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呼吸面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20909发布日期:2022-02-23 22:4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麻醉呼吸面罩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呼吸面罩组件。


背景技术:

2.在临床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尤其广泛,麻醉是指利用麻醉药物的作用,使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产生意识消失的状态。而麻醉药物主要是镇静剂、镇痛药、麻醉药、肌松药等,这些药物会使人体的下颚骨及舌肌松弛。在进行插管麻醉时,往往使用麻醉呼吸面罩对患者进行输氧和吸入麻醉药品并用过面罩上的孔进行插管,患者仰卧时在重力作用下,由于下巴、脖子和舌肌无力,极易发生舌坠向咽部阻塞上呼吸道造成人体缺氧的情况,当机体严重缺氧时会导致机体器官和组织广泛损伤、坏死,尤其是大脑会丧失知觉、造成不可逆转性损伤,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避免因患者无意识低头或是舌骨后移,舌根也随之后移造成的患者的上呼吸道堵塞的情形,需要使舌骨上、下肌群拉直、绷紧,通常需要将患者的下颚抬高,使患者抬起头来,控制人体头部上仰、下颚抬高的基础便是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而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凹共同构成了寰枕关节。
3.目前在麻醉过程中使用到的麻醉呼吸面罩大多结构简单,通常需要医护人员手持固定,医护人员手部易疲劳造成固定效果不稳定,而且现有的麻醉呼吸面罩往往只是用于氧气或麻醉药品的吸入,功能单一,不能预防患者出现舌后坠情况,并且当患者出现舌后坠时,仍然需要医护人员用双手将下颚托起,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放医护人员双手,松紧可调节并且可预防患者舌后坠的麻醉呼吸面罩组件。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麻醉呼吸面罩组件,包括:
6.面罩体,所述面罩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面罩体内外侧的通孔;
7.顶部固定件,所述顶部固定件具有用于兜住头部的兜部,所述顶部固定件前段的第三连接部通过前连接带与面罩体连接,所述顶部固定件后段设置第一连接部;
8.后固定件,所述后固定件用于与人体寰椎关节之下身体连接,所述后固定件上设置第二连接部;
9.后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后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后连接带带身长度可调节,所述后固定件以及顶部固定件可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后连接带带身拉紧。
10.所述后固定件包括用于勒于颈部的中间柔性带段,所述中间柔性带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的远端与面罩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中间柔性带段上。
11.其中一牵引带的远端设置沿带身延伸的安装孔,其中一安装孔套置在固定柱上。
12.所述后固定件为可套置在人体躯干上的背部环形带,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该背部环形带的后段上。
13.所述顶部固定件包括用于箍紧头部的头部环形带,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头部环形带后段上,第三连接部设置于头部环形带前段。
14.所述顶部固定件还包括用于压住头顶的顶部压带,所述顶部压带的两端连接在头部环形带上的前段以及后段上。
15.所述顶部压带、前连接带以及后连接带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面罩体分别与该一体结构连接。
16.连接部为勾面粘接带,所述顶部压带、前连接带以及后连接带分别设置与勾面粘接带配合的毛面粘接带。
17.所述面罩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柱,多个固定柱的头端设置限位头,前连接带的前段为y形带,所述y形带的分叉部的远端套置在固定柱上。
18.所述面罩体上设置导管座以及进气连接管,所述导管座上设置有连通面罩体内外的孔道,所述孔道设置有环带状结构的软质膜片,所述膜片的周边与所述导管座闭合连接,所述膜片的内表面与所述导管座之间形成环状的填充腔室,所述膜片的外表面向中心孔中心拱起形成供导管穿过的通孔,所述填充腔室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连接孔。
19.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面罩体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可用于供给呼吸气体或者供插管插入,或者在插管治疗时供给氧气或者插管交替进行。面罩体覆盖口鼻,便于形成正压环境。顶部固定件可通过兜部与人体头部固定,所述顶部固定件具有用于兜住头部的兜部,所述顶部固定件前段的第三连接部通过前连接带与面罩体连接,可对面罩体实现固定。后固定件,所述后固定件用于与人体寰椎关节之下身体连接,可提供给后连接带拉力。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后连接带连接,后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后连接带带身长度可调节,由于人体存在差异,通过调节后连接带带身长度可使该后连接带带身长度具有一定张力以拉紧后固定件以及顶部固定件。人体低头动作的产生,基于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相对角度位移产生,后连接带会对患者头颅形成向患者背后牵拉的趋势,以克服临床中危险的低头动作的产生,继而进一步避免了临床中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的现象,以及严重的临床事故。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在进行插管治疗过程中进行数秒内的快速反应,不用摘脱插管中的面罩,直接调节后连接带的张紧力,使患者头部上抬,便于快速抢救以及其他抢救治疗术的开展,不需要额外需要人员对来控制头部上抬,也可在插管治疗前就使使患者头部上抬,以方便抢救,有效防止舌后坠现象发生。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后连接带与后固定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面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100为面罩体,101为通孔,102为固定柱,110为导管座,120为进气连接管,130为膜片,140为填充腔室,141为连接孔,200为顶部固定件,210为兜部,220为第三连接部,230为第一连接部,240为头部环形带,250为顶部压带,300为后固定件,310为第二连接部,320为中间柔性带段,330为牵引带,400为后连接带,500为前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26.参见图1至图3,麻醉呼吸面罩组件的一种实施例,麻醉呼吸面罩组件,包括面罩体100、顶部固定件200、后固定件300以及后连接带400。所述面罩体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面罩体100内外侧的通孔101;优选地,所述面罩体100上设置导管座110设置有导管座110,所述导管座110上设置有连通面罩体100内外的孔道,所述孔道设置有环带状结构的软质膜片130,所述膜片130的周边与所述导管座110闭合连接,所述膜片130的内表面与所述导管座110之间形成环状的填充腔室140,所述膜片130的外表面向中心孔中心拱起形成供导管穿过的通孔101,所述填充腔室140侧壁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连接孔141,连接孔可外接充气管,通过连接孔可往填充腔室140中注入气体,使膜片130鼓胀,通过充气的多少,可使膜片130形成孔径可变的通孔101,可对插入通孔101的不同管径的内窥镜导管进行密封,可适应不同管径的管道通过,能在对患者麻醉供氧的同时,适应各种种类内窥镜检查,所述面罩体100上还可设置进气连接管120,可通过该进气连接管120供给呼吸的气体,能在插管治疗时候对患者供氧。所述面罩体100上可设置有多个固定柱102以供连接,多个固定柱102的头端设置限位头。
27.所述顶部固定件200具有用于兜住头部的兜部210。所述顶部固定件200前段的第三连接部220通过前连接带500与面罩体100连接,所述顶部固定件200后段设置第一连接部230。所述顶部固定件200可呈网兜状,顶部固定件200兜住头部,用于固定头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顶部固定件200包括用于箍紧头部的头部环形带240,头部环形带240的内孔形成兜部210用于兜住头顶,第一连接部230设置于头部环形带240后段上。为防止头部环形带240向下滑脱,所述顶部固定件200还包括用于压住头顶的顶部压带250,所述顶部压带250的两端连接在头部环形带240上的前段以及后段上,顶部压带250,作用于人体头顶,能够限制头部环形带240滑脱和移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连接带500的前段为y形带,y形带的叉口可用于给进气连接管120让位。所述y形带的分叉部的远端套置在固定柱102上,y形带的前端可设置固定孔,该固定孔套置在固定柱102上。
28.所述后固定件300用于与人体寰椎关节之下身体连接,所述后固定件300上设置第二连接部310。所述后固定件300可为套置在人体躯干上的背部环形带,环形带套置在躯干上实现后固定件300与人体寰椎关节之下身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10设置于该背部环形带的后段上,后连接带400与第二连接部310连接可用于牵引顶部固定件200。所述后固定件300也可包括用于连接于颈部的中间柔性带段320,所述第二连接部310设置于中间柔性带段320上,中间柔性带段320可粘贴等方式与人体连接固定。所述后固定件300还可为与人体背部连接的固定架或者固定带。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固定件300包括用于勒于颈部的中间柔性带段320,人体寰椎关节位于颈椎顶端区域,勒于颈部的中间柔性带段320实现了后固定件300与人体寰椎关节之下身体连接,所述中间柔性带段320的两端分别连接牵引带330,牵引带330可与中间柔性带段320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勒于颈部的柔性带为中间柔性带段320,所述牵引带330的远端与面罩体100连接,牵引带330既能够对面罩体100固定,同时能够中间柔性带段320进行拉紧,使对中间柔性带段320具有较大的压力以及摩擦力,以便于对后连接带400施加拉力,所述第二连接部310设置于中间柔性带段320上,其中一牵引带330的远端设置沿带身延伸的安装孔,其中一安装孔套置在固定柱102上,选择与固定柱102
适配的安装孔,可方便调节该一体结构张紧度。
29.后连接带400,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第二连接部310分别与后连接带4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后连接带400带身长度可调节,所述后固定件300以及顶部固定件200可通过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后连接带400带身拉紧。优选地,所述顶部压带250、前连接带500以及后连接带400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第二连接部310、第三连接部220、面罩体100分别与该一体结构连接,采用该结构,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能够简化面罩组件,便于临床操作;该一体结构与各连接部的连接结构可为纽扣连接结构、暗扣连接结构、或者粘接扣、曰字形扣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后连接带400带身长度可调节的调节方式可包括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10连接带带身的伸长或缩短实现;也可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第二连接部310与后连接带400连接位置实现,例如,保持第一连接部230与后连接带400位置不便,所述第二连接部310为纽扣,后连接带400沿带身排列的纽扣孔,纽扣孔可与纽扣形成纽扣连接结构,通过与不同纽扣孔连接,实现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后连接带400带身长度可调节,当然也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复合实现调节。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为勾面粘接带a,所述顶部压带250、前连接带500以及后连接带400分别设置与勾面粘接带配合的毛面粘接带b,该毛面粘接带可一直沿着所述顶部压带250、前连接带500以及后连接带400形成的一体结构延伸,采用该结构,粘接扣连接速度快,便于微调,同时可左右微调,该毛面粘接带设置在该一体结构上,连接时,不会对患者有扎痛感,提高患者舒适性。所述顶部固定件200、后固定件300、前连接带500、后连接带400、顶部压带250可均为松紧带,松紧带对人体贴合好,患者舒适度高。
30.采用上述方案,在进行插管治疗时候,将顶部固定件200与患者头部固定,并通过后固定件300与寰椎关节一下身体部位连接,在发生呼吸抑制时候,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10之间的后连接带400带身长度可调节,使后连接带400对顶部固定件200施加拉力并使患者保持抬头动作,以克服临床中危险的低头动作的产生,继而进一步避免了临床中容易出现呼吸抑制的现象,以及严重的临床事故。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在进行插管治疗过程中进行数秒内的快速反应,便于快速抢救以及其他抢救治疗术的开展,不需要额外需要人员对来控制头部上抬,也可在插管治疗前就使使患者头部上抬,以方便抢救,有效防止舌后坠现象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