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孔通气塞及麻醉用鼻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1453发布日期:2022-03-16 23:1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孔通气塞及麻醉用鼻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鼻孔通气塞及麻醉用鼻罩。


背景技术:

2.鼻子在供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外界氧气进入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同时它还负责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第一环。
3.当人体患病、受伤或者接受麻醉时,往往需要外部设备主导给氧或者辅助呼吸,此时便需要建立一个与鼻子相接的人工通气结构,例如鼻孔通气塞和鼻罩等,现有的连接鼻孔的通气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漏气,以及使用时造成患者不舒适的状况出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鼻孔通气塞,提高使用时的人体体验以及通气过程中的气密性。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鼻孔通气塞,包括基座和对称式设置在基座上的两个鼻塞,两个所述鼻塞的内侧边缘形成一个用以嵌入鼻中隔的间隙,所述鼻塞包括用于插入鼻腔中输送气流的塞入部和用于塞紧鼻孔撑起鼻翼防止鼻腔漏气的压紧部,所述压紧部的底端一体成型在基座上,所述塞入部一体成型在压紧部的顶端,所述塞入部中开设有贯穿压紧部和基座的气孔。
7.所述鼻塞的上部为塞入部,所述鼻塞的中部和下部为压紧部且其外径大于塞入部,所述压紧部外侧轮廓线上各点处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20
°
<α<80
°

8.所述基座的唇侧设置有贴合边,所述贴合边与鼻唇沟相贴合以使基座在塞入部全部插入鼻孔时能够覆盖鼻孔。
9.两个所述鼻塞的内侧边缘线由上至下逐渐贴近以使间隙呈收拢状。
10.所述鼻孔通气塞材质为医用硅胶或者橡胶硅胶。
11.所述鼻孔通气塞整体上包括外部气囊和填充介质,所述填充介质填充在外部气囊中,所述填充介质为气体、液体或者凝胶。
12.一种麻醉用鼻罩,包括鼻罩主体和鼻孔通气塞,所述鼻罩主体中设有连通管,所述鼻罩主体上设置有与连通管相接通的插接管,鼻孔通气塞通过气孔套装在插接管上。
13.所述鼻罩主体整体上呈中间镂空的三角形框状且贴合鼻周面部脸颊,所述鼻罩主体包括通气部和对称式连接于通气部两端的固定部,所述连通管设置在通气部中。
14.所述连通管上接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用于连接外部供气设备。
15.所述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可以互相卡合的固定绑带。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7.1、鼻塞的塞入部较短,相较于现有结构,在通气时,进入鼻孔的部分更少,能够提高人体的舒适程度;
18.2、改进了鼻塞的内外轮廓形状,通过鼻塞的内侧轮廓来贴合人体的鼻中隔,然后通过鼻塞的塞入部插入鼻腔中进行通气,再通过压紧部塞紧鼻孔,在保证人体舒适度的前提下提高了通气结构与鼻孔之间的密封性,且在抵压基座部分时能加强鼻腔密封性,避免漏气。
附图说明
19.图1是鼻孔通气塞整体结构立体图;
20.图2是实施例1鼻孔通气塞剖视图;
21.图3是实施例2鼻孔通气塞剖视图;
22.图4是鼻罩立体示意图;
23.图5是鼻罩内连通管剖视示意图;
24.图6是鼻罩使用状态图。
25.其中,1、基座;2、鼻塞;3、间隙;4、塞入部;5、压紧部;6、气孔;7、贴合边; 8、外部气囊;9、填充介质;10、鼻罩主体;11、连通管;12、插接管;13、通气部;14、定位部;15、外接管;16、固定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一种鼻孔通气塞,包括基座1和对称式设置在基座1上的两个鼻塞2,两个所述鼻塞2的内侧边缘形成一个用以嵌入鼻中隔的间隙3,所述鼻塞2包括塞入部4 和压紧部5,压紧部5外径大于塞入部4,所述压紧部5的底端一体成型在基座1上,所述塞入部4一体成型在压紧部5的顶端,所述塞入部4中开设有贯穿压紧部5和基座1的气孔6,所述塞入部4用于插入鼻腔中输送气流,所述压紧部5用于塞紧鼻孔防止鼻腔漏气。
29.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鼻孔通气塞包括基座1和鼻塞2,鼻塞2有两个且对称式设置在基座1上,在使用时可以外接供气设备,两个鼻塞2分别插入人的两个鼻孔中,而两个鼻塞2的内侧边缘之间形成一个间隙3用于嵌入鼻中隔,现有的鼻塞2外轮廓为较长的水滴形,并深入到鼻腔中,以此来进行通气,同时,通过水滴形的鼻塞2外轮廓与鼻腔内相贴合,以此来进行密封,避免通气时发生漏气,但是这种方式首先需要鼻塞2进入鼻腔较深,同时需要鼻塞2的外轮廓与鼻翼的贴合程度极高,但是实际上,鼻塞2进入鼻腔过深时,容易刺激鼻腔内粘膜,造成鼻腔内瘙痒等不适感,而伸入过多也会减小鼻腔中的空余空间,导致通气时鼻腔内气压较高,容易漏气并加剧不适感,同时,鼻塞2不可能极高的契合每一位使用者的鼻腔轮廓,也不可能在使用前依据使用者的鼻腔来临时制作鼻塞 2,所以这种鼻塞2的形状和通过深入鼻腔来进行密封的方式是不适用的。
30.申请人认为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鼻塞2不能伸入鼻腔太多,同时为了保证密封性,鼻塞2的底部应该加宽,将鼻塞2设置成由顶部至中部、由中部至底部依次加宽的形状,所以,本实用新型中,鼻塞2包括塞入部4和压紧部5,其中,塞入部4中开设有贯穿压紧部5和基座1的气孔6,塞入部4负责插入鼻腔中通过气孔6进行通气,而压紧部 5则用于塞紧鼻孔撑起鼻翼来进行密封,当塞入部4塞入鼻孔时,向鼻腔方向抵压基座1 能加强鼻腔气道的
密封,这样的方式首先不需要塞入部4进入鼻腔较深,所以不会刺激鼻腔内粘膜导致瘙痒不适,也不会占据鼻腔内部空间导致通气时鼻腔内气压较高,然后通过压紧部5塞紧和撑起鼻孔,对鼻腔进行封堵,产生密封效果避免漏气,如此一来既能避免鼻塞2导致的鼻孔不适,又能保证密封性避免气体泄漏。
31.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鼻塞2的上部为塞入部4,所述鼻塞2的中部和下部为压紧部5且其外径大于塞入部,所述压紧部5外侧轮廓线上各点处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20
°
<α<80
°

32.具体的,由于塞入部4不宜于伸入鼻腔太深,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鼻塞2的上部为塞入部4,即塞入部4占鼻塞2整体的1/3,相应的鼻塞2的中部和下部为压紧部5,即压紧部5占鼻塞2整体的2/3,压紧部5的外轮廓线优选的为平滑曲线,平滑曲线在接触鼻孔时更能适配,避免抵压住鼻孔导致不适,同时压紧部5外侧轮廓线上各点处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的范围为20
°
<α<80
°
,由上至下逐渐加宽,在面对不同大小的鼻孔时,压紧部5都能撑起鼻翼、塞紧鼻孔、封堵鼻腔的作用。
33.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的唇侧设置有贴合边7,所述贴合边7与鼻唇沟相贴合以使基座在将塞入部全部插入鼻孔时能够覆盖鼻孔,两个所述鼻塞2的内侧边缘线由上至下逐渐贴近以使间隙3呈收拢状。
34.具体的,该鼻孔通气塞在使用时,基座1要紧靠鼻子和上嘴唇之间的鼻唇沟,因此在基座1的唇侧设置有贴合边7,贴合边7的中部隆起两侧有凹陷,能够更好的附和鼻唇沟,提高使用的舒适感,而鼻中隔会嵌入两个鼻塞2之间的间隙3,为了保证佩戴的稳定性以及进一步加强密封性,两个鼻塞2的内侧边缘线由上至下应该逐渐贴近,以使间隙3呈收拢状,能够将鼻中隔夹在中间。而且当塞入部4大部分塞入鼻孔后,其基座1可覆盖鼻孔开口,抵压基座1能加强对鼻腔气道的密封性。
35.所述鼻孔通气塞材质为医用硅胶或者橡胶硅胶。本实施例中,鼻塞2是通过医用硅胶制成的软套或者是由橡胶硅胶制成的软套,能够保证与鼻腔接触时的舒适度,并且存在一定的弹性也能提高与鼻孔和鼻中隔接触过程中的密封性。
36.实施例2
37.如图3所示,所述鼻孔通气塞整体上包括外部气囊8和填充介质9,所述填充介质9 填充在外部气囊8中,所述填充介质9为气体、液体或者凝胶。
38.在本实施例中,鼻孔通气塞由外部气囊8和填充介质9两部分构成,通过在外部气囊 8中加注填充介质9使外部气囊8鼓起,与鼻腔接触时起到保证舒适度和提高气密性的作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得鼻孔通气塞整体上更加的柔软,与实施例1相比,佩戴更加舒适但是气密性相对不足。
39.实施例3
40.如图4、5、6所示,一种麻醉用鼻罩,包括鼻罩主体10和鼻孔通气塞,所述鼻罩主体10中设有连通管11,所述鼻罩主体10上设置有与连通管11相接通的插接管12,鼻孔通气塞通过气孔6套装在插接管12上,所述鼻罩主体10整体上呈中间镂空的三角形框状且贴合鼻周面部脸颊,所述鼻罩主体10包括通气部13和对称式连接于通气部13两端的固定部14,所述连通管11设置在通气部13中,所述连通管11上接设有外接管15,所述外接管15用于连接外部供气设备。
41.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带有上述鼻孔通气塞的麻醉用鼻罩,具体的,该鼻罩包括鼻罩主体10和鼻孔通气塞,鼻罩主体10中设有连通管11,鼻罩主体10上还设置有与连通管11相接通的插接管12,鼻孔通气塞通过气孔6套装在插接管12上。
42.使用时,鼻罩主体10需要佩戴在面部的鼻子上,因此,该鼻罩整体上呈中间镂空的三角形框状并且贴合鼻周面部脸颊,即鼻罩主体10包括通气部13和对称式连接于通气部 13两端的定位部14,固定部14与通气部13之间形成三角形框架,佩戴时,鼻子则对应三角型框架中间的镂空部分,定位部14与鼻子两侧的面部贴合,通气部13则位于鼻子和上嘴唇之间,鼻孔通气塞的基座1紧贴鼻唇沟,鼻塞2则插入鼻孔中输送气流,进一步的,连通管11上接设有外接管15,外接管15则可以连接外部的供气设备,用于辅助人体进行呼吸。
4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14上分别设置有可以互相卡合的固定绑带16。
44.具体的,在固定部14上分别设置可以相互卡合的固定绑带16,在佩戴鼻罩时,当鼻罩主体10的位置贴合鼻周面部脸颊之后,可以通过固定绑带16对鼻罩主体10的位置进行固定,能够避免使用过程中鼻罩发生松弛掉落的状况,同时固定绑带16将鼻罩紧束在面部,也能进一步的使通气结构中的鼻塞2与鼻翼和鼻中隔中间更加紧密,提高气密性。
45.进一步的,申请人针对现有的水滴形鼻塞的鼻罩和上述鼻罩进行了相应的气密性对比试验:
46.根据体重将15名实验人员分别划分为:30-50kg、50-70kg、70-100kg的三组,每组5 人,每个人先后佩戴鼻罩a(水滴形)和鼻罩b(上述实施例4),并将鼻罩通气端与手持式精密压差表相接,在压差表调零之后,实验人员一手轻轻抵压鼻罩使其与鼻孔贴紧,另一手手持压差表并深吸一口气,随后尽力呼出,观察压差表的数据并记录,以下为实验数据对比表:
47.表1 30-50kg组压力数据对比表
[0048][0049]
表2 50-70kg组压力数据对比表
[0050][0051]
表3 70-100kg组压力数据对比表
[0052][0053]
根据实验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鼻罩a的实验者,压力数据没有超过20mmh2o的,而使用鼻罩b的实验者,压力数据都在40mmh2o以上,由此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鼻罩的气密性远比现有的水滴形鼻罩更好,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0054]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