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8376发布日期:2022-03-12 14:3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理疗的颈椎治疗仪。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而且向低龄化发展,据全国骨科专家门诊统计,颈椎病已占到骨科病例前三位,二十岁至四十岁的人群患颈椎病率已提升为56%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
3.传统的颈椎病治疗方式主要有按摩、推拿、针灸等方法,一般治疗周期长,见效慢,只能暂时消除症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手术治疗成本高,风险较大,但也只是一种应急性治疗,对人体极易造成较大损伤。
4.目前市场上的颈椎病治疗仪,结构比较简单,治疗机理不明确,功能较少,效果不理想,容易延误病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仪,该颈椎治疗仪通过设置可调整高度并与人体自然生理曲度吻合的颈椎托,适用于各种人群,并将颈椎自然复位到正常曲度,颈椎托上的导电片低频电刺激神经和肌肉,红光灯加热加速皮肤炎症吸收,从根本上消除颈椎病产生的病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仪,其中,所述颈椎治疗仪包括:
7.颈椎托,包括用于固定颈椎的定位装置,其弧度与人体的自然生理曲度吻合;
8.间隔设置在所述颈椎托表面上的至少两个导电片;
9.嵌装在所述颈椎托上并正对人体肩井穴部位的红光灯;
10.与所述颈椎托一侧面的插孔插接的电源适配器、智能控制器和手捏空气球。
11.优选地,所述颈椎托从下至上依次包括pvc底板、气囊、包裹在所述气囊和所述pvc底板上的弹力布,所述导电片间隔设置在所述弹力布表面。
12.优选地,所述弹力布与所述导电片之间设有碳纤维层。
13.优选地,所述手捏空气球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手捏空气球充排气调整所述气囊高度,使所述颈椎托与正常人体的自然生理曲度吻合。
14.优选地,所述颈椎治疗仪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颈椎托上的加热毯。
15.优选地,所述颈椎托还包括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倒u型装置。
16.优选地,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导电片、所述红光灯和所述加热毯电连接。
17.优选地,所述电源适配器将网电源与所述颈椎治疗仪连通。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仪,该颈椎治疗仪通过手捏空气球充、排气控制气囊来调整颈椎托的高度和弧度,使其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颈椎自然复位到正常曲度,放松颈部肌肉,减小椎间盘压力,颈椎托上的导电片与人体颈部直接接触,通过低频电
流对神经和肌肉刺激,促进血液流通和代谢,减轻疼痛感,正对肩井穴的红光灯照射产生的热量可促进皮肤血管扩张充血,提高组织再生能力和细胞活力,加速炎症吸收,继而从根本上消除颈椎产生病因,设计的加热汤给肩背部做理疗,促进肩背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流速消除肩部肌肉僵硬,松解肌肉痉挛。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疗仪方便易携带,满足不同患者需求,功能齐全,治疗成本低,安全风险低。
附图说明
19.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使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20.图1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椎治疗仪结构图;
21.图2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椎治疗仪的智能控制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颈椎治疗仪,其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颈椎治疗仪包括颈椎托1、导电片2、红光灯3、加热毯4、手捏空气球5、智能控制器6、电源适配器7、碳纤维层。
25.颈椎托1,包括用于固定颈椎的定位装置和固定人体头部的倒u型装置8,其弧度与人体的自然生理曲度吻合,颈椎托1从下至上依次包括pvc底板、气囊、包裹在所述气囊和所述pvc底板上的弹力布,所述手捏空气球5通过充气或排气方式调整与手捏空气球贯通的气囊高度,达到调整颈椎托1弧度目的,适合于各种体型人群,让颈椎自然复位到正常曲度,放松颈部肌肉,减小椎间盘压力,从根本上消除颈椎病产生的病因,长期使用来减缓退行性病变。
26.在所述颈椎托1表面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导电片2,具体地导电片2间隔设置在弹力布上,导电片2相当于电极片,颈椎治疗仪通过导电片2与人体直接接触,使用低频电流对接触部位肌肉进行刺激,让肌肉收缩和松弛,促进血液流通和代谢,另外低频电流可刺激疼痛部位痛感神经,减轻疼痛感觉,消除患者痛苦,达到治疗目的。
27.所述弹力布与所述导电片2之间设有碳纤维层,相当于在导电片2的低频电流刺激区域的下面设计碳纤维层,碳纤维具有加热功能,碳纤维对颈部接触部位进行加热,温度可在37~50℃范围内调节,可与低频电流刺激皮肤共同作用,加热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颈部疼痛。
28.颈椎托1上并正对人体肩井穴部位的内嵌装红光灯3,波长为650nm的两组红光灯组成红光理疗区,红光灯3照射肩井穴产生的热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流速,提升组织再生能力和细胞活力,加快炎症和代谢产物吸收,可消除颈部炎症和减轻疼痛。
29.颈椎托1上向下设有加热毯4,患者头枕颈椎托,肩背部躺在加热毯上,加热毯对肩背部进行加热理疗,消除颈椎病引起的肩背部肌肉僵硬,能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镇痛、松解肌肉痉挛,减轻和消除颈椎病带来的肩背不适。
30.颈椎托1一侧面设有多个插孔9,电源适配器7、智能控制器6通过插孔9与颈椎治疗仪电连接,手捏空气球5通过管路与气囊连通,智能控制器6与导电片2、红光灯3、加热毯4电连接,手捏空气球5与颈椎托1内的气囊贯通,手捏空气球5通过充气或排气方式调整气囊高度,电源适配器7通过网电源给予颈椎治疗仪电量支持。智能控制器6用于控制导电片2接通的低频电流的低频强度、温度和时间,同时控制红光灯3和加热毯4的加热温度和时间。
31.图2为智能控制器结构图,智能控制器上开关键(on/off键),是待机和运行状态切换键。插上电源适配器,打开智能控制器电源开关,显示屏上开机默认值显示为:时间为15分钟,温度为37℃。
32.红光灯3、加热毯4和导电片2低频电流治疗时间由“时间”键调节,调节范围为1min~30min,先按“时间”键,屏幕上显示的时间数字开始闪烁,然后按 + 键(增加)或
ꢀ–ꢀ
键(减小) 可在1min~30min之间任意设定时间。当治疗时间结束,颈椎治疗仪自动切断电源。
33.红光灯3、加热毯4和导电片2低频电流治疗加热温度由“加热”键调节,可在37~50℃之间任意调整,先按“加热”键,屏幕上显示的温度数字开始闪烁,然后按 + 键(增加)或
ꢀ–ꢀ
键(减小) 可在37~50℃之间任意设定温度. 在环境温度保持23℃时,开机5min后可达到设定的温度。
34.导电片的低频电流治疗强度由“低频”键调节,用led灯条颜色长度显示1、2、3、4、5个档位,先按下“低频”键,然后用 + 键(增加)或
ꢀ–ꢀ
键(减小)可任意设定强度。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椎治疗仪工作过程:
36.将手捏空气球5、智能控制器6、电源适配器7与颈椎治疗仪连接,并接上电源,患者躺下,颈部枕在颈椎托1上,手捏空气球5调整颈椎托1的弧度,使其与正常人体颈椎生理弧度一致,按下智能控制器6上的开关键(on/off键),按“加热”键,红光灯3、加热毯4和导电片2低频电流治疗加热温度设置为38℃,红光灯3、加热毯4和导电片2开始加热,5min后红光灯3、加热毯4和导电片2低频电流治疗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按“低频”键,导电片的低频电流治疗强度调为4挡,导电片低频电流对患者颈部肌肉进行刺激治疗;按“时间”键,红光灯3、加热毯4和导电片2低频电流治疗时间设置为20min,治疗时间结束,颈椎治疗仪自动切断电源。
3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