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9459发布日期:2022-05-06 07:3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夹。


背景技术:

2.插胃管也就是口饲或鼻饲,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人工把胃管经口腔或鼻孔置入食道中,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通过手动加压注射器推杆和活塞往患者鼻胃管内和胃里打水和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
3.胃管插入胃部后需要将胃管进行固定,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为:胃管用胶布带或一次性鼻贴固定在患者鼻窦两侧及面颊部,采用这种方式的话,患者翻身变换体位或者当患者面颊部、鼻窦两侧处油脂及汗腺分泌过多,胃管容易脱落,造成胃管脱离患者胃部,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4.另一种胃管固定方法为:在患者鼻孔处先用一长约3cm的胶布条环绕胃管2圈作一标记,再在其上用一6-7cm的胶布交叉固定鼻翼部,然后用备好的长约50-60cm的布带子(带子宽1.5cm)在鼻孔处环绕胃管打一结(打结时勿影响胃管引流),然后将带子两侧绕过患者头部在一活结,以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此种加固方式加强了胃管的固定,但是过多使用胶布粘贴,会引起患者被胶布紧贴部位的皮肤组织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并且有的患者还会对胶布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容易发生压疮。
5.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胃管固定装置,一方面,能够解决目前采用胶带或一次性鼻贴固定胃管固定不牢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采用胶带固定胃管,引起患者皮肤损伤,不利于患者的健康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胶带或一次性鼻贴无法良好固定胃管,及解决采用胶带固定胃管,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胃管固定夹。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胃管固定夹,包括耳挂部,所述耳挂部的其中一端为挂持段,另一端为尾段,位于所述挂持段和所述尾段之间的为弧形段,所述挂持段、所述弧形段和所述尾段组合形成半环状结构,使所述耳挂部用于挂持在患者耳部的根部位置,所述尾段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胃管相连接,通过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的配合起到固定胃管的作用。
9.采用本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夹,通过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方式将胃管固定,替代掉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来固定胃管的固定方式,避免了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失效,导致胃管固定不牢从患者的胃部脱离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本新型的固定夹固定胃管,也避免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过紧导致患者皮肤被胶带、一次性鼻贴撕扯损伤,进一步的,也避免了患者对胶布或一次性鼻贴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发生。
10.具体的,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将胃管固定的方式为,所述耳挂部在本新
型中作为固定的基础与患者的耳廓固定,所述固定部连接胃管并且与所述耳挂部连接,在本新型中作为承接部件,建立胃管与所述耳挂部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间接连接,从而达到固定胃管的目的。
11.优选地,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12.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管状结构,包括管腔和管壁,所述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的开口尺寸小于胃管外壁的直径,并且满足胃管在被挤压变形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卡接口中置入所述管腔中,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中滑出,造成胃管的固定失效。
13.优选地,所述卡接口开口尺寸比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小0.2~0.5毫米。
14.优选地,所述卡接口与所述固定部底部区域相错开,使所述固定部在底部形成有对所述胃管的支撑。
15.优选地,所述卡接口的上沿位于所述管壁的上半部分。
16.优选地,所述卡接口的上沿与所述耳挂部相切。
17.优选地,所述管腔的直径等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胃管紧密贴合所述管腔,增大了胃管与所述管腔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腔中滑动,使所述固定部能更好的固定胃管。
18.优选地,所述管腔的表面设置有粘连层,所述粘连层粘合胃管与所述管腔间的间隙,进一步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腔中滑动,使所述固定部能更好的固定胃管。
19.优选地,所述耳挂部与所述管壁连接部位的切线与所述管壁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使所述固定部始终贴合于患者的面颊,避免了所述固定部与患者面颊之间产生冲突,造成所述耳挂部从患者的耳廓滑落。
20.优选地,所述耳挂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增加了所述耳挂部与患者耳廓的接触面积,使所述耳挂部更加贴合患者的耳廓,避免了所述耳挂部从患者耳廓滑落。
21.优选地,所述尾段背离所述耳挂部的开口方向弯曲成圆弧。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固定部远离患者的耳廓,避免所述固定部连接胃管时被患者的耳廓阻挡。
22.优选地,所述尾端的圆弧半径设置为1cm~1.2cm之间,弧度设置在35
°
~40
°
之间。
23.优选地,所述弧形段的圆弧半径设置为2.2cm~2.5cm之间,所述弧形段的圆弧弧度设置为50
°
~55
°
之间。
24.优选地,所述弧形段上设置有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卡接口的开口方向,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耳挂部更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
25.优选地,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弧形段长度的四分之一,所述弯曲段设置在所述弧形段的中部。
26.优选地,所述挂持段弯曲为弧形状,在所述挂持段的顶部为凹陷段,所述凹陷段的内侧设置有与患者耳部根部形状相配合的凹陷。
2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通过所述耳挂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的方式将胃管固定,替代掉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来固定胃管的固定方式,避免了
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失效,导致胃管固定不牢从患者的胃部脱离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本新型的固定夹固定胃管,也避免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过紧导致患者皮肤被胶带、一次性鼻贴撕扯损伤,进一步的,也避免了患者对胶布或一次性鼻贴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发生;
29.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所述固定部为管状结构,包括管腔和管壁,所述管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卡接口,使用时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中置入即可将胃管固定,操作简单,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30.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所述卡接口的开口小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中滑出,所述管壁的直径同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并且在所述管壁中还设置有粘连层,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壁中滑动,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3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所述耳挂部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增大了所述耳挂部与患者耳廓的接触面积,避免了所述耳挂部从患者耳廓滑落。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标记:1-耳挂部,2-挂持段,3-弧形段,4-尾段,5-固定部,6-管腔,7管壁,8-粘连层,9-弯曲段,10-凹陷段。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实施例1
39.一种胃管固定夹,包括耳挂部1,所述耳挂部1的其中一端为挂持段2,另一端为尾段4,位于所述挂持段2和所述尾段4之间的为弧形段3,所述挂持段2、所述弧形段3和所述尾段4组合形成半环状结构,使所述耳挂部1用于挂持在患者的耳廓位置,所述尾段4连接有固定部5,所述固定部5用于与胃管相连接。
40.采用本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夹,通过所述耳挂部1与所述固定部5配合的方式将胃管固定,替代掉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来固定胃管的固定方式,避免了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失效,导致胃管固定不牢从患者的胃部脱离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本新型的固定夹固定胃管,也避免胶带或者一次性鼻贴在使用中粘贴过紧导致患者皮肤被胶带、一次性鼻贴撕扯损伤,进一步的,也避免了患者对胶布或一次性鼻贴过敏,致使面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影响患者健康的情况发生。
41.具体的,所述耳挂部1与所述固定部5配合将胃管固定的方式为,所述耳挂部1在本新型中作为固定的基础与患者的耳廓固定,所述固定部5连接胃管并且与所述耳挂部1连
接,在本新型中作为承接部件,建立胃管与所述耳挂部1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间接连接,从而达到固定胃管的目的。
4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耳挂部1与所述固定部5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耳挂部1与所述固定部5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进一步的,实际实用中,医护人员不用组装再使用,节省了医护人员准备的时间,也使患者等待就医的时间缩短,对于未使用过本新型的医护人员,还能降低了其学习成本。
43.实施例2
4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5为管状结构,包括管腔6和管壁(7),所述管壁7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的卡接口11,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小于胃管外壁的直径,并且满足胃管在被挤压变形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卡接口11中置入所述管腔中,所述卡接口11开口尺寸比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小0.2~0.5毫米,采用这种结构设置,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滑出,造成胃管的固定失效,另一方面,使用时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置入即可将胃管固定,操作简单,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45.在本实施例中,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置入所述管腔6内,通过所述管腔6的约束起到固定胃管的目的,将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设置成小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由于胃管由硅胶材料制成,其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在置入时,胃管在医护人员手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使胃管的截面形状由正圆变形为椭圆,从而使胃管通过所述卡接口11进入到所述管腔6内,之后胃管在所述管腔6内恢复成其原来的截面形状,受到小于其直径尺寸的所述卡接口11的约束,从而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滑出。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比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小0.2~0.5毫米,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过小,医护人员在固定胃管时,不易将胃管置入所述管腔6内,而且所述卡接口11有可能划破胃管,造成重新插管,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过大,在患者翻身活动时,胃管可能从所述卡接口11中滑出,所以,发明人考虑到上述两种情况,将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尺寸设置成比胃管外管壁的直径小0.2~0.5毫米,以此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47.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卡接口11与所述固定部5底部区域相错开,使所述固定部5在底部形成有对所述胃管的支撑,所述卡接口11的上沿位于所述管壁7的上半部分,所述卡接口11的上沿与所述耳挂部1相切。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卡接口11向上扬起一定角度,进一步避免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滑出。
48.具体的,将所述卡接口11与所述固定部5底部区域相错开,考虑到在实际使用中患者有起卧的动作,如果此时将所述卡接口11设置在所述耳挂部1与所述固定部5连接面的正对面,胃管在所述固定部5中处于一个悬吊的状态,加上所述卡接槽11存在开口,当患者起身,胃管自身的重量和患者起身动作产生的惯性叠加,有可能使得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滑出,或者患者起身活动时,胃管被障碍物卡住,也极有可能导致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滑出,所以发明人将所述卡接口11与所述固定部5底部区域相错开,进一步的,发明人还考虑到,将所述卡接口11与所述固定部5底部区域相错开,所述卡接口11横向的约束力可能不够,当患者转动头部产生的牵引力也有可能将胃管从所述卡接口11中扯出,所以发明人将所述卡接口11的上沿位设置在所述管壁7的上半部分,所述卡接口11的上沿与所述耳挂部1相切,这样使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向上扬起一定的角度,加强所述卡接口11横向的约束力,
避免患者活动头部时将胃管扯出所述卡接口11。
4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管腔6的直径等于胃管外管壁的直径,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胃管紧密贴合所述管腔6,增大了胃管与所述管腔6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腔6中滑动,使所述固定部5能更好的固定胃管。所述管腔6的表面设置有粘连层8,所述粘连层8粘合胃管与所述管腔6间的间隙,进一步避免了胃管在所述管腔6中滑动,使所述固定部5能更好的固定胃管。
50.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护胃管不受到损伤,所以将所述管腔6的表面设置成光滑面,当胃管置于所述管腔6中时,极易在所述管腔6中沿着胃管的延伸方向滑动,所以发明人将所述管腔6的直径设置成和胃管外管壁的直径相同,使所述管腔6包裹住胃管从而提供较大的摩擦力,避免胃管在所述管腔6中滑动;在上述实施例中,依靠所述管腔6的握裹力和胃管与所述管腔6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胃管在所述管腔6中滑动,在实际应用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方案无法做到绝对避免胃管在所述管腔6中滑动,胃管随时都在发生不易察觉的滑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胃管滑动偏倚的量可能就会导致胃管从患者的胃部脱离,另一方面,由于温度的变化,胃管热涨冷缩,也有可能会导致原本和所述管腔6间紧密的贴合变得有间隙,导致胃管滑动,所以,发明人在所述管腔6的表面设置有粘连层8,将胃管与所述管腔6之间粘合,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51.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耳挂部1与所述管壁7连接部位的切线与所述管壁7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管腔6沿所述耳挂部1的开口方向设置,采用这结构设置,使所述固定部5始终贴合于患者的面颊,避免了所述固定部5与患者面颊之间产生冲突,造成所述耳挂部1从患者的耳廓滑落。同时采用这种结构设置,胃管的走线更加顺畅,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52.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固定部5连接所述耳挂部1后,所述固定部5平行于患者的面颊并且贴合在患者的面颊上的,如此,避免了所述固定部5与患者的面颊冲突,造成所述耳挂部1从患者的耳廓滑落;具体在于,由于所述固定部5和所述耳挂部1是一体结构,如果所述固定部5垂直于患者的面颊,则从所述固定部5与所述耳挂部1连接点开始,延伸出去的其余部分的所述固定部5就会抵接在患者的面颊上,由此造成患者在使用中的不适感,另一方面,抵接在患者面颊的所述固定部5,还会使靠患者耳垂部分的所述耳挂部1偏离其原本固定的位置,造成所述耳挂部1脱离患者的耳廓,再一方面,垂直于患者的面颊的所述固定部5,当连接胃管后,会使胃管悬空,当患者稍微有转头的动作,在惯性的作用下,悬空的胃管就会扯动本新型,使得本新型从患者的耳廓脱落,基于上述考虑,发明人将所述固定部5设置成平行于患者的面颊,使本新型的固定效果更好。
53.实施例3
5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夹,所述耳挂部1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增加了所述耳挂部1与患者耳廓的接触面积,使所述耳挂部1更加贴合患者的耳廓,避免了所述耳挂部1从患者耳廓滑落。
55.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考虑到,本新型在使用时患者需要长时间佩戴,避免所述耳挂部1给患者造成不适感,所以所述耳挂部1的外表面必须光滑,将所述耳挂部1的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耳挂部1的表面绝对光滑,患者佩戴也比较舒适,但此时所述耳挂部1和患者的耳廓为线接触,所述耳挂部1容易从患者的耳廓滑落,不能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所以发明人
进一步考虑将所述耳挂部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如此,在保证所述耳挂部1表面光滑的前提下,使所述耳挂部1与患者的耳廓间改变为面接触,增加了所述耳挂部1与患者耳廓间的摩擦力,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56.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尾段4背离所述耳挂部1的开口方向弯曲成圆弧。所述尾端4的圆弧半径设置为1cm~1.2cm之间,弧度设置在35
°
~40
°
之间。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固定部5远离患者的耳廓,避免所述固定部5连接胃管时被患者的耳廓阻挡。
57.本实施例中,发明人考虑到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部分耳廓肥大的患者,在使用本新型时,所述耳挂部1的整体尺寸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可能就不适用,此时所述固定部5会和患者的耳垂之间产生冲突,具体为,所述固定部5抵接在患者的耳垂上,一方面,患者佩戴不舒服,另一方面,影响胃管的固定,再一方面,当胃管固定在所述固定部5中后,胃管会将所述耳挂部1靠近患者耳垂的部分,抵出原本的固定位置,使所述耳挂部1无法良好的和患者的耳廓固定,造成所述耳挂部1从患者耳廓滑落的情况发生,所以发明人将所述尾段4背离所述耳挂部1的开口方向弯曲成圆弧,使所述固定部5远离患者的耳垂,从而让本新型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5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段3的圆弧半径设置为2.2cm~2.5cm之间,所述弧形段3的圆弧弧度设置为50
°
~55
°
之间。
5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段3上设置有弯曲段9,所述弯曲段9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卡接口11的开口方向,所述弯曲段9的长度为弧形段3长度的四分之一,所述弯曲段9设置在所述弧形段3的中部,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所述耳挂部1更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
60.具体的,本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发明人发现,大部分患者在使用本新型时都有反馈佩戴中有松垮的感觉,发明人经过观察发现,所述耳挂部1的固定,仅由所述耳挂部1与患者皮肤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提供,当患者出汗时摩擦力减弱,所述耳挂部1就会产生滑动,让患者产生松垮的感觉,而且,将所述尾段4设置了圆弧,在一定程度上使所述耳挂部1的一部分没有完全贴合患者的耳廓,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在使用中出现松垮的感觉。
61.基于上述,发明人在所述弧形段3上设置所述弯曲段9,在使用中所述弯曲段9会提供一个横向的力,使所述耳挂部1的其余部分抵接至患者的耳廓,在患者耳廓的支撑力和所述耳挂部1与患者皮肤之间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耳挂部1更稳定的固定在患者的耳廓上。
6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挂持段2弯曲为弧形状,在所述挂持段2的顶部为凹陷段10,所述凹陷段10的内侧设置有与患者耳部根部形状相配合的凹陷。所述凹陷段10卡接在患者的上耳根中,通过患者的上耳根和所述凹陷段10的配合,限制所述挂持段2产生横向的位移,从而使得所述耳挂部1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