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吸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8573发布日期:2022-02-12 14:0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吸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吸导管。


背景技术:

2.血栓形成或栓塞是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随着腔内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中通过微创介入手段清除血栓的手术日益增多,通常使用抽吸导管来清除血管中的血栓和组织碎片等异物。当血栓堵塞抽吸导管后需向外拔出抽吸导管,由于抽吸导管腔内压力不稳,血栓极有可能再次从抽吸导管中滑出,引发远端血管的栓塞,进而影响到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抽吸导管在向外拔出时,血栓有可能再次滑出,影响手术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抽吸导管。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吸导管,包括:
5.本体,内设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设有抽吸口;
6.动力结构,安装在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抽吸口的一端;
7.压力保持结构,设于所述本体上,位于所述抽吸口和所述动力结构之间,具有在所述本体工作时将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动力结构之间的第一通道阻断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本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所述抽吸口与所述动力结构之间的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
8.可选地,所述压力保持结构为内设有通孔的旋转件,所述压力保持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非贯通设置,所述压力保持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设置。
9.可选地,所述压力保持结构为二通阀。
10.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压力保持结构之间的延长结构,所述延长结构与所述本体和所述压力保持结构拆卸连接,且内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
11.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取栓导管和设于所述取栓导管中的支撑件,所述抽吸口设于所述取栓导管一端,且具有倾斜面。
12.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抽吸口处的引导管。
13.可选地,所述引导管设于所述取栓导管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取栓导管非同轴设置。
14.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抽吸口的一端设有安装部,所述取栓导管的相应位置设有允许所述安装部穿入的腔体。
15.可选地,所述动力结构为注射器。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吸导管,包括内设第一通道且一端设有抽吸口的本体、远离本体抽吸口一端的动力结构、设于本体上的位于抽吸口和动力结构之间的压力保持结构。压力保持结构具有在本体工作时使抽吸口与动力结构之间的第一通道阻断的第一状态、以及在本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使抽吸口与动力结构之间的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
动力结构为抽吸导管提供负压动力,使得抽吸导管可以顺利抽吸血栓,压力保持结构则随后设置在第一状态,即可保证抽吸导管向外拔出时,内部压力依然保持稳定,以保证取栓口始终处于负压状态,防止位于本体的取栓口的血栓在取出过程中滑落。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吸导管,设于本体和压力保持结构间的延长结构,与本体和压力保持结构拆卸连接,延长结构为抽吸血栓手术提供操作空间,有利于更方便地进行手术。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吸导管,本体的抽吸口具有倾斜面,这样在接触人体皮肤的瞬间,呈尖状的倾斜刃面更适于快速进入人体,之后再慢慢扩大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直至抽吸口完全进入人体。到达取栓部位后,取栓导管的抽吸口倾斜面设计则增大了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抽吸血栓的效果和效率。
2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吸导管,取栓导管中支撑件的设置,为取栓导管在进入人体的过程中提供刚性支撑,便于取栓导管顺利到达取栓位置。
2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吸导管,抽吸导管抽吸处设置有引导管,引导管中设有导丝,引导管沿着导丝顺利到达取栓位置,引导管与取栓导管非同轴设置有利于取栓导管在到达取栓位置后抽吸血栓。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导管中所示取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导管中所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抽吸导管中所示延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取栓导管;2-支撑件;3-延长结构;4-压力保持结构;5-鲁尔接头;6-动力结构;7-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2.如图1至2所示的抽吸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内设第一通道且一端设有抽吸口的本体、远离本体抽吸口一端设置的动力结构6、以及设于本体上且位于抽吸口和动力结构6之间的压力保持结构4。
33.所述本体包括取栓导管1和设于所述取栓导管1中的支撑件2。取栓导管1中形成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一端成型有所述抽吸口,抽吸口具有倾斜面。为便于取栓导管1顺利到达取栓位置,在抽吸口处还设有引导管7,所述引导管7设于所述取栓导管1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取栓导管1非同轴设置,所述引导管7中设有导丝。手术前,导丝会事先到达病灶部位,引导管7跟随导丝带动抽吸口在进入人体后到达抽吸血栓位置。如图3所示,支撑件2包括安装部和设于安装部中的中心钢丝,具体的,安装部为鲁尔接头5,中心钢丝穿入取栓导管1中第一通道中,并通过安装部与取栓导管1固定,即安装部插入取栓导管1中的腔体中固定。中心钢丝在取栓导管1进入血管时,为取栓导管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防止取栓导管出现弯折,影响吸栓效果;在血栓堵塞取栓导管1时,可用中心钢丝疏通取栓导管1。
34.动力结构为注射器,通过鲁尔接头5安装在取栓导管1远离抽吸口的一端。
35.压力保持结构4具有在本体工作时将抽吸口与动力结构6之间的第一通道阻断的第一状态、和在本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抽吸口与动力结构6的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状态。具体的,压力保持结构4为设有通孔的旋转件,例如,二通阀。第一状态为注射器向外抽拉,以将血栓经抽吸口抽吸至取栓导管1后,当血栓堵塞取栓导管1后,关闭二通阀以保持稳定取栓导管1内负压,向外拔出取栓导管1时阻断注射器与第一通道之间的连接时的状态。第二状态为取栓血管到达取栓位置时,打开二通阀,将注射器与第一通道连通,以保证注射器在抽吸血栓中提供负压,以负压带动血栓直至进入到取栓导管1之中的状态,以持续的负压带动取栓导管1中的血栓经旋转件、二通阀后进入注射器中。
36.为方便应对不同的手术状况,如图4所示,在本体和压力保持结构4之间设有延长结构3。具体的,延长结构3为延长管,延长管内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且通过两端设置的两个鲁尔接头5分别与本体和压力保持结构4可拆卸连接。
37.手术准备过程中,先将中心钢丝插入取栓导管1的第一通道中,并通过鲁尔接头5与取栓导管1固定,然后根据需求,将二通阀的两端分别通过鲁尔接头5与延长管、注射器连接,放置于手术台上备用。抽吸血栓前,使用注射器向取栓导管1的第一通道内注射肝素生理盐水,将导丝从取栓导管1端部的引导管7内穿过,引导管7在导丝引导下带动取栓导管1到达抽吸血栓位置。到达抽吸血栓位置后,快速拆卸取栓导管1中的支撑件2,并将延长管的一端与取栓导管1连接,打开二通阀后由注射器提供负压抽吸血栓直至血栓进入到抽吸导管中。当发现注射器无法继续吸取时,关闭二通阀保持取栓导管1内的负压,再慢慢向外拔出管内含有血栓的取栓导管1,实现将人体动、静脉内的血栓和斑块从血管内壁剥离、取出的目的。
38.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压力保持结构4还可以为球阀,球阀内设有径向通孔,以与第一通道连通或断开。
3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