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9278发布日期:2022-02-09 14:1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整形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


背景技术:

2.在对鼻部进行整形手术后,创口处会有血液渗出,积血无法及时排出时极易引起鼻部血肿,血肿会会对创口的愈合产生影响,且容易引起感染,所以需要使用吸引管对创口处渗出的血液进行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3.现有的吸引管在将血液吸出的过程中会有少量血液残留在吸引管内,残留血液凝固会导致吸引管无法正常的将渗出的血液排出,会导致创口处渗出血液无法及时排出,影响到创口的愈合以及组织消肿,给患者的术后带来痛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具有对粘附在吸引管内壁血液清理防止吸引管堵塞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包括用于小腔隙渗血吸出的吸引管本体,所述吸引管本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座,所述转接座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环,所述吸引管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对所述吸引管本体内部堆积血渍清理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的内侧设有用于对所述清理组件的位置调节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
5.其中,所述清理组件包括外环、三个柔性片、连动环和支架,三个所述柔性片等角度环形固定于所述外环内侧,三个所述柔性片一端均与所述连动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外环内壁固定连接。
6.其中,所述外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内壁相贴合,且所述外环与所述吸引管本体滑动连接。
7.其中,所述转接座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环尺寸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连接环通过所述放置槽与所述转接座卡合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连杆依次贯穿所述连动环和所述支架。
9.其中,所述连杆分别与所述连动环和所述支架滑动连接。
10.其中,所述第一挡片位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端。
11.其中,所述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所述第二挡片位于所述连动环与所述支架之间。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接座和放置槽的配合对连接环进行隐藏放置,便于吸引管本体通过转接座与外部负压设备进行连接,通过外环和柔性片对残留在吸引管本体内壁的血液进行清理,在清理的同时柔性片与连动环配合下能够拉动时产生形变,呈现为圆台状与残留的血液相接触,防止了残留血液与外环接触后形成密封,保证了清理残留血液时的滑动顺畅,在对外环复位时,在第二挡片和支架的配合下将对连杆的推动力传递到支架上,且柔性片相互连接处的空腔便有气体通过,减小推动时的阻力使得外环更加
便于复位,降低了对吸引管本体内血液残留行清理的操作难度,同时防止扯动放置在创口处的吸引管本体,保证了吸引管本体对创口处渗出血液的正常排出。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环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柔性片和连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环和柔性片的剖视示意图;
18.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9.图中:1、吸引管本体;2、转接座;21、放置槽;22、连接环;3、清理组件;31、外环;32、柔性片;33、连动环;34、支架;4、连杆;41、第一挡片;42、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次性鼻整形专用吸引管,包括用于小腔隙渗血吸出的吸引管本体1,吸引管本体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接座2,转接座2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的连接环22,吸引管本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吸引管本体1内部堆积血渍清理的清理组件3,清理组件3的内侧设有用于对清理组件3的位置调节的连杆4,连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片41。
21.本实施方案中:吸引管本体1的直径为0.3cm,长度为8.5cm,吸引管本体1用于放置于窗口创口处对渗出的血液进行吸出,通过转接座2与外部的负压吸附装置进行连接,且连接环22位于转接座2的内部,与转接座2的内侧在同一平面,防止对连接产生干涉,保证了正常的连接,且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有血液残留粘附时,通过外环31和连杆4以及连接环22的配合对粘附的血液残留进行清理,保证了吸引管本体1的通畅,防止血液残留堵塞吸引管本体1后无法正常吸出创口处渗出的血液,且外环31和柔性片32在对残留血液清理的过程中,由于连杆4的拉动会使得柔性片32产生形变,能够使得前端与残留血液进行接触,从而增加了残留血液与外环31之间的间隙,防止外环31直接与残留的血液接触产生密封效果,提升清理的顺畅,且柔性片32之间设有间隙,便于在将外环31推回,防止在推回外环31的过程中向创口处泵入空气,同时减小推回的阻力,保证了外环31正常的复位。
22.清理组件3包括外环31、三个柔性片32、连动环33和支架34,三个柔性片32等角度环形固定于外环31内侧,三个柔性片32一端均与连动环33固定连接,支架34与外环31内壁固定连接;外环31与吸引管本体1的内壁相贴合,能够对粘附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的血液进行刮除,且在刮除的同时,柔性片32在连杆4和连动环33的配合下拉动产生形变,使其顶起端将血液残留推动,三个柔性片32之间相互具有间隙,防止在推动复位时相互接触形成密封,能够减小推动外环31复位时的阻力,且防止向创口处注入空气,连动环33对三个柔性片32的前端进行连接,在与第二挡片42的配合下即可带动柔性片32以及外环31进行运动,支架34在与第一挡片41相接触,能够带动外环31整体运动,减小柔性片32的受力程度,保证了拉动的顺滑。
23.外环31与吸引管本体1内壁相贴合,且外环31与吸引管本体1滑动连接;外环31和
吸引管本体1内壁接触后,对粘附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的血液进行刮除,外环31在连杆4的推拉作用下,在吸引管本体1的内壁能够进行往复的滑动,使的外环31在拉动后能够进行复位,便于再次对残留的血液清理时进行使用。
24.转接座2的内侧开设有与连接环22尺寸相适配的放置槽21,连接环22通过放置槽21与转接座2卡合连接,连杆4一端与连接环22固定连接;转接座2内侧开设的放置槽21能够将连接环22放置在与转接座2内侧同一水平面内,防止在与外部负压设备连接时产生干涉,保证了连接的稳定,且连接环22中部暴露在吸引管本体1内的空隙处,便于在需要对吸引管本体1内壁清理时对连接环22进行抽动,连杆4的一端与连接环22相连接,能够便于对连杆4进行拉动,方便使用镊子进行夹持拉动。
25.连杆4依次贯穿连动环33和支架34;连杆4贯穿连动环33和支架34后,能够在拉动连杆4时对连动环33以及支架34产生拉扯作用,连杆4的材质为pp杆。
26.连杆4分别与连动环33和支架34滑动连接;连杆4在连动环33和支架34内滑动,是能够在向内推动连杆4时,连杆4通过在连动环33和支架34内的滑动调整第一挡片41和第二挡片42所在的位置,使得第二挡片42在推动连杆4时能够对支架34施加向内推动的力,第二挡片42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在推动连杆4时更加便于将外环31推至原位。
27.第一挡片41位于连杆4远离连接环22的一端;第一挡片41对连杆4的拉动位置进行限位,在拉动连杆4的过程中,第一挡片41和支架34相互贴合,使得在拉动连杆4时能够带动支架34和外环31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进行滑动,从而对粘附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的血液进行清理,同时支架34为带动外环31滑动的受力部位,防止了柔性片32在拉动阻力较大时形变过大无法复位,保证了柔性片32的正常使用的效果。
28.连杆4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挡片42,第二挡片42位于连动环33与支架34之间;连杆4外侧的第二挡片42能够配合不同时形态下产生不同的配合效果,在对连杆4进行拉动时,连杆4在连动环33和支架34内滑动,使得第二挡片42能够与连动环33相贴合,即可使得连动环33带动柔性片32的一端产生形变,使得柔性片32与血液残留相接触,增加外环31与血液残留的间隙,防止形成真空吸附效果,保证了清理的顺畅,在将连杆4向内侧推动时,第二挡片42与支架34相贴合,即可将连杆4的推动力传递到支架34上,即可将外环31进行推动复位,便于再次对血液残留进行清理。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吸引管本体1放置于创口处时在对创口内渗出的血液进行吸出,当吸引管本体1内出现少量血液残留后,残留在吸引管本体1内侧血液会对创口渗出的血液排出造成影响,此时即可通过拉动连接环22带动连杆4,在连杆4被拉动的同时,在第二挡片42与连动环33的配合下将柔性片32进行撑开,在柔性片32撑开后,继续拉动连杆4会带动第一挡片41与支架34相接触,此时即可通过连杆4和第一挡片41以及支架34的配合将外环31进行拖动,对粘附在吸引管本体1内壁的血液残留进行清理,保证了吸引管本体1对渗出血液的正常排出,在对吸引管本体1内壁粘附的血液残留清理完成后,在通过连接环22对连杆4向内侧推动,在推动的过程中第二挡片42与支架34相接触,即可通过第二挡片42将连杆4的推动力传递到支架34上,即可使得支架34带动外环31向内侧滑动复位,便于再次对残留的血液进行清理,保证了创口处渗出血液的正常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