩回气口和绑带;所述面罩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的底部,且所述面罩进气口连通至所述面罩本体内;所述面罩回气口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的中间表面,且所述面罩回气口连通至所述面罩本体内;所述面罩本体包括侧边,所述绑带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绑带分别设置在所述侧边的两侧;所述侧边上连接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充气孔组件连接,所述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的中间表面,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沿侧边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气囊球,所述气囊球与所述充气孔组件之间连接,所述充气孔组件包括:橡胶软管和充气硬管,所述充气硬管包括充气孔和排气孔,所述充气孔设置在所述充气硬管的一侧端部,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充气硬管靠近另一侧的周壁上,所述橡胶软管的端部套设在所述充气硬管的所述排气孔上。
6.进一步地,所述面罩回气口内设置有抗菌棉,所述抗菌棉上形成若干个均匀形成有出气孔。
7.进一步地,所述绑带为弹性带。
8.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由内到外依次至少包括无纺布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
9.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层、所述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以及所述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互相粘接在一起。
10.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硬管的长度为2-3cm。
11.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硬管靠近所述充气孔一侧的周壁上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
述充气硬管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所述面罩进气口和所述面罩回气口一体成型。
13.进一步地,所述侧边内设有加强筋。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如下:本实用新型面罩进气口用于进气,患者呼出的气体经面罩回气口排出,且在面罩回气口上设置有抗菌棉,抗菌棉可以有效放置外界污物进入到面罩本体内,抗菌棉上的出气孔用于向外排出呼出的气体。且本实用新型绑带设置在侧边的两边,利用绑带可以扎紧通气面罩,使得侧边、气囊组件紧紧贴在患者的面部皮肤上,同时,气囊组件由均匀排列的气囊球组成,各个气囊球均与充气孔连接,向充气孔内充气可以使得各个气囊球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以后的气囊球互相之间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向患者脸部皮肤方向膨胀,这样可以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若患者脸部平皮肤出现消瘦等凹陷情况时,气囊球在充气孔的不断充气下继续膨胀后将凹陷位置填平,依然可以实现紧密与皮肤贴合的有益效果。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能很好地与患者脸部皮肤贴合在一起,不会发生漏气情况,实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临床麻醉通气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面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临床麻醉通气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充气孔的示意图。
21.图中:面罩本体1、无纺布层11、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12、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13、面罩进气口2、面罩回气口3、绑带4、侧边5、气囊组件6、气囊球61、充气孔组件7、橡胶软管71、充气硬管72、充气孔721、排气孔722、端盖73、抗菌棉8、出气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零件、部件和连接方式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下面将参照附图1至附图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临床麻醉通气面罩,包括:面罩本体 1、面罩进气口2、面罩回气口3和绑带4;所述面罩进气口2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1的底部,且所述面罩进气口2连通至所述面罩本体1内;所述面罩回气口3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1的中间表面,且所述
面罩回气口3连通至所述面罩本体1内;所述面罩本体1包括侧边5,所述绑带4设有两根,两根所述绑带4分别设置在所述侧边5的两侧;所述侧边5上连接有气囊组件6,所述气囊组件6与充气孔组件7连接,所述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1的中间表面,所述气囊组件6包括沿侧边5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气囊球61,所述气囊球,61与所述充气孔组件7之间连接,所述充气孔组件 7包括:橡胶软管71和充气硬管72,所述充气硬管72包括充气孔721和排气孔722,所述充气孔721设置在所述充气硬管72的一侧端部,所述排气孔722设置在所述充气硬管72靠近另一侧的周壁上,所述橡胶软管71 的端部套设在所述充气硬管72的所述排气孔722上。
26.具体地,所述面罩回气口3内设置有抗菌棉8,所述抗菌棉8上形成若干个均匀形成有出气孔81,所述绑带4为弹性带,所述面罩本体1由内到外依次至少包括无纺布层11、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12、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13,所述无纺布层11、所述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 12以及所述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13互相粘接在一起,所述充气硬管72 的长度为2-3cm,所述充气硬管72靠近所述充气孔721一侧的周壁上设有端盖73,所述端盖73与所述充气硬管72螺纹连接,所述面罩本体1、所述面罩进气口2和所述面罩回气口3一体成型,所述侧边5内设有加强筋。
27.工作原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临床麻醉通气面罩中,面罩本体1 上的面罩进气口2用于进气,患者呼出的气体经面罩回气口3排出,且在面罩回气口3上设置有抗菌棉8,抗菌棉8可以有效放置外界污物进入到面罩本体1内,抗菌棉8上的出气孔81用于向外排出呼出的气体,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罩本体1可以包括无纺布层11、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12、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13,可以有效起到防护效果。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绑带4设置在侧边5的两边,利用绑带4可以扎紧通气面罩,使得侧边5、气囊组件6紧紧贴在患者的面部皮肤上,同时,气囊组件6由均匀排列的气囊球61组成,各个气囊球61均与充气孔组件 7连接,向充气孔组件7内充气可以使得各个气囊球61发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以后的气囊球61互相之间紧密贴合在一起,并向患者脸部皮肤方向膨胀,这样可以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若患者脸部平皮肤出现消瘦等凹陷情况时,气囊球61在充气孔组件7的不断充气下继续膨胀后将凹陷位置填平,依然可以实现紧密与皮肤贴合的有益效果。
28.同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气孔组件7上的橡胶软管71包覆在充气硬管72上,橡胶软管71可以将充气硬管72上的排气孔722包住,从而气囊组件6中充入的气体不会外泄,不会造成气囊组件6气体泄漏的不利情况,而补充气体时,外界高压气体可以推开橡胶软管71从充气孔721、排气孔722进入到橡胶软管71内进行补气。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简单,能很好地与患者脸部皮肤贴合在一起,不会发生漏气情况,实用价值高。
30.需要明确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于方法的实施例而言,相关之处可参见设备实施例的部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步骤和结构。并且,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对已知方法技术的详细描述。
3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于本技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