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颅内引流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28934793发布日期:2022-02-16 15:5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颅内引流控制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颅内引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颅内出血是指脑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因此由血管获得血液的脑细胞受到破坏的同时,由于出血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而引起障碍,通常颅内出血会和体温过高合并出现,此症状会增加脑部耗氧量,进而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为了治疗这一症状,需在患者头部上连接一根插入式引流管,使用颅内液体吸取器将患者颅内的液体,通过连接管输送至输液袋中存储,稍后对输液袋的液体进行化验,得出患者健康数据。
3.目前,颅内出血患者经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吸取颅内液体的情况,但如果经常更换插入颅内的引流管或输液袋等,可能会引起患者感染或输液袋的液体污染,导致患者患病处发炎或测量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威胁患者康复效率。所以为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颅内出血患者易因在吸取颅内液体时,频繁更换引流管或输液袋感染,从而威胁患者健康恢复的问题。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多功能颅内引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颅内引流的装置本体和承装引流液体的输液袋,装置本体设置在输液架上,输液袋与装置本体相连接;装置本体包括外壳、负压泵、三通电磁阀和两个拉力称重传感器,在外壳的表面上开设一个容纳负压泵和三通电磁阀的收纳空间,负压泵和三通电磁阀从下到上依次呈线性排列设置在收纳空间内,负压泵的一个端口与引流管连接,另一端口通过输液连接管与三通电磁阀的端口连接,三通电磁阀另外两个端口分别各通过一根输液管连接一个输液袋,拉力称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面上,每个拉力称重传感器的秤钩均钩挂一个输液袋。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装置本体可吸取颅内出血,减缓患者病情,负压泵可通过引流管吸取患者颅内出血,三通电磁阀可通过输液管连接两个输液袋,拉力称重传感器吊挂输液袋,实时称重输液袋。
7.优选的,收纳空间内设置有控制输液袋内液体流速的流速控制阀,流速控制阀包括直线导轨、第一限速块和第二限速块,直线导轨的滑杆固定设置在收纳空间的表面上,滑块与第一限速块固定连接,第二限速块设置在靠近滑杆一端端头处的位置,滑块沿滑杆的轴线运动,带动第一限速块移动,挤压位于第一限速块与第二限速块中间的输液连接管,形成较窄的流速通道,控制液体通过的速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流速控制阀可根据需要控制吸取颅内血液的流速。
8.优选的,外壳顶部设有将装置本体整体悬挂在输液架上的限位挂钩,限位挂钩中部向上突起,形成挂在输液架上的悬挂空间,在限位挂钩上并位于悬挂空间开口端设置有限制装置本体晃动的限位扣;限位扣包括弧形杆和限位块,限位块通过锁紧件固定在限位
挂钩的表面上,弧形杆一端与限位块铰接,另一端开设有与限位挂钩螺孔对应的螺纹开孔,弧形杆通过锁紧件与限位挂钩螺纹固定,形成封闭的固定空间;外壳表面上设置两个分别各检测一个输液袋内液体压力值的压力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限位挂钩可便于装置本体悬挂在输液架上。限位卡扣可固定装置本体稳定地悬挂在输液架上,可避免晃动牵拉,给患者造成伤害。
9.优选的,输液连接管和输液管均通过设置在外壳上的固定管贴固定,固定管贴一侧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外壳刺毛粘接的粘毛,固定管贴通过粘毛粘接刺毛固定输液管。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固定管贴可固定输液连接管和输液管不晃动,避免牵拉造成患者受伤。
10.优选的,拉力称重传感器通过与外壳两侧设置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拉力称重传感器的秤钩吊挂输液袋,并实时测量输液袋内液体重量。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拉力称重传感器可实时称重输液袋重量,避免输液袋内液体溢出。
11.优选的,收纳空间开口处铰接一盖板,盖板通过设置的卡块与外壳上的卡槽卡合,盖合此收纳空间开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收纳空间铰接的盖板可避免误碰收纳空间内的各个零件。
12.优选的,两个输液袋顶部均设有与输液管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压力表连接的压力管口,输液袋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水口,每个出口处均设置一个堵住出水口的塞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颅内血液通过输液管流入输液袋内,输液袋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量,可通过输液袋底部的出水口取出。
13.优选的,颅内引流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部,控制部包括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触摸显示屏和充电模块,括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触摸显示屏均与充电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可通过控制部控制各模块启动,时间模块便于记录患者吸取颅内血液时间,报警模块可报警提醒,各个模块都可通过在触摸显示屏操作及观察。
14.优选的,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充电模块、负压泵、触摸显示屏和流速控制阀的电路串联组成抽吸颅内液体的颅内液体吸取装置;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充电模块、三通电磁阀、触摸显示屏和流速控制阀的电路串联组成控制颅内液体分流流淌装置;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充电模块、拉力称重传感器、触摸显示屏和流速控制阀的电路串联组成测量颅内液体的称重装置。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可根据需要通过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充电模块、负压泵、触摸显示屏和流速控制阀控制装置本体抽吸颅内液体的颅内液体吸取装置,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充电模块、三通电磁阀、触摸显示屏和流速控制阀的可控制颅内液体分流,分别流淌入两个输液袋中;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充电模块、拉力称重传感器、触摸显示屏和流速控制阀可实时测量输液袋内液体的称重重量。
16.优选的,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和充电模块均设置在外壳内部,触摸显示屏内嵌在外壳表面上,并位于收纳空间侧边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控制模块、时间模块、报警模块和充电模块均设置在外壳内部,方便放置,可通过触摸显示屏便于操作各个模块运行。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装置本体可通过在触摸显示屏上,简单操作装置本体,也方便吸取患者颅内血液,装置本体上设置两个拉力传感器,分别
各吊挂输液袋,不仅可以吊挂输液袋还可以实时测量输液袋内液体重量,当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吸取颅内血液时,可先将其中一个输液袋装满,再用另一个输液袋吸取颅内血液,还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输液袋且可以避免频繁更换引流管或输液袋,造成患者感染,威胁患者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速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扣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限位挂钩13、引流管17、输液连接管18、输液管19、触摸显示屏4、负压泵5、三通电磁阀6、拉力称重传感器7、流速控制阀8、压力表9、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和报警模块33,均为所提到的均为现有技术,其操作及使用方法均为普通技术人员及大众所周知。
26.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1
30.如图1-3所示,一种多功能颅内引流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颅内引流的装置本体1和承装引流液体的输液袋2,两个输液袋2顶部均设有与输液管19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压力表9 连接的压力管口,输液袋2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水口,每个出口处均设置一个堵住出水口的塞子。装置本体1与输液袋2配合吸取颅内血液,减缓颅内出血患者病情。装置本体1包括外壳11、负压泵5、三通电磁阀6和两个拉力称重传感器7,在外壳11的表面上开设一个容纳负压
泵5和三通电磁阀6的收纳空间12,负压泵5和三通电磁阀6从下到上依次呈线性排列设置在收纳空间12内,收纳空间12开口处铰接一盖板14,盖板14通过设置的卡块与外壳11上的卡槽卡合,盖合此收纳空间12开口。
31.如图1、5所示,外壳11顶部设有将装置本体1整体悬挂在输液架上的限位挂钩13,限位挂钩13中部向上突起,形成挂在输液架上的悬挂空间,在限位挂钩13上并位于悬挂空间开口端设置有限制装置本体1晃动的限位扣10;限位扣10包括弧形杆101和限位块 102,限位块102通过锁紧件固定在限位挂钩13的表面上,弧形杆101一端与限位块102 铰接,另一端开设有与限位挂钩13螺孔对应的螺纹开孔,形成封闭的固定空间,弧形杆101 通过锁紧件与限位挂钩13螺纹固定;外壳11表面上设置两个分别各检测一个输液袋2内液体压力值的压力表9。
32.如图1-3所示,负压泵5的一个端口与引流管17连接,另一端口通过输液连接管18 与三通电磁阀6的端口连接,三通电磁阀6另外两个端口分别各通过一根输液管19连接一个输液袋2,拉力称重传感器7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两侧面上,每个拉力称重传感器7的秤钩均钩挂一个输液袋2。
33.如图1、4所示,收纳空间12内设置有控制输液袋2内液体流速的流速控制阀8,流速控制阀8包括直线导轨81、第一限速块82和第二限速块83,直线导轨81的滑杆固定设置在收纳空间12的表面上,滑块与第一限速块82固定连接,第二限速块83设置在靠近滑杆一端端头处的位置,滑块沿滑杆的轴线运动,带动第一限速块82移动,挤压位于第一限速块82与第二限速块83中间的输液连接管18,形成较窄的流速通道,控制液体通过的速度。
34.如图1-5所示,输液连接管18和输液管19均通过设置在外壳11上的固定管贴15固定,固定管贴15一侧与外壳1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外壳11刺毛粘接的粘毛,固定管贴15通过粘毛粘接刺毛固定输液管19。拉力称重传感器7通过与外壳11两侧设置的连接块16固定连接,拉力称重传感器7的秤钩吊挂输液袋2,并实时测量输液袋2内液体重量。
35.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当颅内出血患者较长时间(例如一周或半个月)需通过吸取颅内血液时,可使用装置本体1配合输液袋2来吸取颅内血液,治愈患者疾病,首先,将两个空的输液袋2,分别挂在装置本体1左右两侧的拉力称重传感器7的秤钩上,然后,装置本体1可根据需要通过限位挂钩13挂在输液架上,悬挂好再通过限位扣10固定好,然后,将引流管17与负压泵5一端泵口螺纹连接起来,负压泵5另一端泵口通过输液连接管18和三通电磁阀6螺纹连接,三通电磁阀6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一根输液管19,这两根输液管19分与输液袋2的进水口连接,然后,将引流管17的针插入患者颅内,启动装置本体1开始吸取患者颅内血液,可通过流速控制阀8调节负压泵5吸取血液的速度。
36.实施例2
37.如图6-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使装置本体1使用更简便,颅内引流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部3,控制部3包括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报警模块33、触摸显示屏4和充电模块10,括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报警模块33、触摸显示屏4均与充电模块10电连接。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和报警模块33均设置在外壳11内部,充电模块10为可通过外接电源充电的充电电池,充电模块10充电端口裸露在外,可通过连接电源线充电,触摸显示屏4内嵌在外壳11表面上,并位于收纳空间12侧边上。
38.如图6-7所示,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报警模块33、充电模块10、负压泵5、触摸
显示屏4和流速控制阀的电路串联组成抽吸颅内液体的颅内液体吸取装置;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报警模块33、充电模块10、三通电磁阀6、触摸显示屏4和流速控制阀的电路串联组成控制颅内液体分流流淌装置;控制模块31、时间模块32、报警模块33、充电模块10、拉力称重传感器7、触摸显示屏4和流速控制阀的电路串联组成测量颅内液体的称重装置。
39.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及流程:为了在使用装置本体时,更加简便,可通过控制部3来实现智能化控制装置本体1各部件运行及配合吸取颅内血液,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可将装置本体1整体放置在床头柜上或其他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将各管路与装置本体1各部件组合好,然后,在触摸显示屏4上操作,启动装置本体1运行,其中,负压泵5通过置于患者颅内的引流管17吸取颅内血液,血液通过输液连接管18输送至三通电磁阀6,三通电磁阀6 通过提前设定好的拉力称重传感器7钩住的输液袋2重量达到预设值,或通过设置时间模块 32,当达到固定时间或称重超过预设值报警模块33发出警报提醒,三通电磁阀6也会立即改变输送端口,将后续吸取的颅内血液输送至另一个输液袋2内,依次类推,这样可避免频繁更换输液袋2或各输液管路,避免了患者感染,且利于记录某一时间段内颅内血液数据,便于监测患者身体健康状况。
40.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