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0135发布日期:2022-05-17 14:3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导管固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


背景技术:

2.医用导管分类较多,根据使用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输液导管、血透导管、血管造影导管、血管内介入治疗用导管、消化道导管、呼吸道导管、泌尿系统导管、神经系统导管、手术用引流管等等。中心静脉导管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是一种硅胶和pvc材料的管路,常放置的大静脉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等,分为多种型号,包括有单腔、双腔、三腔的中心静脉导管等。临床上急诊科、icu病房、麻醉科、血透室等科室的患者比较常用,用途比较多,可以测量中心静脉压评估补液量的多少。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作为长期肠外营养的给予途径,大型手术且出血量比较多时,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大量快速的静脉输液来维持血压。尿毒症患者常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肿瘤患者化疗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肿瘤化疗药物,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在医学临床上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材料。而为给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中心静脉管需要一端插入人体内,另一端在留在体外,一般都是医生用胶带对外置的导管进行反复贴合固定,多次胶带的粘合患者会不太舒适,影响患者的活动度,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影响治疗效果,并且对于导管的稳定性不够和去除胶带时容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而且胶带会长时间帖在患者身体上容易造成患者粘贴部位的不适;因此我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的一种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和稳定性好。
4.所述的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带,固定带底部设置有粘合层,固定带顶部固定有下壳体,下壳体顶部设置有上壳体,上壳体右端通过连接组件与下壳体右端呈铰接,所述下壳体顶部和上壳体底部均开设有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上连接座的第一固定槽和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上外延管的第二固定槽,第一固定槽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槽之间,下壳体与上壳体左端均设置有用于将下壳体和上壳体相对固定的锁紧组件。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和两个第二固定槽内均设置有用于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压力的缓冲层。
6.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组件采用锁扣。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为合页。
8.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与固定带之间设置有透气层。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舒适感好,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了很好
的支撑固定,增加了患者的活动度,使患者不再因为导管挂在身体上而害怕活动,从而提高治疗与恢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除上壳体和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分布示意图1;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分布示意图2;
15.图中各部件名称:1、固定带 2、下壳体 3、连接组件 4、上壳体 5、第一固定槽 6、缓冲层 7、第二固定槽 8、锁紧组件 9、粘合层 10、透气层 11、中心静脉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7.实施例1
18.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医用导管固定夹,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带1,固定带1 底部设置有粘合层9,固定带1顶部固定有下壳体2,下壳体2顶部设置有上壳体4,上壳体4右端通过连接组件3与下壳体2右端呈铰接,所述下壳体2顶部和上壳体4底部均开设有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11上连接座的第一固定槽5和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11上外延管的第二固定槽7,第一固定槽5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槽7之间,下壳体2与上壳体4左端均设置有用于将下壳体2和上壳体4 相对固定的锁紧组件8。
19.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20.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和灵活性高。
21.本实施例中粘合层9采用双面压敏胶带,先将中心静脉导管11固定好然后再利用粘合层9将固定带1贴在患者身上。
22.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二固定槽7和第一固定槽5在下壳体2和上壳体4 上各占一半;
23.如图3所示可以采用下壳体2上占三分之二上壳体4上占三分之一;
24.如图4所示还可以采用下壳体2上占三分之一上壳体4上占三分之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用于固定中心静脉导管11的槽;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槽5为与连接座形状一致的梯形结构,便于对连接座进行固定。
25.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先将上壳体4打开将中心静脉导管11 的连接座放入第一固定槽5中卡住,然后将两根外延管朝两侧弯曲放入两个第二固定槽7中进行固定,再将上壳体4关上,然后再通过粘合层9将其贴在患者身体上进行固定,增加中心静脉导管11的稳定性可以使患者的肢体活动度更高,从而更加舒适。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固定槽5和两个第二固定槽7 内均设置有用于减少中心静脉导管11压力的缓冲层6。
28.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29.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减少了中心静脉导管11所受到的压力,避免中心静脉导管11内部气压出现异常。
30.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缓冲层6采用橡胶材质,使用时将中心静脉导管11放入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7中就能开心固定时,缓冲层6既可以起到分散压力保护中心静脉导管11内部气压,还能时中心静脉导管11与槽壁更加贴合避免脱落。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锁紧组件8采用锁扣。
33.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34.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稳定性好,可以很好的避免中心静脉导管11脱落。
35.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下壳体2与上壳体4关闭时,下壳体2上的锁紧组件8和上壳体4上的锁紧组件8相重合进行锁定。
36.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8还可以采用卡扣,使用时将卡扣的卡槽端安装在下壳体2上,将卡扣的卡环端安装在上壳体4上,然后需要锁定时,将卡环端和卡槽端重合并使卡环插入卡槽内即可。
37.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连接组件3为合页。
39.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40.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和便于开合。
41.在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3的设置便于下壳体2和上壳体4 进行重复开合。
42.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还可以采用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体2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壳体4上,使用时应选用扭矩较小的扭簧,避免因扭簧的扭矩过大使下壳体2与上壳体4闭合时的力度过大,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43.实施例5
44.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粘合层9与固定带1之间设置有透气层10。
45.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46.本实施例其结构简单、便于透气且舒适性好,能够减少患者一定的心里压力。
47.本实施例中透气层10采用3d材料,3d材料也称3d网布,指高弹高密三维立体中空结构,上下网孔六面透气中间采用功能性聚酯纤维材料。
48.本实施例中粘合层9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在使用时通过透气孔和透气层 10可以使患者贴合部位的透气性更好增加其舒适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