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田饮水试验套件

文档序号:29296799发布日期:2022-03-17 02:1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洼田饮水试验套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吞咽功能筛查用品,特别是一种洼田饮水试验套件。


背景技术:

2.吞咽障碍指发生于咽喉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的现象。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多种疾病可导致吞咽障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口咽部器质性病变、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对存在上述疾病或病变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总体发生率。
3.针对卒中患者而言,在进食或饮水之前需要进行吞咽功能的筛查,并且,吞咽功能筛查是医疗卫生组织认证联合委员会要求的初级卒中中心的必备条件。卒中患者在入院后的24h内,由护士完成吞咽功能的筛查。如果筛查结果显示患者吞咽功能,应进行全面专业的评估,只有当筛查结果显示患者无吞咽异常,方可进食进水。
4.洼田饮水试验是广泛应用的吞咽功能筛查方法,洼田饮水试验是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评定吞咽障碍的实验方法,要求受试者端坐,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再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诊断。洼田饮水试验具有分级明确,操作简便的优点。
5.当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筛查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用于试验的水杯通常为市面上常见的小号一次性水杯,尺寸小巧只能单手抓握,但卒中患者大多手脚乏力,难以单手稳定的抓持水杯,手容易抖动,导致一次性水杯内的水洒出来。2、考虑到卒中患者单手握持稳定性不足,容易手抖的情况,为了避免水从一次性水杯中洒出来,所选用的小号一次性水杯的容量容量通常会大于60ml。将用于试验的30ml温开水倒入后,只能达到一次性水杯的中部高度。这会导致需要将一次性水杯上仰至较大角度,才能将一次性水杯内的水倒出,在试验时容易引发患者呛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洼田饮水试验套件,它解决了洼田饮水试验应用于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筛查时,患者难以单手稳定的抓持水杯,喝水时仰头角度较大容易呛咳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洼田饮水试验套件,包括杯托和一次性水杯;
8.杯托呈上大下小的锥形套筒,其下端封闭,上端敞口,杯托在上端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执手,杯托在上端沿口处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弧形缺口,两个弧形缺口和两个执手环绕杯托的上端沿口呈环形均布;杯托在上端与下端之间设有轴向布置的条形观察孔,条形观察孔贯通杯托的外壁与内腔,杯托的外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3ml刻度线、5ml刻度线、10ml刻度线和30ml刻度线;
9.一次性水杯为透明塑料材质,一次性水杯的外轮廓与杯托的内腔形状相吻合;当一次性水杯安装在杯托内时,一次性水杯的上沿口低于杯托的弧形缺口的最低处1-3mm。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杯托分别在两个弧形缺口的中心处设有向杯托外部凸出的汇流嘴;当一次性水杯安装在杯托内时,一次性水杯的外壁与汇流嘴的内壁之间形成存水湾。
11.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执手呈倒“l”形,其包括向杯托外侧水平延伸而出的水平段和向本体下端延伸的下垂段;水平段的前端固连在杯托上端沿口上,水平段的后端与下垂段的上端固连。
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3ml刻度线、5ml刻度线、10ml刻度线、30ml刻度线均紧邻条形观察孔设置在条形观察孔的一侧。
13.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杯托在下端中心处设有供手指伸入的通孔。
14.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水杯外壁上设有一圈定位刻度线;当一次性水杯安装在杯托内时,一次性水杯的定位刻度线与杯托的30ml刻度线重合。
15.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水杯的内腔容量为35-45ml。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7.1、适用于上肢乏力的受试者,执行洼田饮水试验时,受试者可双手抓握杯托的两个执手,稳定性明显优于单手抓握一次性水杯,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手抖导致水洒出来的情况。在提高了抓握稳定性的前提下,可选用总容量相对较小的一次性水杯,以减小受试者喝水时头部需要上仰的角度,使受试者能以一个更平缓的仰头角度喝水,发生呛咳的概率大幅降低。
18.2、杯托的两个弧形缺口和两个执手环呈环形均布,一方面,在等高抓握两个执手的前提下,转动两个执手即可使一次性水杯内的水从弧形缺口流出,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弧形缺口的设计能使受试者能以一个更平缓的仰头角度喝水,发生呛咳的概率大幅降低。
19.3、杯托的弧形缺口的中心处设有汇流嘴,一方面,通过汇流嘴起到汇聚水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试者的嘴角漏水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汇流嘴的内壁与一次性水杯的外壁之间形成存水湾,当一次性水杯内的水面晃动使水从杯口溢出时,一部分水打在杯托内壁上再流回流回一次性水杯内,另一部分从弧形缺口处溢出的水的会滞留在存水湾内,待试验时,存水湾内的水便会流入受试者嘴里。
20.4、一次性水杯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定位刻度线,当一次性水杯装入杯托后,通过观察一次性水杯的定位刻度线与杯托的30ml刻度线是否重合,即可快速准确的判断一次性水杯是否安装到位。
21.5、洼田饮水试验完成后,将手指伸入杯托下端的通孔中顶推一次性水杯的底壁,即可将一次性水杯快速的顶出杯托。
22.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杯托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一次性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例说明:杯托1;执手11;弧形缺口12;条形观察孔13;汇流嘴14;通孔15;一次性水杯2;定位刻度线21;存水湾3。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如图1-3所示,洼田饮水试验套件,包括杯托1和一次性水杯2。
29.杯托1呈上大下小的锥形套筒,其下端封闭,上端敞口,杯托1在上端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执手11,杯托1在上端沿口处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弧形缺口12,两个弧形缺口12和两个执手11环绕杯托1的上端沿口呈环形均布。杯托1在上端与下端之间设有轴向布置的条形观察孔13,条形观察孔13贯通杯托1的外壁与内腔,杯托1的外壁从下至上依次设有3ml刻度线、5ml刻度线、10ml刻度线和30ml刻度线。
30.一次性水杯2为透明塑料材质,一次性水杯2的外轮廓与杯托1的内腔形状相吻合。当一次性水杯2安装在杯托1内时,一次性水杯2的上沿口低于杯托1的弧形缺口12的最低处1-3mm。
31.优选,杯托1分别在两个弧形缺口12的中心处设有向杯托外部凸出的汇流嘴14。当一次性水杯2安装在杯托1内时,一次性水杯2的外壁与汇流嘴14的内壁之间形成存水湾3。
32.优选,执手11呈倒“l”形,其包括向杯托1外侧水平延伸而出的水平段和向本体下端延伸的下垂段;水平段的前端固连在杯托1上端沿口上,水平段的后端与下垂段的上端固连。
33.优选,3ml刻度线、5ml刻度线、10ml刻度线、30ml刻度线均紧邻条形观察孔13设置在条形观察孔13的一侧。
34.优选,杯托1在下端中心处设有供手指伸入的通孔15。
35.优选,一次性水杯2外壁上设有一圈定位刻度线21;当一次性水杯2安装在杯托1内时,一次性水杯2的定位刻度线21与杯托的30ml刻度线重合。
36.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执行洼田饮水试验时,先将一次性水杯2安装在杯托1内,再注入3ml或5ml或10ml温水至一次性水杯2中。受试者采取坐直位,双手等高握持杯托1的两个执手11喝水,若能一次喝完且无呛咳,再用30ml的水量进行试验。
37.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
38.1级:可一次喝完,无呛咳;
39.2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40.3级: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
41.4级: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
42.5级: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43.吞咽功能诊断标准:
44.正常:在5秒内喝完,分级在1级;
45.可疑:饮水喝完时间超过5秒以上,分级在1-2级;
46.异常:分级在3、4、5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