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喉罩气道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885发布日期:2022-03-16 22:5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喉罩气道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喉罩气道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2.喉罩通气道是现代临床在急救复苏以及全身麻醉等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人工气道,主要用来保持气道通畅,保证病人的通气和氧合,通过置入咽喉部的环形充气罩形成气道密封的一种新型人工通气道,由通气管和围绕喉部的环形封闭罩两部分构成。
3.但是现有的喉罩气道导管结构比较简单,功能性单一,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改变的患者以及呼吸道出血的患者不适宜使用喉罩气道导管辅助治疗,上述病理患者在遇到需要使用喉罩气道导管时就必须使用其他辅助手段,会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喉罩气道导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喉罩气道导管装置,包括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内部沿管布设有的隔板架,隔板架的内侧表面与通气管道的内壁形成固定腔,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开口处安装有环形充气罩,所述环形充气罩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给药机构,给药机构与固定腔配合使用,所述给药机构一侧的环形充气罩外侧表面安装有排液机构。
6.优选的,所述隔板架的外侧表面与通气管道的内壁形成通气腔,通气腔的末端安装有充气管道。
7.优选的,所述给药机构包括给药管道和给药流道,环形充气罩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给药流道,给药流道的内部构成药液腔,给药流道的外表面设置有溢药孔,且溢药孔与药液腔相互导通,溢药孔的末端安装有给药管道,给药管道经固定腔内部延伸。
8.优选的,所述固定腔内部的给药管道的一侧端面安装有给药泵,给药泵的外侧安装有推进器。
9.优选的,所述排液机构包括集液腔和感应组件,给药流道一侧的环形充气罩表面安装有集液腔,集液腔的内侧表面安装有负压吸引管,负压吸引管经固定腔内部延伸,且集液腔上开设进液开口,进液开口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过滤网,且进液开口的另一端外侧表面安装有感应组件。
10.优选的,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气囊和动触头,所述进液开口的另一端外侧表面安装有感应气囊,感应气囊的内部表面安装有动触头,动触头外侧的集液腔内壁安装有定触头。
11.优选的,远离所述环形充气罩的通气管道末部表面安装有提示灯,动触头与提示灯电性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喉罩气道导管装置,通过推进器将药物打入给药泵中,通过给药泵将药物输送至给药管道,药液自给药管道流至给药流道中,然后通过溢药孔缓慢渗透至患者喉部,与患者喉部表面接触,方便治疗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改变的患者以及呼吸道出血的患者。
14.2、本喉罩气道导管装置,治疗过程中由于药液和患者体液的溢出,混合液通过进液开口进入集液腔内部进行储存,当混合液量过多时挤压感应气囊,使得动触头和定触头接触,动触头电性连接至提示灯,定触头电性连接至供电电池,连通电路使得提示灯点亮,负压吸引管外侧连接至负压泵,当提示灯发亮时打开负压泵进行负压抽吸,将集液腔内部的混合液抽出,防止患者呛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气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充气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通气管道;2、隔板架;3、固定腔;4、环形充气罩;5、给药流道;6、药液腔;7、溢药孔;8、给药管道;9、负压吸引管;10、集液腔;11、进液开口;12、过滤网;13、感应气囊;14、动触头;15、定触头;16、提示灯;17、通气腔;18、充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喉罩气道导管装置,包括通气管道1,所述通气管道1的内部沿管布设有的隔板架2,隔板架2的内侧表面与通气管道1的内壁形成固定腔3,所述通气管道1的一端开口处安装有环形充气罩4,所述环形充气罩4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给药机构,给药机构与固定腔3配合使用,方便治疗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改变的患者以及呼吸道出血的患者,所述给药机构一侧的环形充气罩4外侧表面安装有排液机构,通过排液机构将患者喉部的药液和体液抽出,防止患者呛到,所述隔板架2的外侧表面与通气管道1的内
壁形成通气腔17,通气腔17的末端安装有充气管道18。
23.具体的,所述给药机构包括给药管道8和给药流道5,环形充气罩4的外侧表面安装有给药流道5,给药流道5的内部构成药液腔6,给药流道5的外表面设置有溢药孔7,且溢药孔7与药液腔6相互导通,溢药孔7的末端安装有给药管道8,给药管道8经固定腔3内部延伸,所述固定腔3内部的给药管道8的一侧端面安装有给药泵,给药泵的外侧安装有推进器,通过推进器将药物打入给药泵中,通过给药泵将药物输送至给药管道8,推进器和给药泵均为常规的医疗器械,药液自给药管道8流至给药流道5中,然后通过溢药孔7缓慢渗透至患者喉部,与患者喉部表面接触,方便治疗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改变的患者以及呼吸道出血的患者。
24.进一步的,所述排液机构包括集液腔10和感应组件,给药流道5一侧的环形充气罩4表面安装有集液腔10,集液腔10的内侧表面安装有负压吸引管9,负压吸引管9经固定腔3内部延伸,且集液腔10上开设进液开口11,进液开口11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过滤网12,且进液开口11的另一端外侧表面安装有感应组件,负压吸引管9外侧连接至负压泵,当提示灯16发亮时打开负压泵进行负压抽吸,将集液腔10内部的混合液抽出,防止患者呛到。
25.更进一步的,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气囊13和动触头14,所述进液开口11的另一端外侧表面安装有感应气囊13,感应气囊13的内部表面安装有动触头14,动触头14外侧的集液腔10内壁安装有定触头15,远离所述环形充气罩4的通气管道1末部表面安装有提示灯16,动触头14与提示灯16电性连接,治疗过程中由于药液和患者体液的溢出,混合液通过进液开口11进入集液腔10内部进行储存,当混合液量过多时挤压感应气囊13,使得动触头14和定触头15接触,动触头14电性连接至提示灯16,定触头15电性连接至供电电池,连通电路使得提示灯16点亮。
2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按照正确的操作手法,将环形充气罩4塞入患者喉部,然后通过充气管道18对环形充气罩4进行充气,使之形成密闭气道,通气管道1末端设置在患者嘴部外侧;
27.然后通过推进器将药物打入给药泵中,通过给药泵将药物输送至给药管道8,推进器和给药泵均为常规的医疗器械,药液自给药管道8流至给药流道5中,然后通过溢药孔7缓慢渗透至患者喉部,与患者喉部表面接触,方便治疗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改变的患者以及呼吸道出血的患者;
28.同时治疗过程中由于药液和患者体液的溢出,混合液通过进液开口11进入集液腔10内部进行储存,当混合液量过多时挤压感应气囊13,使得动触头14和定触头15接触,动触头14电性连接至提示灯16,定触头15电性连接至供电电池,连通电路使得提示灯16点亮,负压吸引管9外侧连接至负压泵,当提示灯16发亮时打开负压泵进行负压抽吸,将集液腔10内部的混合液抽出,防止患者呛到。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