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0673发布日期:2022-04-07 08:1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2.气胸、胸腔积液是胸外科常见疾病,常规采用普通硅胶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普通硅胶引流管管径大、管腔粗、质地硬,需要切开胸壁,组织损伤大且操作复杂,易出血、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目前比较多的医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3.申请号为2019211848811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装置,包括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袋、二通管,二通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膨胀套以及与膨胀套匹配的连接筒,膨胀套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筒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塞,中心静脉导管的穿过对应的橡胶塞伸入二通管的一端与二通管连接,引流袋设置有引流管,引流管穿过对应的橡胶塞伸入二通管的另一端与二通管连接,连接筒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与对应的膨胀套螺纹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管均通过连接筒套设在对应的膨胀套上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与对应的膨胀套螺纹连接,膨胀套对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管进行挤压,避免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管与二通管分离,衔接简单,连接稳定。但是上述中心静脉导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口如果位置不好,有异物处于管口附近,就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导致引流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第三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连接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第二引流管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有第四引流管,所述第三引流管上设有密封帽,所述第四引流管包括直流段和引流段,所述直流段和引流段一体成型,所述直流段内设有管道,所述引流段外侧为管柱体,内部设有引流内腔和芯体,所述管道与引流内腔相连通,所述管柱体的径向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与引流内腔相通。
5.较佳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架、调节螺杆和调节柱塞,所述调节架的内部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螺杆与调节架螺纹连接并延伸至调节腔中,所述调节螺杆延伸至调节腔中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柱塞,所述调节柱塞贯穿延伸至第一引流管中,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侧壁上设有对应的调节柱塞的沉槽。
6.较佳的,所述引流段为螺旋状结构,所述引流内腔和沟槽均沿管柱体轴向螺旋设置。
7.较佳的,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引流袋固定架,所述引流袋固定架上安装有卡钩。
8.较佳的,所述引流内腔和沟槽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引流内腔径向上各自开设有一
条沟槽,两个所述引流内腔之间设有芯体进行阻隔,所述芯体截面为一字型结构。
9.较佳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和连接头,所述连接管与第二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内螺纹端,所述连接头与第四引流管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外螺纹端。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1.1.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引流管的引流段的外部设有沟槽,引流时,积液能够从引流段的沟槽进入到引流内腔中,然后通过直流段内的管道引流,如此,即使引流段的管口有异物堵塞,也不会影响积液引流至引流管中,避免了堵塞发生。
12.2.本实用新型中设有流量调节装置,可以改变引流管引流的流量大小,有助于提升病人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流量调节装置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段剖面结构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引流段剖面结构图。
18.图中:1三通管、2第一引流管、3第二引流管、4第三引流管、5四引流管、6密封帽、7直流段、8引流段、9管道、10管柱体、11引流内腔、12芯体、13沟槽、14调节架、15调节螺杆、16调节柱塞、17调节腔、18沉槽、19引流袋固定架、20卡钩、21连接管、22连接头、23内螺纹端、24外螺纹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实施例1
21.如图1-5所示,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包括三通管1,三通管1的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2、第二引流管3和第三引流管4,第一引流管2上连接有流量调节装置,第二引流管3的一端连接有连接装置,第二引流管3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有第四引流管5,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21和连接头22,连接管21与第二引流管3固定连接,连接管21的另一端连接有内螺纹端23,连接头22与第四引流管5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2的另一端连接有外螺纹端24,第三引流管4上设有密封帽6,第三引流管4是用于连接注射管,清理引流管用的,打开密封帽6,将第一引流管2封闭,则第四引流管5会与第二引流管3连通,可以进行注射清理操作;第四引流管5包括直流段7和引流段8,直流段7和引流段8一体成型,直流段7内设有管道9,引流段8外侧为管柱体10,内部设有引流内腔11和芯体12,管道9与引流内腔11相连通,管柱体10的径向开设有沟槽13,沟槽13与引流内腔11相通。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架14、调节螺杆15和调节柱塞16,调节架14的内部设有调节腔17,调节螺杆15与调节架14螺纹连接并延伸至调节腔17中,调节螺杆15延伸至调节腔17中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柱塞16,调节柱塞16贯穿延伸至第一引流管2中,第一引流管2的侧壁上设有对应的调节柱塞16的沉槽18。第一
引流管2的底部侧壁上连接有引流袋固定架19,引流袋固定架19上安装有卡钩20,引流袋固定架19可以用于防止引流袋。
22.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二引流管3通过连接装置与第四引流管5进行连接,然后将第四引流管5置于胸腔中的积液处,将第二引流管3通过密封帽6堵住后对积液进行引流,积液通过引流段8上的沟槽13进入引流内腔11然后通过依次经过直流段7进入第二引流管3中,再通过三通管1和第一引流管2进行引流袋中,引流袋安装在第一引流管2的尾部用于接收积液,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装置可以对积液流出的流量进行调节,当积液即将引流完毕时,可以通过流量调节装置减小引流的流量,此时引流管的吸压较低,可以避免对吸附位置的伤口处造成伤害,具体的调节方法为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5,从而带动调节柱塞16进行移动,调节柱塞16越接近沉槽18,第一引流管2的内部开口越小,则引流的积液流量越小,吸压越低;结束引流后,反向转动调节螺杆15则可以使得调节柱塞16恢复原位。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部分,其区别点在于:引流段8为螺旋状结构,引流内腔11和沟槽13均沿管柱体10轴向螺旋设置。引流内腔11和沟槽13设有两个,两个引流内腔11径向上各自开设有一条沟槽13,两个引流内腔11之间设有芯体12进行阻隔,芯体12截面为一字型结构。引流段8为螺旋状结构九可以增加引流段8的引流范围,螺旋引流导管的沟槽13处能够最大方位地收集体内积液分泌物,提升引流效率。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