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4720发布日期:2022-04-27 12:2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病人转移的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医院,是为病员开展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措施、护理技术、接诊服务、康复设备、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
3.目前,医院对患者治疗或做手术时,需要使用转移车转移患者,转移车包括床体和带有行驶轮的车架,床体放置在车架上,使用时,将转移车移动至病床处,通过多名医务人员将患者从病床上抬起并转移至转移车上,再通过转移车将患者送至治疗室或手术室,需要多名医务人员将患者从转移车上抬起并转移至指定的床上;采用上述方式,针对不便于有较大动作位移的患者,采用上述方式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既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收放装置,以解决目前针对不便于有较大动作转移的患者,采用常规转移车转移的方式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受伤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收放装置,包括第一布带和床架,床架上横向滑动连接有顶板;第一布带套设在顶板上,还包括随顶板运动而带动第一布带收放的收放机构。
6.基础方案的优点:本方案将床架固接在带有行驶轮的车架上,使用时,通过车架带动床架移动至病床位置;顶板向病床的方向横向移动,同时收放机构放出第一布带,使得顶板带动第一布带向病床床面方向拉伸;当顶板移动至病床上方时,且此时顶板位于患者身体正下方,即患者在第一布带上方,顶板和第一布带停止运动;当患者在第一布带上方时,顶板反向横向移动,同时收放机构回收第一布带,即通过顶板和第一布带的运动实现患者的转移;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顶板和第一布带代替多名医务人员采用搬运的方式转移患者,一方面减少了医务人员的使用,另一方面避免采用传统搬运的方式造成患者的二次受伤,减缓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7.进一步,收放机构包括与床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辊和第二辊,第一布带的一端与第一辊连接,第一布带的另一端与第二辊连接;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辊转动的第一转动部和用于带动第二辊转动的第二转动部。
8.通过上述设置,通过第一转动部带动第一辊转动,通过第二转动部带动第二辊转动。
9.进一步,第一辊和第二辊上均设有用于第一布带端部伸入的侧槽,还包括对伸入侧槽的第一布带端部固定的固定件。
10.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布带的端部固定在侧槽内。
11.进一步,固定件与侧槽间隙配合,且固定件的宽度大于侧槽的槽口宽度。
12.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布带的端部弯曲与第一布带连接形成第一圈,将第一布带两端第一圈分别放入第一辊的侧槽和第二辊的侧槽内,固定件与第一圈滑动连接,即通过固定件和侧槽的内壁对第一布带的端部进行固定。
13.进一步,还包括随顶板运动而同步运动的底板,且底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底板的运动方向与顶板的运动方向一致。
14.通过上述设置,导向块横向移动期间,导向块还会带动底板横向移动;当顶板移动至病床的上方时,底板与病床上的床单相抵,即通过底板能够对床单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医务人员将患者转移至第一布带期间带动床单移动,进而避免床单的偏移掉落。
15.进一步,底板外套接有第二布带,床架上固接有固定辊,第二布带的两端均与固定辊连接。
16.通过上述设置,底板横向移动期间,底板带动第二布带同步横向移动,由于第二布带是柔性材质,通过第二布带代替底板与床单接触,减少了对床单的磨损;并且,第二布带还能防止床单等其他物件的卷入。
17.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带动顶板滑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开设在床架两侧的导向槽,且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顶板和底板均与导向块固接,还包括用于带动导向块运动的动力部。
18.通过上述设置,动力部带动导向块沿导向槽的路径横向移动,导向板带动顶板和底板同步横向移动。
19.进一步,顶板上设有便于患者转移的倾斜板。
20.通过上述设置,患者通过倾斜板更利于被转移至顶板上,也利于患者从顶板上转移至指定床上。
21.进一步,床架的两侧均设有侧块。
22.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侧块能够对第一辊和第二辊起到保护作用。
23.进一步,床架的两侧均设有防撞块,且防撞块的一端位于侧块的下方,防撞块的另一端延伸至床架的底部。
24.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防撞块增大了对第一辊和第二辊的保护面积,进而加强了对第一辊和第二辊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放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27.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28.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床架1、顶板2、导向块3、张紧辊4、从动皮带轮5、传输带6、第一辊7、第二辊8、第一驱动轮9、第一皮带10、第二驱动轮11、第二皮带12、侧槽13、固定件14、第一圈15、底板16、倾斜板17、固定槽18、固定轴19、第二圈20、侧块21、防撞块22、
固定辊23。
31.实施例
32.基本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收放装置,包括第一布带和床架1,床架1固接在带有行驶轮的车架上,床架1上横向滑动连接有顶板2,还包括用于带动顶板2滑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开设在床架1两侧的导向槽,且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3,还包括用于带动导向块3运动的动力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包括第一电机、两个张紧辊4、两个从动皮带轮5和传输带6,第一电机选用伺服电机,第一电机和两个张紧辊4均固接在床架1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接有主动皮带轮,且两个张紧辊4位于主动皮带轮的两侧;两个从动皮带轮5与床架1转动连接,传输带6套接在主动皮带轮和两个从动皮带轮5上,通过传输带6绕过两个张紧辊4,导向块3固接在传输带6上。
33.顶板2固接在导向块3上,且第一布带套设在顶板2上,还包括随顶板2运动而带动第一布带收放的收放机构,收放机构包括与床架1转动连接的第一辊7和第二辊8,第一布带的一端与第一辊7连接,第一布带的另一端与第二辊8连接,且第一辊7和第二辊8上均缠绕有部分第一布带,且床架1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布带绕过的张紧轴;还包括用于带动第一辊7转动的第一转动部和用于带动第二辊8转动的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一从动轮,第二电机选用伺服电机,第二电机固接在床架1上,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一驱动轮9,第一从动轮与第一辊7固接,第一驱动轮9与第一从动轮之间套接有第一皮带10;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二从动轮,第三电机选用伺服电机,第三电机固接在床架1上,且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接有第二驱动轮11,第二从动轮与第二辊8固接,第二驱动轮11与第二从动轮之间套接有第二皮带12;第一驱动轮9、第一从动轮、第二驱动轮11、第二从动轮、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5和张紧辊4位于床架1的外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位于床架1的内侧。
34.第一辊7和第二辊8上均开有用于第一布带端部伸入的侧槽13,还包括对伸入侧槽13的第一布带端部固定的固定件14,固定件14呈柱状;固定件14与侧槽13间隙配合,且固定件14的宽度大于侧槽13的槽口宽度,使得固定件14不会从侧槽13的槽口处滑出;操作时,第一布带的端部弯曲与第一布带连接形成第一圈15,将第一布带两端第一圈15分别放入第一辊7的侧槽13和第二辊8的侧槽13内,固定件14与第一圈15滑动连接,即通过固定件14和侧槽13的内壁对第一布带的端部进行固定。
35.还包括随顶板2运动而同步运动的底板16,且底板16与导向块3固接;底板16位于顶板2的下方,底板16的运动方向与顶板2的运动方向一致。
3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7.使用时,通过车架带动床架1移动至病床位置;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转动,主动皮带轮通过传输带6带动从动皮带轮5转动,进而使得传输带6运动;传输带6运动期间,传输带6带动导向块3横向移动,进而传输带6带动导向块3沿导向槽的路径向右移动,导向块3带动顶板2向右移动。
38.顶板2向右移动期间,第二电机不工作,进而第一辊7不转动;此时,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驱动轮11转动,第二驱动轮11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二从动轮带动第二辊8转动,使得缠绕在第二辊8上的第一布带被放出;因此,顶板2向右移动期间,顶板2带动第一布带向右拉伸,即第一布带向病床床面方向拉伸;当顶板2移动至病床的
上方时,且此时顶板2位于患者身体的正下方,即患者在第一布带上方,关闭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以此实现对顶板2和第一布带的定位。
39.当患者在第一布带上方时,再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皮带轮反向转动,主动皮带轮通过传输带6带动从动皮带轮5反向转动,进而使得传输带6反向运动;传输带6反向运动期间,传输带6带动导向块3反向横向移动,进而传输带6带动导向块3沿导向槽的路径向左移动,导向块3带动顶板2向左移动。
40.顶板2向左移动期间,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驱动轮11反向转动,第二驱动轮11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第二从动轮反向转动,第二从动轮带动第二辊8反向转动;同时,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驱动轮9转动,第一驱动轮9通过第一皮带10带动第一从动轮转动,第一从动轮带动第一辊7转动,且第一辊7和第二辊8的转动方向一致;因此,顶板2向左移动期间,通过第一辊7和第二辊8收回第一布带;当顶板2移动至初始位置时,关闭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以此实现对顶板2和第一布带的定位,即此时完成对患者的转移。
41.利用车架带动患者移动至目的地后,通过顶板2和第一布带的运动能够将患者转移至指定的床上;本方案通过顶板2和第一布带代替多名医务人员采用搬运的方式转移患者,一方面减少了医务人员的使用,另一方面避免采用传统搬运的方式造成患者的二次受伤,减缓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42.导向块3向右移动期间,导向块3还会带动底板16向右移动;当顶板2移动至病床的上方时,底板16与病床上的床单相抵,即通过底板16能够对床单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医务人员将患者转移至第一布带上期间带动床单移动。
43.本实施例中,底板16外套接有第二布带,且床架1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布带绕过的张紧轴;还包括与床架1固接的固定辊23,第二布带的两端均与固定辊23连接,具体是:固定辊23上开有两个固定槽18,且固定槽18与侧槽13一样,固定槽18内间隙配合有固定轴19,且固定轴19的宽度大于固定槽18的槽口宽度,使得固定轴19不会从固定槽18的槽口处滑出;操作时,第二布带的端部弯曲与第二布带连接形成第二圈20,将第二布带两端的第二圈20均伸入固定槽18内,固定轴19与第二圈20滑动连接,即通过固定轴19和固定槽18的内壁对第二布带的端部进行固定。
44.底板16横向移动期间,底板16带动第二布带同步横向移动,由于第二布带是柔性材质,通过第二布带代替底板16与床单接触,减少了对床单的磨损;并且,第二布带还能防止床单的移动,起到限制床单跑动或者被卷入第一布带上。
45.本实施例中,顶板2的右端固接有便于患者转移的倾斜板17;患者通过倾斜板17更利于转移至的顶板2上,也利于患者从顶板2上转移至指定床上。
46.本实施例中,床架1的两侧均固接有侧块21;通过侧块21能够对第一辊7和第二辊8起到保护作用。
47.本实施例中,床架1的两侧均固接有防撞块22,且防撞块22的一端位于侧块21的下方,防撞块22的另一端延伸至床架1的底部;通过防撞块22增大了对第一辊7和第二辊8的保护面积,进而加强了对第一辊7和第二辊8的保护效果。
4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
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